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臆说》(下)第69讲


现在还在《黄帝》这一篇,中间这几段是以故事方式表达的,都是说明修养最高的原理。现在继续讲颜渊问孔子的问题。

颜回问驾船术

颜回问乎仲尼曰:“吾尝济乎觞深之渊矣,津人操舟若神。吾问焉,曰:‘操舟可学邪?’曰:‘可,能游者可教也,善游者数能,乃若夫没人,则未尝见舟而谡操之者也。,吾问焉,而不告。敢问何谓也?”仲尼曰:“𧮒[yī]!吾与若玩其文也久矣,而未达其实,而固且道与?能游者可教也,轻水也;善游者之数能也,忘水也;乃若夫没人,之未尝见舟也而谡操之也,彼视渊若陵,视舟之覆,犹其车却也,覆却万物方陈乎前,而不得入其舍,恶往而不暇?以瓦抠者巧,以钩抠者惮,以黄金抠者惽。巧一也,而有所務,则重外也,凡重外者换内。

这是颜渊问孔子问题,他说“吾尝济乎觞深之渊矣”,用白话翻译就是说,我曾经“济乎”,渡过一个水流很急的深渊。在什么地点没有讲,就是有个急流,下面有深潭,很危险。“津人操舟若神”,津人是这个渡船的人,他那个驾船技术之高明,船在他操控下像神化一样。“吾问焉,曰”,我向渡船的请教,在这个大风浪,那么危险的地方,你怎么把船驾得那么好啊?“操舟可学邪”,驾船的技术,可不可以学呢?

曰可”,他说当然可以学,天下事没有哪一件不能学的。“能游者可教也”,会游泳的人才可以教他。所以我们当海军的先要学游泳,那是一定的。“善游者数能”,他说游泳技术高明的人,熟识水的性能,就会驾船了。“乃若夫没人,则未尝见舟而谡操之者也”,至于会潜水的人,虽然没看过船也会驾船。“吾问焉而不告,敢问何谓也”,他只讲这个原理给我听,然后我再问他怎样驾船,他也不答复我。于是颜渊回来问老师孔子,这是什么道理?

孔子跟释迦牟尼佛一样,什么问题都答复的。释迦牟尼佛的弟子问,放牛怎么放啊?做衣服怎么做啊?瞎子怎么做衣服啊?释迦牟尼佛都会讲出来。所以佛的学问太渊博了。

孔子听了颜渊的问题说,“仲尼曰:𧮒!吾与若玩其文也久矣,而未达其实,而固且道与”,我们先讲这一段。仲尼是孔子的字,中国的古礼,学生对老师不可以称名,可以称字;子孙对祖宗、父亲,也可以称字。到了唐朝连字都不能称了,犯忌讳,所以为了这个,韩愈作了一篇文章,大大反对唐朝以后的文化。中国人忌讳太多,比如说父亲名字叫衣,衣服都不能穿了,那还得了啊!过去的文化不是,所以孔子的孙子子思所作的《中庸》里再三出现“仲尼”——祖父的字。

孔子答复颜回的话,“𧮒”!这个字本来念“”,就是“”的同音,我们现在用白话来讲就是嘿!“吾与若玩其文也久矣”,他说我跟你两个人书读多了,书生没有用,玩弄文字,道理说得太多了,“而未达其实”,做到的少。读书人都犯一个毛病,理论多,实际上做的少。“而固且道与”,而自己还认为学识好、有思想。

江湖人幽默读书人

这里我插一段故事,是我亲身经历的。几十年前我在成都时,我的禅宗老师袁先生,他的学术、名望、一切都很高。有一个冬天清早,很冷,我们送一个朋友搭车到重庆。抗战时期,由成都到重庆,长途汽车走两天,半路在内江休息。那个时候车子是老爷车,不像现在旅游车那么舒服。上车找不到位子,都像筷子那么站着,大小便都不敢下车,就是硬憋住,因为下了车就没有位子了。抗战时,跟日本人打了八年,在打到七年时,有一首诗,是仿古人的诗改的:

一去二三里 抛锚四五回
前行六七步 八九十人推

你看抗战时期多可怜啊!大家坐车的都要下来推车子,常常如此。原来的古诗是: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这首诗是描写太平时的江南风景,江浙一带的农村社会,那真舒服啊!

那天一早,我们师生两人,坐了黄包车,是人力拉的车,就到成都的东门牛市口车站送朋友。牛市口有很多茶馆,送朋友上车以后,天还刚刚亮,老师就说,喝个茶再回城里去。我说好啊,肚子饿了,就在那里买油茶吃。四川的茶馆,破破烂烂的,早晨没有什么人,只看到有一堆很粗的人坐在里面。四川袍哥很多,就是耍江湖的人。我们两个穿长袍,一看就是孔子说的“玩其文也久矣”的人,书呆子的样子。坐下来,当然茶泡好,老师坐上位,我坐在下位,就喝茶聊天。那一堆人本来有四五个,正谈得兴高采烈,看到我们两个一进来,就不讲话了,很注意我们。上面那个肩膀很粗的,歪起眼睛看看我们谈话,半天他们也不说话。

忽然,他幵口了,“格老子的”,这是四川人讲话第一句,“你们晓不晓得,我当年也读过书的”。我跟老师一听这句话,两个人眼睛对看一下,知道他要开始骂我们了,头不偏过去,耳朵就注意听。他继续说,“六岁起读《三字经》,读了两年书,《论语》全部都背完了,《诗经》还念了几篇。没办法,家里穷嘛!穷了干什么?学杀猪”,他就吹了起来。

乡下人杀猪,一刀把猪刺死了,然后再把猪腿上的皮割幵,我都是亲眼看过的。割开了就吹气,吹得那个猪啊,一身气都涨了起来,然后拿一大桶开水一烫,烫完才好刮毛,那个毛一刮,全身刮得白白的。如果不吹气的话,皮不充满气,不好刮毛的。

他就继续吹,“当年没有办法就去杀猪,杀猪都要吹啊,东一吹,西一吹,他妈的,把我一肚子的学问都吹到猪肚子里去了”。我们听了,老师胡子一抹,意思是骂得好!骂得好!这是四川朋友讲话挖苦人的本事,他们骂人有一套艺术的,挨骂了你还觉得舒舒服服的。

孔子谈学习

这里讲孔子说的话,“吾与若玩其文久矣”,使我想起当年经历的故事。下面孔子继续说下去,解释第一句话,“能游者可教也”,会游泳的人可以教他驾船,这是什么道理?“轻水也”,游泳惯了的人,把水看得很轻易,不在乎,随便就跳下去了,因此可以去当海军,学驾船。“善游者之数能也”,比会游的还高明的人,他对于水性的认识就更高明了,“忘水也”,因为他忘记了水,虽然下水,他不觉得是在水中,就像人在空气里生活,忘记了空气;鱼在水里生活,忘记了水,是一样的。

乃若夫没人,则未尝见舟而谡操之也”,有人下水就沉下去,像蛙人一样的。譬如像我是海边人,冬天那么冷,我看到海边有人脱得光光的,下水五六个钟头才上来,气功练到这个程度,能闭气几个钟头,的确没有带氧气筒。后来才知道,原来吃了药,这一种药吃了,冬天下到冰水里都不会怕,不会有问题。他说这种人不需要船,也没有看过船,下水就可以沉没下去。“而谡操之也”,因为他没有害怕,忘记了一切,平常练习多,操练的有数了。下面孔子就解释,这种人水性高的程度是“彼视渊若陵”,他看到深渊,不但心里没有恐惧,还会放松自然地跟着这个水转,所以他看深渊等于看山坡一样。为什么新店碧潭经常有人沉下去上不来呢?因为这个海岛水下面的地不平,一深一浅,水一流过就旋转起来,形成深潭。一般人沉下去就慌了;如果不慌,顺这个水性一转一转就转出来了。

视舟之覆,犹其车却也”,他说如果船翻了,假使是旱鸭子不会游泳,看到船翻了,吓死了,没有掉下水已经没有命了。但是善游的人练习有数,船翻了无所谓,没有害怕,等于我们在陆地上下车一样。

覆却万物方陈乎前,而不得入其舍”,这两句话是用比喻来解释,我们在世界上做人,其实也像是坐在船上一样,随时会失败翻船,随时也会死亡,随时也会掉下水去。所以人的修养要达到一个程度,虽然面对翻车翻船,乃至山崩地裂境界,心里并没有动。舍就是房子,外面的危险进不到心里,没有动过念头,也不害怕。“恶往而不暇恶往”就是何往,随便你到哪里去都是优哉游哉,不会有危险,下水也一样。所以会游泳的朋友告诉我们下水不要慌,掉下水去要尽量放松,呼吸自然,身体自然浮起来;你越想办法抓,就越沉下去。孔子就讲这个,可见孔子游泳技术很高明。

实际上这个故事是说人生的境界,我们人生的危险,比坐船在海里还严重。道家太极拳的创始人张三丰,他是明代的道家,实际上是宋末辽东的人,现在讲就是满洲人,据说他活了三百年才成道,他有一篇文学名著《无根树》,我在成都青羊宫看过他亲笔写的字,很有性格。这个字我可以说你们没有看过,那真是神仙的字——他那个字都是圈圈,没有一笔断过,每一笔每一个字都好,仔细一看每个字都很清楚。譬如他说,“无根树,花正幽,贪恋荣华谁肯休”,他劝人修道,“浮生事,苦海舟,荡去飘来不自由”,每一个人活在世上,也像在孤舟上一样,无岸可靠的。“无岸无边难系泊,常在鱼龙险处游。肯回首,是岸头,莫待风波坏了舟”,父母生我们这个生命很难的啊,赶快修道,不要等到年纪大了,身体不好,生了病才来修道,来不及了。这是《无根树》的词,其中名句很多。什么叫无根树呢?讲我们这个人的生命就是一棵无根的树,比草木都不如;草木还有根啊,草木砍了以后还再生,我们是无根的树,死了就死了,再也看不见了,所以是无根树。

那么为什么讲到张三丰《无根树》的词呢?是要引用说明一句话,“而不得入其舍”,我们身体这个房子是我们的灵魂暂时借住的房舍,“恶往而不暇”,心中无事的话,危险的外境不会影响到内部来,心中自然是坦然的,就是佛家所说的空。

谁能不受外界的影响

可见孔子很高明,这个大徒弟颜回问他操舟驾船、游泳的原理,孔子当然懂,不是只讲理论,他都会。人家问他,天下的学问,你为何都知道?他曾讲过一句话,“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这是孔子客气的话,所以他到底是一个哲学家、教育家,很谦虚,不像其他宗教人士。孔子十二岁成孤儿,就要管一家人的生活,所以人生各种经验都经历过,放牛、放马、放羊,收账、收税,他都干过。“鄙事”是最低贱的事,其实是最高的学问。

所以这个人生啊,能够多做鄙事是一种好的磨炼。现在我常说,我们这一代在台湾长大的青年太享受了,理想很高,万事不会,米面怎么来的也几乎不知道了,这个是很危险的事,所以人生要多历练才行。

以瓦抠者巧”,抠是什么东西呢?汉唐叫射覆,射覆是猜谜。用一个碗盖住东西,就是现在的掷骰子,古代叫抠。另有一种投壶,古代是拿标枪,一边喝酒猜拳娱乐,一边看一个目标,像箭一样射进去。瓦抠是什么?像小孩子办家家酒,赌输赢,拿瓦片泥巴来赌,玩输了,给你几个瓦片,或者打手心,是赌着玩的,这就是巧了。“以钩抠者惮”,进一步是钩,汉朝用的这些钩,等于现在挂钩子一样,银子做的,拿比较价值高一点的来赌,因为赌起来输赢影响较大,所以心中不安,输了就不得了。

以黄金抠者惽”,拿黄金来赌就“”,就更害怕了,输了统统没有了。虽然是三种赌法,但是“巧一也”,赌钱的巧妙是一样的。“而有所矜,则重外也”,心里头害怕,原因就是怕自己赌钱的本事没有,看对方押的宝太重了,赔起来就不得了,那个情况影响了心理,所以害怕。

因此孔子下个结论,“凡是重外者拱内”,对外界的环境太重视时,心里就虚了,因为被外在影响了。人处理事务也一样,太重视环境,自己就受影响。比如,有个人进到我们这里,看见全堂坐满了,被这个场面吓住了;有些人不在乎这个场面,哪里都可以坐,很自然。所以被外界环境所影响的人成不了大事,成不了大器。常有国外的青年同学夜里打长途电话给我,问婚姻的事,考虑东考虑西的。我电话里骂他一顿,我说你这个孩子,平常跟我那么久,人生就是赌,婚姻也是赌,赢输谁有把握!

所以孔子也讲到,谁有把握啊!把握就是孔子说的“巧一也”,巧是智慧,智慧是同样的。你赌泥巴的时候很轻松,没有负担,智慧就高了;心里一有负担啊,智慧就低了。心理负担是怎么来的?受外界的影响来的。他说你忘记了一切外界的影响,你就是大丈夫,可以顶天立地了。

这里处处讲的都是修养的道理,这两个故事都是玩水的,下面又是孔子的故事,《庄子》里也提过,不过《列子》里写这一段比《庄子》中写得更详细。

激流中自在出入的人

孔子观于吕梁,悬水三十仞,流沫三十里,鼋鼍鱼鳖之所不能游也,见一丈夫游之,以为有苦而欲死者也,使弟子并流而承之,数百步而出,被发行歌,而游于裳行。孔子从而问之,曰:“吕梁悬水三十仞,流沫三十里,鼋鼍鱼鳖所不能游,向吾见子道之,以为有苦而欲死者,使弟子并流将承子。子出而被发行歌,吾以子为鬼也,察子,则人也。请问蹈水有道乎?”曰:“亡,吾无道。吾始乎故,长乎性,成乎命,与赍俱入,与曰偕出。从水之道而不为私焉,此吾所以道之也。

孔子观于吕梁,悬水三十仞”,孔子有一次带学生们到吕梁去郊游,吕梁是山东南部彭城一个地方,这是一个有名的地区。他看到一条悬水,就是爆布流下来,二十初高(七尺一仞)。“流沫三十里”,瀑布的水从高处流下来一冲就是三十里。这在山东一带已经了不起了。在江浙一带,这个不算什么。尤其到了四川巫峡一带,流沫数百里,所以李白有诗句“千里江陵一日还”,那是真的。像我家乡就有这种地方,上行的船要两批人拉,拉了半个月才到达目的地,回来的时候船下行,半天就回家了。那个船家一个人拿着竹竿,看到船快撞到岩上了,竹竿这么一点就转弯,快得很。可是我们坐在船上的人,吓得一身冷汗,随时都有危险的。

鼋鼍鱼鱉之所不能游也”,鼋鼍蹩,是水中龟类鳄类,有不同的形态。这个地方水流太急了,鱼都不能游。所以人的个性太急也没有人缘,水太清则无鱼,人太清也无福,这是古人的话。“见一丈夫游之,以为有苦而欲死者也”,孔子在那里看见一个男人跳下水。他一看,糟糕,这个人大概有痛苦,想要自杀。“使弟子并流而承之”,马上叫学生跑步到下游等着,待这个人冲下去的时候,把他救上来。“数百步而出”,结果这些学生跑了几百步路,看见那个人出来了,优哉游哉,“被发行歌”,古人都是长头发,所以头发打散了,一边走,一边唱歌,“而游于棠行”,棠,就是在堤岸上散步、唱歌。

这一下孔子吃瘪了,这一段是重复的文章,我们再说一下大意。这个人出来还在唱歌,优哉游哉。孔子就去问他,刚刚我看到你跳下水,我以为你要自杀,所以派学生在下面等你。结果你从水里出来,我还以为你死了,变鬼了,仔细看看你是个人啊。“请问蹈水有道乎”,蹈水是在水里可以走路,你这个功夫高了,你有什么方法呢?这个道是原则、方法,“曰:亡”,这是一句,亡是古代的无,“吾无道,吾始乎故”,我并没有什么道。但是他讲一个道理出来,他说我生长在水边嘛,自来就习惯游水,“长乎性”,长大了,自己的个性喜欢游啊。就是我们讲的一句土话,有山靠山嘛,有水就靠水,无山无水只好靠自己了,人就是这样。“成乎命”,他说我这个本事,连我自己也不知道,这大概是我的命运吧!“与赍倶入,与汨偕出”,我与水与波同进同出。“、妇”字,三点水旁边“”字念“”,三点水旁边“”字念“”,湖南有个汨罗江,屈原就是在那里投水而死的。中国字有时候很麻烦,就有这个差别。他说有三个原则,一我生来就会水,二我个性喜欢水,三大概就是命中注定的。他说你问我本事,连我自己也不知道。他说所以当我跳下水的时候,水要我沉我就沉,要我浮我就浮,我没有个人的意见。“从水之道而不为私焉”,我大公无私地跟水玩在一起,水要低下来我就低下来,水要高起来我就跟它高起来,我不加个人私心的意见。

这是故事重点所在,也就是道家所谓万事顺其自然。佛学呢?就是顺因缘,因缘对了就干,因缘不对了没有办法,不做逆缘的事,也不加个人的意见。“此吾所以道之也”,这个道就代表走路,所以我在水里可以走路,这不是修道之道了,是我能在水里优游自在,像走路一样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