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臆说》(下)第68讲


中庸与道

这个故事还没有完。一个人怎么叫做诚?以儒家《中庸》这一本书来讲,诚是非常难的,所以我们中国文化是讲诚诚恳恳地做人。宗教则是谈信,“信者得救”是基督教用的;佛教讲“信为道源功德母”。什么才是信?迷信跟正信有什么差别?在理论上差别很大,但事实上几乎都是一样。所以一个真有智慧的人,是很笨的,很老实的,没有那么多刁钻古怪;也可以说,一个真笨的人就是绝对聪明的人。所以我们一般人很可怜,你说他笨嘛,他又蛮聪明的;你说他聪明嘛,又笨得要死。笨也笨不到底,聪明也聪明不到顶,所以都是普通人。普通人多半是这样,自己有很多的理由替自己解释,做错了事情,第一念一想脸红,第二念脸变黄了,想想我还有一个道理,第三念脸还发白,很坦然,自己还是对的。他找很多理由支持自己的错误,所以说聪明就是笨,笨就是聪明。

《中庸》里说“至诚之道,可以前知”,真的至诚是非常难的,是可以有预知的能力的。因此我也常常给同学们讲,不是笑话,是真话,你们要想求佛成道,或者做学问,只有诚信一条路线,我看只有愚夫愚妇可以成功。所以你们出家在家学佛的,我常常告诉你们,拜佛就拜佛,规规矩矩这一拜就成功了。我做什么都很笨的,从小父母老师们告诉我,读书要背,我到现在还是背,绝不用聪明。不懂的就老老实实说不懂,不轻易自己下注解。假使我告诉你走这个圆圈,你们在我看不见时,一定是转过去抄近路,马上测验出来一个诚字。所以我常常告诉本院同学,你们要搞清楚,我随时在观察你们,看你们讲话、做人做事。你说要禁语四十九天,结果三天就说话了。所以说,我心里看你是什么样的人,红笔一勾,已经出去了。不过我还是对你很客气,因为不值得一骂,没有用了嘛!

所以自己能永远真的诚恳才是,你看这个商丘开多笨啊!这一种人不只是这个书里有,你看社会上很多成功的人都是很笨的,所以老实跟笨是两兄弟,分不开的,老实就是笨,聪明就是滑头,绝对分不开。你说这个人很有才具,很能干,我也知道他很能干,但是我下面就注意他滑头不滑头。很多聪明人,我私下观察他,很滑头,不能用了。如果聪明而不耍滑头,做事情老老实实,讲话也老老实实,不吹,他一定会成功的。

所以有人问,现在年轻人用什么办法最有前途?我说学笨啊!因为这个时代,这个世界,你要耍花样、玩本事,一个比一个聪明,谁都会,将成功的一定是一个老实的人。我什么都不会,你叫我向东,我就向东嘛!你骗我也好,我向东嘛!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向东还是走出一个地方来。让别人上当的人,最后都是自己上当。

所以中庸之道要好好研究,《中庸》说“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又说“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就是这个道理,由诚到明,所以参禅、念咒,你就嗡阿呼、嗡阿哗……念下去就是了,你就相信了;或者参一个话头,“狗子有没有佛性”,我管他狗有没有佛性啊!我参下去就是了,也成功了。在这里听课的,你们有些同学是大学毕业,可是他一堂都没有好好听,只想自己的,那你在这里学什么呢?那还能够学得成功吗?这都是妄用聪明,所以商丘开这一段话就是道,他讲的是老实话。

再看他这个话的影响,“自此之后,范氏门徒路遇乞儿马医,弗敢辱也,必下车而揖之”。因为商丘开这个老头子的成功,而且把这个道理也说了,所以范家的门下客经过这个教训,从此以后改变态度,不敢轻视任何一个人,路上碰到讨饭的、马医、兽医、巫医,不敢侮辱了。古代巫、医放在一起,尤其是兽医、马医,更被人轻视,是最低贱的职业。但是范家的门客对他们,“必下车而揖之”,看到这些人就下车,作个揖再走。

这一点你们年轻的不懂,地位高的人这样做可以,你们没有地位,不要学哦!你们要是骑个摩托车看到叫花子也下来给他作个揖,那不送神经病院才怪呢!就是要看什么地位,什么身份,要得体才行。所以你看英国人十七世纪后,组织一个东印度公司,就把整个印度统治了,使印度成为英国的殖民地。印度几千年来是文化没有统一的国家,尽管有一个释迦牟尼佛,他的文化已经到中国来了,宋朝以后印度就没有佛教的文化了。他们仍然阶级森严,第一等人是婆罗门,婆罗门是宗教徒,传教士出来一定穿白衣服的,家里有钱的。我的朋友做过驻印度的外交官,他说那个墙壁硬是金叶子贴的墙壁。可是最有钱的婆罗门家里还有一个蒲团,打打坐,一把扫把,等于是中国人的拂尘,扫干净东西,还有一个吃饭的钵。婆罗门地位很高,英国人统治的手段不用武力。英国总督看到一个婆罗门过来,马上叫司机停车,总督自己下来合个掌,婆罗门也不理他,拿着雨伞,夹着扫把,端个钵,慢慢地过去,很傲慢。这个总督规规矩矩合个掌,等他过去了再上车走,就这一手就把印度统治了。你以为统治还用枪打、用扁钻捅人吗?那是统治不了的,统治是文治,那个力量就更大了。

现实的通俗道法

宰我闻之以告仲尼,仲尼曰:“汝弗知乎?夫至信之人可以感物也,动天地,感鬼神,横六合,而无逆者,岂但履危险,入水火而已哉。商丘开信伪物犹不逆,况彼我皆诚哉!小子识之。

宰我闻之以告仲尼”,宰我是孔子的学生,在《论语》里有“宰我昼寝”。宰我听了这一件事,回来对老师孔子讲’了。“仲尼曰:汝弗知乎?夫至信之人可以感物也”,孔子说对啊,你不懂吗?一个真诚、真信的人,他不但能自立,还可以感应外界的物质。物不容易交感哦!——所以你们研究唯识就知道,精神跟物质不容易交感。可是那些画符念咒的人啊,我们小的时候看得多了,那都是真的,我都亲自癒头求画符。那个师父坐在那里念嗡隆、嗡隆……不晓得他念些什么,我们说笑话,叫那是“哈不隆咚”。他这样念一下,指头那么一画,起!那些板凳就动起来,这个跳过来,那个跳过去,互不妨碍,很好玩。他说:止!板凳就停在原位。满这个神通多好玩啊!还有一个,茶杯放在那一头,他也是“哈不隆咚”这么一念,茶杯就转到这边来了。所以你们看了还会不磕头吗?但是我学了都不灵,叫茶杯也不过来,板凳也不打架,为什么?因为我不信。我曾学过止血,血流出来,他们一画符血就停了,他口念“东方一个红孩儿,头戴红缨帽,身穿大红袍”,这就可以止血。这个同血有什么关系啊?叫我念,我不信嘛,所以我画就不灵。

现在还有理学这一派的袓师爷,我都知道,已经创了三个教了,他们念咒子给人家治病,拿一碗水,念了半天,让人喝下去,当然小病治得好,大病还是不行的,小事都很灵,大事保险不准的。这个东西我当然要学,但是要我拜师,我不干。我说你这个法子传给我,真的灵了,我再叫你老师。越是邪门的地方,我反而很容易拜师,要我磕头赌咒,不过我嘴里念着天打雷劈……脚下写我不承认。结果传的咒子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这我都会背,还要你传给我吗?《大学》一篇,止血就灵,这是什么道理?我们念《大学》,三纲八目,治国齐家平天下,讲得多透彻,但要用这个止血,绝不灵!

所以学道的人啊,以愚夫愚妇之诚,接近成功了。有愚夫愚妇之诚,你不要讲理由,我常常看到庙上拜拜的老太婆,远道而来,骗丈夫,骗儿子、女儿,抠一点钱存起来,三步一拜,拜到庙子上,把那个偷偷抠起来的钱拿来供养菩萨,那种诚恳,我在旁边都要赞叹,她真得救了,绝对得救,因为她是真的。像我们啊,把头磕破了也不灵,因为我们一边拜,一边想,拜了有用没有用啊?拜了好几天了,都没有感应啊!都在那里打主意嘛,所以没有用的。学道,要么第一等最高明的人,要么最笨的人,中间这种人是没有希望的,除非恢复到愚夫愚妇那个至诚。

信心的力量

所以孔子就讲这个道理,他说你知道吗?“夫至信之人可以感物也,动天地,感鬼神”,就是这个诚、这个信,所以迷信也都对,“横六合”,因为信念诚恳坚定,六合就是四方加上下,充满宇宙之间。“而无逆者”,一个“”字、一个“”字,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抗拒的。“岂但履危险,入水火而已哉”,入水入火更不例外。孔子把这个“”字、这个“”字,说明得这样深人。

讲道理是这样,它的作用还超过孔子这句话,人越是真信,作用越不可思议。譬如我有一个小老弟,在大陆学佛的,到了台湾,他来找我。他过去打坐发过神经,不过到这里来没有亲人,我只好留他在家里住了。我说你不准打坐啊!我那个时候绝口不谈佛法,他有点怕我,既然投靠过来了,也等于投于范氏之门了。他偷偷还打坐,我知道管不了,过不了多久神经病又发了,把厕所的水泥板一手就端起来,光着屁股往房子上一跳,就跳上去了,要是平常绝对跳不上去。神经病的人为什么如此呢?两三个月不吃饭,也不饿,气色还很好。他当年在四川修道的时候,都江堰灌口二郎庙,那个水流之急,他可以在水面上直接走过去,那也是神足通啊!结果呢?回来我抓着他就给他一顿揍,这一顿打下来,他再也不干这种事了。

所以一个精神有问题的人,他也很诚信,自己看到那个幻境,认为是真的。即使那个信在学理上属于迷信,可是这个心的力量就有这么强,虽然信错了,也有那么大的力量。所以孔子的话一点没有错,真正的信可以“动天地,感鬼神,横六合,而无逆者”,没有什么可以抗拒的,这是唯心的作用。“岂但履危险,入水火而已哉”,岂止是人水入火,在危险的地方而已!他说你要知道,“商丘开信伪,物犹不逆”,商丘开相信了人家骗他的话,假的东西都变成真的了。“况彼我皆诚哉”,更何况一个正人君子以诚恳相对,天下没有事不成功的!“小子识之”,孔子口中的“小子”,就是你们青年人,你们这些孩子们,“识之”,这个3只”字啊,念成“”,也就是记下来的意思。宰我把这个听来的故事去问孔子,孔子就说这个道理,一个人诚信就成功,多疑、猜忌、妄想,不会成功的,所以孔子说“小子识之”,你们把这个事情记下来。

这一段故事完全讲唯心的道理,和精神学、心理学、神通,许多都有关联的。接下来是另一个故事。

养虎的诀窍

周宣王之牧正有役人梁鸯者,能养野禽兽,委食于园庭之内,虽虎狼雕鹗之类,无不柔驯者。雄雌在前,孳尾成群,异类杂居,不相搏噬也。王虑其术终于其身,令毛丘园传之。梁鸯曰:“鸯,贱役也,何术以告尔?惧王之谓隐于尔也,且一言我养虎之法:凡顺之则喜,逆之则怒,此有血气者之性也。然喜怒岂妄发哉?皆逆之所犯也。夫食虎者,不敢以生物与之,为其杀之之怒也;不敢以全物与之,为其碎之之怒也。时其饥饱,达其怒心。

周朝有一个名王叫宣王,历史上凡是称“”字的皇帝都是很不错的。“牧正”是管动物的官,就是畜牧部的部长。“有役人梁鸯者”,在畜牧部里有个役人,是专门训练动物的驯兽师,名叫梁鸯。“委食于庭园之内”,他像现在进步的思想一样,开放式经营动物园,动物随便放在园子里养。“虽虎狼雕鹗”,而这些动物及飞禽是很厉害的,到了他前面,“无不柔驯者”,却是一个一个乖得很。所以“雄雌在前,孳尾成群”,这些动物公的、母的,在那里很自然,随便交配,一代一代繁殖下来。“异类杂居,不相搏噬也”,而且老虎、豹子、狼啊,跟其他的鸡啊、兔子养在一起,没有打架,也没有互相吞吃,这个本事大了。“王虑其术终于其身”,周宣王就怕他的这一套技术将来没有传人,所以下令叫毛丘园来跟他学,把他的本事学来。

鸯,贱役也”,梁鸯说我养禽兽,这个职业不好啦!“何术以告尔”,我实在没有什么学问可以告诉你的——事实上,其中有大学问。“惧王之谓隐于尔也”,但是我不告诉你不行啊,皇帝要你来跟我学,我如果不教你,皇帝就发脾气了,说我保留秘密不肯教你,这个吃饭的家伙也要掉下来的,我只好教你了。

且一言我养虎之法”,先讲一讲养老虎的办法。大家注意哦!养老虎是这个办法,对人也是这个办法,你们女同学懂了这个方法,将来可以嫁人了;男同学也一样的,这样也懂得照应太太了。再说将来当主管、当老板、当领袖的,做人家好干部的,也要懂这个,这是人生的大哲学。要知道世界上的人都是老虎啊,这是个哲学道理,你如果不懂,就不能出去做事了。像我们这一班同学也都是老虎哦,我有时候也不敢碰他们的,他们有时候好好的,有时候要发威,我这个当老师的也只好嘿嘿,你对,只好笑了。

老虎的个性,“凡顺之则喜,逆之则怒”,你顺着它的时候,它就高兴了,你跟它相反时,它脾气就来了。也就是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当英雄的都是这个话。老虎也是一样,所以你要懂得它的个性。假使我来扮演一个老板,不管你跟我多久,我真正的个性好恶,如果让你知道了,我就不是老虎了,那不是故意的,人对人哪有那么容易懂啊!不好懂啊!天下只有两种人会懂得别人,一种是成了佛悟了道的,把人都看通了;一种是最笨的人,因为他不需要懂,你叫我动就动,你叫我息就息。这两种人可以养老虎,也可以养人了,因为人性也是这样。你们用一般的聪明想领导人或被领导,是做不好的。

此有血气者之性也”,这是有血有肉生物的性情,人就是有血有肉的生物,所以都是一个样子。读古书要会读,要不然你以为只有养老虎才如此,把自己当成人了。不要自己臭美了!人也不过是血气动物而已,对不对?要把自己搞清楚。有血有肉有气的动物、有生命的动物就是这个样子,顺着它就高兴,你不合它的意思就发脾气,就埋怨吵架,甚至一哭二闹三上吊了。

但是梁鸯告诉你,“然喜怒岂妄发哉”,一切有血肉的动物,虽然顺之则喜,逆之则怒,但是喜怒不是随便发的,有它的学理。所以你懂了这一段,出去创业一定会成功的。一个做老板的就是养一批老虎,如果你是职员,那个老板就是老虎,你要把他弄得好,弄不好就会吃掉你的,这个要懂。但是每一个人“喜怒岂妄发哉”,不是乱来的。“皆逆之所犯也”,会乱来就是因为你不懂得人性,不懂得物性,不懂得老虎的脾气,你触怒了它。

现在他传功夫了,“夫食虎者,不敢以生物与之”,喂老虎的办法,不敢拿活的动物给它吃,它习惯了那个活的味道,将来也会吃人的。所以给它吃煮熟的东西,它吃惯了,再闻到人的味道,不像是平常食物的味道,它就不会去抓。“为其杀之之怒也”,因为你如果把活鸡丢给它,老虎抓鸡的0寸候鸡在跑,它东抓西抓追逐有生命的东西,就发脾气了,是“杀之之怒也”。所以干脆杀好丢给它吃,它吃饱了就算了。老虎也好,人也好,都喜欢占便宜,捡现成的,你懂了这个道理就晓得用人了。一般人给他占便宜,现成的给他拿,他就乖了。如果说你要努力啊,你做一天我就给你吃一天,问题就出来了,他就不干了。

不敢以全物与之,为其碎之之怒也”,他说不敢把大块肉给它,一块大牛肉七八斤,它要拿爪子来撕,还有带骨头的,咬不下来它也会发脾气。将来你们法师带徒弟、带人都是一样,那些都是老虎。“时其饥饱”,饿的时候就要给它吃,饱的时候不能再让它吃。所以我们乡下养狗是给它吃一餐,夜里饿着好看门。猫是吃中午的,晚上不喂猫吃,晚上肚子饱了它就睡觉,不抓老鼠了。“达其怒心”,就要了解它怎么样会发脾气。这个是原则,就是控制它生活的需要,你要有控制的办法,把握那个时间,这样什么动物都可以养了。

虎性 人性

虎之与人异类,而媚养己者,顺也;故其杀之,逆也。然则吾岂敢逆之使怒哉?亦不顺之使喜也。夫喜之复也必怒,怒之复也常喜,皆不中也。今吾心无逆顺者也,则鸟兽之视吾,犹其侪也。故游吾园者,不思高林旷泽;寝吾庭者,不愿深山幽谷,理使然也。

虎之与人异类”,他说老虎跟我们人虽不同类,“而媚养己者,顺也”,但养它的人,因为常常喂它,老虎有时也会拍马屁的,它晓得你一来就有吃的,乖得很啊,所以有人会训练老虎玩把戏。像泰国表演鳄鱼的,先要喂它六只鸡,喂饱了以后才能在鳄鱼身上玩,看到鳄鱼嘴巴动一下,赶快就跳下来,它回头就不得了。老虎为什么拍你马屁啊?因为你给它食物。所以你当老板的人,对职员生活待遇要够,不够老虎会咬你。外面只拿两万一个月,你这里三四万,而且一切待遇都能使人安心,他干不干?恐怕老虎的尾巴都要摇起来了,所以你们要懂得这个道理,不要使它发脾气动杀机。

然则吾岂敢逆之使怒哉”,但是我也绝不敢随便逗它,使它发脾气啊!“亦不顺之使喜也”,不过我也不会太拍这些老虎、豹子们的马屁,过度了都不对。你逗它发脾气要杀生也不对,你顺着它吃饱了,像同学们,光是睡觉不打坐也不对。这不是笑话,是有个道理的。“夫喜之复也必怒”,物极必反,满足过分了,它要捣乱,喜极了必怒,这是物极必反的道理,一反一复。“怒之复也常喜”,有时候故意使它饿一下,快要发脾气的时候,东西一吃就好。就像小孩子有时候让他哭一哭,越哭越长大,那是一种肺部的运动。所以他说一喜一怒之间要把握得好,过分的高兴,过分的受饿,“皆不中也”,都不恰当。这个“”字应该念成“”,所以佛法也讲中观,要修中观,中就刚好对。

再进一步就高了,这个人不是只养动物的,他已经得道了。拿中国上古神话来说,他是公冶长之流的人物。公冶长坐在那里百鸟都跟他转的,他是孔子的学生,他通兽语、鸟语。“今吾心无逆顺者也”,梁鸯说我自己心里没有喜怒,养老虎的人先修养自己,自己心里没有动念,等于得了道,喜怒哀乐未发之谓中,所以跟它们平等相处,不把它们当老虎,而是当成自己一样。“则鸟兽之视吾,犹其侪也”,这样一来,鸟兽也认为我就是它们的同伴。“故游吾园者,不思高林旷泽;寝吾庭者,不愿深山幽谷”,因此这些动物在我的园林里,像住在家里一样随便,看我又是它们的同伴一样,所以它们也不需要高林旷泽、深山幽谷,“理使然也”,这是自然的道理。

这个就是养老虎的哲学,也就是做人做事的真道理,人生就是在养老虎。你懂了这个,上可以当皇帝,下可以为自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