《百喻经》译文及注解--贫人能作鸳鸯呜喻


【译文】

从前外国的习俗,在节庆之日裹,所有妇女都佩戴优鉢罗华作为装饰。

有一个穷人,妻子对他说:「你若是能得来优鉢罗华与我佩戴,就做你的妻子;若是不能得到,我便离开你了。」她丈夫先前很能摹仿鸳鸯的叫声,便跨进国王的池沼,一边作鸳鸯的鸣声,一边偷优鉢罗华。这时守池人问道:「池中的是谁?」这穷人失口答道:「我是鸳鸯。」守池人将他捉牢了,带到国王处去,走到半道上,穷人又抑扬有致地作起鸳鸯的鸣声来。守池人说:「你先前不叫,现在叫有什么用?」

世上的愚人也是这样,终身杀生害命,作种种恶业,不调节心行,以使它朝善的方向发展,待到命终时,方说:「如今我想修行善业。」狱卒依然把他带去,付与阎罗王处治。虽是想修行善业,也已经晚了。就好像那个愚人,快到国王那儿了,才作起鸳鸯叫来。

【原典】

昔外国法,节①庆之日,一切妇女尽持优鉢罗华②,以为鬘③饰。

有一贫人,其妇语言:「尔若能得优钵罗华来用与我,为尔作妻;若不能得,我舍尔去。」其夫先来常善能作鸳鸯之鸣,即入王池,作鸳鸯鸣,偷优鉢罗华。时守池者而作是问:「池中者谁?」而此贫人失口答言:「我是鸳鸯。」守者捉得,将诣王所,而于中道复更和声作鸳鸯鸣。守池者言:「尔先不作,今作何益?」

世间愚入亦复如是,终身残害,作众恶业,不习④心行⑤,使令调善,临命终时,方言:「今我欲得修善。」狱卒将去,付阎罗王⑥。虽欲修善,亦无所及已。如彼愚人,欲到王所,作鸳鸯鸣。

【注释】

①「法节」,《丽藏》作「节法」,误,今据宋、元、明三藏改。

②僵鉢罗华:梵文Utpala就是青莲华,叶子狭长,近下处稍圆,向上渐渐尖起来,很像佛眼。

③鬘:梵文Soma译音的简称,将花朵贯串起来,作为装饰,佩戴在头上或身上。

④习:调节。

⑤心行:心,念念迁流不已,或念善,或念恶,所以叫做心行。

⑥阎罗王:梵文Yama-raja:主管生死罪福之业,役使鬼卒追摄罪人,捶拷治罚,决断善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