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第16章


夹着的尾巴露了,是不是野心也昭然若揭了?没有人愿意打败仗,但有时打了败仗反而更安全。想称王的人胃口并不大,只拥有一小山城的“滁阳王”权力与欧阳修差不多。

朱元璋的猜测没有错,大队人马走了,李善长既未穿丧服,也没星夜回籍奔丧。

朱元璋一走进李府,见李善长仍是平常装束,就说:“先生居丧,怎么不穿丧服?”

李善长告诉他丧服早已穿过了,不是今年而已。

朱元璋不禁又惊又喜,果然不出所料,奔丧是先生的金蝉脱壳计。不过他以为,瞒过初一岂能瞒过十五?

李善长说:“家父是三年前过世的。过几天我要回去迁坟,也是办丧事,不为欺骗。”

朱元璋松了口气哀叹,不知是什么人给岳丈出了这么个歹毒的主意,把自己架空起来,再放到炭火上去烤。

李善长称赞他是很高明的。这是一劫,这一劫并没过去,郭子兴是个懦弱又多猜忌的人,周围进谗言的人又恰恰是小舅子、儿子,对他这女婿——还是个义女婿就很不利了。

朱元璋说他的办法是退避三舍。

“很对。”李善长主张不与之争锋,要装傻、装憨,让人看不出他有半点野心,也就安全了,然后静观其变。

朱元璋带有三分解释地说:“其实,我很希望辅佐岳父成就大事,他收留了我,又把女儿许配给我,我怎么会背弃他?”即使在他最亲近、最信任的谋臣面前,朱元璋也不肯把夹着的尾巴让人看见,他不能让人感到他有野心、有非分之想。如果水到渠成,被人架着、拥戴着登了大位,那就光彩得多。

李善长一眼就看穿了朱元璋的内心,他也不去点破,反而用冠冕堂皇的话为他开脱,哪怕他弑父弑君,也都可以“名正言顺”。

李善长说,亲归亲,政归政,二者不可混淆。你岳父实在掌不起舵来,你就是把他捧上天,也是徒劳,那是有负苍天,有负后土,有负天下苍生的事。

这一说,朱元璋果然五脏熨帖。

接着李善长又说起,一切都拗不过命运的摆布,争是争不来的,郭子兴没有这样的鸿运,他说早有人夜观天象了。

“谁?”朱元璋问。

“你的另一位老泰山。”李善长笑道,“一座泰山倒坍,另一座犹在呀。”他哈哈大笑。

随着笑声,只见戴瓦楞帽的郭山甫从屏风后转了出来。

朱元璋离座行礼:“岳父什么时候到的?哦,我知道了,你是送胡大海、邓愈来的吧?”

郭山甫说:“正是。你的烦恼我都知道。现在送你一个字,忍!忍为贵,和为高,记住就行了。方才百室先生不是说了吗?我夜观天象,郭子兴不会很久了。”

朱元璋很吃惊:“但愿并不灵验。”也不能说朱元璋这话违心,他总不至于希望岳父短命吧?

“失去岳父固然不好,”郭山甫说,“但你那时就可以放开手脚,不用在如来佛的五指山下尿尿了。”说得李善长大笑起来。

朱元璋问:“胡、邓二位在这里吗?”

李善长走进屏风后头,少顷带了一个黑铁塔似的胡大海进来,他身后的邓愈白白净净,倒像个书童。

胡大海上前施礼,他说:“我来投奔朱大哥,跟你打天下,日后也封个侯什么的。”这粗鲁而直率的表白,博得一阵笑声。

邓愈说:“晚生拜见朱将军,愿在麾下效力。”

朱元璋很喜欢,说:“这么小年纪就征战沙场了,可敬。”

胡大海说:“邓愈人小心气高,久经战阵呢。”

郭山甫向他介绍,邓愈的父亲邓顺兴,哥哥邓友隆,都与他有过交情。爷仨都参加了红巾军起事,父兄相继阵亡,是郭山甫叫他来这里的。

邓愈还把他父亲的部队也拉过来了,有七八百人之多。

朱元璋说:“大家一起富贵吧。”

回援濠州马到成功,围城的元军不堪一击。郭子兴很高兴,在城外对孙德崖、赵均用几个人说了几句大话,恐进城又出危险,便功成而退,连夜班师回滁阳,他已不再把濠州当作自己的领地了。

一回到滁阳,郭子兴马上召见朱元璋和李善长,他没想到李善长这么快就回来了,夸他公而忘私、国而忘家。

他对部下们说,这次回援濠洲,众将踊跃向前,元军大败。他对得起孙德崖、赵均用他们了,他们要犒军,让自己进城去,他怕又有阴谋诡计,星夜回来了。

朱元璋道:“这就对了。防人之心不可无。那是小人。”

郭子兴夸奖他手下的人个个勇猛善战,徐达智勇双全,花云和汤和打起仗来如猛虎下山,陆仲亨、费聚也都能独当一面,说朱元璋的人马立了头功。

朱元璋看了李善长一眼,说:“岳父大人这话说得不对了。连我都是元帅的人,何况他们?大帅有令,他们能不奋勇向前吗?”

这话太中听了,郭子兴哈哈大笑,有点晕晕乎乎的了,他准备论功行赏,回头请冯国用先生拟个大略他看看。

冯国用答应着。

但朱元璋和李善长下面的话,很快使郭子兴头脑降温了。朱元璋说起六合的不妙形势。原来元军在濠州失利后,又拼凑了百十万人马,在元朝太子秃坚和脱脱丞相、民军元帅陈也先率领下占了新塘、青山、鸡笼山等要地,对六合义军发起了合围攻势。那里的红巾军一日派出三个信使,飞马来请郭子兴援救。

郭子兴坚决不管,红巾军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当初元军来攻,我们说好联手作战,战利品均分,共同占领六合,结果他们脖子一缩,说话全不算数。现在又来说软话了。

朱元璋正待说话,吴良喊了声:“元帅,六合红巾军又来下书求援兵了,他们说,我们再不发兵,六合必陷元军之手了,请看在共同反元的情面上……”

郭子兴说:“叫他们先把吞下去的粮饷吐出来再说,我这次是要先小人后君子的。”主帅器量如此偏狭,很多将领都看不下去。

朱元璋苦口婆心地分析,六合与滁阳,对我们同样是唇齿相依,从地理方位看,六合恰是我滁阳之屏障。他们言而无信,固然是不对,现大敌当前,如我们不伸出救援之手,六合一旦顶不住,元朝脱脱丞相的大军就会全部压到我们滁阳头上,有六合在,至少能减轻一半压力。

郭子兴不表态。

李善长说他更看重打几个胜仗,振奋一下军心,也让两淮百姓看看,有这样一支抗元义军,好生了得,别把我们混同于打家劫舍之徒。

他用的是激将法,比朱元璋正面大义凛然地宣扬“共同抗元”更能说动郭子兴。

郭子兴果然有点活动气了,他说:“认真要打,也不是吹气儿的,你们知道脱脱带了多少大军前来围剿红巾军吗?”

张天佑说:“号称百万之众,去了水分,四五十万总是有的。”

郭子兴其实也是怕众寡悬殊,把仅有这点家当都折腾光了。

朱元璋却认为征战是壮大发展良机。当初不打横涧山,岂能一下子拥有三万兵马?

郭子兴说:“我走了一趟濠洲,体力难支,去救六合,谁敢挂帅出征?”

朱元璋站了起来:“末将愿领军令状。”

张天佑道:“光有勇气没用。我担心引火烧身,救不下六合,反倒把元军引到滁阳来。”他这话正是郭子兴没说出来的忧虑。

朱元璋说:“有这个可能。那更好,我们就在滁阳城外大打一场,打出威风来。”

“这可不是吹气儿。”郭子兴问李善长,“先生以为如何?”

李善长支持朱元璋,认为以攻为守是上策,才能守住滁阳。我军可进至瓦梁垒,与元军战,如果得手,则在六合重创元军,如果失利,就在城外清水涧侧设伏,击败元军。

事到这地步,郭子兴只得说:“那就打打试试吧。”

元军围困的城池,已被朱元璋攻入南城。

朱元璋和冯国胜、徐达站在城门箭楼上,全副披挂的郭宁莲也在一旁。放眼望去,只见白色毡帐篷一望无际,如同雨后出土的蘑菇。

朱元璋对徐达说:“你看,元军连营几十里,我们虽然进了六合,却保不住这座城的。”

徐达说:“是这样。”人人都看得出,六合成了一个甩不掉的包袱。

朱元璋分析,现在脱脱不敢贸然攻城,是因为城外有汤和、耿再成、花云几支部队,起到了牵制作用。朱元璋想主动退出,掩护全城百姓向滁阳撤。

徐达担心扶老携幼的,走不快,那不是等着吃败仗吗?

冯国胜倒表示赞同,恰好用百姓当个诱饵,这是好计,如果他们追,我们正好在山涧处设伏,打起来后,城里胡大海、吴良他们攻出来,里外夹攻,一定大获全胜。

“我正是这个意思。”朱元璋吩咐队伍分头去说服全城百姓,一定要跟上他们突围,六合在元朝军队眼里是反贼的窝,一旦攻破城池,肯定屠城,男女老少非杀个精光不可。

冯国胜说:“这事我去办。”

朱元璋又命令徐达和汤和、耿再成各带本部兵马埋伏在清水涧,等待伏击。由花云、缪大亨、费聚、陆仲亨各率本部人马护卫百姓沿官道缓缓向滁州撤退,他要大家记住,打起来后切不要扔了百姓,如果百姓有失,他们便不得人心了。

徐达说:“记住了。”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朱元璋的队伍总算带领着六合百姓的队伍从南门涌出来,向滁阳方向运动了。

元军发现了,认为这是朱元璋走得最臭的一步棋,便举兵来追击,没想到朱元璋早有防备。在通往清水涧的大路上,一眼望不到头的逃难百姓队伍在山谷间蠕动着,他们被朱元璋的队伍夹持着、护卫着,但百姓中有老有少,肩扛手提、车推、驴背驮,队伍乱糟糟的,根本走不快。

在队伍尾部,花云、郭宁莲、缪大亨、费聚、陆仲亨等将领跃马横刀在与追来的元军厮杀,保着百姓队伍向滁阳撤退。

因为他们阻击得勇猛,元军冲上来又败退下去,再冲,又一场厮杀,只见郭宁莲越战越勇,驰马来往冲突,双刀左右砍杀,不断有元兵丧命刀下。大路上烟尘冲天,几个将领的身影在烟尘中忽隐忽现。

元朝丞相脱脱骑马立于山坡上,用马鞭指着山下厮杀的战场,说:“不能这样拉锯!他们舍不得丢下老百姓,正好为我们的攻击留下机会,要冲过去,把百姓切成几段,他们的阵脚就会乱了。”

“得令。”一个将领领命而去。

随后,牛角号和战鼓声骤然加急响起来,山谷间呐喊声有如地裂山崩,震天动地。

花云带兵边打边撤,渐渐进入清水涧了。

元军潮水般冲上来。

花云、缪大亨他们打打退退,退的速度越来越快了,百姓也似乎慌了神,包袱、锅碗瓢盆,甚至鞋子丢了满道。

一个元军将领大叫:“冲上去,谁抓的人多,归他当奴隶,女的为婢!”

元军更加奋勇追击。

徐达和士兵伏在山坡树后,冷静地注视着山谷。朱元璋亲自坐阵。元军越追越深入,有些甚至冲进了百姓的队伍中开始抢东西,花云他们的队伍也开始了与元军的混战。

徐达一挥手,一面黄色旗帜从树海里伸出来,摇晃着,接着,一面面黄旗开始摇晃,这是信号,骤然间,像是山崩地裂一样,呐喊声震撼山谷,埋伏的军队从山坡上源源不断地滚下去,切断了元军的退路,人喊马嘶,刀枪相击,山谷间开始了大战。

脱脱一看,忙勒住马,说:“中埋伏了。”他下令鸣金,快撤。

但为时已晚,胡大海、邓愈率城中之兵开城门冲了出来,也加入了战斗。

元军乱了套,纷纷夺路而逃,兵械、辎重丢得到处都是,好多人匆忙中跳入清水涧,大多淹死,大路旁尸横遍野。

老百姓反倒轻松地站在一旁观看这场厮杀了。

残余的元军在脱脱率领下,没命地奔逃。

当朱元璋率部胜利班师时,李善长、张天佑等人在城门口迎接,百姓举着酒犒军,朱元璋从张天佑手上接过酒杯,郭宁莲怕他喝,在马上用膝盖碰了他一下,朱元璋没有喝,却向天空洒去,他说,“祭奠那些亡灵吧。”

一旁的郭天叙小声说:“他是不敢喝,怕有毒,这人比狐狸都狡猾。”

因为朱元璋离得很近,张天佑捅了郭天叙一下,不让他说下去。

张天佑对朱元璋说:“元帅本来要亲自出来犒劳你们的,因为偶感风寒,让我和天叙代劳了。”

朱元璋说:“自家人,不必客气。”又问:“元帅没事吧?回头我再去探望。”

众人簇拥着朱元璋向前走,城中百姓夹道欢呼,乐声高奏,鞭炮齐鸣。朱元璋在马上频频挥手,向百姓致意。

走在后面的郭天叙对张天佑说:“你看他得意的样子,打败了脱脱,朱元璋更不可一世了,我爹根本就不该给他露脸的机会。”

张天佑道:“原来你父亲是不想救六合的,朱元璋想出风头,非要去打,我以为他会败得落花流水而归,没想到风头真让他出了。”

郭天叙说:“我爹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我看得的是痨病。万一不行了,这天下不成了姓朱的了吗?”

“那还用说!”张天佑说,“你我谁有力量回天?他现在羽毛丰满了,弄不好我们都有性命之忧啊。”

郭天叙咬着牙说:“我们不能等到人头落地那一天,让他人头先落地。”

张天佑用眼神制止了他,小声说:“回去再从长计议。”

朱元璋处事小心,且有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本事,他虽未听到张天佑、郭天叙说什么,也多少能从他们的眼神里看出凶兆。方才郭宁莲不让他喝那杯酒,说明郭宁莲也意识到危险是存在的。

如果这次兵败而归,或许反而安全。朱元璋不能不悲凉地在心底叹气。他和郭宁莲去探望郭子兴的病后,刚回到总兵府坐下,护兵报李先生和冯氏兄弟到了。

朱元璋忙起身迎到门外。

朱元璋说:“不知先生急急忙忙来有何见教?”

李善长说:“你已经处在危险中,你还不觉得吗?”

朱元璋说:“先生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了?方才我去探病,我岳父精神尚好,拉着我的手说了很多心里话,很是推心置腹。”

冯国用问:“他都说了什么?”

朱元璋说:“他想称王,称滁阳王。”

李善长讥笑地说:“幸而胃口不大,只想称王,倘要称帝,那更有趣了。他不觉得滁阳王太寒酸了点吗?”

冯国胜问:“他问你,是要你拥戴呀,你怎么回答的?”

朱元璋说:“我说不可。”

郭宁莲当时就听着别扭,他要称王,你不让,他也许怀疑朱元璋自己要称王呢。

“不会。”朱元璋说,滁阳是个山城,弹丸之地,船只不通,商业不振,是一座孤城,不称王,尚不显眼,一旦称王,那目标大了,可就引人注意了,不要说元朝不能容忍,就连势力大得多的各股义军都尚未称王,也会有众矢之的之危,出头的椽子先烂,太招风了。

李善长认为很有道理,但郭子兴听得进去吗?

朱元璋说:“虽然心里不太痛快,也知道我说的在理,又是为他好,他也没有再坚持。”

郭宁莲告诉李善长,朱元璋又把帅印缴回去了。

冯国用说:“这又何必?元帅逼你交印了吗?”

朱元璋说:“何必要人逼?同住一城,有元帅在,我权太重了不好。”

冯国胜说:“你真是君子呀。”

李善长却笑笑而已。他说:“交了也好,有征伐攻战,尽力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