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肉长城》051. 红军对日作战(1)


毛泽东要求红军争取迅速对日作战。

中国工农红军的第一方面军主力,在1935年10月胜利地完成了北上抗日的长征。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革命的大本营,在接近抗日前线的大西北建立起来。

红一方面军经历了坚苦卓绝的长途跋涉和战斗,只有一万多人到达西北,仍然没有摆脱困境。陕甘苏区面积狭小,人口稀少,物资缺乏,红军给养困难,扩军不易。国民党军队加紧对苏区进行经济封锁和政治破坏,积极准备新的军事围攻。

红军向南、向西或向北发展都比较困难,只有东面的山西省,国民党兵力虽多,但比较分散,而且这里最接近抗日前线,有利于红军实现直接对日军作战的夙愿。

在瓦窑堡会议上,毛泽东提出红军应该利用蓬勃发展的抗日形势,积极向山西发展,在发展中巩固苏区。会议通过了《中央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提出了红一方面军渡过黄河去东征的任务。

毛泽东和彭德怀在1936年2月18日下达东征作战的命令,规定红一方面军第一步作战任务是东渡黄河,占领吕梁山脉各县,在东岸造成临时作战根据地。东征部队包括第一军团第一师、第二师和第四师,第十五军团第七十五师、第七十八师和第八十一师。

红军要去抗日,必须克服国内的阻力。山西军阀阎锡山动员全部武装力量,拦阻红军的去路。红军在汾河河谷地区击败阎锡山的部队,占领同蒲铁路,准备开向河北和察哈尔抗日前线。

蒋介石不让红军抗日。2月23日,他从洛阳、徐州和浦口等地调来约十个师的重兵,协助阎锡山堵截红军东征,同时命令东北军、西北军和陕西甘肃的其他国民党部队,进扰陕甘革命根据地,企图重演1933年围歼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的故技。

大规模内战一触即发,为了保存力量迅速进行抗日战争,人民抗日先锋军决定撤回黄河西岸。

红一方面军东征期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指出,中共在目前要把革命战争与民族战争联系起来,争取迅速对日作战。华北是全国对日作战的首要战场,争取对日作战,具有政治上的必要和军事上的可能。

为了争取蒋介石政府不再阻挠红军抗日,苏维埃政府和红军在5月5日发表《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放弃“反蒋”口号,并向国民党政府提出:“在全国范围内,首先在陕甘晋停止内战,双方互派代表磋商抗日救亡具体方法。”

蒋介石对这个倡议置若罔闻,不顾日军侵略造成的严重民族危机,着手成立晋陕绥宁四省边区“剿共”总指挥部,任命陈诚为总指挥,调集十六个师另三个旅,准备对陕甘苏区发动新的“围剿”。

中共中央军委决定:以红一方面军第一军团、第十五军团和第八十一师、骑兵团等部队组成西方野战军,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进行西征,打击坚持反共的马鸿逵和马鸿宾部,在陕甘宁三省边境地区创建新的根据地;红二十九军主力、红三十军和陕北地方部队,在东线坚持游击战争,钳制西渡的蒋军、阎军以及陕北和渭北国民党军队的进攻,保卫陕甘苏区老根据地;红二十八军准备出陕南,会同在当地的红七十四师,在鄂豫陕三省边区开展斗争,策应野战军西征。

1936年5月20日前后,西方野战军分两路相继从延长和延川地区西进,不久就占领了陕甘宁三省边境的广大地区。随后继续西征,经过定边、盐池和豫旺等地区的作战,用两个多月的时间,给反共军队以沉重打击,开辟了纵横两百多公里的新根据地,新组建了两个骑兵团,发展了地方武装,征集了大量资材,为三大主力红军会师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西方野战军西征的同时,东线红军经过两个多月的作战,啤惫和消耗了进攻的国民党军队,打破了他们先肃清东线红军、再向西寻红军主力作战的企图。与此同时,对东北军、西北军等国民党军队的统战工作,也有了新的进展。

1936年秋天,红一方面军胜利结束西征,主力在豫旺堡、豫旺县城及其附近地区休整,新开辟的陕甘宁边区革命根据地与原有的陕甘苏区联成了一片;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已进抵甘肃南部的哈达铺地区,三个方面军逐渐靠拢。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8月10日举行扩大会议,确定把开展统一战线工作放在党和红军三大战略任务的首位,确定以蒋介石政府为统战谈判的主要对手继续谈判,同时对国民党各地实力派分别进行统战谈判,并大力开展群众抗日运动,以推动国民党政府走上抗日道路。

当时,国民政府后院起火,蒋介石忙于处理“两广事变”,暂时无力北顾,中共中央决定联合东北军发展西北抗日局面。经过与张学良等人协商,提出一个战略计划:红军三个方面军在甘肃北部会师,用一个方面军保卫陕甘宁苏区,用两个方面军渡过黄河,占领宁夏,然后红军和东北军各派部队组成抗日联军先锋军,挺进绥远,直接抵抗日军和伪蒙军的进攻,将全国抗日运动推向更高阶段。

实施这个战略计划的阻力仍然来自于蒋介石。他想消灭红军的愿望过于急迫,竭力阻止红军三个方面军会合。他调来四个军的兵力,协同青海马步芳部和东北军一部进攻红四方面军;又调动四个师的兵力,加上第三军、东北军、西北军和川军各一部,向陕甘边境南部推进,围堵红二方面军;命令宁夏马鸿逵的部队向中宁以南推进,何柱国和马鸿宾的部队向北推进,夹击清水河以西的红一方面军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