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师决战》45. 蒋、白冲突,雪上加霜


一向无法无天的蒋介石还不知道自己正面临灭亡的厄运。

10月30日,卫立煌集团全军覆没的结局已注定。蒋介石对东北已无事可做,便把杜聿明留在葫芦岛,让他指挥葫芦岛部队撤退,自己则返回南京。

在南京,蒋介石立即根据国防部和参谋总部的意见,确定了一个徐蚌会战计划,其内容为:将徐州“剿总”的主力收缩到徐州、蚌埠之间,依托这段铁路实行攻势防御,可进可退,同时布防淮河,阻止共军南下。

10月30日下午,何应钦再次在国防部召集开会讨论中原作战问题。这时,白崇禧也从汉口赶来参加会议。起初,他同意指挥徐州、华中两“剿总”作战,也同意将黄维兵团转用阜阳、太和机动位置,而且还表示他的桂系部队张涂兵团也可随黄维兵团跟进会战。可是第二天白崇禧就变卦了,坚决不肯指挥徐州“剿总”和华中“剿总”联合作战,在兵力调配上也不像日前那么慷慨了。

白崇禧关键时刻拆蒋介石的台有他自己的打算。美国政府对蒋介石政府的腐败早就不满了,在暗中支持李宗仁、白崇禧等,试图扶持桂系上台,建立一个由他们直接控制的政府。以李宗仁、白崇禧为首的桂系巴不得蒋介石早日垮台,由他们取而代之。白崇禧左右权衡,一方面为求自保,另一方面也希望蒋介石在战争中进一步失败,支持李宗仁夺权。所以,当蒋介石邀请白崇禧兼任徐州“剿总”总司令时,白崇禧一口拒绝,并且拒绝将华中的两个军划归准备调往徐州地区的黄维第12兵团节制。

白崇禧的这一招,在关键时间给了蒋介石沉重的打击。虽然十分恼火,但又拿白崇禧没办法,蒋介石在大骂李、白诸人不知死活的同时,也知道单靠刘峙这位“福将”不行,只好任命华中“剿总”副司令兼第14兵团司令官宋希濂为徐州“剿总”副总司令。要他协助刘峙指挥徐蚌作战,同时便于抽调宜昌、沙市第14兵团所属部队东进淮海战场。但宋希濂认为徐州“剿总”所属邱清泉。孙元良难以指挥,不愿赴任,他以鄂西方面不便脱身以及徐州方面情况不熟悉为由,致电蒋介石和顾祝同,请求收回成命。

蒋介石无奈,又想到了杜聿明。此时,杜聿明仍在指挥葫芦岛的部队向华北、上海及南京撤退。11月3 日,蒋介石派国防部作战厅副厅长许朗轩带着徐蚌会战计划和自己的亲笔信,乘专机飞葫芦岛见杜聿明。蒋介石在信中写道:如果吾弟同意这一案,请即到蚌埠指挥。

杜聿明基本同意蒋介石的方案,但他又怕背放弃徐州的罪名,受舆论指责,于个人不利,便当即复信蒋介石,表示同意将主力集中徐蚌,实行“攻势防御”计划,但须待葫芦岛部队撤退完毕再赴任,并建议徐蚌会战部署请刘峙直接指挥,迅速按计划实施,否则有被共军牵制无法撤退的可能。

白崇禧拒绝指挥,杜聿明又远在葫芦岛一时不能南顾,而中原局势十分危险,蒋介石决定互回月4 日从南京飞徐州,亲自部署徐蚌会战,但临行前,他又因有事,要顾祝同代他前去。

当刘峙得知蒋介石决定让从东北败归的杜聿明担任徐州“剿总”副司令时,十分高兴,觉得自己终于可以脱身了。

对于国民党徐州“剿总”这个蠢将,华东、中原两支人民解放军十分清楚,为了鼓舞士气,在鲁中南到处张贴着鼓动战士们进军徐州的传单,传单上写道:“国民党在徐州,来过三个大将,前年来的叫薛岳,打了败仗撤掉了。去年来了顾祝同,庸碌又无能,我们把他赶走了。今年来的叫刘峙,他是有名的大笨猪,我们要想生活过得好,就要勇敢上前打开徐州去杀猪!”

11月4 日,刘峙从空军飞机侦察的消息中得知华东野战军十几个纵队南下,异常恐惧,连忙向顾祝同建议:“顾总长,总部放在徐州不好,应设在蚌埠。”而顾祝同以徐州总部搬动影响不好为由,拒绝了刘峙的要求。

也就在这一天,顾祝同来徐州布置攻守徐州计划,决心将海州、连云港放弃,将第九绥靖区部队撤回徐州作战。

11月5 日,顾祝同在徐州“剿总”召集邱清泉、黄百韬。李弥、孙元良等人开会。会上,各兵团都说自己的正面有解放军主力。邱清泉强调华东野战军第3 、6 、10、11及两广纵队都在鲁西南,先头已到他的防区附近。黄百韬则说,都城以北发现共军强大部队,可能要向他的兵团发起进攻了。他向顾祝同建议:采取以徐州为中心,集结各兵团对东南西北各个方面备战,进行深沟高垒、各兵团互相衔接的“乌龟战术”,并强调:“不是自己怕死,而是这样才能够持久,海州守不守并无关系。”

争论结果认为,无论华东野战军主力在哪里,徐州“剿总”各兵团像目前这样在陇海路上一字排开的态势极为不利,必须调整。因此,顾祝同决定11月6 日开始首先将徐州两侧主力立即向徐州收缩靠拢,然后再由徐州向淮河一线撤退。

自济南战役后,蒋介石和他的军事顾问们几经变更作战计划,举棋不定,而且又都是纸上谈兵,决而不行,直到*月6 日,徐州“剿总”各部队几十万人马仍然徘徊在西起商丘。东至连云港、北自临城、南到蚌埠的“十字架”上束手无策。

而且刘峙又雪上加霜。if月6 日,大战在即,刘峙一再致电国防部,催促杜聿明赶快来徐州。同时,他不顾一切地急令邱清泉第2 兵团、孙元良第6 兵团、李弥第13兵团立即向徐州收缩,加强徐州的防务。刘峙催促李弥兵团回撤,放弃了徐东要地,致使黄百韬兵团陷入后路被切断的绝境。

他们根本没有觉察到毛泽东、解放军已经紧紧掌握战争主动权,逐渐完善了淮海战役的作战部署,即将吹响决战的号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