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蒋介石》10.06 国民党代表团在北平受到冷遇


一九四九年四月一日下午二时,一架来自南京的专机飞抵北平。机上载着国民党和谈代表团的六名代表,即张治中、邵力子、黄绍竑、刘斐、李蒸、章士钊,以及代表团顾问屈武和二十多位工作人员。

中共中央于五天前由西柏坡迁至北平。三月二十五日下午,北平西苑机场人山人海,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这“五大书记”全都来到那里,举行隆重的阅兵式,三万多部队受阅。眼下,机场上冷冷清清!按照国共过去多次谈判的惯例,国民党代表团以为,在到达时,必定会受到中共代表团的迎接。前几日中共已经公布了代表团名单,也是六人,即周恩来、林伯渠、林彪、叶剑英、李维汉、聂荣臻。

令国民党代表团吃惊的是,机场上空荡荡的,不仅没有周恩来的身影,连其余五位中共代表也没有露面。前来迎接的人,寥寥无几,而且全是陌生面孔,经介绍,才知是中共代表团秘书长齐燕铭、北平市副市长徐冰、北平市政府秘书长薛子正、东北野战军参谋长刘亚楼。

国民党代表团一下飞机,就马上意识到受到冷遇。他们原本以为,这一回是败军之将,前来乞和,中共当然给以冷冰冰的面孔。

在极其沉闷的气氛中,代表团驱车前往北平东交民巷六国饭店。东交民巷原本是北洋军阀时期外国驻华使馆群集之处,六国饭店乃是外国贵宾下榻之处。国民党代表团步入六国饭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标语,写着:“欢迎真和平,反对假和平。”

国民党代表团下榻之后,从窗口望出去,街上锣鼓喧天,男女老少在扭秧歌、打腰鼓,令他们感到甚为新鲜。直到傍晚六时,周恩来等六位中共代表前来六国饭店看望国民党代表,并设晚宴为之接风洗尘,那冰冷的气氛,总算略为回升。不过,平素总是脸带微笑的周恩来,见到老朋友张治中却板着面孔,益发使张治中纳闷。

直到晚宴后,周恩来约张治中、邵力子谈话,张治中这才解开心中之谜。周恩来的第一句话,便责问张治中:“你为什么在离开南京前要到溪口去见蒋介石?”原来,中共对张治中此举,极为不快,所以也就给国民党代表团以冷遇……这一代表团是李宗仁派出的。内中,委派张治中为首席代表,委派邵力子为代表,当然是考虑到他俩是“老经验”,跟中共有着多年的谈判经验。张治中曾三到延安,与毛泽东、周恩来的友情都不错;邵力子更是中共元老,中共开始创立时他便参加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黄绍竑、刘斐是桂系人物,李蒸不属什么派系,章士钊乃社会贤达。

张治中受命为首席代表,深知和谈方案,未得蒋介石点头是万万不行的。这样,他先是在三月三日去溪口,和蒋介石谈了五天。蒋介石、张治中的谈话,是由张治中的机要秘书余湛邦记录的。据余湛邦回忆,对毛泽东提出的“八条”,蒋介石的意见如下

:一、关于惩办战犯问题,蒋介石认为无法接受毛泽东的条件,不加谈论;

二、关于改编军队问题,蒋介石还念念不忘他所谓“军队国家化”,主张双方军队保持一定的比例;

三、关于政治体制问题,蒋介石根本回避了毛泽东提出的“废除伪宪法”、“废除伪法统”,只表示同意实现民主化和多党的民主政治;

四、关于成立民主联合政府问题,蒋介石回避了毛泽东提出的“召开没有反动分子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以及“接收南京国民党反动政府及其所属各级政府的一切权力”,只表示同意三三制或六六制,使国共双方在政府中保持同等的发言权。

张治中显得很谨慎,在飞往北平前夕,又于三月二十九日由南京飞往溪口,向蒋介石作了请示。临走时,蒋介石对张治中说:“你这次担负的是一件最艰苦的任务,一切要当心!我愿意和平,愿意终老是乡!”中共的情报非常灵敏。毛泽东、周恩来迅速得知,张治中在来北平前竟两赴溪口。这样,当国民党代表一到北平,便受到了冷遇。

在双方会谈时,中共首席代表周恩来直言不讳地提及张治中两赴溪口,质问道:“你们代表团究竟是代表南京,还是代表溪口?”这一回的国共谈判,与往日那么多回的国共谈判截然不同。如今,中共是占了绝对优势,以居高临下之态跟国民党代表谈判。用周恩来的话来说,三大战役结束之后,蒋军主力歼灭殆尽,眼下中国人民解放军所剩的任务只是打扫战场而已!往日的国共谈判,以“马拉松”著称。这一回,则“速战速决”。中共代表团经过十来天的谈判,于四月十三日早上,向国民党代表团正式提交了《国内和平协定草案》。这一草案是根据毛泽东意见,由周恩来起草的。

国民党代表团一看,大吃一惊。因为国民党方面希望通过谈判,达到“划江而治”、“南北对立”的目的,而“草案”简直是对国民党政府的审判书,是要求国民党政府举起双手的“投降书”。国民党代表们面面相觑。好在那文件上标着“草案”二字,表明尚有商榷的余地。于是,国民党代表花了一天多时间进行修改,这修改无非是把过分刺眼的字句加以改动而已。四月十五日晚七时,周恩来把标明《国内和平协定》字样的文件,送交张治中。张治中一看,已无“草案”二字,而内容与“草案”相差无几。全文共八条二十四款。

周恩来一眼就看出张治中心中的困惑,特地强调了一句:“这是最后的文本。”

张治中当即反问:“也就是‘最后通牒’,对吗?是不是只许我们说一个对,或者不对?”周恩来点了点头。张治中无可奈何道:“也好,干脆!”确实干脆,当夜九时,国共双方代表团在中南海勤政殿举行全体会议。他们在一张长条方桌两侧坐了下来,而长桌两端则坐着双方的首席代表。颇为有趣,国民党方面的代表坐在一起,竟大都是光头的,跟他们的委员长保持一致。

会议的主角是周恩来,他对《国内和平协定》作了详细说明。最后,周恩来语出惊人:“这个协定是定稿,不能再作任何修改。南京政府同意就签字。但是,如果南京政府不签字,到本月二十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就要横渡长江!”周恩来的话,不折不扣,是最后通牒。毛泽东下的这一步棋,完全打破了国民党政府“划江而治”、“南北对立”的美梦。

当夜,国民党代表团决定,派黄绍竑、屈武于翌日立即飞往南京,把《国内和平协定》送交李宗仁,并急送溪口蒋介石。

李宗仁看罢,犹豫不决。蒋介石看罢,怒道:“文白(引者注:张治中)无能,丧权辱国!”蒋介石一锤定音,拒绝了《国内和平协定》。

国共谈判,也就告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