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蒋介石》7.05 蒋介石出任中国战区盟军最高统帅


蒋介石“拉”毛泽东,毛泽东“以拉对拉”,也“拉”蒋介石一把。国共关系也就在这你“拉”我“拉”之中,得以缓和。不过,这时的国共关系,不冷也不热,不好也不坏。就在这时节,两桩在凌晨发生的突然事件,改变了世界的格局。一是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二日凌晨四时,一百九十个师、三千七百多辆坦克、四千九百多架飞机、一百九十多艘舰艇,趁着人们正在酣睡的时刻,突然朝苏联扑来。一个半小时之后,即清晨五时三十分,德国驻苏联大使这才在莫斯科向苏联政府递交了宣战书……二是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七日凌晨,大批日本飞机突然飞临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主要海空军基地珍珠港,击毁击伤美机二百六十多架,美舰十八艘。翌日,美国对日本宣战。同日,英国对日本宣战。这两桩发生在凌晨的“不宣而战”的事件,导致德国、日本、意大利和美国、英国、苏联的公开对抗。既然中国是日本的敌国,中国也就成了美、英、苏的盟友。

十二月八日凌晨,正在重庆郊区黄山乡别墅的蒋介石接到国民党中宣部副部长董显光的电话,获知日军偷袭珍珠港,急急忙忙赶往重庆。上午八时,蒋介石召集国民党中央常委特别会议。蒋介石说:“我国对日宣战,已无问题,手续亦甚容易……”说来难以令人置信,自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后抗战全面爆发以来,已有四年半时间,日军已经吞噬了中国的大部分国土,蒋介石政府尚未对日正式宣战呢!直至此时,蒋介石政府才发表正式文告,对日、德两国宣战,即《对日宣战之文告》、《对德宣战之文告》。不过,蒋介石倒颇有头脑,建议中、美、英、苏四国在亚洲建立某种军事同盟会议。当天下午,蒋介石召见美、英、苏驻华大使高思、卡尔、潘友新,把宣战书和建议书交给了他们。美国总统罗斯福热烈支持蒋介石的建议。美国正在与日本交战,很希望能把日本的主要兵力拖在中国。英国首相丘吉尔也认为蒋介石的建议不错。只是斯大林称正忙于对德作战,尚顾不上东线的日本——其实,那是因为苏联和日本在一九四一年四月签订了《中立条约》,日本答应不进犯西伯利亚一线。

既然是蒋介石建议,蒋介石也就充当东道主。十二月二十三日,东亚联合军事会议在重庆召开。美国派出勃里特少将、马格鲁德少将,英国派出韦维尔元帅、邓尼思少将,中国派出何应钦、商震,会议由蒋介石主持。这是蒋介石第一回主持重要的国际性会议。中国第一次以大国形象出现在国际舞台上。

德、日、意三国,曰“法西斯轴心国”。既然德、日、意三国结盟,那么反对他们的国家势必也要结盟。由美、英、苏、中四国领衔,一九四二年元旦,二十六个国家代表齐聚美国华盛顿,签订反对法西斯轴心国的《联合国家宣言》,结成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于是,这二十六个国家曰“盟国”,又称“反轴心国”。后来又有十九个国家加入这一统一战线。

在签署宣言时,四个领衔国放在最前面。美国总统罗斯福所拟的草稿上,最初的四国顺序是美、中、苏、英,中国名列第二。后来才改成美、英、苏、中。虽说这么一来,中国名列第四,不管怎么排,蒋介石政府毕竟进入了“四强”之列,蒋介石也就进入了同盟国“四巨头”之列——与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并列齐名了。蒋介石在国际上的声望,猛然升高了。

一九四二年一月三日,是蒋介石终身难忘的日子。这天,盟国第一最高区域统帅部成立。这一统帅部之下设中国战区,罗斯福提议蒋介石出任中国战区盟军统帅部最高统帅。

中国战区除中国外,还包括越南、泰国等。

蒋介石在这天的日记上,这么写道:我国签字于共同宣言,罗斯福总统特别对子文表示:欢迎中国列为四强之一。此言闻之,但有惭惶而已!翌日,蒋介石电复罗斯福,表示“同意就斯职”,并决定设统帅部于重庆。为了表示对美国的感谢,蒋介石还致电正在美国的宋子文,洽请罗斯福遴选美国高级将领担任中国战区参谋长。

一月五日,蒋介石在重庆就任中国战区盟军最高统帅。

蒋介石在他的《元月反省录》中,以欣慰的笔调写道:

二十六国共同宣言发表后,中、英、美、苏四国已成为反侵略之中心,于是我国遂列为四强之一,再自我允任中国战区最高统帅之后,越南、泰国亦划入本区内。国家之声誉及地位,实为有史以来空前未有之提高,甚恐受虚名之害,能不戒惧乎哉?不久,美国参谋总长马歇尔派出了他的好友、陆军中将史迪威出任中国战区盟军统帅部参谋长。

自从出任中国战区盟军最高统帅,蒋介石对于抗日也就变得积极。他以驻云南的国民革命军第五、第六、第六十六三个军,组成远征军,开赴缅甸,协助英军抗日。这在国民党的作战史上是空前的。不过,蒋介石在与史迪威的合作中,却常生芥蒂。原本,罗斯福总统遴选史迪威出任中国战区总参谋长,可谓最佳人选。

史迪威比蒋介石年长五岁,高高的个子,一团头发像一顶船形帽似的戴在头上。他是美国佛罗里达人,毕业于美国西点陆军军官学校,却居然能讲一口汉语,也认得中国的方块字。他给中国士兵训话时,会用汉语说起中国宋朝名将岳飞如何抗击入侵的金兵,也会讲越王勾践如何卧薪尝胆,终于复仇的故事……

史迪威能够成为“中国通”,是因为他早在一九一九年就来到中国,担任驻华美军的语言教官,特地取了“史迪威”这中文名字。他在中国工作了三年后回国,后于一九二六至一九二八年再度来华,担任美军驻天津第十五步兵团的营长。自一九三五年至一九三九年,担任美国驻华使馆武官,对中国的抗战极其熟悉。这一回,是他第四次奉派来华,身份更高了。他向蒋介石报到时,逐一说明了自己的多项职务:美国总统代表,驻华美军司令官,中国战区总参谋长……可是这位史迪威将军,天生傲慢,又天生尖刻。在蒋介石看来,他是统帅,史迪威不过是参谋长;在史迪威看来,他固然是参谋长,更是美国总统的代表。

史迪威要全权指挥那支在缅甸的国民党远征军,蒋介石却非要在重庆遥控指挥不可。史迪威骂蒋介石指挥无能,蒋介石则认为史迪威越权。史迪威见到蒋介石的光头中间有一条棱,看上去像花生,便在背地里称蒋介石为“花生”,而把蒋介石手下那一大帮将领,称之为“一篮子花生”……

不管史迪威怎么奚落蒋介石,蒋介石毕竟是最高统帅。蒋介石向来就主张“三个一”。最高统帅的头衔无疑大大提高了他作为中国最高领袖的声誉。

宋美龄作为当时中国的“第一夫人”,于一九四二年十一月飞抵美国。她在美国住了半年多。英语流利的她,擅长外交。她在美国奔走,呼吁支援中国抗日。她曾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说。美国报纸对她一片盛赞:“议员们被她的优雅风度、妩媚和智慧迷住了!在议员们长达四分钟的起立欢呼之后,她才开始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