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皇帝》第六章 第02节


穆彰阿走后,道光帝又将长龄的奏折反复看过,心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万一 长龄坚持己见,对此我也没有办法,战场上如有失误他便推向我,认为我战略不对。现 在我权且尊重前线军事指挥机构意见,也让臣下知道我是能够接受下属见解的,一旦战 场上有所失策,我再好好整治这些自以为是的朝臣。

想至此,道光命御前太监常永贵服侍他拟定谕旨一份,火速派内阁送往回疆。

“回疆逆裔张格尔,潜谋煽惑,兴兵作乱,钦命授大学士、伊犁将军长龄为扬威将 军,由京颁给印信,前线军营大小官员,一律归长龄节制。命武隆阿由山东来京,颁给 钦差大臣关防,与钦差大臣杨遇春共同参赞军务。组成三人最高军事指挥机构,并授长 龄以指挥全权。如有续行添调官兵之处,并着长龄等一面奏闻,一面飞调。军火、粮饷 一切经费,已饬户部速行筹款,源源接济。兵精粮足,天戈所指,无难悉数扫除。

                       钦此

              道光六年七月二十四日”

回疆,地处西北边陲,幅员辽阔,人烟稀少,地形却特别复杂,几万大军跋山涉水, 远征这样一个地方,所需军火、军粮、军饷、军服、马匹、驮队等军用物资能否接济上, 这也是这场平叛战争能否取胜的关键。

道光帝从调派大军的开始就一直在思考这项工作的进行。道光接到回疆告急文报当 天就传谕杨谕春为钦差大臣立刻赴疆,接着传谕陕西巡抚鄂山赶往甘肃,署理陕甘总督, 筹备军火、粮饷、驮只接济前线。

七月中旬,命军机大臣传令乌鲁木齐都统英惠坐镇北路准备军需物品,并设法运解 回疆。与此同时,谕令哈密办事大臣恒敬对运往回疆的各路清军和粮资及时接应并安排 接待和护送。

内阁把谕旨送往伊犁将军长龄之后,道光稍稍松口气,随即又想到军用物资的接济 工作刚展开,还需要进一步扩大,于是命太监传令召军机大臣、吏部尚书王鼎到养心殿 议事。

吏部尚书王鼎近期特别繁忙,他知道军需供给是战争的后盾,也是战争的命脉。身 为朝廷命官不能为君王分扰解虑就枉为人臣,因此,回疆告急文书一到,王鼎就着手整 理全国各地的财物、军需品整理登记,一旦圣上需要及时呈上。多日不见皇上提出此事, 正准备奏报皇上,让皇上早早安排军需供给,忽闻皇上召见,心想必为此事,不敢有半 点耽搁,就把自己近期整理出的国家财物报表带上,入养心殿叩见皇上。

礼毕,平身坐下,道光便开口问道:

“王爱卿,朕早有宣你面谈之心,近日事务较忙,一直没有闲暇,才拖到今天。你 知朕召你为何事吧?”

“回皇上,臣知皇上为平叛之事心劳,臣不能为圣上解忧这是臣的失误,请皇上治 罪!”

“不必如此客气,王爱卿对平叛工作有何看法?”

“皇上已传下谕旨,调派指挥大员入回疆作战,征杀讨伐,攻城夺隘等军事谋略, 臣实在愚笨,不敢妄谈。臣在吏部为官多年,做点后勤工作,也是臣的份内之事,恳请 皇上随时调用。”

“朕宣你上殿正为此事!”

“圣上有何遣使,臣当竭心尽躬,以报圣上知遇之恩。”

“你对平定叛军工作有何看法?”

“回皇上,军需接济是战争的最重要因素,而这次入疆平叛又非平常作战,实是战 争史上罕见的后勤运输之难题。”

“是呀!”道光吁了口气,“运输距离长达万里之遥,到处是荒无人烟的沙漠戈壁 荒滩,水草缺乏、气候多变、环境恶劣、地远人偏、夷人凶蛮,朕也为运输之事担忧。”

“臣等竭力辅助圣上多方面谋划,尽量把这工作做得周全、完备就是了。”

“朕已传旨给陕西巡抚鄂山、乌鲁木齐都统英惠、哈密办事大臣恒敬,命他们先行 准备军用接济。王爱卿,你看此事还有谁能参与办理?”

王鼎略一思忖说:“陕甘地处河西走廊地段,与回疆距离较近、物产尚丰,可以此 地区为大本营,调拨物用,虽有鄂山总理一切,但一人未必事事考虑周全。”

“那谁能前往协助处理此事?”

“前任陕西巡抚卢坤为人厚道持重,又熟悉陕甘事物,可往甘肃辅助鄂山工作,专 门停驻肃州,操办一切过往回疆的物品。”

“嗯,卢坤可以前往。但朕考虑到发兵四万,军用耗资大,想组织一个后勤运输网 络,不知王爱卿对此有何异议?”

“运输网络?”王鼎喃喃自语,“但不知皇上想组织一个怎样的运输网络?臣愚昧 不知,请皇上细说。”

“朕考虑运输路途遥远,道路艰险,唯恐一条运输线跟不上前线部队所急需而贻误 战机,想用三条线路运输,分时前进,交错进行。这样,前线军需品就会源源不断。”

“但不知皇上选用哪三条运输线?”王鼎仍有疑惑。

道光让王鼎走近御案,用手指点着御案上的地图说:“这是东路运输线,从京城向 西由西安出兰州到达肃州,肃州是三条运输线的总枢纽。由此一分为三,从肃州到哈密、 沿吐鲁番转道喀喇沙尔、库车,直抵阿克苏大营,这为第一条运输线。还有北路运输线, 由乌鲁木齐南行,经吐鲁番盆地,转道喀喇沙尔、库车,抵达阿克苏。”

王鼎看着地图,目光沿着道光的指点,心中已明白大半,但又提出疑问,“这第三 条运输线呢?”

“你瞧这里。”道光点了一下地图上的伊犁,“从伊犁经冰岭也可到达阿克苏。”

王鼎点了点头,“是的,皇上果然才智过人,处理事务妥当。一般人只能设计出前 两条运输线,而这第三条运输线确实令人难以设计出,不仅路途简捷,而且安全可靠, 叛匪绝对想不到我大军粮草将从此处经过,实在高明。”王鼎不住称赞。

“有这三条军需运输线,还怕前线供给跟不上?”道光停了一下,又叹口气说, “话说过来,线路设计好了,但真正运转起来也是相当困难。路遥道艰,眼看又要入冬, 回疆奇寒的天气,士兵要遭受多少苦难。仗一打起来,又有多少无辜的百姓流离失所, 徒遭征战之苦!”

道光显然有点气愤,也有点情绪激昂,边说边站了起来,踱了几步,望着远方,陷 入沉思。

过了一会,道光回过头,对王鼎说:“朕已传旨让鄂山驻扎兰州,卢坤停驻肃州, 恒敬进驻哈密,英惠坐镇乌鲁木齐,德英阿前往伊犁,分别管理所在地的军需品调拨。 这几处应互为呼应,彼此联络,由你统一调度管理,这样,一个运转灵活,举措周密的 后勤补给指挥网络就形成了。”

王鼎扑通一跪:“臣遵旨,决不负圣望,尽臣之所能为国出力,为我皇解忧。”

道光走上前扶起王鼎说:“王爱卿不必有所顾虑,可放手去做,你看哪些人可以调 用,随时调用,有困难奏请朕给你解决。”

“运输之事,臣也有考虑,不过没有皇上分析制定的如此周密详尽。”

“好,能够事先考虑一下就好,然后再做就得心应手,但不知王爱卿如何考虑的?”

“臣认为陕西、甘肃两省距回疆较近,可先在这两省挑选精明强干的道府大员专门 负责后勤事宜。像陕西盐道查廷华。宁陕厅同知朱绍颖、宁羌知州诸能定等人均可调用 处理各地物资投运工作。然后再从内地像山东、直隶、河南等地调人筹集粮饷军火,随 后运行。”王鼎顿了一下又说道:“不过,臣的设想比皇上的谋划可差远了。”

道光笑了笑。

“不能这么说,朕是总体上部署,而王卿的设计则是这宏观布署的具体做法。王卿 设想挺好,切合实际,正好纳入运输工作之中。”

“谢圣上夸奖,臣有愧。”王鼎说道,“由内地筹集后再运往回疆,为了保障物源 充足,就要启用一批府、州、司、道。县、厅的官吏,让他们在各处分驻,督率军需物 资的灵活转输。”

“可以启用这些官吏,特别是有实际工作经验的老臣也可动用,不必多虑,对于不 听调遣者随时奏给朕!”

“皇上对这次平叛需多少物用是否估计过?”

“朕尚未考虑,由于战争规模和时间难以预料,军需物资要多少是难定的,但一定 要充分,只可有余,不可欠缺,当然要节省,不能过分的运输而造成粮饷物用的浪费。”

“臣明白这个道理,‘一餐一粟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臣岂敢 拿天下百姓之血汗而无所作为?”

“王爱卿能够理解朕的苦心就好,但不知王爱卿对各地物用是否有个大概数目?”

“根据各地报表,臣已命人统计出一个大致的数目,请皇上过目。”

王鼎边说边把随身带来的一个簿本呈给道光,道光接过一看,只见上面写满了各地 详细的军用物资和粮饷数目。

“陕西已备战箭八十万枝、火绳一百九十五万丈、火药四十五斤、枪子六百五十万 发、炮子十二万发。甘肃常备铁马掌四万副、战弓五千张、马匹一万二千匹。伊犁常备 马匹二万匹、骆驼一万二千五百只。河南现存粮二万八千石,黄牛一万一千头,及……”

此外,还写出了一些地方的粮草、炊具、军服、帐篷、车辆等物资。

道光看罢,十分高兴,走上前拍了拍王鼎的肩膀说:

“王卿真乃朕的肱股之臣,众卿都能像王卿这样,朕何忧天下不太平、国力不强盛, 只可惜……”

“皇上不必忧虑!臣等决不辜负皇上龙恩,兢兢业业,为皇上效犬马之力。”

“王卿,你尽快调拨,让阿克苏始终常存三月之粮!”

“臣遵旨!”

在道光的谋划下,王鼎全力以赴,调拨全国各地的粮饷及军用物品,沿三条线路, 源源不断运向回疆。

整个平叛工作仅调运白银就达一千一百万两,其他物品更不用说,这都为平叛战争 打下坚实的基础。

清白的月光从凋落的树枝缝隙中筛落在汉白玉的石路上,显得清凉与孤独,路边的 花草也在寒冷的秋风中发出窸窣的响声。

道光斥退跟随身旁的小太监,一个人在宫里散步,缓解一下多日来心中的郁闷。

从夏到秋冬之际,对张格尔平叛的作战部署已经完成:一支近四万人的平叛大军抵 达阿克苏;由长龄为总指挥,杨遇春、武隆阿为副总指挥的前敌指挥机构已经建立起来; 同时以王鼎为首,由鄂山、卢坤、恒敬、英惠、德英阿统一调度的后勤供给系统也建立 完备,大批粮草、军饷、军械、马匹、车辆等军需物资也陆续调入回疆。万事俱备,只 欠东风,就是进军平叛的战机没有找到,急坏回疆的指挥大员,更急坏深居宫廷内的道 光。

道光怎么不着急,时令已渐入寒冬,整个回疆天寒地冻,积雪在地,草枯水涸,远 在内地的官兵到此异地作战困难是不用说的,又加上水土不服,有些军营的士兵害起病 来。

等待,等待!何时才能等到尽头,道光一脸愁容,一心愁绪,边走边思,边思边走。

忽然,道光听到一阵铮铮中透出杀伐之音的曲子。伫足谛听,哦!这是辛弃疾的名 曲《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灵,
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道光听着这慷慨激昂而又透着一股无限悲愁的曲子也情不自禁地随着琴声小声唱了 起来: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道光下意识地用手挠挠头上的黑发,哀叹一声,黑发也快要急成白发了。心中暗想, 如此深宫,何人也能有此壮志,理解朕的一腔思绪。

就这样听着,想着,走着。猛抬头,哦,是慈宁宫。只有慎皇后理解朕的难处,自 完婚以来,虽有一些磕磕绊绊,相互之间也多能体谅、关怀,特别是关键之时,皇后都 从大局着眼,牺牲个人利益,成就朕的大业。回疆叛乱,皇后又何尝不是与我一样心急 如焚,帮我出谋划策,也不知熬过多少个日日夜夜。她对朕的情感只随生活磨砺而愈执 著,然而,朕却因其年长色衰而许久没有光临慈宁宫。今晚,如不是这月光、愁绪和那 琴声,又不知驾幸何宫。既来之,何不入宫小叙一番。

不知何时,随身太监已跪在身旁,见皇上有进慈宁宫之意,决定先去通报,让慈宁 宫作准备,皇上驾到。

道光止住小太监,慢慢走入慈宁宫,并制止各处太监及宫女通报。

琴声愈来愈响,也愈来愈急,如风雨大作、似金戈铁马,又像深谷松涛翻滚,突然, 铮地一声,戛然而止,一切皆静。

猛然回转身,见皇上及一小太监站在身后,不觉一惊,倒地便拜,请皇上恕罪。

道光双手挽起慎皇后,他们共同坐下。

“不知皇上驾临,这些太监、宫女不知哪里偷懒了,也不早报。”

“是朕不让他们来报,怕打扰皇后的弹琴。”

“妾身也不通音律,只是随便拨弄一下,让皇上见笑了。”

“皇后的琴艺更精湛了,铮铮琴声中似有雄兵百万,张格尔的叛军倘若听到,一定 退避三舍。”

“皇上谬夸了,妾身只是一弱女子,不能为皇上分担忧愁,想借琴声抒发一下妾身 的心忧,希望皇上早日平定回疆之乱,振饬山河,泽被边陲、造福子孙。”

“多谢皇后心系国家大事。今天不谈这些,来陪朕消遣、消遣!”

“玩什么游戏,要么喊几名宫女为皇上歌舞?”

“还是下下棋吧,多日不与皇后对弈,不知皇后棋艺又要胜过朕多远了。”

“既然皇上雅兴,妾身就陪侍一盘。”

“皇后先走!”

“还是皇上先走吧,红先绿后,你是红棋,当先行一步!”

“皇后如此执意承让,那朕就不客气了。”

道光与慎皇后边下棋,边谈话。旁边围了几名小宫女,叽叽喳喳说个不停,一会儿 帮皇上说几句,一会儿又帮皇后说几句,一派乐融融气氛。

说着下着,只听道光一声快乐的吆喊声:

“将军!”

“皇后输了!”宫女们围在旁边哈哈大笑。

“哟!我太大意了,只顾出‘车’攻皇上的‘马’,却不知皇上何时已沉‘车’底 线,这一迎头棒杀,让我的‘将’毫无退路。还是皇上高明,多日不见,棋艺进步多 了!”

“谢皇后承让,朕是巧赢一局。”

“皇上过谦,这局决不是巧胜,皇上是先出奇兵断我‘将’的退路,然后丢掉一 ‘炮’给我‘车’吃,吸引我的注意力,乘机迎头杀出一‘车’,致使我‘将’进退不 能,疲将死。皇上是布阵有方,妾身相差远了!”

皇上一听皇后夸赞他布阵有方,心中十分快活,又听皇后夸他出奇兵断后路而致使 她的将进退不能,心中一亮,对,平叛张格尔何不出奇兵制胜!想到此,便喝喊一声:

“常永贵何在?”

“喳!奴才在此,不知皇上有何吩咐?”

常永贵正在旁边逍遥自在地玩着,忽听皇上呼喊,一愣神,急忙跪下听命。

“你速到养心殿把回疆地图取来!”

“是!”常永贵转身要走。

“慢!”皇后急忙拦道,“皇上是不是要回疆地图?妾内室备有。”

皇后说着,命宫女取来地图铺在桌上请皇上观看。

“多谢皇后处处为朕着想!”

“谢皇上夸奖,妾身考虑皇上整日思虑回疆之事,若来慈宁宫难免用到,便在宫中 准备一份。况且妾身也常看一看回疆地形,了解一些有关回疆的情况,力所能及地为皇 上分担点滴忧愁。”

道光和皇后来到回疆地图前,细细端详一会儿,又用手比划几下,回头拉着皇后的 手说:

“慎儿,你看,朕多日一直在思索出奇制胜的平叛策略,多亏你刚才提醒,朕终于 找到出奇制胜、包围歼灭叛军的妙计。”

“皇上英明,什么灭敌妙计?”

皇上见皇后问起,心中也解下多日来的郁闷,为自己能找到歼敌妙计而自乐,便认 真而又不无骄傲地说:

“行军作战,只有出奇,才能制胜。兵书上云:诱敌深入,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兵书又云: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这些,都是要求征战时要用妙计奇兵。”

“皇上想在平叛上用什么奇兵妙计呢?”皇后有点疑惑地问。

“你看,这是一条偏僻的草地小路,它从乌什的巴什雅哈玛山通往喀什噶尔的巴尔 易山。这条小路,比起一般回民所熟悉的巴尔楚克大道来更近便。出兵平叛时,可以一 面统率大兵沿大路正面进军,一面派出一善于指挥的将领偷偷率一支奇兵,从此小路暗 中抄至叛军背后。一旦战争打响,两面夹击,将张格尔叛军就地歼灭,不使其脱逃漏 网。”

皇后见道光说起来十分高兴,自己一听也很有道理,就赞同地说:

“皇上此计果然好,但其它细节部署也须考虑完备!”

“对,大军平叛之前,可先派奇兵两路,甚或三路,每路三千名,先后出发,衔枚 疾进,抄至喀什噶尔后路,然后再出大兵正面进军。”

“皇上,谁适合率领这些奇兵呢?”

“我朝四万大军中能率此奇兵者颇多,如额尔古伦、索文。齐慎、长清等人均是领 兵将才。”

道光接过皇后递来的香茶,呷了一口,接着说:“当然,大军进兵时,要先制造一 种舆论,佯称官兵驻守阿克苏、乌什等城,以松懈叛军防备之心。只有这样,奇兵妙计 才能生效!”

“皇上说两路到三路奇兵,是都从乌什的巴什雅哈玛哨卡外草地潜行到喀什噶尔, 还是另有其他路线潜行?”

“当然是分几条路线潜行,你瞧这里,就是你说的巴什雅哈玛山地旁边的草地小路, 另一路线是这里。”

皇后随道光的手指的方向看去。

“噢!是从巴尔楚克军台向树窝子方向潜进。”

“对,就是这条路线。另外,每一路人数也可因情况增至七八千人,每一路还可再 分成两股到三股,依次潜行。”

“难为皇上多日操劳,如今制定出攻敌上策,望平叛大军早日成功!”

“唉!”皇上叹口气,“张格尔一再逃窜,败而复来的教训就是没能出奇制胜,给 敌以窜逃机会。”

“如今皇上有了出奇制胜策略,还怕张格尔有三头六臂不被生擒?”

“话也不能这么说。”道光似有所犯难,“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不知长龄、杨 遇春、武隆阿等人是如何考虑平叛策略。”

皇后见道光面露为难之色,轻轻劝慰道:“皇上何不早下谕旨,令长龄明晓皇上出 奇制胜的策略,也可早早准备。”

道光缓缓握住慎皇后的手说:“皇后所言极是,朕明日就下达谕旨。”

“何须等到明日,今日尚早,皇上何不现在就书谕旨,军情不得延误,争取时间就 是胜利!”

“谢皇后提醒!朕现在就让常永贵使砚书谕旨。”

“常永贵老胳膊老腿,让妾身服侍皇上笔墨吧?”

“好吧,就有劳皇后了。”

由慎皇后亲自侍候,道光在案前龙飞凤舞,笔走龙蛇,将他多日苦苦思索出的出奇 制胜的战略思想传达给回疆平叛指挥机构长龄等人。

拟定完谕旨,道光与慎皇后均已劳累,便由宫女服侍入内室御帐内就寝。

道光多日来一直忙于政务,再加上回疆军事战略之事,积闷多日,今日终于想出妙 计,心情大畅。况且,道光也多日没有幸临慈宁宫,今日也算巧合,心中自觉对不起慎 皇后,因此,道光特别激情外露。俗话说久别如新婚,自然是春满大地,鹰击长空,鱼 翔潜底。

伊犁将军府,灯火通明,如同白昼。回疆平叛前线指挥领导机构正在紧急集会,商 讨平叛策略。

扬威将军长龄和钦差大臣杨遇春及武隆阿面对皇上从京都火速送到的谕旨一筹莫展, 都陷入沉默之中。

性情急躁、口快心直的武隆阿首先打破沉默。

“你们不要口口声声圣命难违,圣命必遵。主子整日足不出宫,马不出城,仅凭几 张地图就制定什么出奇制胜妙策,简直是纸上……”

谈兵二字尚未出口,自觉有点失言,不再说下去,气得一屁股坐在虎皮交椅上生闷 气。

长龄在大厅内来回踱几步,停下来,回过头说:

“这是圣上旨意,我们不赞成,但不能直接回复主子说不行,必须想个委婉的借口 回绝圣上,让他无法说我们抗旨,待平定叛乱后再回旨请圣上谅解。”

“就是嘛,这事不能硬干,慢慢商定吧。”杨遇春也附合着说。

“商定,再商讨就到驴年马月了!”武隆阿还是气哼哼地直骂,“现在已是寒冬, 天气严寒,道路艰难。奇兵一支二支人敌腹内,这不是什么奇兵,而是肉包子打狗,有 去无回,还不让张格尔他龟孙王八羔子给吃了。”

“奇兵无法派出,”杨遇春肯定武隆阿的意见。几千人马行程几千里到敌人后方, 怎么会不使敌人发现呢?叛军也非脓包,稍一打探一切都露了馅。张格尔几万人围攻几 千人,岂不是羊入虎口?况且,回疆许多地方已降服张格尔,即使张格尔叛军没有发现, 难免当地回民不发现我潜行大军,再报告给叛军,后果不堪想象。”

长龄也随之叹息一声:

“唉!圣上对平叛之事太过心急,主子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未免过于急躁,张格尔 蓄谋已久,如今已初成气候,又有浩罕国的支持,哪能一仗将其清除歼灭,不经过多次 大规模战役,不会彻底打败敌人。”

“你是说一仗一仗打,一个城一个城夺回、逐渐瓦解歼灭叛军,最后彻底消灭张格 尔?”杨遇春插话问长龄。

“必须让大军齐头并进,直压下去才能镇住叛匪。”武隆阿又抬头插入话题,“奇 兵潜行在戈壁荒漠,一路上几乎没有水草,加上水源缺乏,山石错杂,这样的奇兵不用 打,仅路上险恶环境就给拖垮了。”

“况且布鲁特部落已降服张格尔,而这个地段多属布鲁特部落,孤军深入,危险! 危险!”长龄驻足端起一杯茶说。

杨遇春见他俩又谈起奇兵之事,便插话道:

“奇兵先行,山高路险,无法过骑兵,更不用说驮队了,这粮草、军械等物又怎么 办?”杨遇春摇摇头,“总之,皇上的出奇兵之策听起来较好,但不符合回疆这次平叛 的具体情况,不是上策!”

“那就干脆不用,我们还争论什么,浪费时间,让大家生气!”

武隆阿伸手端起杯子,一饮而尽,看样子气还没消。

“如何回复圣上谕旨是关键!”杨遇春把话题引了回来,“既让圣上明白我们已否 定他的出奇制胜战略,又让主子不生气,能够理解我们的措施是正确的,转回头支持我 们的平叛计划。”

“既然你们都说圣命难违,不好表态拒绝谕旨,那我们就含糊其词地回奏皇上。” 武隆阿又提出新观点。

“对,就这么办!”杨遇春赞成说,“先哄瞒皇上一时,只要打胜仗,皇上不会怪 罪的!”

“万一皇上再下谕旨催问呢?”长龄还有所顾虑,“这岂不是欺君之罪。如果仗再 打败,更给皇上抓住把柄,你我还不被皇上斩了。”

“就是用皇上的奇兵制胜之计,打了败仗,皇上同样会找借口治我们的罪,反正怎 么都一样,不如冒险!”武隆阿一直不赞成长龄不够果断的做法。

“干脆这样!”长龄终于下定了决心,“我起草一份奏折给皇上,就讲那两条发奇 兵的路线我们已派人前往侦探,无法潜行队伍,看皇上怎么说。”

“对,先稳住皇上。同时,我们把制定的战略政策与方法上奏皇上,看他给我们什 么指示,然后再进一步拟定进军方案。”杨遇春认为长龄的想法较中肯,就立即表示赞 成。

“既然你们都这么说,就这么办吧!”武隆阿放下手中的茶杯,又对着眼前的地图 思索起来。

御书房内,道光和曹振镛、穆彰阿等人正在围着火炉烤火、闲聊,聊着聊着,自然 而然扯到回疆平叛之事。只听道光说道:

“朕的谕旨已送往回疆多日,也不见长龄有何反应,对平叛策略一事,朕一直放心 不下。”

“只要圣上出奇制胜的策略使用起来,叛匪张格尔还不是笼中之鸟,圣上不必对此 甚虑。”穆彰阿急忙附合一句。

“回疆地形复杂,气候多变,也许长将军另有考虑吧?”曹振镛也插上一句。

几人正就此事谈论着,忽见御前太监常永贵急匆匆进来递上一份回疆边防送来的奏 折。道光立即拆开细阅,脸上露出不悦之情,待把奏折看完,气得脸色发黄,将奏折向 御案上一扔,气冲冲地说道:“真是岂有此理!”

曹振镛和穆彰阿见皇上看罢奏折生气,不知因何而恼,想看看奏折又不敢,不知如 何是好。这时,道光又开口骂道:“一个个胆小如鼠,做事推三诿四,如此下去,回疆 之事何时了结!你们看看长龄的出兵方略,照搬老套,不知变化,如何打败叛军!”

这时,穆彰阿方抢上前去,拿去奏折细看。

“皇上高瞻远瞩,英明果断,一言九鼎,制定出奇制胜之术,长龄他们却墨守成规, 不思变化,遵守旧制,反而否定圣上策略,开脱自己,自作聪明。皇上,这是抗旨不遵! 岂能容忍,交刑部严议!”

穆彰阿故意添油加醋,从中怂恿道光治罪长龄。曹振镛看罢奏折,没有言语。

“曹学士,你意下如何?”穆彰阿询问身边的曹振镛,希望他也能说出与己类似的 话。

“我认为长龄可能有他的措施,也许确实不能出奇兵从小路潜行。皇上仅是从地图 上查明此路,实际走来未必可行,不能一概将长龄等边疆众人的策略否定,可三思而 行。”

“这是抗旨不遵,自作聪明,贻误军机!”穆彰阿想让皇上怒责长龄等人。

“长龄的报告也并非长龄一人主张,这是回疆大清将官的共同建议。长龄再大胆也 不敢抗旨不遵而贻误军机,犯欺君误国之罪。再看长龄等人的奏报,言之凿凿,出语有 据,是根据前线现有的兵力配备和实际地理条件及复杂的敌情而重新制定出的作战方 案。”曹振镛缓一下口气,回头望望一直沉默的皇上接着说,“也许长龄等人的建议是 合理的!”

道光虽然不语,心中也极为矛盾,身为一国之主,百官之父,一言九鼎,三令五申 命长龄等人接受自己的主张制定出奇制胜的方案,而长龄等人却反其道而行之,坚持正 面出兵,大军并进,以威势压服叛军。究竟是自己的“奇兵”之策不能行使,还是长龄 等人故意抗旨不遵呢?

长龄为我满洲权贵,一向指挥有方,领兵有度,又身处回部任职多年,较多了解回 部事务,他不致于有何抗旨异想。况且,杨遇春、武隆阿都是新任钦差大臣,一向忠心 耿耿,为人正直不阿,更不会有非分之想。特别是武隆阿多次远征异邦平乱,立有战功, 自山东来京时,朕与之交谈甚久,也极为融洽。也许“奇兵”之计仅是朕的设想和愿望, 与实际情况差之甚远,纸上谈兵罢了。

想至此,道光气已消了大半,又听曹振镛这么一说,正好借机下台,便接着说道:

“既然曹学士再三强调长龄等人的平叛策略符合前线实情,那就按曹学士说的,尊 重前线指挥官的主张,给他们作战的充分自由,京城与边防前线战略决策实现统一,让 长龄等人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权而把平叛战争打好。”

穆彰阿本想在皇上面前再吹几把火,让皇上怒迁长龄,自己再保举儿子穆寿福接任 指挥大员。见皇上沉默一会儿后,改变了语气和立场,他还能再说什么,也就顺着皇上 的话说:

“皇上能如此体察下情,不独执己见,而虚心听从下臣意见,及时纳谏,接受下臣 有益主张,实是千古明君,令卑臣敬仰!”

“千古明君,朕岂敢妄想,不过,一向主张臣子能多提中肯意见,表朕之过,帮助 朕管理好天下,振兴家邦,即使话语再尖刻些,朕也能接受。当今朝臣,像魏征、包拯、 海瑞那样的实在太少,令朕失望。”

“皇上,既然同意长龄等人的平叛战略,不可耽搁太久,以免边防官兵担心与猜疑 而影响军心,应尽快回旨答复,确保平叛战机的主动权充分发挥。当然,万一长龄等人 战机有重大失策,再严加重惩,交吏部评议。”

关于发兵哈密还是阿克苏的矛盾中,道光已向边疆指挥大员让步,这次平叛战略的 让步更显示出道光处理君臣关系上的一种合理决策。也正是道光能够虚心接受臣子的正 确见解,并很快达到决策上的统一,进一步推动了平叛战局的顺利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