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传》7.1节 周游欧美八万里


甲午战争之败与《马关条约》的签定,使李鸿章遭到全国上下的强烈抨击和痛诟,一时间,骂声四起,不绝于耳。当朝理政的慈禧太后虽然深知他的苦衷,却无奈于各方舆论压力,只好让他从仕途的顶峰上跌落下来:先后失去了直隶总督、北洋大臣的要职,只为他保留了文华殿大学士的头衔。

李鸿章在北京没有房产,他闲居在北京东安门外冰盏胡同的贤良寺内。贤良寺是由雍正时怡贤亲王的房子改建而成,这里环境优雅,安静宜人。这时的李鸿章,忽然脱离了数十载繁巨忙乱的政治生活,虽然有些不太习惯,但心态还是很好的。李鸿章觉得,自己竟一下子落得一个自在,虽然身后有势如潮涌滚滚而来的骂名,那又如何?又能如何?李鸿章每天的生活很有规律,保持着在军营时候的习惯。早晨六七点起床,早点之后看看文件,写写字。要知道,很久以来,他都没有时间能够安下心来练练书法了,写字就得心静。他最喜欢的是王羲之的书法,这段时间李鸿章主要书写怀仁所集的碑帖。午饭之后,李鸿章就在走廊里散步。散步时他从来都是穿着短衣,特别冷的时候才穿长衫。散步后午睡一两个小时,然后召开幕僚会议。晚餐之后,让幕僚随意,自己再看看书写写字,然后就睡觉了。李鸿章生活如此规律,得益于他的老师曾国藩。李鸿章刚刚到曾府做幕僚的时候,由于在京城翰林散漫惯了,所以很不习惯曾国藩的一些规矩。曾国藩每天黎明时分就会起床,然后等到幕僚们都到了之后,才开始吃饭。李鸿章晚上喜欢看书,通常睡觉很晚,早晨不愿意起来。对于大家一起吃早餐,特别不适应。

有一次,李鸿章不想起床,推说自己头疼。曾国藩再三派人请他起来,并说大家都在等你一个人。李鸿章无奈地来到餐厅时,看见大家都在等着自己,觉得有点不好意思。饭后,曾国藩特别对李鸿章说道:在我这里,讲究的是一个“诚”字。当下,李鸿章感到十分羞愧,聪敏过人的老师已然窥到了他的全部。从此,他改掉了睡懒觉的习惯。曾国藩的一位孙女婿吴永,在李鸿章晚年的时候跟随过他。据吴永说,李鸿章的生活规律和曾国藩十分相像,简直如出一辙。

在这段悠闲的时间里,李鸿章想了很多问题。一次,他对吴永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一净室,虽明知为纸片裱糊,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小风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对付。仍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种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 李鸿章这番蕴意深长的话,让吴永听后感慨良多。  甲午之战和《马关条约》之后,清廷对日本的政策主流认识慢慢变成了“联俄抗日”。因为沙俄在大清帝国最艰难的时候跳出来帮忙要回了辽东半岛。另外,清廷也想利用沙俄牵制日本。其中以两江总督刘坤一说得最为明确:威胁大清国的国家以日本为最,日本企图占领东北的野心积蓄已久,而俄国因与大清帝国东北接壤必最不愿意。所以“我若乘此时与之深相结纳,互为声援,并稍予便宜,俄必乐从我”。  大臣们想到 1896 年 5 月 26 日,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将要举行加冕大典,到时候各国会纷纷派出专人祝贺,中国可以趁机和俄国谈论中俄联合的问题。另外,俄国人还特别提到来贺代表的级别问题。慈禧太后和奕?都认为,只有派李鸿章去最为妥当。一是因为洋人们说,对于19世纪的中国,他们只知有李鸿章而不知有皇帝。二是与沙俄的密谈,也只有李鸿章才能胜任。

1896 年 2 月,清廷决定派李鸿章出使俄国。另外,考虑到李鸿章赋闲在家,慈禧决定借机让他出游欧美,联络和列强的感情。开始,李鸿章以在马关被刺为由一再推辞,而清廷则坚决不准。当李鸿章认为确实到了“众望所归”的时候,才表示自己“非敢爱身,惟虞辱命”,只要“一息尚存,万程当赴”。

1896 年 3 月 18 日,已是 74 岁高龄的李鸿章,在俄国驻华公使喀西尼的安排下,由俄、德、法、英、美等五国驻华使馆人员的陪同,乘坐法国邮船“爱纳斯脱西蒙”号从上海出发,开始了他的环球访问。随同访问的有两个儿子李经方和李经述。李经方负责协理事务,李经述负责照料李鸿章的起居。此外还有兵部主事于式枚及各国洋顾问等,李鸿章还带了一名英国医生。他们从上海出发后,经过东海、南海、马六甲海峡,横渡印度洋,穿过红海和苏伊士运河,到达埃及的塞得港。沙皇派遣乌赫托姆斯基公爵专程前往塞得港迎候,换乘俄国轮船,由地中海前往黑海。

经过一个多月的航行,李鸿章先到达的是俄国。关于李氏访问俄国的问题,我们将在后面专门讲述,此处先讲讲他在其他国家的游历经过。6 月 13 日,李鸿章离开俄国,乘火车前往德国进行访问。在德国,迎接李鸿章的是空前盛大的欢迎仪式。德皇派御车来接李鸿章。14 日,李鸿章坐着御车到达柏林。随即,前往皇宫晋见德皇威廉二世,李鸿章对德国干涉还辽的仗义举动和军事方面对中国的帮助表示谢意。德皇表示,希望两国友谊长存,希望大清江山永固。第二天,应德皇的邀请,李鸿章参观了德国军队。德皇特意为李鸿章准备了一把虎皮椅。看到德国军队的精良装备与高昂士气,李鸿章不禁失声说,我如果有十营这样的军队,我就不怕小日本了。

在德国期间,李鸿章两次同德国外交大臣马纱尔进行政治会谈,还拜会了德国前首相俾斯麦,参加商会宴请,参观工厂。李鸿章被西方人称为“东方的俾斯麦”,此次在李鸿章下榻的行馆里,墙上就挂着李鸿章和俾斯麦的照片。李鸿章和俾斯麦二人相谈甚欢。在双方交谈之中,李鸿章说起自己被称为“东方的俾斯麦”。俾斯麦随即笑着说:可是我没有希望成为“西方的李鸿章”啊!

这里还有一个关于他们的小故事——俾斯麦对中国的箭术十分好奇,所以想看看中国的箭术是什么样子,李鸿章很痛快地答应了。李鸿章派人表演了步箭和马箭等等,看得俾斯麦十分高兴。表演结束之后,卫队长报告李鸿章说,总共发了 100 支箭,99 支箭都在靶上,少了一支箭。过了一会,卫队长又报告说,射手 20 人,现在只有 19 人,少了一个。于是俾斯麦派人去找,结果发现这个射手头上中箭躺在地上。原来,这个射手叫张乐堂,因不小心被别的射手误伤了,箭正好穿过了他两边的太阳穴。李鸿章立即命人给张看病。外科医生把这名射手太阳穴两边的箭锯掉,并说已经治好。李鸿章生气地问:那脑子里的箭怎么办?医生说:那是内科的事情了。大人可以让他去找内科医生。李鸿章说:他现在都不能站起来,怎么找医生?外科医生说:只要大人吩咐的事情,谁敢不从?于是,李鸿章命令道:张乐堂站起来!于是张乐堂果然站了起来,去找内科医生了。俾斯麦看到这一切,觉得十分惊奇,于是问李鸿章:是什么力量让这位士兵站起来的?李鸿章不无得意的说:这就是中国军人的服从精神,他们以服从长官的命令为天职。俾斯麦听了之后,佩服得一时竟说不出话来。 7 月 5 日,李鸿章一行到达荷兰首都海牙。当晚,他出席了荷兰政府为他在“水晶宫”举行的欢迎宴会和晚会。那浓烈异国风情的歌舞,还有荷兰女王精心布置的舞台上的“五福寿为先”的中国汉字,都让李鸿章感到十分的高兴和感激。7 日,李鸿章在阿姆斯特丹参观了海军军港。

由于时间紧迫,李鸿章只在这个低地国家访问了 3 天,就于 7 月 8 日离开荷兰到达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  来到比利时的第二天,李鸿章晋见了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尔德二世,并同国王商谈了卢汉铁路的修筑问题。在比利时期间,李鸿章观看了比利时军队的军事演习,参观了军工厂,看到了“克革烈”枪炮公司的最新产品,都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对比利时的装备感到美不胜收,备加赞赏。这位厂长看到李鸿章十分喜欢一种新式的大炮,就表示愿意赠送一尊给李鸿章。李鸿章担心一路上行程遥远,自己的船无法负担,就表示希望能送给中国。此后,这位厂长特奏请比王派出专使把这门大炮运往北京。

在结束了对比利时的考察访问以后,李鸿章一行于 7 月 13 日来到法国巴黎。其时恰逢法国国庆前夕,第二天他就前往爱丽舍宫晋见法国总统富尔,应邀参观了法军为国庆而举行的军事表演,参加法国国庆活动。晚上李鸿章夜游塞纳河,感受到了法国人的浪漫。李鸿章同法国外交部汉诺多就“照镑加税”一事进行磋商,先后参观了报社、学校、博物院和厂矿企业,这些参观考察活动使他甚为满意。直到 8 月 2 日他才结束对法国的访问,然后乘坐法国政府派出的专轮渡过英吉利海峡,开始对英国的访问。

在到达英国后,李鸿章晋见了维多利亚女皇,拜访了英国前首相格莱斯顿,同英国首相兼外交大臣索尔兹伯里就“照镑加税”问题进行会谈。李鸿章还访问了英国议院,先是到下议院旁听议员们讨论国事,再到上议院观看院中特设的“君主御座”,并同议员们交谈。在朴茨茅斯军港,他参观了英国海军舰队,盛赞英国海军“行列整肃,军容雄盛”。他还先后参观了英国的造船厂、枪炮厂、钢铁厂、电报局、银行等。英国先进的科技和军备,使他赞叹不已。大清国要员的访问,引起了英国人极大的关注。一位英国人这样描述了他所看到的73岁的李鸿章:他像来自另外一个世界的身材奇高、容貌慈祥的异乡人。他蓝色的长袍光彩夺目,步伐和举止端庄,向看他的每个人投以感激的优雅的微笑。从容貌看来,这一代或上一代人都会认为李鸿章难以接近,这不是因为他给你巨大的成就或人格力量的深刻印象,而是他的神采给人以威严的感觉,像是某种半神半人,自信超然,然而又有文雅和对苦苦挣扎的芸芸众生的优越感。李鸿章还兴致勃勃地参加了汇丰银行的招待会,当英国商人们表示要到中国去开拓市场的时候,思想开明而深谙经济之道的李鸿章,立即脱口而出:“实具同心。”

8 月 22 日,李鸿章一行结束了在欧洲考察访问的最后一站英国,乘船横渡大西洋前往美国访问。经过 6 天的海上航行,于 28 日抵达美国的纽约。当李鸿章乘坐的客轮到达纽约港时,美国海军最强大的舰队依次列阵港湾,鸣炮致敬以欢迎大清国的重臣。为迎接李鸿章的到来,正在海滨度假的美国总统克利夫兰特地赶到纽约,第二天便会见了李鸿章。会见过程中,双方讨论了“照镑加税”问题。而后,李鸿章进行了一系列频繁的访问和考察活动。9 月 3 日,他在纽约会见美国基督教教会领袖,赞扬了美国来华传教士的功德。离开纽约后,李鸿章到达费城,在那里参观了美国独立厅、自由钟,接着又从费城到达华盛顿,参观了美国国会和图书馆。到 9 月 5 日,李鸿章一行才离开华盛顿前往英属加拿大。

在前往加拿大的途中,路经美加边境时,他参观了美加边境的尼亚加拉大瀑布,尽情观赏了这里的自然风光,然后才前往多伦多。在多伦多稍事停留后,李鸿章一行来到加拿大西海岸城市温哥华。至此,李鸿章访问欧美的活动全部结束。9 月 14 日,李鸿章及随行人员搭乘美国太平洋轮船公司的轮船横渡太平洋,踏上了回国的航程。到达日本横滨港需要换船。当年离开马关的时候,李鸿章曾表示“终生不履日地”,换船时,当他看到周转的是一艘日本的船只时,坚决不肯上船。他决心不让自己的精神和肉体再与日本国土发生一丝关系。侍从们无奈,只好在美轮和招商局的轮船之间搭起一块跳板,冒着掉到海里的危险将他扶上招商局的轮船。李鸿章这次出访欧美,从 3 月 28 日离开上海,到 10 月 3 日回到天津,历时 190 天。在此期间,计经过四大洲,横渡三大洋,水陆行程 9 万多里,遍访欧美 8 个国家,尤其是访问了当时欧美五大强国。

应该承认,在古稀高龄的他来说,这实属不易之举。李鸿章成为清代大臣中第一个进行环球访问的人。在这次访问中,李鸿章亲自考察了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和文化,亲眼看到了西方的社会现实,打开了眼界。他深切地体察到了中国和西方的巨大差距,深感西方“各国强盛,中国贫弱,须亟设法”。回国之后,他如实地向光绪帝和慈禧太后陈述了所见所闻,希望中国能尽快赶上西方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