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谋略》3.1 在毛的眼中治天下也不是难得没办法


帝国主义者曾预言:中国解放战争虽然胜利,但是财政经济的困难是无法克服的。

国内资产阶级也说,共产党会打仗,军事可得一百分,政治可得八十分,至于经济只能得零分。面对这种预言,毛泽东乐观地回答:打天下并非容易,治天下也不是难得没有办法。

为了实现财政治经济状况的好转,毛译东认为必须具有三个条件及相应的工作策略。这三个条件是:(1)土改的完成;(2)合理调整工商业;(3)节省财政费用。

完成土改是实现经济状况好转的前提条件之一,毛泽东一方面让没有土地的农民分得土地,并通过国家用借贷方式给予农民必要的帮助,调动了农民积极性。农民高兴地说:“毛主席给了我们土地。”

另一方面,毛泽东考虑到解放后出现的新情况,认为对待富农的政策与老解放区相比应有改变,即由征募多余土地变为保存小农经济,这样既有利于早日恢复农业生产,又利于孤立地主、保护中农和小土地出租者,同时也调动了富衣的积极性,减少了土改的压力。所以富农这样说:毛主席不叫动我们的土地财产,是因为我们这些人沾了个“农”字的光。

在对待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策略上,鉴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既有利于国计民生,其存在和发展具有历史合理的一面,又有随其发展而表现出来的贪婪的剥削性质,即同工人阶级的矛盾愈来愈突出的一面,毛泽东不同意四面出击,特别是不同意某些人想立即向资本主义开刀的主张,他说:资本主义是要消灭的,但要分步骤,一是要消灭,一是还要扶持一下。

毛泽东认为,在调整工商业中,必须注意改变公私关系和劳资关系,坚持公私两利和劳资两利的原则,使多种经济成份在国营经济领导下分工合作,并存发展,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根据毛泽东的策略思想,中央政府以贷款、给料加工、订货、工人监督、资本公开、技术公开、财务公开等办法帮助经营困难的资本家渡过难关。

这样做,与其是为了资本家,不如说是为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因为这样做,一是维持了生产,二是维护了工人,三是工人还可以多些福利。这种资本主义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内容,已经挂在共产党的车头上,离不开共产党了。

这种混合经济的方法还包含着一种意图,即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形式把私人工商业引入社会主义,为后来社会主义改造奠定基础。

毛泽东把这种方法看作一种权宜之计,并非一种固定模式。“这大概是一个过渡的形式,我们的目标是完全的社会主义”,毛曾向法国前总理孚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