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169 杕杜


流浪者之歌
有杕之杜,有睆其实。 
王事靡盬,继嗣我日。
日月阳止,女心伤止,
征夫遑止。 

有杕之杜,其叶萋萋。
王事靡盬,我心伤悲。
卉木萋止,女心悲止,
征夫归止! 

陟彼北山,言采其杞。
王事靡盬,忧我父母。
檀车幝幝,四牡痯痯,
征夫不远! 

匪载匪来,忧心孔疚。
斯逝不至,而多为恤。
卜筮偕止,会言近止,
征夫迩止! 
孤零零的棠梨树,圆溜溜的棠梨果。
王家差事无穷尽,还乡日子拖又拖。
进了十月残年到,女人在家心烦恼,
出门人儿该闲了。

一棵棠梨孤零零,棠梨叶儿布成阴。
王家差事无穷尽,叫我如何不伤心。
百草千花都盛旺,女人在家心感伤,
出门人儿该还乡。

天天爬上北山崖,上山为把枸杞采。
王家差事无穷尽,想起爹妈愁难解。
檀木车儿慢慢赶,四匹公马腿发软,
出门人儿该不远。

没人安慰没人问,叫我心上痛难忍。
过期换班人不到,千忧百虑一齐生。
又问灵龟又问卦,都说快要看见他,
出门人儿快到家。

①杕(第dì):孤独貌。杜:棠梨。睆(焕huàn):犹“圆”。一说“睆”是形容颜色美好之词。②靡盬(古gǔ):无止息。已见前。继嗣:一延再延。日:指归期。《盐铁论》:“古者行役不逾时,春行秋返,秋行春返。”③阳:十月为阳日,已见《采薇》篇(Y-007)。“日月阳止”犹《采薇》篇的“岁亦阳止”。一说“阳”犹“扬”,“扬”是过去的意思,“日月扬止”和《唐风·蟋蟀》篇(F-114)“日月其迈”意义相同。④遑:遐。“征夫遑止”是思妇估计之词,言征人这时该到闲暇将归的时候了。下文“征夫归止”等句仿此。⑤檀车:檀木所造的车。参看《魏风·伐檀》篇(F-112)。幝幝(阐chǎn):一作“啴啴(阐chǎn)”,敝貌。或解作“车声”,亦通。⑥痯痯(管guǎn):疲貌。这两句写思妇设想征夫在途中车敝马疲,缓缓前进。⑦载:读为“在”,是存问的意思。“来”是慰劳。“匪载匪来”二句言因无人慰问而伤心。⑧斯逝:归期已过。不至:代替的人不来。“而”犹“是”。恤:忧。“而多为恤”言因此更多忧。⑨偕:犹“谐”。一说偕训“嘉”,就是吉。 ⑩会:合。卜筮各三人。“会言”指三人合言。近:言归期不远。

这首诗写应役远戍的兵士过期不得还乡,和家里的人互相思念。每章七句,上四句写征夫,下三句写思妇。

印度电影《流浪者》中有一首著名插曲《拉兹之歌》,流浪汉拉兹穿街走巷,举目无亲,哀伤地唱道:“到处流浪,到处流浪。我和任何人都没来往,我看这世界像沙漠。……”那种凄凉,那种幽咽,博得人们洒下一掬同情泪。而当我们读到《诗经·唐风》中的《杕杜》时,心情同样很沉重,因为它也是一首流浪者之歌。当然,它比《拉兹之歌》古老得多。

全诗二章,章九句,复沓章法,二章内容除用韵换字外基本相同。起首“有杕之杜,其叶滑湑”,用孤孤单单的一株赤棠树起兴,与同样是孤孤单单的流浪汉相对照,既相映成趣,又相对生愁。赤棠虽孤单,还有繁茂树叶作伴,自己却是“光杆司令”一个,相比之下树要比人幸运得多。所以这“兴”又是“反兴”。诗人看到孤树,伫足留连,忽而觉同病相怜,忽而叹人不如树,感触纷纭。这种独特心理感受与流浪者身份相切合,很有典型意义。关于这流浪者的性别,闻一多《风诗类钞》另有妙诠:“杕杜喻女之未嫁者。《说文》:‘牡曰棠,牝曰杜。”’那末这流浪者竟是一位未婚少女,那就更显悲哀了。此说可备参考。

起首二句,也可谓“兴而赋也”。第三句“独行踽踽”才是全章的灵魂。整首诗就是描写一个“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踽踽独行者的苦闷叹息。此句独立锁住,不加铺叙,以少驭多,浓缩了许多颠沛流离的苦境,给人无限想像空间。此句点出了流浪者,成为前后内容的分水岭,前是流浪者所见,后是流浪者所思。

“岂无他人,不如我同父。”路上风尘仆仆的行人还是有的,但心为形役,各有各沉重的精神枷锁与自顾不暇的物质烦恼,谁肯去对一个陌路人相濡以沫呢?这时,流浪者想到了同胞手足的兄弟亲情,是“他人”无法比拟和替代的。正如《小雅·常棣》所说:“凡今之人,莫如兄弟。”兄弟,亲人,家园,都在何方?异域他乡的流浪者在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现实中想得很多很多,只能在想像中求得一些慰藉。正如安徒生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那小女孩孤苦伶仃,只能划火柴在光亮中幻想着已上天国的奶奶来呵护自己,心灵感到一丝温暖。兄弟虽好,毕竟在虚无缥缈中,现实终究是现实,诗人不禁“嗟——”,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这“嗟”字直贯最末副歌式复唱四句。

叹息的内容很平实浅近,也正是流浪者的最基本需要:行人为什么不来亲近我?我没有兄弟在旁,为什么不来帮助我?孤独寂寞,呼天抢地,两个激问中蕴藏着浓重的绝望和忧伤。落难的人犹如落水的人,多么需要救援,可有谁会来、有谁能来济助他呢?这真是一声令人心寒的长叹!

由此推想,这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或是战乱,或是饥荒。《小雅·常棣》说:“丧乱既平,既安且宁。虽有兄弟,不如友生。”(死丧祸乱既平清,一家生活也安宁。那时虽有亲兄弟,反觉不如朋友亲)可作反证。是战争使骨肉离散,沦为难民。又《大雅·召旻》:“瘨我饥馑,民卒流亡。”(饥馑遍地灾情重,十室九空尽流亡)是灾荒使百姓失所,乞食四方。不管哪种情况,这首抒写心灵感受的流浪者之歌,通过一个人的命运,向后世真实展示了一幅古代难民的流亡图,其艺术视角很独特,给人启迪。

旧说如《毛诗序》谓“《杕杜》,刺时也。君不能亲其宗族,骨肉离散,独居而无兄弟,将为沃所并尔”,为今人所不取;而朱熹《诗集传》谓此为“无兄弟者自伤其孤特而求助于人之辞”,则差为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