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108 汾沮洳


自食其力的贤者远远超过贵族子弟
彼汾沮洳,言采其莫。
彼其之子,美无度。
美无度,殊异乎公路。

彼汾一方,言采其桑。
彼其之子,美如英。
美如英,殊异乎公行。

彼汾一曲,言采其藚。
彼其之子,美如玉。
美如玉,殊异乎公族。
在那汾河低湿地,采来酸迷装筐里。
我瞧那个采菜人,潇洒漂亮没法比。
潇洒漂亮没法比,他跟公路很不一。

在那汾河另一方,采来桑叶装进筐。
我瞧那个采桑人,漂亮更比花儿强。
漂亮更比花儿强,他跟公行不一样。

在那汾河水湾边,采来泽泻多新鲜。
我瞧那个采菜人,美如琼玉光艳艳。
美如琼玉光艳艳,他跟公族不一般。

1、汾(焚fén):汾水。在今山西省,西南流入黄河。沮洳(居茹jū rú):低湿之地。《集传》:“沮洳,水浸处下湿之地。”   2、莫(木mù):野菜名,其味酸。《正义》引陆玑疏:“莫……五方通谓之酸迷,冀州人谓之干绛,河汾之间谓之莫。”   3、之子:《集疏》:“之子,指采菜之贤者。”   4、殊异:《传疏》:“殊亦异也,乎犹于也。”   5、公路:掌管王公车驾的官吏。   6、英:花。此处意为“英华”,指神采之美。   7、公行:掌管王公军队的官吏。   8、曲:河湾。   9、藚(续xù):泽泻草,亦名水沓菜。   10、公族:掌管王公宗族事务的官吏。

此诗主题,《毛诗序》云:“《汾沮洳》,刺俭也。其君子俭以能勤,刺不得礼也。”《韩诗外传》则以为是美隐居之贤者,云“虽在下位,民愿戴之,虽欲无尊得乎哉?”前者是说因君子勤俭,亲自采莫、采桑,有失体统,故作此诗以刺之。后者是说,汾水沮洳之间,贤者隐居其内,采莫、采桑、采藚以自给,然其才德,实在超乎“公路”、“公行”、“公族”之上。毛、韩二家之外,还有何楷《诗经世本古义》的“晋人刺其大夫”说、姚际恒《诗经通论》的“诗人赞其公族大夫之诗”说、傅恒等《诗义折中》的“剌遗贤”说、郝懿行《诗问》的“美勤俭”说等。这些说法在我看来都是不符合文本语义的。闻一多先生在《风诗类钞》中首先提出“这是女子思慕男子的诗”,其说可从。

《汾沮洳》共为三章,各以“彼汾沮洳,言采其莫”、“彼汾一方,言采其桑”、“彼汾一曲,言采其藚”起兴。这“沮洳”、“一方”、“一曲”词语的变换,不仅显示这位民间女子劳动内容的不同,还表示空间和时间的变换。也就是说,不论这位痴情女子干什么活儿,也不论是什么时间和什么地点。她总是思念着自己的意中人,足见其一往钟情的程度了。把这位女子思慕情人的痴情之状描摹得栩栩如生。接着又用“彼其之子,美无度”、“彼其之子,美如英”、“彼其之子,美如玉”来赞美男子的仪容。“美无度”是“美极了”,“美得无法形容”之谓。“美如英”,是说男子美得像怒放的鲜花;“美如玉”,是说男子容光焕发,有美玉般的光彩。这些是关于男子美貌的描写。诗的最后。以“美无度,殊异乎公路”、“美如英,殊异乎公行”、“美如玉,殊异乎公族”作结。也就是说,这位女子的意中人,不仅只长相漂亮,而他的身份地位,连那些“公路”、“公行”、“公族”等达官贵人,也望尘莫及的。全诗结束,见不到女子所思之人的正面描写,但通过这种对比、烘托的艺术手法,却把这位未露面的男子描写得如见其人了。这种艺术表现手法,在古代民间文学作品中不乏其例。汉魏乐府古辞《陌上桑》中采桑女子的夸奖“夫婿殊”的一段话,在艺术表现上和此诗是有因袭继承关系的。

这首诗在篇章结构上,是《诗经》中常见的叠句重章、反覆吟咏的艺术形式。三章字句变化无多,而诗意却层层递进。“美无度”是对所思男子之美的概括描写;“美如英”是对所思男子的仪表之赞美;“美如玉”是对所思男子人品的赞美。而又以“公路”、“公行”、“公族”加以具体映衬,这就更加凸现了“彼其之子”的美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