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氏三兄弟》12.5 毛泽东入乡随俗


毛泽东和贺子珍新婚不久,红军第三次打下永新。他们便随部队来到永新县县委所在地———田溪镇。

田溪是永新县一个大乡,离县城25公里。红四军三十一团的一个营驻扎在这里,开始在这里建党建政,打土豪分田地,取得经验,推广全县。毛委员和贺子珍一同来到这里,就受到当地群众的夹道欢迎。

刘真同志是当时的永新县委书记,也是一位活跃分子,当听到当地群众要求为永新的姑娘贺子珍举行第二次的婚礼时,便应允下来。刘真先找贺子珍商量:“你是我们永新的姑娘,我们永新的风俗也是客家人的风俗,讲究姑娘回媒(门)时,要举办第二次婚礼。群众有这个意见,你和毛委员也要入乡返俗啊!”

贺子珍想了想,认真地说:“这个事你得同毛委员商量。这样的事我不易代转。”

刘真也是一位智多星,要办的事一定办成。说实话他怕毛泽东一口拒绝,着实动了一番脑子。

这是一天傍晚,夕阳西下,红红的太阳将要落山,毛委员和战士们一起在田里帮助老百姓插秧,兴致很高。临收工时,刘真跑了过来,道:“报告毛委员,老乡让我向你转达一个事?”

毛委员取下头上的草帽,兴致勃勃地问:“么事?让你这个大县委书记跑得满头大汗?”

“我们怕毛委员不同意。”刘真故作为难地说。

毛泽东高门阔嗓地道:“瞧瞧你这个人,没说话就给我戴高帽!么事说我不同意呢?”

刘真看毛委员认真在听,便道:“我们永新这一带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永新出嫁的姑娘,第一次回永新时,这叫‘回媒’,一般要再搞一个婚礼仪式。老乡说了,你和子珍也不能例外啊!”

“要得!入乡随俗吗?”毛泽东爽快地答应了。

刘真又道:“毛委员,我们永新人研究了一下,就放在明天晚上。”

“要得,客随主便。”毛泽东回答:“明天晚上,我不懂规矩,有我要准备的事,你也顺便交待一下吧?”

“你准备一个节目就好了。”

“这么简单。”毛委员道。

毛、贺的永新婚礼被安排在田溪的田家祠堂里举行。

田家祠堂位在村子西头。且说这天傍晚,田溪人像过年过节般地涌向田家祠堂看热闹。把个田家祠堂围了个针扎不透,水泼不进。真真是里三层外三层。黑压压密匝匝的。有老有少,有男有女,有抱着孩子的妇女,还有刚过门的新媳妇,头扎彩巾,面带羞涩,也夹在其中。她们不光想一睹毛委员的风采,也想一睹“永新一枝花”的美丽。

田家祠堂布置得一新。大门两旁垂下了红对联;门心贴上了剪纸红双“喜”,且是倒着的。祠堂内的正面墙上挂着苏维埃列宁的头像;两面带有锤子镰刀的红旗分挂两旁。中心的桌子上摆着水果,茶壶和茶碗。四周摆满了长条木板凳,围了一圈又一圈。还有一盘带有喜事气氛的花花绿绿的鞭炮早已挂在院落的大樟树上。但等有人点燃,婚礼便开始了。

下午5点1刻。

“迎新郎啊———”

随着主持人刘真的一声长喊,躲藏在树上的娃子点燃了鞭炮。山里人喜欢热闹。在“雷子炮”和“百挂子鞭”的响声中,毛委员和贺子珍面带微笑,挽手走进祠堂,激起大家一阵阵掌声。特别是那些看热闹的伢子们,停止了捡炮,满头挂着炮纸碎屑,挟带着一股烟硝味儿,又一拥而上挤到祠堂门前。

大人们像开会般在堂内的长条板凳上入座,只有新娘新郎在列宁像前站立着。

主持人道:“大会进行第一项婚礼开始。大会进行第二项新郎新娘向来宾鞠躬!”毛委员和贺子珍并排站着向前向后,向左向右鞠了四个躬。

大会议程一项一项往下进行。完全体现了新式婚姻的内容。最后一项是新郎和新娘的娱乐节目。应该说这是婚礼的高潮。

“今天是大喜大庆的日子,大家欢迎毛委员来个节目好不好?”刘真道。

“好———”

“乡亲们鼓掌!”

一阵掌声迭起。

毛委员说:“乡亲们好啊,要是让我做报告,肯定是一套一套的,要是让唱歌啊我怕把你们吓跑。今天是大喜的日子,我干么要吓你们呢?因此我请你们的贺子珍部长替我唱好不好?”

“好———”

一阵掌声迭起。

贺子珍落落大方地说:“我用永新民歌唱一段《最爱情哥当红军》。”接着悠扬的歌声响起,极富穿透性,第一句歌词就得了个满堂喝彩。

歌词是:

杉皮屋顶怕大风,
纸糊灯笼怕火烘。
白军最怕我红军,
豪绅最怕我工农。
八月桂花香喷喷,
香遍满院香过村。
千香万香我不爱,
最爱情哥当红军。

子珍的歌声刚一结束,刘真就喊:“好不好?”

“好———”

“妙不妙?”

“妙———”

“要不要?”

“要———”

子珍又高歌一曲《快当红军打土豪》:

对河一株幸福桃,
要想摘桃先过河。
受苦穷人要翻身,
快当红军打土豪。

婉转动听的歌声,新鲜活泼的内容赢得了乡亲们的掌声阵阵,从而把婚礼推上了高潮。直到如今这段佳话还在上了年纪人的口中流传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