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向前传》24章 帅星陨落风范长存


第一节在最后的日子里

1990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南楼六病室弥漫着静谧、严肃、紧张的气氛。

医生、护士轻进轻出,悄声细语,生怕惊动躺在病床上的徐向前元帅。

他正在经受着高烧折磨,已经好几天难以安眠,脸上显出疲惫不堪的神色。他没有呻吟,没有多少话,平静地同病魔斗争,也可能自己预感到来日无多,想着对后事的安排。

进入3月份以来,一向心脏尚好的徐向前,频发心绞痛。有时一日几次。

专家多次会诊,认为是不稳定性心绞痛,有一定的危险性。采取紧急治疗措施后,病情虽有缓解,但没有完全消除。6月5日,他又患感冒,开始发低烧。20天抗感染治疗,更换了几种抗生素,均不见效果。以后痰里又有几次发现抗酸杆菌,专家、教授怀疑是旧的结核病复发。在治疗上是抗感染还是抗结核,一时难下决心,不得不让他住院检查治疗。

6月27日徐向前入院后,体温上升较快,病情危重,医院连连病报告急。

6月29日,李先念闻讯后,心急火燎地赶赴医院去探望。

徐帅从1929年到大别山,就结识了李先念。他们共同点燃了大别山武装斗争的烽火,创建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鄂豫皖第四次反“围剿”斗争失败后,他们率部转移。在枣阳新集战斗中,方面军总部遭敌突袭,总指挥徐向前指挥300余名机关干部、警勤杂人员抗击,情势危急,十一师政委李先念接讯后火速率部驰援,击退了敌人,保证了总部的安全。在傍徨镇战斗中,李先念负伤,徐向前代他指挥。部队左冲右突,屡屡涉险,于1932年底到达川北。在那里,红四方面军又扎下根来,创建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在反敌“六路围攻”的战斗中,李先念坚决支持徐总指挥,排除了张国焘的干扰,取得了西线大纵深迂回歼敌十余团的辉煌胜利。他们一起走过长征路,徐总指挥派李先念率先头部队迎接中央红军,于达维胜利会师。在西路军,他们浴血奋战,共同度过了那段最残酷、最悲壮的历程。半个多世纪来,他们是生死与共的战友,志同道合的同志。

李先念本来不打算打扰病危的徐向前。徐向前从护士口中得知李先念来看他,示意请先念来床前。两位老战友见过多次面,这一次见面与往常不同。

病房里静得只听见徐向前急促的喘息声。徐向前有些激动,郑重地向李先念说:“我的遗言有三条:一是不搞遗体告别;二是不开追悼会;三是把我的骨灰撒到大别山、大巴山、河西走廊和太行山。”这是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对自己的最后安排,一个老共产党员向党中央的郑重交待。李先念安慰他:“你会好起来的。”徐向前说:“万一我的病治不好呢。”李先念听后心情非常难过。在场的子女、工作人员、医护人员无不动情。徐向前一生奋斗,只讲奉献,从不索求,临终也不想惊动别人,只想悄然离去,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博大胸怀和高风亮节。

6月30日,徐向前体温急剧上升,高达39度8.他三次患肋膜炎,肺功能不好,平时特别注意防止肺部感染,稍有感染就用药控制,从来没有发过高烧,象这样的体温更没有过。眼看体温急剧上升,用药又不起作用,很多人以为这一关过不去了。但在用了“冰毯”之后,产生了神奇的效果。体温降为正常,连续三天没有回升,为治疗争取了时间。“冰毯”成了“救命毯”。

经过一段时间的抗结核治疗,徐向前病情明显好转,体温趋于正常,可以慢慢下地了。晚饭后,也可以听听音乐,听听新闻,还可以和工作人员、医护人员聊聊天。经治医生高兴他说,看来9月份可以出院了。家里也打扫房间,准备迎接老帅出院。一段时间里,大家充满了乐观气氛。8月5日,徐向前的儿子、女儿、儿媳、女婿都来看他。老人见这次家人到的齐,又郑重地说:“我说不了多少话,我要说的是,我死后一不搞遗体告别,二不开追悼会,三把骨灰撒在大别山、大巴山、太行山、河西走廊。这就是我留给你们的遗言。你们要永远跟着党走,贯彻党的路线,言行一致,说到做到。现在党风不正,有些人光说不做。”没有想到,这真的成了老帅和孩子们的最后话别。从那以后他病情恶化,来不及说也没法说了。老帅说得那么认真,那么严肃。孩子们静静地听着,生怕漏掉一个字。这生离死别的谈话,令人震颤。女儿徐鲁溪早已泪流满面,泣不成声,儿子徐小岩强忍悲痛表示:“爸爸,你不要说了,你说的话,我们记住了。”在场的工作人员也都牢牢记住了老帅的最后的嘱托。

8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从西藏视察回来不久,就风尘仆仆赶到医院看望徐向前。江总书记对徐帅很敬重,很关心。自徐向前入院后曾多次电话问候,几次要来探望,都为院方婉谢。徐向前见了江泽民很高兴。他听了总书记视察西藏和部队情况介绍很兴奋。强撑着虚弱的病体,说:“以你江泽民为首的党中央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所采取的办法都是马克思主义的,我是坚决拥护的。我身体好一些时,常听广播,看到现在的社会风气和经济情况有好转,我很高兴。”他还表示了对军队工作的关心,对医护人员的感谢。江泽民听了之后,对工作人员称赞:徐帅是老布尔什维克。

赞扬他不愧是共产党人的楷模。

徐向前晚年身体多病,直到辞去党内外一切职务后,仍时刻关心党的命运、国家的前途。1989年平息反革命暴乱后,江泽民曾登门看望徐帅,促膝长谈。当时徐向前听了江泽民总书记的一席话,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事后连连说:“这个总书记选得好,选得好。”徐向前是威严的元帅,又是宽厚的长者,他一生中关心别人的事很多,关心自己很少。他和工作人员平时朝夕相处,病中相依为伴。在他生病住院的80多天里,他的医务人员和秘书、警卫人员精心照料他,守护他。这本来是工作人员的职责,是份内的事,而老帅却常常觉得过意不去。一会儿对警卫人员说麻烦你们了,一会儿说难为你们了。说得几个小伙子几乎掉下泪来。警卫参谋把秘书找来,请老帅不要再讲见外的话。夫人黄杰到医院探望,他又对黄杰说,实在麻烦难为他们了。

他为别人想得很多、很细,想到病房里病菌多,反复叮嘱工作人员、医护人员一定要戴好口罩,注意洗手、消毒。在最后的日子里,他为了不给医院增加麻烦,几次提出不要再抢救。从住院到去世前的两天,他神智一直十分清醒,因而所受的痛苦更多、更大。他身上插着几根管子,手上、脚上找不出完好的血管,全身浮肿。他都默默地、惊人地忍受着,不提任何要求,不发一声怨言。尽管自感无望,仍积极配合治疗。专家们无不为之感动。

徐向前把身边工作人员视为亲人,跟随他多年的秘书体会尤深。寂寞了,他把秘书找来谈谈心,痛苦了他把秘书找来说说话,讲些他关心的国家和军队的大事,有时晚上睡不着觉也让护士把秘书找来,似乎这样他才觉得安定些、踏卖些。郭春福、李而炳秘书知道这样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了,真舍不得离开他,乐意陪着他。直到徐向前不能说话了,用眼神、表情把秘书找到床前,如果秘书要离开,他直摇头。秘书含着满腔的泪水,拉着他的手,默默地坐着,相对无言,情真意切。

第二节光照千秋

抗结核药物的副作用,使徐向前肝脏受到致命损伤,造成亚急性肝坏死,最后多器官衰竭,虽经京内外专家全力抢救,终未能挽回。1990年9月21日凌晨4时21分,徐向前与世长辞。中国人民失去了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旅中陨落了一颗闪烁的帅星。徐向前戎马生涯60余年,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建设事业。他在病重和弥留之际,仍念念不忘我们党、国家和军队的建设,谆谆寄语全党、全国和全军要团结一致,夺取新的胜利。他以赫赫战功和高尚清白的优秀品质,赢得了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的尊敬和爱戴。他的高风亮节永世长存。正象他在生病期间常常默念的诗句一样:“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徐向前的心脏停止了跳动。江泽民、杨尚昆、李鹏、万里、李先念、彭真、乔石、姚依林、宋平、李瑞环、王震、秦基伟、薄一波、宋任穷、刘华清、杨白冰、温家宝、王平、伍修权、李德生、杨得志、肖克、余秋里、陈锡联、耿飚、程子华、廖汉生、洪学智、王恩茂、陈再道等领导人到医院向这位开国元勋告别。

9月21日,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布讣告,高度评价徐向前的丰功伟绩和崇高品质,称誉他是杰出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讣告指出:“徐向前在创建红军、开展武装斗争和开辟鄂豫皖、川陕革命根据地的艰苦斗争中,表现出非凡的组织领导和军事指挥才能,为党建立一支英勇善战的主力红军作出了贡献。

长征中,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任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总指挥,积极拥护中央北上刨建川陕甘根据地的战略方针,反对张国焘的分裂活动,为维护党和红军的团结作出了特殊贡献。会宁会师后,中央军委指示,红四方面军一部西渡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后奉军委命令,任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兼西路军总指挥,率部继续西进,与敌血战河西走廊,有力地策应了河东红军的战略行动“。

讣告指出,徐向前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运筹帷幄,指挥有方,智勇兼备,果断灵活,善于以弱敌强,以少胜多,运动歼敌。为夺取革命战争的胜利,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以自己的战争实践和理论,为丰富毛泽东军事思想作出了重要贡献。”

讣告指出,“他为巩固国防、建设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和建设民兵预备役力量呕心沥血,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他们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表达对涂向前的哀思。唁电、唁函从大别山、大巴山、太行山、河西走廊,从全国各地的党政军机关、工厂、农村、军营、学校发往北京;7个大军区党委分别致电中央军委,沉痛悼念这位军队的缔造者之一和卓越领导人。许多省、市、县地方政府在给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的唁电中表示,要学习徐向前崇高的革命精神、优秀品德和优良作风。

海丰、大别山、大巴山、河西走廊、太行山、沂蒙山等老区人民对徐向前怀有特殊的感情。他们在唁电中,缅怀徐向前的丰功伟绩,决心把徐向前曾经浴血奋战的老革命根据地建设得更加美好。通江县还引用经久传颂的巴山民歌来表达通江人民对徐帅的无限深情。歌中说:“红军打进通江城,父老百姓齐欢迎,徐总进城开大会,通江人民享太平。”四川阿坝地区羌族群众发来唁电,缅怀徐帅当年进军川西北迎接中央红军的丰功伟绩,表达少数民族群众对他由衷的敬仰。五台县的人民表示要学习他的革命精神,为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而英勇拼搏。河南新县的100多位老红军和在武汉的10几位老将军在唁电中说:我们跟随徐帅南征北战,历经数十年,结下了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他的教诲终生不忘。徐帅的崇高品质和丰功伟绩将永远铭记在心中。

“临汾旅”的指战员忘不了徐帅亲手把“光荣的临汾旅”的锦旗授予他们的情景,忘不了建国后徐帅对他们的多次关怀和教导,决心发扬临汾攻坚精神,再立新功。

张家口市第六中学“黄河东西行”夏令营的同学们,刚刚寻着徐向前的战斗足迹走访了五台县和延安、洛川、太行山、冀南等地,正要派代表赴京看望徐帅,汇报他们的收获时,听到徐向前去世的噩耗。他们自发地设置灵堂,悼念德高望重的老前辈,还寄来了他们集体撰写的万言祭文。祭文言词恳切,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正在军队某学院进行军训的北京大学90级学生集体发来唁电,称颂徐向前元帅是“可敬的师长,学习的楷模”,表达了青年一代继承革命先辈遗志,振兴中华的决心。

徐向前是黄埔军校同学会的名誉会长,5月还在北京会见了来自台湾的重要客人。他是黄埔军校第一期的学生,最后一次国务活动又是会见台湾来的黄埔同学。海内外黄埔校友纷纷来电,悼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者。表示继承会长遗志,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继续奋斗。

一份唁电,就是一篇祭文,一曲颂歌。他没有悼词,没留骨灰,却在亿万群众的心中竖起了巍巍丰碑。

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主席金日成,朝鲜劳动党中央军事委员会,朝鲜人民武装力量部以及一些国家的领导人分别发来唁电。中国人民的老朋友黄文欢先是在电话上表示哀悼和慰问,后又写了“身先士卒军心暖,威震沙场敌胆寒”、“徐向前同志千古”的挽联发表在《人民日报》上。

遵照徐向前关于“不搞遗体告别,不开追悼会”的遗嘱,其亲属和工作人员只在家中那间会客室里设了灵堂。灵堂里摆着徐向前的遗像。在讣告发出以后,前往家中吊唁的人络绎不绝。群众自发地表达他们的哀思。有的带去鲜艳的花篮,有的带去了花圈,有的带去了刚从野外采撷的一束花,还有的献上一朵自己扎的小白花。聂荣臻、杨尚昆、刘华清、王震献的花篮摆放在灵前。

一些年过七旬、八旬的红军老战士,对徐向前怀有特殊的感情,一走进灵堂,就老泪纵横,痛不欲生。他们从10几岁当儿童团就跟随徐向前,风里来,雨里去。他们说是徐帅把他们从一个不识字的苦孩子培养成了一个个高级指挥员。老将军陈锡联喃喃自语:“战争年代,徐帅救过我的命,我却救不了徐帅的命。”西路军的一位女战士对徐帅的儿子说了一句“我跟随你爹六十年……”,就再也说不下去了。

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海军、空军、国防大学、军事科学院、国防科工委、二炮、北京军区的领导同志,以及所属部局的负责人来到灵堂,代表着部队指战员,向尊敬的元帅致哀。在许多单位,老帅去世后的第一次党委会或大型集会首先默哀,向徐帅表示哀悼。

柳荫街,在徐向前亲切关怀下,由一个不起眼的街道,成了全国闻名的军民共建精神文明标兵。柳荫街人为有徐帅这样的好邻居而感到自豪。北京市西城区共建精神文明领导小组、厂桥街道办事处的同志来到徐向前灵前,特别是柳荫街的男女老少,迈着沉重的步伐,排着队来向他们的好邻居告别。

黄城根小学曾多次得到徐向前元帅的关怀,他为该校题写过校名。1987年“六。一”儿童节,徐向前曾接见过校领导及部分学生代表。1990年初春,徐向前得知北京金秋将花团锦绣迎亚运,便让秘书给该校送去一些花籽。到了鲜花开放,亚运会召开,而他却与世长辞了。孩子们怀着极大的悲痛和无限的敬仰将自己栽种的花草置放在徐向前灵前。北京景山学校四年级二班的学生带着各自写的《沉痛悼念徐爷爷》的祭文到徐向前家中致哀。其中一个学生写道:“敬爱的徐爷爷,给你献上一朵洁白的小花,请你接受一个小学生对你的深深敬意。徐爷爷,你和我们永别了,但你的思想、风范、功勋、品格,将象永不陨落的晶莹的星辰一样,闪闪发光,长留人间……”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中文系的学生,带着自己精心制作的白花,三五成群,自发地来到徐向前灵堂,有两个团支部还组织团员来到徐帅灵堂,表达他们的哀思。

在那问不大的灵堂里,排满了挽联、诗句:“一生光明正大,从不为己诉曲”,“戎马生涯挥鞭踞雕鞍,功勋华夏丰碑映苍天”,“赫赫战功将,堂堂正正人”,“生能决策扶国是,死尚遗言课子民”……字字句句包含着对徐向前的无限眷恋和敬仰。

10月24日。新华社播发了《亿万军民沉痛悼念徐帅》和《徐帅病重期间谆谆寄语全党》的新闻稿。《人民日报》发表在头版头条,加了醒目的副标题:“光辉业绩留芳千古,革命精神激励后人”。“戎马一生功勋卓著无愧帅星,遗言三条坦荡无私堪称楷模”。各报均刊登了徐向前元帅生平和生平照片,全面地历述了他的丰功伟绩。许多与徐向前一起战斗过的老战友、老部下纷纷发表文章。李先念在《沉痛悼念徐向前元帅》一文中说:“一个具有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百折不挠、战斗不息的忠诚的马克思主义者,一个大智大勇、缜思断行、擘画军事、驾驭战争的能手,一个坦荡无私、刚毅木呐、顾全大局、谦虚谨慎、廉洁奉公的人民公仆——这就是我在半个多世纪的斗争岁月里,深切了解的向前同志。”他说:“向前具有深厚的理论、知识修养和在复杂环境中辨别航向的能力。”“善于在纷繁复杂的斗争环境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透视事物的本质,预见革命进程,决定行动方向。”“向前戎马一生,身经百战,在党的军事领域里,建树尤为突出。他的军事理论和实践,是毛泽东军事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运用无产阶级的战争观和方法论,结合敌大我小、敌优我劣的斗争实践,创造性地提出一系列建军指导思想和游击战、运动战的战略战术原则,缔造了红四方面军这支英勇善战的主力红军,领导部队开创鄂豫皖和川陕两大革命根据地,先后歼敌三十余万人,为我党积累了丰富的军事斗争经验,造就了一批能征善战的将领。”“向前具有惊人的军事胆略,从不知恐惧为何物。

越是大仗、硬仗、恶仗来临,他越是生龙活虎,精神百倍,指挥靠前,从容镇定。他知已知彼,有谋有断,善于审时度势,驾驭战局,灵活制敌,以少胜多。他有一股超凡的硬劲、狠劲,不论面对多么凶恶的敌人,都敢于咬住不放,反复较量,以己之长,击敌之短,不制敌于死命,决不罢休。他军令如山,指定部队在何时到达阵地就必须赶到,跑不动爬也要爬到战斗岗位上。

命令坚守阵地,那怕打得只剩下一个人,也要坚守到底。他极为重视人民群众的伟大作用,强调‘红军作战尽量号召群众参加’,形成‘群众战争的战略战术’,陷敌于灭顶之灾“。李先念高度评价徐向前反对张国焘分裂活动,为维护党和红军的团结作出的历史性贡献,高度评价他在西路军失败后,表现出的顾全大局的高贵品质。他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党中央特别是小平同志、陈云同志的关怀下,经过认真调查研究,作出了这支部队西渡黄河与转战河西走廊是执行中央军委命令的结论。向前认为,这一实事求是的历史结论,是对浴血奋战的西路军和众多牺牲的英雄儿女的莫大告慰。“

秦基伟、陈锡联、陈再道、徐深吉写的文章《秋风泪雨悼徐帅》,宋任穷的文章《雄才大略德高望重》,程子华的文章《怀念徐帅》,郭述申的文章《功勋垂青史楷模照后人——怀念向前同志在鄂豫皖的日子里》,洪学智、胡奇才的文章《哀思无限悼徐帅》,李德生、程世才的文章《帅星陨落,功名永耀》,杜义德、郑维山、罗应怀合写的《一代名帅,光照千秋》,张才千、向守志、刘昌毅、尤太忠合写的《大智大勇、勋业永存——深切怀念徐向前元帅》,柳荫街军民共建领导小组写的《柳荫街,永远铭记着徐帅》,徐向前生前秘书郭春福、李而炳写的《布衣元帅的风采》等文,从各个方面,记述了徐向前的功德,表达他们深深的哀思。10月18日,徐向前的遗体送往八宝山火化。江泽民、杨尚昆、李鹏、万里、彭真、乔石、姚依林、宋平、李瑞环、秦基伟、薄一波、刘华清、杨白冰、温家宝、王任重、迟浩田、赵南起等党政军领导人到解放军总医院小礼堂送别,向徐帅夫人黄杰等亲属表示慰问。

徐向前元帅的遗体安卧在鲜花翠柏之中。遗体上覆盖着中国共产党党旗。横幅上写着:“沉痛悼念徐向前元帅”。徐向前的夫人黄杰偕子女守灵。

解放军仪仗队的礼兵持枪肃立护灵。8名身穿礼服的解放军仪仗队军官抬着灵柩缓缓前进。党、国家和军队领导人与徐向前的亲属一起列队护送灵枢安放在灵车上。宋平、杨白冰、温家宝、迟浩田、赵南起护送灵柩至八宝山。

沿途,人民群众在马路两旁肃立,向这位受人尊敬的元帅致敬。天安门、新华门、外交部下半旗致哀。

当晚,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发了徐向前遗体火化的消息和播放了徐帅生平电视片《光辉的业绩》。

按照中央军委的指示,11月1日至10日,中央办公厅、军委办公厅、总参管理局的工作人员陪同徐向前的亲属,乘专机飞往大别山、大巴山、河西走廊、太行山,执行徐向前的遗嘱,撒放骨灰。飞机追寻着徐向前的战斗足迹,将骨灰伴着朵朵鲜花,撒向徐向前征战过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徐向前的思想、风范、功勋、品格,将永存在万壑群山之中。

徐向前安息在大别山、大巴山、河西走廊、太行山浴血征战地。骨灰盒和遗像最后安放到他的故土——五台县烈士陵园。

“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他对共产主义事业有坚定的信念,对党、对人民、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百折不挠,义无反顾,鞠躬尽瘁。他坚持马克思主义与革命实践相结合,好学不倦,实事求是,具有无产阶级的革命胆略和政治远见。他襟怀宽广,光明磊落,顾全大局,维护团结,严守党的纪律,是党性坚强的模范。他谦虚谨慎,联系群众,作风民主。他心里总是装着人民群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廉洁奉公,艰苦朴素,严格教育子女。徐向前同志为中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深受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爱戴和尊敬。”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