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师所讲呼吸法门精要》第四节 十六特胜的修法


2、十六特胜

讲到禅定、般若的修证,由“风大观”讲到六妙门,六妙门是原则,是个初步的入门,没有什么了不起,重点在十六特胜。十六特胜的方法,概括了六妙门,但是六妙门不足以概括十六特胜。十六特胜的修法是佛的大弟子迦叶尊者、阿难等等,一直到达摩祖师这个系统。他们修持实证的经验,是根据《大毗婆沙论》等等。但是在经典上,实际的修证方法还是没有说清楚。印度的瑜珈,是练气修心的方法。瑜珈和佛法的存在差不多是同一个时候,瑜珈有身瑜珈、心瑜珈。

真正的修持法门是“十六特胜”,大家记住哦!有十六条原则,是特别又特别的方法,秘密又秘密的方法,好得没有再好的方法。佛学用一个名称“特胜”,拿现在名词来讲,是战略上特别容易致胜的方法,是统战的大统战,最高的统战,统统把它综合了。千万记住,这个里头东西太多了。一、知息入。二、知息出。三、知息长短。四、知息遍身。五、除诸身行。六、受喜。七、受乐。八、受诸心行。九、心作喜。十、心作摄。十一、心作解脱。十二、观无常。十三、观出散。十四、观离欲。十五、观灭尽。十六、观弃舍。

一、知息入,二、知息出,呼吸进来知道,出去知道。佛学经常讲“六根门头”,六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大多在头部。呼吸进来,你注意“知息入”,头部这里的呼吸打通了。你试试看,不要什么都向肚子里咽啊、保留在丹田啊、沉下身体啊,笨蛋!你“知息入”,呼吸从鼻子里进来,你知道嘛!出去也知道嘛,其他都不要管。气进来一定沉下去的,不必管下面,如果一边修安那般那,气进来,还要管肚脐管身体,你不是白修吗!一万年也修不好!

气进来,你“知息入”,喉咙以下都不要管了。到达了“知息长,知息短”,气一充满,你整个身体也端正了,不呼不吸,止息也来了,就那么简单;半天一天就可以做到了。念头自然清净专一,身心立刻转变,头也不会昏沉了,很容易定住。

三、“知息长短”,随时随地对自己呼吸的一进一出,晓得长短。这一句话就是问题了,什么叫呼吸长、呼吸短呢?你说有人那么高,我那么矮,还有我这里的两个儿子矮矮的,跟这个高的人比,差一半。那么高个子的呼吸进来特别长吗?我那个儿子,还有另一个也矮矮小小的,他的呼吸会短一点吗?怎么叫知息长、知息短呢?

所以要观察你自己。有时候身体不好,呼吸进来出去,你觉得只到喉部胸部这里,肠胃都达不到。像那位同学,她那个女儿,假使打坐呼吸会达到丹田、小肚子,甚至这里有一两个同学,可以达到脚底心。呼吸的感觉,知息长短,你静下来当场测验对风寒燥热的感受,就知道自己健康不健康了。

知息长短,主要在这一个“知”上,不在息上,你要搞清楚主体在“知”,知性。这个知性在身体每一个细胞、内外都普遍的,不一定在脑子里,而是无所不在的。先讲到这里,你们大家自己去体会,不要故意去练习呼吸。佛经告诉你,知息入、知息出、知息长短,这里是把那些佛经归纳,知息长短,配合上你的修持;对于饮食男女,要搞清楚,严持戒律。

四、“知息遍身”,密宗的三脉七轮,中国医学的十二经脉,都是直接从身体的内部感觉知道的。遍身就是息到哪里都很清楚。这个时候不要被一般的佛学骗住了,把这个“知道”当成妄想,那你就完了。要四大皆空嘛!换句话说,你这个时候是“明知”,不是“故犯”,随时要明白知道。你们能这样修持下去,只要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做到,你们身体精神永远保持健康长寿,头脑是清楚的,事业就顺利了。

知息入、知息出、知息长短,就把这三个先实验好,你的知性是没有妄想哦!如果达到第四知息遍身时,有了妄想,用六祖的师兄神秀的偈子“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任何妄想起来,都把它丢开,不要妨碍知性,知性则存在。你一边做工夫,注意呼吸,一边也知道自己妄想来了,你不要管那个妄想,只管这个息。工夫做到知息遍身这一步,你的变化,用道家的四个字“祛病延年”,一切病都好了。你要知息遍身,晓得息到达每一个细胞,就比较可以长寿,慢一点老。至少我现在在桌子上也打坐给你们看,我没有认真做,我还可以动作很快做给你们看。为什么我这个年龄还这么轻便呢?知息遍身。不像你们,看起来比我还老。到知息遍身这个境界,就是道家的“三花聚顶,五气朝元”了。

五、是“除诸身行”,身上气充满,身体都变化了,变空灵了,整个身体柔软了,内部五脏六腑统统变了。拿现在西医讲的话,中枢神经的系统变了,连带前面道家叫任脉的自律神经系统都变了。比如自己晓得肝不好的,那个时候肝也好了。胃不好的,胃也好了。或者女性乳房像有乳瘤一样,慢慢就化了,自己晓得化了。乃至于说五六十岁的女人,更年期过了,忽然胸部又膨胀起来,同少女一样充满了。我们座中有人耶,都到了,每个细胞都转变了,她不告诉大家,自己知道而已。 到达除诸身行这个时候,修密宗的三脉七轮的气脉打通了,生活习惯已经变了,就是你们听惯了的一句话,“精满不思淫”,男女的淫欲观念没有了,没有压力了,不喜欢了,当然勉强可以。这时的男女有性关系时,等于《楞严经》上讲的“于横陈时,味同嚼蜡”。佛把做爱两个字非常文学地形容为“横陈”,做爱像两个人的运动,做瑜珈一样,没有性欲的观念了;“味同嚼蜡”,没有什么味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