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初的前言后语》九、谈中学与西学的体用问题(03)


第二堂(01)

我们本题是讲“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其实到现在这一百年,为体又为用的都是西学啊!没有中国文化,中学为体的东西好像没有啊!包括政治体制、人文思想、教育、经济等等一切,没有一样是中国的啊!我常常说学经济的,连自己的经济学都没有看过。如果研究这个问题,牵涉到印度史、日本史、韩国史、中国史,在这一百多年的变化中,都相互关连的,这是历史哲学演变的大问题。谈到中学为体,顺便讲一下满清入关以后,在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对中国文化做了几件大事,功劳非常大,超过了汉唐。第一、是把中国文字统一起来。所以不论研究简体字和繁体字,还是研究中国文化,真要认得中国字,先要注意一本书,就是《康熙字典》。这部字典把中国几千年的文字加以整理,是一大功劳。第二、是编辑《四库全书》,把中国的文化作了系统的整理,又是大功劳。第三、在康熙时编了一部比《四库全书》还实用的《古今图书集成》。我提过几次这部书以后,就听说有人出来推广销售。大家千万注意,要研究中国经济体制,有一部书,其中数据报括从上古到明清之间的经济体制,就是《古今图书集成》的《食货典》,不叫经济。经济这个名辞是日本人先翻译的,我们的许多翻译名称用的是日本的二手货。《食货典》所谓的食,是老百姓吃的,货是货品;可惜这本书没有人去研究。

1、认知科学与唯识

你们诸位远道而来听课,很辛苦,有人提议希望我讲一下认知科学。我说那是中国特有的,人的思想怎么来的?究竟是脑还是心,是唯物还是唯心来的?认知科学与生命科学,目前是最新流行的一门科学,那么大概介绍一下!

中国人在这一百多年来诤议的学术思想,都围绕着唯物、唯心的问题打转,但是还有一个“唯识”就没有太多人提了,这是佛学提出来的。大家都晓得初唐时代的玄奘法师从印度取经回来,弘扬唯识学,就是佛学里的生命科学与认知科学。以现在来讲,这是真正的认知科学,就是说生命的来源,怎么有知觉与思想?知觉与思想从哪里来?唯识学告诉我们,生命根本的来源,不完全是基因遗传来的。最近常常有人来讨论基因问题,昨晚吃饭时,大家在讨论现在的黄豆,因为我叫他们发黄豆芽发不起来,但绿豆芽可以。有位老朋友说,你们知不知道,现在有些黄豆是美国来的,基因改良过,所以发不出豆芽来,吃了对身体没有益处。

现在讲人性怎么来的,人性不完全是基因问题可以解决的。唯识学告诉我们认知的要点:这个生命的形成,除了父精母卵以外,还要有一个灵性的加入,三缘和合,才可以构成胎儿生命。这个灵性在唯识里叫做“中有”,它带着种性。我们中国人说“一娘生九子,九子各不同”,一个母亲生九个孩子,每个禀性不同,是每个人自己带来的,这就是中国人土话讲的灵魂问题,确实是有个东西的。至于这个东西是唯物还是唯心的,那是属于哲学科学形而上的研究了,姑且暂时讲到这里。

当这个灵性加入时,就成胎了。在唯识学里,只讲人的入胎,讲得很清楚,弗洛依德的性心理学也看到了某一部份。当精虫卵脏一结合,这个灵性入胎时,有的就看到男女的性行为,可是靠近的时候,已经看不到人了,只有这么一个感觉形象的作用。如果他当时对这个母性,产生一种非常强烈的欲爱,一爱就被吸引住,因此投胎成男。如当时对这个男性生起欲爱,就投胎成女的了。

不过中国文化里有个生理学,上古几千年传下来,加上唯心的力量,也可以在交媾时使它有所变动。我最近常常发现有些同学,生的孩子都是女的,没有生男的。我说中国文化有一个办法的,在临性交时,要生男就生男,要生女就生女。那些同学就说,老师怎么不早讲。我说你们过去也没有提过要研究这个问题。这属于心物的作用,在中国上古的医学里都有。

佛学告诉我们,胎儿在娘胎里是有意识的,只是暂时不起分别作用而已。胎儿七天一个变化,三十八个七天后,头倒转生出来。这个讲起来很细,我只大概提一下。讲到七天一个变化,这个就很有趣了,我给他们上医学课,讲到《黄帝内经》说“女子二七天癸至”,所以女性的同学们注意,过去女孩差不多十四岁前后来第一次月经。现在听说也有提早的,像印度人有十二岁就可以做妈妈的,这又不同了。女性以七计算,七年一个变化,七七四十九岁前后,大致是女性的更年期,月经停了。男性以八来计算,所以俗话说“乱七八糟”,“七七八八”,这句话就与上古《易经》和道家的生命科学有关了。

胎儿在娘胎里,三四个月以后已经有知觉了,知觉不是思想意识啊!所以真正要研究,中国的教育是从母亲怀胎时,就开始教育,叫做胎教,出生以后是母教为重,再来是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

胎儿生下来,孩子囟门这个地方会跳动,这时思想意识分别作用还不明显。唯识学讲“心、意、识”,这个心不是只讲心脏,它是心物一元总体的代号。这个识,是心起作用的意识。刚出生的孩子的意识,有感觉有情绪,但不像我们现在这样思想有分别,在唯识来说这是“意根”的作用。等到孩子囟门那里的头顶骨完全封起来,学讲话了,第六意识就开始形成现行的思想。大家做学问,到外国留学拿博士回来,然后做伟大事业的领袖等等的思想,也都是后天现行分别意识的作用,这些思想和形成思想的作用本身是不定的。

2、想是想 思是思

在唯识里“”与“”是两个层次,譬如我讲话,诸位在听话,乃至听到外面打雷,这是想的作用,不是思。思是什么?当你很专一研究的时候,或听的时候,甚至不用现行粗浮乱想的时候,里头还有一个很微细的念在作用,那是思,思跟想是两个层次。不仅是两个层次,而是三个层次,因为同时你会感觉到,噫!我怎么想到北京了?我等一下有个电话很重要,不晓得晚上回去有车子没有?那个思的旁边,还有个起来自我观察的作用,这些都是第六意识分析的现象,叫分别意识。入胎时的意识叫第七识、第八识,是第六意识后面最基本一层的功用。我们这个第六意识有好多层作用,能思、能想,同时旁边还有一个观察意识,譬如我们要吃这个东西,不晓得好不好吃?可不可以吃?或者有没有毒?你意识一动,旁边还有自己起来的观察作用。这个观察意识在西方如康德的哲学中被称为“理性作用”。我说译错了,中国本来有的名辞叫“性理”,清朝有一本书叫《性理大全》,性的理,不叫“理性”,刚好相反。在哲学方面,把理性与逻辑的观念,思想的作用称之为理性。性理跟理性表面上是差不多,严格的分析却很不同。

3、三世与因缘

这个第六意识起来以后,随着年龄的增加,父母的遗传基因,和后天家庭、社会、时代等等的影响,一一都加上去染污意识作用,后来的佛学又分成四种,详加分析说明:

第一、“亲因缘”。我们生命的来源是有前因的,这个生命自我带来过去无数的种子,而变成这一生,变男变女,变聪明变愚笨,变化多端,都是由种子演变成现行这个阶段的作用,死后又是一个很长的未来。过去、现在、未来,叫做三世。无数的过去,无穷的未来,现时只有这一剎那。我们研究西方哲学,西方讲的存在哲学,就是当下,现在这一下,也可以这样讲。但是过去、现在、未来,是不同的。那么我们种性带来的前因启动作用,佛学后来叫它为“亲因缘”。后期佛学特别强调这个因缘,“”,由过去前因的种子带来,又变成现在的缘,因和缘是两个连锁的关系,但因缘的作用,又是互为因果的。

第二、“增上缘”。父母的基因遗传与家族、社会种种知识教育的关系,都是“增上缘”。譬如中国人生的孩子,从婴儿就抱到外国去,接受完全不同的文化、语言教育。长大以后,他的习性在根根上有我们中国的东西,可是他的思想习惯、言语一切,那是受外在的影响,增上缘加上去的,因此第六识的思想分别就变得不同了,可是亲因缘的种性还是一样的。

第三、“所缘缘”。由现在情绪思想连带发生的关系叫“所缘之缘”。譬如说诸位是欧美同学会,受欧美文化影响很大,那么根本上有自己中国的情结在内,这个情结拿不掉的,这是第七意识根本的问题。你们现在用的学问思想,动辄就说我在外国学的是怎么样,这个作用是后来的,是第六意识的分别来的,是受外来的增上缘的影响,变成现在行为思想的作用,叫做“所缘之缘”。

第四、“等无间缘”。然后情绪思想连续不断的发展下去,平等流转,也就是“等无间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