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言》问明卷第六


【题解】本章以较多的文字讲了君子如何根据时势是否适宜来决定自己的升潜进退,以趋吉避凶、保全自己,即明哲保身的问题。

明哲保身的思想,在中国源远流长,但其中突出的消极意蕴,却是在历史的发展中逐渐突出起来的。《诗经·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是“明哲保身”一语的出处。但下面接着说:“夙夜匪懈,以事一人。”是说周朝的大臣仲山甫勤奋地为周宣王做事,并没有明显的消极意蕴,毋宁说倒是满积极的。但到孔丘时,由于对乱世丧身的恐惧,知识阶层明哲保身的消极观念就已经突现出来了。所以孔丘一则说:“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论语·泰伯》)二则说:“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论语·宪问》)甚至因为自己的学生南官适“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千刑戮“(《论语·公冶长》)而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了他。

扬雄就是继承了孔丘的这种思想,所以当有人问他君子在天下太平和天下大乱的不同情况下如何做时,他以风鸟为喻,说要“治则见,乱则隐”。又以亨龙为喻,说时机不合适就潜伏,时机合适就飞升,潜伏或飞升都由自己按照时机是否合适来决定。当有人问怎样保全性命时,他更是直接回答“明哲"。当然,他也不是一味地躲避退让。他感叹时间来得慢去得快,所以认为君子要和时间竞争,抓住时机。

扬雄对“韩非作《说难》之书,而卒死乎说难”的分析,也值得注意。韩非认为游说君主之难,既不在于所说有没有道理,也不在于能不能把道理说清楚,而在于能不能摸透君主的心思加以迎合。这种揣摩君主心思,迎合以求赏识和任用的做法,可以说是法家人物的共同特点。比如商鞅,就先以帝道说秦孝公,未得赏识;又以王道说秦孝公,仍未得赏识和任用。扬雄对这种投机做法不以为然。他认为向君主进言应根据儒家的礼义,符合君主的要求就出仕,不符合君主的要求就归隐,应该坚守原则而不管它是否符合君主的要求。如果游说君主而又怕不符合君主的要求,抛弃礼义曲意逢迎,那就没有什么事是干不出来的了。这反映了儒家和法家所主张的两种不同的处世原则。

【原文】

【01】或问“明”。曰:“微。”或曰:“微何如其明也?”曰:“微而见之,明其悖乎!”

【02】聪明其至矣乎?不聪,实无耳也;不明,实无目也。“敢问大聪明。”曰:“眩眩乎,惟天为聪,惟天为明。夫能高其目而下其耳者,匪天也夫?”

【03】或问:“小每知之,可谓师乎?”曰:“是何师与?是何师与?天下小事为不少矣,每知之,是谓师乎?师之贵也,知大知也。小知之师亦贱矣。”

【04】孟子疾过我门而不入我室。或曰:“亦有疾乎?”曰:“摭我华而不食我实。”

【05】或谓“仲尼事弥其年,盖天劳诸,病矣夫?”曰:“天非独劳仲尼,亦自劳也。天病乎哉?天乐天,圣乐圣。”

【06】 或问:“鸟有凤,兽有麟,鸟、兽皆可凤、麟乎?”曰:“群鸟之于凤也,群兽之于麟也,形性。岂群人之于圣乎?”

【07】 或曰:“甚矣!圣道无益于庸也。圣读而庸行,盍去诸?”曰:“甚矣!子之不达也。圣读而庸行,犹有闻焉。去之,抏也。抏秦者,非斯乎?投诸火。”

【08】或问:“人何尚?”曰:“尚智。”曰:“多以智杀身者,何其尚?”曰:“昔乎臯陶以其智为帝谟,杀身者远矣!箕子以其智为武王陈《洪范》,杀身者远矣!”

【09】仲尼,圣人也,或者劣诸子贡,子贡辞而精之,然后廓如也。于戏!观书者违子贡,虽多亦何以为?

【10】盛哉!成汤丕承也,文王渊懿也。或问“丕承”。曰:“由小至大,不亦丕乎?革夏以天,不亦承乎?”“渊懿”。曰:“重《易》六爻,不亦渊乎?浸以光大,不亦懿乎?”

【11】或问“命”。曰:“命者,天之命也,非人为也。人为不为命。”“请问人为。”曰:“可以存亡,可以死生,非命也。命不可避也。”或曰:“颜氏之子,冉氏之孙。”曰:“以其无避也。若立岩墙之下,动而征病,行而招死,命乎!命乎!”

【12】吉人凶其吉,凶人吉其凶。

【13】辰乎辰!曷来之迟,去之速也,君子兢诸。

【14】謣言败俗,謣好败则,姑息败德。君子谨于言,慎于好,亟于时。

【15】吾不见震风之能动聋聩也。

【16】或问“君子在治”。曰:“若凤。”“在乱?”曰:“若凤。”或人不谕。曰:“未之思矣!”曰:“治则见,乱则隐。鸿飞冥冥,弋人何篡焉。鹪明遴集,食其洁者矣!凤鸟跄跄,匪尧之庭。”

【17】亨龙潜升,其贞利乎?或曰:“龙何如可以贞利而亨。”曰:“时未可而潜,不亦贞乎?时可而升,不亦利乎?潜升在己,用之以时,不亦亨乎。”

【18】或问“活身”。曰:“明哲。”或曰:“童蒙则活,何乃明哲乎?”曰:“君子所贵,亦越用明保慎其身也。如庸行翳路,冲冲而活,君子不贵也。”

【19】楚两龚之洁,其清矣乎!蜀庄沈冥。蜀庄之才之珍也,不作苟见,不治苟得,久幽而不改其操。虽随、和何以加诸?举兹以旃,不亦宝乎?吾珍庄也,居难为也。不慕由,即夷矣。何毚欲之有?

【20】或问:“尧将让天下于许由,由耻。有诸?”曰:“好大者为之也。顾由无求于世而已矣!允喆尧儃舜之重,则不轻于由矣。好大累克,巢父洒耳,不亦宜乎?灵场之威,宜夜矣乎!”

【21】朱鸟翾翾,归其肆矣。或曰:“奚取于朱鸟哉?”曰:“时来则来,时往则往,能来能往者,朱鸟之谓与?”

【22】或问:“韩非作《说难》之书而卒死乎说难,敢问何反也?”曰:“说难盖其所以死乎?”曰:“何也?”曰:“君子以礼动,以义止,合则进,否则退,确乎不忧其不合也。夫说人而忧其不合,则亦无所不至矣!”或曰:“说之不合,非忧邪?”曰:“说不由道,忧也;由道而不合,非忧也。”

【23】或问“哲”。曰:“旁明厥思。”问“行”。曰:“旁通厥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