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传》4.2节 创办民用工业


李鸿章在发展了军工企业之后,意识到发展民用工业也迫在眉睫。

清中叶以后,由于京杭运河淤塞,朝廷南北货物的调运部分改为海路。1872 年,李鸿章开始筹办轮船招商局。1873 年,轮船招商局正式成立。李鸿章给招商局的定位是:没有大事的时候,轮船可以运粮食和载客;有战事时输送军火。他还希望在航运上可以和外国的船只抗衡。所以叫作招商局,是因为李鸿章采用招商集资的方式来解决经费问题。招商局是先由官商合办、后改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李鸿章借鉴西方的股份制方法创办轮船招商局,恐怕是中国历史上比较早的股份制形式的企业了。招商局经历了一段很辉煌的岁月,每逢年底有股东分红。一些经济学者对当时招商局的财务情况作过详细的分析,认为招商局的管理具有初步的股份制企业的模式。招商局成立之初,只有轮船 3 艘。而其后展开的客运业竟挤垮了英美合办的旗昌公司。兼并旗昌公司产业后,招商局拥有轮船 33 艘。这个时期,主要经营沿海与内河航运,年收入平均约为 2 百万两白银,年净利为 30 万两白银。此外,李鸿章还开办了一系列的民用企业。

开平矿务局,成立于 1878 年,是李鸿章建立的。由唐廷枢办理。目的是为了供给机器制造局所需要的煤,此外还可以避免煤矿资源被外国人所掌握。起初开平煤矿局除了采煤,还采铁,炼钢。后来,因为经费和技术问题,专门采煤。到 1894年,日产煤 2 千吨,是洋务派创办的最大矿业。

上海机器织布局,是李鸿章创办的中国第一个棉纺织工厂,目的是为了抵抗洋货。由彭汝琮办理。织布局后来在上海、宁波、镇江等处设立了 10 个分厂。

漠河金矿,也是李鸿章创办的。1886 年,李鸿章前往矿区勘查。1889 年,正式开始采矿。1894 年,产金多达两万八千多两,成为清政府的名副其实的金库。

中国的电报业务也是最先由李鸿章倡办的。当洋人要在中国开设电报业务的时候,清国朝野上下无不惊慌失措,以为“电报之设,深入地下,横冲直撞,四通八达,地脉既绝……” 1879 年,李鸿章提出,洋人从国外到上海都设立了电报,在瞬息之间,就可以知道对方的消息。中国使用驿站,最快的虽然说可以达到日行六百里,但还是经常会误事。如果中国有了自己的电报,就可以抵制外国电信业控制中国。中国电报最早在大沽北塘海口炮台和天津之间架线试验,结果很成功。1880年,李鸿章修建从天津到镇江到上海的电报,实现了南北之间的信息传递。1882年,电报局改为官督商办企业。经过集资,江苏、浙江、福建和广东的电报在 1884 年开通。因而,电报局从天津迁到上海。此后,电报局分别架设了津京线、长江线、桂滇线、陕甘线等。1892年,李鸿章奏报说:中国的陆路电线到现在已经有十年的时间,遍布各省,瞬息万里,官员商贾都说很方便。

中国的铁路建设也是李鸿章最先倡导的,但经历了漫长的坎坷之路。为了修建铁路,李鸿章一面批驳顽固分子的反对,一面派人偷偷在开平煤矿修筑至唐山胥各庄之间的铁路,以便运煤。1880 年铁路竣工,李鸿章在给朝廷的奏折上故意把铁路说成“马路”。1891 年,李鸿章在山海关设立北洋官铁路局。第二年动工修建关东铁路,1893 年铺轨到山海关。1894 年,修路到中后所。这段铁路的经费全部由清政府拨款,故称为“官路”。

回首往事时,李鸿章欣慰地说,招商局是开办洋务 40 年来最成功的事情。

在这里笔者说句题外话。1909 年,轮船招商局更名为招商局股份有限公司。建国以后,招商局开改革开放之先声,于 1978 年开发蛇口工业区,并于 1986 年收购香港友联银行,成为中国首家拥有银行的非金融企业。次年又创办中国首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招商银行,1988年创办中国首家股份制保险公司——平安保险公司。同时,招商局也是中国首家在境外发行债券的非金融公司、首家在香港上市的中资企业。

李鸿章在所创建的企业,令他身后的国人一直受益,并对推进中国近代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