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传》 势可自立 终不背汉


韩信大破龙且大军于潍水之后,又很快把齐国所有的城邑全部平定下来了。按照战争形势发展,下一步就应该是和项羽决战了。

项羽此刻虽是先机失尽,但对他也绝不可轻敌,尤其他这时在荥阳的正面战场上对刘邦还有很大的压力。以项羽的才能,他重新把局势扳转回去也不是不可能的。如果在决战中汉军失利,今后形势的发展就更难以想象了。

所以,汉军必须在决战前作好充分的准备来保证决战中取胜。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巩固好已取得的战果。

出于这一考虑,韩信在前面迫降燕国时就向汉王提出了立张耳为赵王的建议。现在,齐国也被汉军占领了。新占领的城邑比以前所有的都多。而且,齐国人历来都不是甘于为他人统治的。加上田横虽败逃在外,人并没有死,镇守齐国是一件难事。

于是,韩信出于与前面同样的考虑,又一次向汉王刘邦请求立齐王以定三齐之地。不过,这一次他是请汉王立他自己为齐王,但又不太好意思,只是含含糊糊地派人对汉王说他愿意当一个假齐王以镇齐国之地。

本来,韩信的要求毫不为过,他的功劳已是无人可比了。再则,这也是出于形势的需要,主要还是为刘邦的天下大计着想。

不过,韩信此举还是欠妥。一则:为自己请王,难免有居功要赏之嫌;二则:此时刘邦正值困境之中,又不免有居势要胁汉王之嫌,三则:也是最根本的一点,刘邦本来一直对他韩信放心不下,就怕他的心变大了,现在,他这一请王,必然增强了刘邦对他的疑心。

果然,刘邦对韩信自请为假齐王之事大怒,当时就破口大骂 :“老子被围困在这里,日日夜夜都在盼望着你前来给我解围,可你倒好,反而乘机想自立为王了 !”

幸亏有张良、陈平比较沉稳,连忙踩了一下刘邦的脚,让刘邦不要当着韩信派来的使者的面再骂下去。同时又是对刘邦使眼色 ,又是对刘邦悄悄耳语 。老奸巨滑的刘邦果然很善于见机行事,更善于表演。接着上面的话他又接岔骂道 :“大丈夫南征北战平定如此之多的疆土城邑,要当王就当个真王,干吗要当假王?真是没出息 。”

刘邦骂着骂着就把话意给转了。他先是骂韩信不仗义,要居功要王,后来变成了骂韩信“没出息 ”,应该当真齐王。为了继续利用韩信为他卖命,他听从了张良、陈平的意见,立即派张良为汉使者,前去分封韩信为齐王。

刘邦不仅没有真心愿意封韩信为齐王,而且在心头对韩信已结下了怨恨之心。他根本不管韩信仍是对他赤胆忠心,只打算着夺取天下之后就给韩信点颜色看看,以泄今日心头之愤。

张良来到韩信营中,表示了汉王对韩信的器重和信任之意,接着就为韩信举行了封王仪式。韩信当然也就高高兴兴地接受了分封,当起了齐王。张良走时韩信自然没有忘记要张良转达他对汉王分封之恩的感激之情。张良也就自然地没有忘记又带走韩信许多兵士去交给刘邦。

这时候有一个人比刘邦还要苦恼,他就是昔日叱咤风云,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项羽。他原来一直认为凭自己的勇猛可以控制天下,在他的武力之下没有办不到的事情。可最近连连的失利失势让他不敢再像原来那么凡事无所畏惧了。尤其是韩信打败了龙且之后,项羽真正地感到害怕了,这大约也是他第一次感到害怕吧。项羽的害怕使他想要找一个别的出路。

韩信受封为齐王的消息不久就传到了项羽的耳中。项羽自然要对此事做一些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项羽突然感觉到了点什么。

项羽立即派人找了一个能言善辩的人来,找来的辩士名叫武涉。项羽想通过政治外交的手段挽回他不利的局面。

他派武涉前去游说韩信,当然,他知道劝降韩信那是绝不可能办到的,他就退而求其次,派武涉前去说服韩信拥军自立,脱离刘邦,使项、刘、韩三家并立。

武涉接受任务后前来求见韩信,武涉对韩信说:“当初大家是对残暴的秦王朝同仇敌忾,才齐心协力共同反秦。暴秦被灭亡之后,大家论功得利,各自都得到了自己的一份土地用来使自己的子民得以安居乐业。可是,汉王刘邦却又再次兴兵,大举东征,去侵占别人的土地城邑,抢夺别人的份额;占领了关中二秦之地以后仍不知足,还要集中其他诸侯们的兵力前来攻打楚国。他不把天下所有的东西都据为己有是绝不会罢休的,他永无止境的贪欲是无法填满的,实在太贪婪了。

“再说,刘邦这个人也是一个很靠不住的人,他多次落入项王的手掌之中,但都是项王对他发了怜悯之心才放了他一条生路,可是,他一旦脱离危险又马上背信弃义重新和项王为敌。像他这样不讲信誉不讲义气的人实在不能信赖呀。

“今天,您自己觉得和汉王情深义厚,尽心尽力地为他东征西讨,但他却未必如此真心待您,终会有一天他会反脸对付您的。

“汉王所以至今没有对您下手,是因为现在项王尚存的缘故,现在,楚、汉相争的胜负关键就全在您了,您帮汉王则汉王胜,您帮项王则项王胜。如果您帮汉王今天就把项王给灭了。那么,刘邦明天就会对付您了。

“您与项王有过交情,何不干脆反汉联楚,三分天下自立为王呢?何苦硬要放弃眼前这大好时机苦苦为汉王效力来攻击楚王呢?这样做不是一种高明的做法呀 !”

武涉的话颇有鼓动力,可韩信并不为所动,他对武涉说 :“我当初在项王手下时,最大当了个郎中这样一个执戟侍卫的官,我也曾尽心尽力为他办事,可是,我出的好主意他不愿听,我出的好计策他也不能采用。最后,我百般无奈才离开了项王投奔了汉王。到了汉王那里,汉王拜我为大将军,让我统领数万大军,把他自己的衣服给我穿,把他自己的食物给我吃,对我的建议言听计从,所以,我才能出人头地,能有今天呀。汉王如此信任我重用我,我怎么能背叛他呢,我背叛他是很不合情理的,也不会遭好报,因此,我宁愿自己去死也不愿背叛汉王。请您代我感谢项王的好意吧,我是不会改变自己的主意的 。”

武涉听到这,知道韩信是吃了秤砣铁了心了,也就只好悻悻而去。

蒯彻同样也看到了现在天下形势发展全掌握在韩信的手中这一点。他是韩信的心腹,他自然是想为韩信的最大利益打算。他也觉得韩信应该反汉自立为王。但他知道韩信生性义气,只好先用话试探他,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蒯彻先是对韩信说 :“我从前曾在一位高人那学过相面之术 。”

韩信就问蒯彻 :“那么你是怎样替人相面的呢?”

蒯初回答说 :“一个人的贵贱决定于他的骨相;看看他的容貌脸色则能知道他内心的忧喜;而一个人的成败是非则完全在于他行事的果敢决断如何。我是把这三个方面结合在一起来分析一个人的命运,所以一向看得很准 。”

韩信听了蒯彻的话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又对蒯彻说 :“你的这种相人之法确实有道理,那么,你替我相相看怎么样 ?”

蒯彻连忙让韩信叫周围的人都走开,只剩下他两人时才对韩信说 :“看您的面,最多不过能封个侯位,而且您坐不坐得稳还是件危险的事情,看你的背,那就是前途无量,贵不可言了 。”

韩信听出蒯彻话外有音,所说的“面”、“背”已不是相面的话,而是分别指他忠实于刘邦和背叛刘邦。但他仍装作不懂,接着问道 :“您此话怎讲 ?”

蒯彻见韩信如此一问,他干脆把话挑明 :“当初的战争是为了tuifan暴秦,救民于水火,所以天下云集响应,热情都很高。而现在的楚汉战争,完全是为了个人之间的争权夺利而使人们陷入战争的灾难之中。军士们伤的伤,死的死,弄得老百姓们有家难归,有亲人得不到团聚,人们哀怨无穷,早就厌倦这样的战争了。

“项羽杀出彭城,转战多年,打了无数胜仗,一度威震天下,臣服诸侯。可是,后来却受阻于成皋一带,无法西进,也有很多年了。而刘邦率领数十万大军,占据洛阳一带,有便利的地形,却一日数战,无尺寸之功,反而连连失利,在荥阳大败,在成皋也大

败。他的能耐也就是这些了。现在双方都已精疲力尽,财力空虚,难以发动大的战争,老百姓也是动荡不安、无所适从,对战争是痛恨厌倦。依我看没有高明的贤能之人是难以平息这场祸乱的。

“现在,天下形势掌握在您的手中,刘、项两人的性命也悬于您的手中,您帮汉则汉胜,您助楚则楚赢,不过,最好的办法还是两不相帮,让他们两家并存,您再与他们三分天下,鼎足而立,这样一来,他们两家谁也不敢轻举妄动。

“您再凭着您的圣贤才能,加上您强大的军队实力和占据的齐、燕、赵、代的大片疆土,您可以从刘、项两家后方的空虚之地将他们牵制住。您这样做可以使楚汉战争就此停止,完全符合老百姓的要求,老百姓也就一定会拥护您的。这之后,您再一步步地把强大的楚和汉零散地分开,册立一些小诸侯来帮您治理。这样,天下就一步步地全归您掌握了。您有大片富饶的土地,又有很多对您感恩戴德的小诸侯,您就可以轻易地当上天下的主宰了。常言说得好 :‘天与弗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 ,反受其殃’。这就是这个道理。您一定要慎重考虑呀 !”

蒯彻已把话说得很明了,把利害关系也陈述得很清楚。可是,韩信却仍无法接受,他对蒯彻说 :“刘邦待我恩重如山,他把他的车让给我坐,把他的衣服让给我穿,把他的食物让给我吃。人们都常说:坐别人的车就要分担别人的忧患;穿别人的衣服就应当感怀别人的痛楚;吃别人的饭就得为别人的事业奉献生命。我怎么能因为自己的私利而背信弃义呢?我不能对不起汉王啊 !”

蒯彻这才明白,原来韩信不是那么看重个人私利,他更看重和刘邦的私人感情。妨碍韩信拥军自立的因素原来是韩信无法摆脱对刘邦的愚忠。可是,韩信对刘邦忠心耿耿一片赤诚,而刘邦这个人却是阴险狡诈,没有人情是非之心。于是,蒯彻又从感情方面来劝谏韩信 :“您自以为刘邦待您不错,您就要帮他建立帝业,我个人认为这样做是错的。张耳、陈余开始时不也情深意厚吗,他们这样的生死之交后来也因为一点小误会而变成了不共戴天的仇敌,双方都以杀死对方才甘心,最后陈余死于水之畔才算有了结局,这两个人交往的笑话是因为什么?还不是一个利字,人心难测呀!而您与汉王之间,交情友谊怎么也达不到当年的张耳与陈余吧,而你们的误会呢,却远远地超过了他们之间的矛盾,您现在还认为汉王今后不会加害于您,那就错了。

“从前大夫文种和将军范蠡保全几近灭亡的越国,使越王勾践得以重新称雄于诸侯,结果怎么样,文种被勾践杀了,范蠡也被逼逃跑了。野兽都死完了还要猎犬干什么?所以有‘兔死狗烹’之说。

“从感情友谊上讲,你和汉王之间比不上当初的张耳和陈余;从对对方的忠诚信用上讲,您也超不过文种和范蠡。想一想这两个例子,您就应该得到教训了。

“我还听说功高震主的人是很危险的,肯定要遭到陷害;功劳盖世的人也是反而得不到奖赏。如果论您的功劳:渡河擒魏豹平定了魏国;俘虏夏说平定了代国;过井陉杀陈余平定了赵国;迫降燕国又平定齐国;还在潍水之滨歼灭楚军二十万,杀了楚将龙且。这些就是您盖世无双的功劳,举世无二的谋略。您有了这样的震主之威和无法行赏的功劳之后,您再想归附楚霸王项羽,他也不敢相信您;您要是想归附汉王刘邦,刘邦也必然心存疑惧。这样,您还能去依附于谁吗?处于人臣的位置上功绩却比谁都高,我认为这样您就会很危险了 。”

蒯彻的这一席话可以说透彻有力、恰中要害,可是,韩信仍无法从情感上转过弯来。他十分为难地对蒯彻说道 :“好吧,让我再考虑考虑 。”

几天以后,蒯彻见韩信仍无所举动,于是又对韩信说 :“听取正确的意见就是成功的先兆,真正行动起来才是成功的关键。一个人千万不能听错意见打错主意呀。一个甘于受人驱使奴役的人永远当不上帝王;安心于薄禄微官的小吏永远得不到将相的高位。

“英明果断使事情成功,犹豫不决就使事情失败;纠缠于细枝末节之中就会失去大的利益;明明有好的决定,却又不敢做,也就要遭受祸患了。

“所以说,再厉害的猛虎,对敌人犹豫不前,还比不上蝎子、马蜂的刺刺人一下管用;再好的千里马徘徊不前也比不过一匹劣马稳步朝前迈步;再勇猛的武士迟疑不动,还不如一般的庸夫的执着;即使有舜和禹的智慧,他不说出来,还不如让一个哑巴去当指挥呢。这些话都是很有道理的呀。一个人失败容易、成功难,机遇更是失易得难,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您不可不慎重选择呀 。”

蒯彻已尽了他最大的努力来帮助韩信了,可是,韩信终于还是拒绝了蒯彻的建议,不忍心背叛汉王刘邦。他觉得以他的功劳,汉王刘邦是不会把封给他的齐国夺走的。

蒯彻见韩信不肯听从他的建议,这就使得他很为难了,事关重大,他为了能保全生命,后来就开始装疯卖傻,离开了韩信。

本来,韩信打败龙且平定齐国之后,完全有条件拥军自立,情况和蒯彻分析的一样,只要他这时独立出来,再安兵养民,削弱楚和汉两方的势力,他完全可以最后取得天下,建立帝王之业。

如果说韩信自己没有想到这些,没有看到这些对他有利的形势的话,那么,武涉和蒯彻的劝说应该是有相当的力度了吧,可韩信仍不为所动。其义气忠信可见一斑。

但是,毕竟是在一个独裁zhuanzhi的封建主义时代里,伴君如伴虎,尤其是刘邦,更是一个奸险小人,加上刘邦已对韩信有了芥蒂,只等着一有机会便收拾他,因此,韩信对刘邦的赤诚忠心也只能算是愚忠,他这种只图报恩的愚忠将要让他付出比生命还惨重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