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皇帝》16.清帝东来燕京定鼎


顺治小皇帝透过人群饱览明都盛景,喜悦的心情冲淡了他长途跋涉的疲惫。入主中 原,先皇们梦寐以求的愿望,竟然由他实现了……

紫禁城。五凤楼的钟鼓声叮叮噹噹地敲响了,这是皇宫报时的晨钟。随着这厚重悠 扬的钟鼓声,承天门、宣武门、午门的城门徐徐地打开了。此时,朝霞与金碧辉煌的皇 极殿(即后来的太和殿,俗称金銮殿)和乾清宫互相辉映,整座皇宫愈发显得雄伟、气 派,美不胜收。

金銮殿里,大清的摄政王多尔衮已经佇立在殿前多时了。他双眉紧蹙,抬头盯着天 花顶的蟠龙藻井雕刻。那雕刻极精致,彩画绚丽,金碧辉煌,多尔衮一动不动地欣赏着, 其实他的脑子里想的却是如何重振北京,安定民心,建立全国统一政权,虽然登上了明 朝皇帝的金銮宝座,但多尔衰的头脑仍十分清醒,他知道,摆在他面前的是一个百废待 兴的烂摊子。作为大清劲敌的李自成手中还有数十万农民军,虽然已经兵败西行,但并 不是没有东山再起的可能,他一旦养精蓄锐,卷土重来,大清将只有暂退到关外!还有, 南明政权已经在南京建立,号令天下,明朝的遗臣遣将们趋之若鹜,一下子就拼凑起号 称百万的大军!江南半壁河山的归属还是个未知数,大清的八旗虽已开进了京畿地区, 但这一带久旱无雨又饱经战乱,远近日禾为兵马蹂躏践踏,城草数百里甚至连野草都见 不到,而此时正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春天哪!城内的粮草珠宝多为闯贼带 走或焚毁,城中之百姓生活无助,甚至相聚为盗,杀人放火,抢掠成性。山西供应京师 之煤,因盗贼劫路,已数月不至,断粮断饮,人心浮动。军士们勉强以糠士充饥,连随 军人京的朝鲜王世子都不例外!如何能迅速改变这一窘境呢?面对如此残局,多尔衰思 前想后,未免忧心忡忡。

“摄政王千岁,请入金銮宝座,文武百官已齐集殿外,等候朝贺哪!”吴良辅说着 一口圆润动听的京腔,抑扬顿挫很是分明。

“哦!已经到了上朝的时候了吗?”

“千岁,敢情您没听见刚刚五凤楼的钟声呀,整整敲响了八下!”

“宣文武百官进殿议事!”多尔衮用双手揉搓着太阳穴,近来他头痛得厉害。

“千岁,您是不是头昏头痛?奴才瞧着都心疼,您也太操劳了,睡半夜起五更的, 回头奴才让御膳房的师傅给您炖碗参汤补补。”伶牙俐齿的吴良辅伸出一双柔软的手轻 轻地替多尔衮按摩着。他个子瘦小,站在宝座的后面几乎就看不到人影了,只有一双手 在多尔衮的太阳穴不停地揉着。

“嗯,舒服多了,吴良辅,看来你还有几手呀。”

“千岁见笑了,奴才今年虚岁二十了,入宫已快十年多了,跟着师傅学了一招半式 的,今天还就派上了用场。”

“嘘!不要饶嘴饶舌的,宦官们已经进来了。”

“微臣范文程、洪承畴等叩见摄政王殿下,我等已拟好了谕故明官民的令旨,请殿 下过目。”

“就请范大学士读来听听!”

“嗻!”

范文程清了清喉咙,一字一句地读了起来:“流贼李自成,原系故明百姓,纠集丑 类,逼陷京城,逆天犯阙,弑主暴尸。先帝不幸,九庙灰烬,贼首僭称尊号,掳掠妇女 财帛,罪恶已极,天人共愤,法不容诛。今闯贼众志已离,败可立待,我大清国积德累 仁,悯斯民之罹难,必将兴师除暴翦恶,拯颠扶危,出民水火!今令官民人等,为故明 天子崇祯帝发葬三日,以展舆情,着礼部太常寺备帝礼具葬,除服的,官民俱着遵制剃 发。”

“嗯。大明臣子对剃发一事有何反映?冯铨,你最有发言权,请直言吧。”

“这个……”内弘文院大学士、年方五十的冯铨,脑门倍儿亮,脑后拖着一只假发 辫。刚摘下了乌纱帽戴上了红顶花翎,换上了鞑子这不三不四的装束,脑后拖着一条豚 尾,冯铨觉得很不习惯,很不舒服。现在被摄政王一点名,他更觉得不自在了,脑门上 沁出了一层细细的汗珠子,吭吭哧哧了半天,才说道:“回殿下的问话,微臣觉得京畿 地区凡归降的汉族军民官兵都心甘情愿地以剃发表示归顺,这辫子在脑后这么一拖一甩 实在很有味道。”冯铨说着使劲地摇着脑袋,那辫子便在身后左右摇摆起来,惹得殿内 百官群臣吃吃发笑。

“阉党!奴才!一副谄媚讨好的德性。”殿下有人在切齿痛骂冯铨。“有才无德, 专事溜须拍马,这种人在哪一朝都不会受冷遇!”

这冯铨是明万历年间的进士,十九岁时人宫翰林院检讨。在官场混迹了三十年,对 官场之中阿谈奉承溜须拍马之事自然用起来是得心应手了。在明末东林党与阉党斗争最 激烈之时,冯铨投靠了阉党魏忠贤,不久便飞皇腾达,在短短的一年间,即升为朝廷辅 臣,官居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成为阉党中炙手可热的人物,后被崇祯帝罢官削籍 贬为平民。此番再一次受大清摄政王多尔衮青睐而得到重用,冯铨能不感恩戴德吗?

“不然。”多尔衰摇头表示反对。他起身双手背在身后,踱着步子,边走边说: “剃发是我满族人的风俗习惯之一,自后金国建立之初,英明汗努尔哈赤就把剃发作为 对异族是否归顺的标志。以前,本正以为归顺与未归顺的百姓不容易辨别,所以下令剃 发,来区分顺民和反抗者。如此本王听说此风受到了汉族人民的反对,违背了百姓的意 愿,民情骚动,这反倒有违我大清以文教定民的本意了。所以,从今以后,天下臣民照 旧束发,各随其便,千万不可强求。就请范先生将方才的令旨改一改吧!”

“殿下圣明!如此厚爱我故明臣民,令下官感激不尽,无以言表!”冯铨立即跪地 叩头致谢。

“好了,你们都去准备为崇祯皇帝发丧吧。”多尔衮对包括洪承畴、吴三桂在内的 一大群故明的降官们示意着,他自己准备退朝,有许多烦杂的事情还得静下心来去思考 一下,还得与八旗王公们商量,下一步究竟该怎么办,似乎还是个未知数。

礼部左侍朗李明睿上前一步请求说:“殿下,安排和筹备先皇的丧礼颇为浩繁,花 费巨大,恐一时难以安排周全。”

“怎么,本王是好意,你们大明皇帝身首异处,尸骨尚未收敛,本王本打算明天就 让京师的官民奔临哭丧,以告慰你朝皇帝的在天之灵,可现在一无溢号,二无牌位,官 民们如何哭临,何以祭奉呀?你们身为故明官吏却还在推三卸四,这难道是一个忠臣所 应持的态度吗?”多尔衮眉毛一挑,声音提高了许多,这一番感人肺腑的话听得在朝的 故明降官们无不点头称是,面露钦佩之色。

“卑职以为一心可以事二君,二心却不可事一君。既然千岁有令,那咱们就去办 吧。”冯铨不失时机地插了一句,以表明他仕清忠心不二。

于是,在五月的北京城里,在满洲八旗各色迎风飘扬的旗子之中,出现了一场盛大 而奇特的葬礼。故明末帝崇祯的梓宫在侍卫大臣们的护卫下缓缓行进在大街上,道路两 旁的遗老遗少们伏地痛哭,大放悲声。洪承畴、吴三桂、祖大寿、冯铨等故明的降官降 将们身披重孝,跟在梓宫之后,泣不成声。与其说他们在为明皇哭丧,不如说他们在唤 叹世事多变,命运多舛。如今他们在汉民心目中俱背上了不忠不孝大逆不道的骂名,这 口“黑锅”将要伴着他们一直走进坟墓,而且,他们也将无颜面对列祖列宗!

多尔衮在入京之后,一切布置都由范文程、洪承畴等酌定。因为他知道,此时单纯 依靠少数满洲贵族和入关前清政权的统治机构,已经不适合君临天下的需要和统一华夏 的愿望,而明朝旧有的国家机器无疑是可以满足这种需要的有利而又直接的工具。因此, 在明清的鼎革交换之中,只不过是“主易制存”,换汤不换药,内阁、六部、都察院等 衙门均恢复并开始运转,使一部本已瘫痪的国家机器重又开始缓慢运行了。

首先,范、洪二人拟就了两道告示,四处张贴,晓谕天下。一道是打出“除暴安民” 的招牌,羁縻百姓,笼络人心,一道是为崇祯帝发丧,收买人心。因此两条,京畿百姓 感激涕零,还有那个不服呢?

这一日,多尔衮召集满洲八旗王公商议迁都一事。入京已过数月,他为安定民心所 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已经略见成效,京畿地区人心稳定,故明官民感恩戴德,无不称满 蒙八旗兵为仁义之师,可以名垂青史,万古流芳。

两黄旗大臣一等侍卫冷僧机奏道:“王爷,有关修建睿亲王府一事,卑职已亲自去 勘察数次,选中了明南宫,也就是故明在南内所建的洪庆宫,位于紫禁城以东,占地较 广,宫里的建筑规模很气派,正殿覆盖绿琉璃瓦,殿中设有屏风和宝座,铺着腥红的大 花毛毯,很有宫廷的气派。卑职以为,只要略加修缮便可以入住了。”

多尔衮听了没有吱声。是的,一旦新主子入了京,他睿王就得搬出紫禁城,尽管这 冷僧机把洪庆宫说得天花乱坠,但怎能与皇宫相比?

“我大清将底定中原,建都燕京,此乃先皇太宗之遗愿。除了要加紧修缮、扩建紫 禁城以外,凡亲王、郡王、世子、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的住所也都得兴建。这 些王府在房屋间数、油饰彩画、台基高低、门钉多少等等方面都得详细规定,不能逾越。 而且,目前我大清刚刚入至燕京,百废待兴,各王府的修缮扩建宜一律从简,待日后再 大规模兴建。你们可有什么意见?”

众人心里说,你摄政王爷可以居在紫禁城里,当然不关心王府的修缮了,可要我们 这些贵胄子弟随随便便的就住进王府井的那些故明遗老遗少的住宅里,实在是不甘心哪!

“摄政王大人,本王想不通!”满脸疑惑的英王阿济格大声嚷嚷着。“既然你说日 后再大规模的兴建王府这也倒罢了,可我八旗将士总不能老留住城外,在道旁埋锅造饭, 吃那些糠菜饽饽,个个面黄肌瘦的打不起精神来!”

“唔,依英王之见应当如何?难道你没看见城中粮草匮乏吗?我就是担心咱们享受 惯了的八旗兵会擅闯民宅,骚扰百姓,所以才规定凡军兵出入城门者,须持九王(多尔 衮)标旗加以制约。因为我们脚下的路还很漫长,很艰苦呀!”

“那又何妨?”阿济格虎目圆睁,嗓门更大了:“我八旗精兵大可乘此兵威,大肆 屠戮,然后留给王守燕京,大军或者退还沈阳,或者退保山海关,可以保证没有后患, 何必要忍饥挨饿受这份罪?”

“你——!”多尔衮脸色有些不悦,目光严厉地看着胞兄。阿济格胡乱放了一遍, 自知理亏,低下头不吭声了。

为了巩固自己身为摄政的地位,多尔衮此次率着阿济格和多铎两兄弟以及众多亲信 宠臣统兵入关,而议政六王中的其他两王济尔哈朗、代善却与幼帝福临被撇在了盛京, 至于肃王豪格则已被贬为庶人,正在军中吃苦呢,多尔衮此举用意很明显,如今他三兄 弟已经统兵入关,立下特大功勋,地位自是其他亲王所不能相比的。只恨阿济格和多锋 都是鼠目寸光,只能在战场上大显身手的一介武夫,没有深谋远虑,难以成就大事!

“我清兵虽已入关,但这只是天下统一的开始。无论是南明的残军势力还是大顺军 和大西军,都将是我大清统一道路上的障碍。没有远虑必有近忧,现在还不是我们享受 的时候,等到四海平安,天下归一之时,我们就可以普天同庆,尽情享乐了。本王以为, 当务之急,是要尽快实现先皇‘底定中原,建都燕京’的遗愿。对了,后宫各宫殿的修 缮情况如何?”

“回禀摄政王,此事由降臣专门负责,据下官所知,未竣工的宫殿正在加紧筑造; 原宫里的侍女太监,已分派往各官承值,宫中所需用之器具物件,也都派专人四处采办, 照这情形,不出两个月就可完工。”

“嗯,时间正好。据迎銮大臣饬人回报,两宫已准奏,择于九月内启銮。从京城至 山海关宜沿路盖造行宫,铺设官道以迎驾顺治皇帝。本王现派辅国公屯济克、和托,周 山额真何洛会等携妻章即日起程前往盛京迎接两宫进京。我大清皇帝要坐中国之主人, 而不是安于一隅的霸王。”

“睿王爷的远见卓识,令臣等佩服之至!有了摄政王的辅弼,顺治帝便可以高枕无 忧了。”众廷臣随声附和起来。

多尔衮决定迁都北京的确是目光远大。北京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 河济,形胜甲天下。北京又是一座悠久的历史名城,金元都以此为首都,它的位置极为 重要,沃野千里,山川形胜,足以挖四夷、制天下,成为帝王万世之都也。明朝自永乐 四年(1406)开始营建北京宫殿城池,到永乐十八年宫阙告成,都城由应天府城(今南 京)正式迁都到北京。清以水为偏旁,而明字含火义,以清代明,犹如以水灭火,正符 合古代五行相克的传统说法,因此,明已灭,迁都北京也就是自然的了。

当时的北京城包括外罗城、内城(即皇城)、宫城(紫禁城)三大部分。外罗城目 的是为了防御京师,修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全长近三十里,城高两丈,三面共 有七个门:南正门,又称永定门,其东为左安门,西为右安门;东门也称广渠门(即元 朝的大通门),东北角有东便门;西门就是广安门(即元朝的和义门),西北角有西便 门。后来又陆续增修了各门的瓮城——围绕城门修筑的小城,又挖了环绕外罗城的护城 河——北京城真可谓固若金汤了。

内城即皇城,城周长四十里,四周城墙全部用砖包砌,高三丈五尺五寸,四面共有 九门。南面三门:正门称正阳门,其东为崇文门,西为宣武门;北面二门:由东往西为 安定门,德胜门;东面二门:由北往南为东直门、朝阳门;西面二门:由北往南有西直 门、阜城门。明代正统元年(1436)开始修建九门的城楼,各门通什么车辆都有规定, 如正阳门大多走皇轿宫车;崇文门多走酒车;朝阳门走粮车,因南方大米多由北运河运 到通州,然后顺大道进朝阳门,所以朝阳门里仓库最多;东直门走木材车;安定门走粪 车,因靠地坛,东、南、北三个方向有许多粪场,晒干后卖给农民;德胜门走兵车,当 兵打仗,走此门吉利;西直门走水车;阜城门走煤车;宣武门走囚车,等等。

清鼎定北京后,将三院六部设在皇城阙前,即正阳门和皇宫正门午门之间,这里官 署林立,府部对列,朱纱衣帽,肩摩毂击。清帝便坐镇正中的紫禁城的太和殿里,通过 这些机构来驾御全国。

紫禁城(即宫城):位于北京城的正中心。城墙高十米,城外有护城河,一律用条 石砌岸,俗称筒子河。城正南面为午门——又称五凤楼,是紫禁城的正门,北门为玄武 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城墙四周建有角楼,俗称为九梁十八柱的建筑物,结构 奇丽美观。城西临万寿山,太液池,北倚景山(万岁山),南对正阳门,地势冲要,风 景优美。紫禁城里有九千多间殿宇、楼阁、庙堂,占地极广。主要有外朝三大殿:太和 殿、中和殿和保和殿,是皇帝即位、或节日庆贺、朝会大典等场所。当然,也是皇帝临 朝议政之地,三大殿后有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是后妃居住的地方,陈设布置,极 尽奢侈豪华。

紫禁城正北面的万岁山(俗称煤山)下豢养着成群的鹤鹿,寓意长寿。所以明万历 皇帝朱诩钧每逢重阳则必亲自攀爬到山顶,登高远望,以求消灾延寿。然而,明最后一 个皇帝崇祯帝朱由俭,却自缢于“万岁山”上的一棵老槐下!万岁山犹在,而紫禁城却 已经换了主人,他便是冲龄幼主大清的顺治帝福临!

“轰!轰!轰!”连着九声炮响,震耳欲聋,北京城里的百姓争相传播着:“大清 的皇帝来了,这回才是真龙天子!”“听说只是个七岁的孩子!”“小皇帝真够幸运的, 外面有叔父摄政王撑着,只管在深宫大内享清福!”几个月以来,百姓人人都知道,紫 禁城的武英殿上已经坐着一个赫赫有名的摄政王,他很年轻,又英俊又有才干,面皮白 净,双目炯炯。一直以来,人们以为那满洲鞑子个个如狼似虎,野蛮粗暴,长相更是凶 巴巴的,鹰鼻鹄眼。可没料到这风华正茂的摄政王却非常儒雅,玉树临风的样子却文武 兼备,令人刮目相看。

摄政王多尔衮早已接到消息,知道圣驾已快到北京了,便急令文武大臣侍卫太监先 在御道上设行殿,令司设监设帷幄御座,尚衣监备好冠服,锦衣卫去监齿薄仪仗,旗手 卫去陈金鼓旗帜,教坊司去备各种细乐,然后率满汉王公大臣和一般子故明降官降将, 出城九里,恭接圣驾。

銮驾两旁龙旗焕采,鸾辂和铃,金鼓仪仗,合奏着饶歌大乐,一队的蓝翎侍从和数 十名穿着鲜艳黄马褂的侍卫骑队紧紧护卫着銮舆,场面十分威严壮观。

幼主福临忍不住从銮驾里往两边张望,见多尔衮等王大臣已经伏倒在地上,排班跪 接,脸上不由得现出笑容:哈,这比捉迷藏过家家过瘾多了!福临睁着一双乌溜溜的眼 睛往外打量着一切,多日来的旅途奔波并没有在他脸上留下任何疲倦的痕迹,他怀着十 分好奇的心情睁大了眼睛打量着周围,不知他即将驾临的北京城是什么样子的?比盛京 还大还美吗?

“快看哪,小皇帝生得秀眉隆准,器宇非凡!”“他的眼睛多有神采呀,将来一定 能成就大事!”“满洲人真是了不起,连一个娃娃皇帝都这么有气派,也难怪大明的气 数已尽!”沿街的窗边门缝里,挤着看热闹的百姓,他们小声地议论起来,心里既兴奋 又紧张,不知道这个娃娃皇帝将会给他们带来什么样的生活?

“啪!啪!啪!”忽然御道官骁骑校尉甩起了长鞭,静鞭山响,这是静街。那震耳 欲聋的声音唬得沿途百姓早已奉命回避,闭门不出,再也不敢躲在窗缝里叽叽喳喳议论 了。

“让他们都起来吧,真可惜了他们身上穿着的吉服!”

“嗻!皇上有旨,众爱卿免礼平身!”

“咦,你是谁?朕怎么没见过呢?海公公呢?”

吴良辅嘻嘻一笑:“奴才是吴良辅,奉摄政王的命令在御前伺候万岁爷,至于那海 中天已经拨到太后身边伺候去了。”

“我不要你!我还要海公公!滚开!”福临气恼地盯着眼前这个细长的小太监,他 的个儿细长,眼睛细长,连手指也是又细又长的。

“皇上一路可好?臣等日思夜盼,终于盼来了!”这时摄政王多尔衮已经走了过来, 他微笑着一指身后乌压压的百官:“皇上快人行殿吧,这些文武百官们还等着逐个给您 行晋见礼呢,您正好可以认识一下他们。吴良辅,快扶幼主人行殿!”

“嗻——!万岁爷,我吴良辅没有别的能耐,可是斗鸡走狗逮蛐蛐射野兔什么的却 很在行,奴才保准陪着万岁爷玩得痛痛快快的。”

“追蛐蛐儿好玩吗?”福临果然来了兴趣。

“好玩!那紫禁城的殿后树下石头缝里,有许多蛐蛐儿,一到天黑就‘瞿瞿’地叫, 可热闹了。”

说话间,福临升了御座,另有鸿胪寺官侍立一旁,侯王大臣依次排列,一一唱名, 赞行五拜三叩首礼。礼毕,众人退下,只摄政王多尔衮等重臣嘘长问短,坐着说话。

“这一路上足有1600里的路程,郑王爷要护送两宫皇眷、诸王贵族以及软细辎重等, 真是辛苦了。”

“睿王爷说到哪里去了!再怎么着也比不上您率军入关,鼎定燕京的功劳哇!再说 了,这一路上您已派人修了一处处行宫,铺设了御道,我们走走停停,饱览了关内关外 的美景风光,足足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才到燕京。”郑王济尔哈朗一脸的谦恭,跟多尔衮 打着哈哈。他心里明白,他与多尔衮之间的悬殊更大了,人家如今功高盖世,实际上是 一个有实无名的大清之主,从此以后,自己只能以他的马首是瞻了。

“等到将军天下一统,旧夷来朝之日,朕还是要搬回盛京去的。那里是我大清的龙 兴之地,远离她心里空落落的。”

福临的话令众人有些意外,别看这幼主整日对国事不闻不问,其实心里还是满有主 见的,他对盛京和塞外的依恋之情也正表达了众人的共同心声。白山黑水,哟哟鹿鸣, 那是一个多么美丽祥和的地方呀?

休息已毕,多尔衮复命起銮,从永定门到正阳门径直入紫禁城。城里的百姓早已奉 命在自家门前设立了香案,烟云绦绕,气象升平,人们跪在大街两旁,恭迎圣驾,无人 敢窥看少年天子的容颜。而此时的顺治皇帝,已经钻进了母后孝庄的凤辇里,娘儿俩不 时撩起珠帘,对着宽阔的大街和热闹的街市啧啧称奇。

“儿呀,当初你父皇在位时,曾说过‘若得北京,当即徒城,以图进取,底定中原’ 的话,如今他多年的夙愿终于实现了!这都是摄政王爷的功劳呀,你日后在紫禁城里千 万要尊重他的意见,不可莽撞无礼。”

福临咧嘴一笑:“这一回叔父的确是立下了大功,也罢,将功补过,我也就不与他 计较了。”

“这孩子,十四叔跟你有什么过不去的地方吗?日后逐鹿四方,荡平流寇还得仰仗 着他,千万不要再说那些没道理的话了!”孝庄后皱起了眉头。

“咦,额娘快看,这么高的城墙,比盛京的高多了!”

“想是快要进宫城了。福临,你看见那一对高高矗立的汉白玉雕刻成的华表了吗? 喏,在那儿。”

“什么华表?”福临顺着母后手指的方向看过去,果然看见了一对浑圆挺拔、雕刻 精美的华表,那顶上还有一个承露盘,上面蹲着一个石头犼。

“额娘,那上边蹲着的是什么兽?”

“那兽是传说中的犼。这天安门前的一对华表上的石犼叫做‘望君归’,面向南, 望着外头。天安门后面还有一对华表上的石犼却面向北,看着皇宫,叫做‘望君出’。”

“哈,原来这里面还有故事呢,额娘快说与福临听听。”

“额娘也是听别人说的。传说那一对‘望君归’经常注视着皇帝外出时的行动,盼 望皇帝早日回宫,不要老在外面寻欢作乐。若是皇帝外出游玩久久不归时,‘望君归’ 就会说话了:‘国君呀,你不要老在外面游逛了,你快回来料理国事吧,我们两只犼盼 你回来,把眼睛都快望穿了。’”

“那日后我出宫时可得绕开天安门,以免被这两只石犼盯着,走到哪儿都会不自在 的。”

“这孩子,怎么光想着玩呀?转眼间你登基快一年了,又长大了一岁,再不得疯玩 了。”

“不玩我又能做什么?额娘,您看,这高大的宫墙,整日呆在里面还不把人闷死了? 朝里诸事自有十四叔办理,与我有什么关系?”

“额娘不是怪你,你现在不学无术将来会一事无成,今天下人耻笑的。十四叔现在 功高盖世,朝中无人能与他相比,所以在群臣的眼里,只知有摄政王,却不知还有天子 你!福临,你无论如何也得争一口气,不能让群臣小瞧了你!否则,将来你如何临朝执 政,驾御群臣呢?”

“嗨!额娘你又何必操之过急呢?等我长大了自会大有作为的,总之我不会给额娘 脸上抹黑的。对了,这天安门后面那对华表上的石犼又代表什么意思呢?”

孝庄后叹了口气,对福临的聪明和顽皮似乎有些无奈。“那两个石犼一直看着皇宫, 注视着深居宫殿里的君主的言行,时时在劝戒着皇帝:‘君主呀,你不要老呆在深宫大 内,只顾与皇后嫔妃们饮酒取乐,荒淫无度,你快出来体恤民情,关心一下百姓的疾苦 吧!我们两只石犼天天盼你出来,把眼睛都快望穿了!’由于有‘望君归’和‘望君出’ 蹲在华表上,所以天安门前后的这两对华表又叫作‘望柱’。福临,你既为天子就注定 要过与凡人不同的生活,你必须事事以国家国事为重,你明白吗?”

福临听起故事来倒是津津有味的,可一听到母后的唠叨就有些心不在焉了,但为了 不让母后心烦,他胡乱点着头,连连应着:“儿臣明白!母后大人您就放宽心吧。”

北京的秋天风景如画。京城西郊有群山环抱人称西山。古人形容西山是“连冈叠峋, 上于云霄”,“挹抱回环,争奇献秀”,景色异常清幽,春夏秋冬景色各不相同。时值 金秋,西山上红叶烂漫,云蒸霞蔚,美不胜收。从紫禁城里隐隐传来隆隆的礼炮声,原 来,这是幼主顺治在北京举行登基大典的日子。

在礼仪官员的引导下,七岁的顺治帝亲往南郊,祭告天地社稷,经过上香、行礼、 献玉帛、献爵、读祝,亚献礼、终献礼、撤撰、焚祝帛、授御座、迎神、送神等诸多繁 琐的登基仪式后,随即升入武英殿,封赏功臣,大赦天下。满汉文武百官,拜跪趋跄, 高呼华祝,盛况空前。

内侍大臣高声宣诏:“明朝已亡,大清当立,定都燕京,纪元顺治!为此特大赦天 下,蠲免全国赋税一年!”殿内文武群臣一齐拜倒在地,三呼万岁。

“皇上对住命开国、济世安民的亲王要加以殊礼,对亲王、郡王之子孙弟侄要赐与 封爵!加封摄政睿王多尔衮为叔父摄政王,加封郑王济尔哈朗为信义辅政叔王,晋封武 英郡王阿济格为和硕武英亲王,豫郡王多锋为和硕豫亲王,复封豪格为肃亲王,晋贝勒 罗洛浑为郡王,封太宗第五子硕塞为郡王,赐吴三桂平西王册印。又,对明朝各衙门官 员,不计前恶一律照旧录用,对逃离京城隐居山林者,只要归顺仍以原官录用,剃发归 顺的地方官各升一级,朱姓各王归顺者也不夺其工爵,仍加恩养,以此安抚故明朝臣官 吏。”

此时殿内钟鼓齐鸣,百官又一次跪地叩谢。多尔衮朝面露得意之色的豪格瞥了两眼, 心中未免愤愤不平。但在这样普天同庆的大喜形势下,他不得不对豪格有所宽大,不知 这性情一向鲁莽的皇侄脾气可有收敛?

“叔父摄政王多尔衮接受封赏!”

多尔衮连忙叩头称谢,心中不免得意。这些重大的活动和册封都是在他的授意下操 办的,小皇帝顺治乖乖地由自己牵着鼻子走。而对豪格的复爵只不过是暂时的,日后只 要他有一点把柄再落到多尔衮的手里,对他的惩罚将是毁灭性的。

“我皇考上宾之时,宗室诸工八人觊觎,有授立叔叔之谋,叔父坚辞不冗,并将宗 室不轨者尽行惩处,一心一意辅粥幼主福临。而后叔父又亲率大军入山海关,破贼兵二 十万,遂取燕京,抚定中原,迎朕来京膺受大宝。此皆周公所未有,而叔父过之,为此, 特加封多尔衮为‘叔父摄政王’,颁赐册宝,着礼部官员将叔父摄政王的开国功勋刻于 碑上,以传后世。并赐嵌有13颗车珠的黑狐帽一顶、黑狐皮大氅一件,金万两、银10万 两,缎万匹,鞍马10匹,马90匹,骆驼10峰!”

多尔衮谢过了皇帝,退立一旁。此时已经明确了他与一般八旗王公不同的特殊地位, 他实际上是无冕之君,权倾野野,只要他愿意,随时就可以登上金銮殿,将那个一本正 经像模像样的王八羔子一脚踢开!但,多尔衮并不是一个为达目的而不惜一切的人,除 了贪恋女色生活放荡之外,他确实不失为清初一名出色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能从一个 民族的利益出发,摒弃前嫌,与逼殉生母并夺了大位的皇兄皇太极默契配合,革创了大 清帝国的基业;也能从一个国家的大局着眼,放弃唾手可得的皇位,平息了一场足可以 毁灭大清几代人心血的政治斗争;又能审时度势,“统兵入关,扫荡贼氛,肃清宫禁”, “分遣诸王,追歼流寇,抚定疆陲,一切创制规模皆(他)所绘画”。所以,多尔衮享 受到与众不同的特殊封赏是当之无愧的!

因此,多尔衮笑了。诸王大臣心里感到轻松欢喜,也跟着笑了,而一直端坐在宝座 上不苟言笑的幼主顺治的脸上也洋溢着莫名其妙的笑容。也许顺治明白,此时此刻,他 正式代天受即,成为新朝的天子,而古老的北京城又一次换了新主人。

大清帝国二百六十八年的历史,从这里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