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初的前言后语》三、对学生家长研修班讲话 (02)


第一堂 (02)

3、孔子一生的修养

我现在闲话讲多了,不要离开本题,不要把静定看成学佛修道,它是讲身心的修养,过去是这样传下来十六个字。

到了春秋战国的时候,天下乱了,那个时候不但中国乱,印度、欧洲也在乱,都一样的。因为我们现在的人书读不多,只知道中国有春秋战国,那个时候的欧洲,一样是混乱的时代,印度也是,这个地球的命运是很有意思的。这个时候,孔子出来整理了中国几千年来的古书,集中起来叫做六经,现在我们传下来的有五经。比如《诗经》,社会乱的时候老百姓心里有许多讲不出来的话,就用唱歌啊、作诗啊,来讽谏政治。孔子整理的时候,有些太低俗的不要了,把好的集合起来叫《国风》,代表某一个地区的风气,某个时代的情绪。

孔子整理了《诗》、《书》,《书》就是刚才我讲的《书经》,是中国第一部重点记录历史文告的书,记载了心法的传统。最后孔子自己着一部书叫《春秋》,讲春秋时候天下变乱的历史,是他记的账,只记账哦!譬如说“二零零玖年,秋天,太湖大学堂跟大家聚会”,孔子只这样记,至于内容是什么,没有写。他后来的学生,根据孔子的记载加以发挥,再记下详细的内容,就有了《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这三傅。

从传心法讲到孔子,孔子用一段话讲自己心性的修养,你们注意哦,心性修养很难,不像佛家、道家讲打坐、飞升,没有这个事。孔子一辈子做学问,他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十五岁就晓得立志了。孔子是个孤儿啊!生活环境很可怜的,年轻时很辛苦,父亲早逝,家里很穷,他什么最苦的差事都干过。圣人是从苦难中磨炼出来的,你们诸位太幸福了,每个孩子都是皇帝、都是公主,哪有这么好的?我小时候都没有经验过这么好的生活,我也是自己磨炼出来的啊!同样的道理,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十五岁立志求学,“三十而立”,到三十岁确定了学问、人生的道德修养是这个样子,真正站起来。

从十五岁到三十岁,这十五年间,孔子痛苦得不得了,所以他说自己三十而立,这个人生磨练出来的学问,在三十岁确定了。“四十而不惑”,三十岁确定做修养的学问、磨练自己,有没有怀疑?有怀疑,摇摆不定的。自己生活的经验,有时候明明做了好事,却得了很坏的结果,很受不了;有时候心里反动,就要发脾气了。所以古人有两句话,“看来世事金能语,说起人情剑欲鸣”,这两句话怎么讲?看来社会上只有钱会讲话,大家只要送钱就好了,拿钱给人家就一切好办,“看来世事金能语”,要做官拿钱去买。“说到人情剑欲鸣”,讲到人的心理啊,刀剑就要拿出来杀人了,世上人心太坏了,会气死人的。我引用这两句话是说明孔子三十而立,再加十年用功作人,十年读书,十年修养,“四十而不惑”,才决定要做一个好人,下能做坏人。虽然“三十而立”,但看法还会有摇摆,可见修养之难啊!

四十而不惑,再加十年作人做事,“五十而知天命”,这才晓得宇宙观、晓得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我们人怎么会生出来?人为什么生来是男是女?为什么在同样的环境,每人的经历统统不同?为什么有的人一辈子很享受,有的人永远很痛苦?这里头有个道理,“五十而知天命”,换句话说,孔子讲自己到五十岁才晓得宇宙万有有个本能的因果规律的作用,都是十年十年的磨练。

再加十年的修养磨练,“六十而耳顺”。我们小的时候读书,老师讲的也听不懂,同学们讲笑话,什么叫耳顺?有同学告诉我,孔子以前大概耳朵听不见,到六十岁挖耳朵挖通了,这是小时候同学们讲的笑话。其实耳顺就是看一切好的、坏的,听人讲话对的、不对的,听来都很平常,都没有什么,就像做饭一样,修养的火候到家了,好人当然要救,坏人更要救,这是耳顺,“六十而耳顺”。

再加十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得道了。你们现在教孩子们读古书,看看孔子几十年的修养,到七十以后,他真正的大彻大悟了,是这么一个过程。

4、大学提出的方法

我现在为什么提到孔子一生的修养呢?他死后,继承他心法的弟子是曾参,曾子作了一篇文章叫《大学》,我前些年出了一本《大学微言》,就是讲这个。现在好像很多人提倡读古书,今天有家长带来一本书,叫什么《私塾手册》,里面收录我讲的话,但我根本没有讲过,这是不对的。而且现代人为什么要提出私塾两个字啊?这很奇怪。要知道我们推翻满清到现在只有九十几年,还差两年到一百年。这是把历史分一个阶段,因为民国元年以前都是帝王政治。

推翻满清以后,民国元年开始,我们学西方文化的政治体制、教育体制,成立了教育部,把所有的教育由国家包办,推行普及教育。所以学校是国家办的,如果私人家庭办学,就叫“私垫”,政府会干涉你。过去没有“私塾”,私人办学叫“蒙馆”,“私塾”是学西方文化体制改制来的通行名称。中国过去几千年的教育,政府没有出过一毛钱,都是老百姓自己家里开“蒙馆”教出来的,不用登记申请,因为政府不干涉,而社会公认、许可。现在为什么写一本书叫做《私塾手册》,为什么要跟时代来对立?妨碍自己干嘛呢?这个不通嘛,从书名就不通,还乱出书,会害死人的。而且还说引用了我讲的话,我没有讲过私塾了不起的话啊!我虽不同意现代教育的体制,但现在我在搞教育,可是我有遵守时代法令,登记备案的啊!我们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政权,不管这个政权怎么样,将来交给历史去评论就好,我们做当代的人,就要遵守当代政府的法令,遵守当代社会的规则,要改变也是慢慢的改变,非办私塾不可是行不通的。而且现在儿童读经也在乱读,把孩子读坏了。

现在我们回过来讲曾子。曾子受孔子的教导,着了一本书叫《大学》,你们都读过的。大学是大人之学、成人之学,就是讲身心修养,这就是中国教育的基本。我常说我们这一百年来,教育没有方向也没有目的,究竟想把我们的孩子教成什么样子?没有一个方向、没有一个目标,方法也有问题,所以我们要重新思考。像《大学》这一篇,就确定了中国教育的目的和方法。什么是教育的目的?就是教作人;作人从什么开始?从心性修养开始,作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纲要,明德、亲民、至善,古人叫“三纲”。下面修养的程度有七个阶段,“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个“”不是讲静坐,不必盘腿,随时站在那里也好,坐在那里也好,在生活行住坐卧四个形态之间,就是修养心性的定。“知止而后有定”,知止,有定之后呢?“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才能发生智慧,“”是自己内在的智慧,“虑而后能得”,得到什么?得到“明德”了,大彻大悟,见到生命的本来面目,曾子把这种心性修养的成就称为“明德”。所以《大学》里头讲,“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这七个阶段就是学问修养的程序。

注意“”跟“”这两个字,人一出娘胎就有个知道的作用,譬如婴儿生来,肚子饿了就晓得哭,要吃奶;冷热过份了,他也晓得哭,这个知性是天生的。但是“知止”,注意哦!知止并不是说把能够感觉知觉的这个作用停止了,这就错了,是要自己引导知性向一个最好的路上走,选定一条心性宁静的路给自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