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繁露》66、郊祀


【本篇题解】“郊祀”即祀天于郊,意指君王在郊外祭祀上天。秦代废止了郊夭之礼而改祀五峙(zhi),因此董仲舒在本篇中详细申述了郊祀的重要性。 他以周宣王和《春秋》为例,论证了“郊祭最大"的道理。

周宣王时,天下旱,岁恶甚,王忧之。其《诗》曰(1):“倬彼云汉(2),昭回(3)于天。王曰呜呼!何辜今之人?天降丧乱,饥馑荐臻(4)。靡(5)神不举,靡爱斯牲,圭璧既卒,宁莫我听。旱既太甚,蕴隆虫虫(6)。不殄禋祀(7),自郊徂(8)宫。上下奠瘗(9),靡神不宗(10)。后稷不克(11),上帝不临。耗射(12)下土,宁丁(13)我躬。”,宣王自以为不能乎后稷,不中(14)乎上帝,故有此灾。有此灾,愈恐惧而谨事天。天若不予是家,是家者安得立为天子?立为天子者,天予是。家天予是家者,天使是家。天使是家者,是家天之所予也,天之所使也。天已予之,天已使之,其间(15)不可以接天何哉?故《春秋》凡讥郊,未尝讥君德不成于郊也。乃不郊而祭山川,失祭之叙,逆于礼,故必讥之。以此观之,不祭天者,乃不可祭小神也。郊因先卜,不吉不敢郊。百神之祭不卜,而郊独卜,郊祭最大也。《春秋》讥丧祭,不讥丧郊,辟郊不丧,丧尚不辟,况他物。郊祝曰:“皇皇(16)上天,照临下土。集地之灵,降甘风雨,庶物群生,各得其所。靡今靡古,维予一人某,敬拜皇天之祜。”夫不自为言,而为庶物群生言,以人心庶天无尤(17)焉。天无尤焉,而辞恭顺,宜可喜也。右郊祀九句。九句者,阳数也。

【注释】 (1)其《诗》曰:语见《大雅·棫檏》。(2)倬(zhūo):宽大明亮。云汉:即银河。(3)回:回还,转动。(4)饥馑:荒年,五谷不收。荐:重复。臻;至,到来。(5)靡:没有。(6)蕴隆虫虫:蕴积了很丰盛的热气。隆:盛大,多。虫虫:热气。(7)殄:尽,断绝。禋祀:祭祀天神。(8)徂:往,到。(9)上下奠瘗(yī):意为上祭天,下祭地掩埋祭牲。按礼,祭地的方式是将祭品埋入地下。(10)宗:尊崇,尊奉。(11)后稷:名弃,是周王朝的始祖,据说他首创耕种百谷,所以名后稷。克:能。(12)耗射:意同“耗败”,厌恶。(13)丁:当,正值。(14)中(zhòng):合,符合。(15)其间:应作“其家”。接:接续,沟通。(16)皇皇:光荣而又伟大。(17)尤:指责。

【译文】 周宣王时,天下大旱,年成特别坏,宣王为此事很忧虑。

《诗经》说:“那个宽大明亮的天河,它的光芒随着上天而转动。君王说:啊呵,为什么降罪给今天的百姓。上天降下祸乱,饥荒重复出现。没有一样神灵不拿来祭祀,没有谁喜爱这些祭品牺牲。祭神用的圭玉已经用尽,为什么还不听一听我们的声音。干旱已经太严重,干热之气已经积蓄得很厉害。不断地进行祭祀,从郊野到宗庙的宫室。上祭苍天,下祭大地,以礼祭奠,掩藏祭品,没有一位神不尊崇。后稷要想救民也不能取胜,上天也不光临享用祭祀。与其厌恶下土百,姓宁愿让灾害降临到我身上。”

周宣王自认为不能与后稷相比,不合天帝的心意,所以有这样的灾祸。有了这样的灾祸,就更加恐惧上天并恭谨地服侍上天。上天如果不授予这一家,这一家为什么能被立为天子?被立为天子,就是上天授予了这一家。上天授予了这一家,就是上天要驱使这一家。上天要支使这一家,这一家就是上天所授予使命的,是上天所支使的。上天已经授予他,上天已经支使他,这一家为什么不可以和上天相沟通?所以《春秋》指责郊祭,从没有指责过君王的德行在郊祭时不能完成的。有人竟然不行郊祭而祭祀大山大河,颠倒了祭祀的顺序,和礼相违背,所以一定指责他。由此看来,不祭祀上天,就不可以祭祀小的神灵。郊祭要先进行问卜,不吉利就不敢进行郊祭。其余各种神灵的祭祀不问卜,只有郊祭单单占卜,因为郊祭最大。《春秋》指责行丧礼时还祭祀,但不指责因丧事而行郊祭。举行郊祭,不必回避丧事,丧事尚且不回避,何况别的事情了。郊祭时的祝辞说:“光荣的上天,照耀着下土。汇集大地的灵气,下降甘雨和风。万物都欣欣向荣,每一种都得到合适的生长。无论现代还是古代,只有我一个人某某,敬拜伟大的上天福祜”。不自己替自己说话,而替万物的生存而说话,因为人心、百姓上天不会指责他们。上天不指责他们,而言辞又恭谨顺从,应该可以高兴。前面郊祭时祝辞是九句话。九句话,是个阳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