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证释》乾卦(02)


乾:元亨利贞。

《宣圣讲义》

乾元亨利贞一语。包括全易之辞。易辞为明象也。象有限。而辞可长短详略。故象之意难尽。则以辞引申之。如是可知辞之为明象。而必出于象也。易卦皆有辞。唯有长短详略之异。以其象之难易而定。辞必本于象者、以辞中有象在也。象虽异。莫不出于乾坤。辞虽异。莫不本于乾坤二卦之辞。无乾坤之象。不能成众卦之象。元乾坤之辞。不能得众卦之辞。故乾坤之辞。实包全易之辞。而独以元亨利贞四字、揭其纲领。盖四字为辞之纲领。亦卦象之总义也。夫卦象之义、不易尽也。而独揭四字。则可知四字之能涵藏无尽义矣。故虽四字。直同全易之辞。凡易之言文。莫非为四字所推衍阐者发也。苟明四字。即明全易言文。而乾之象亦明。乾之辞亦由此尽明。则此四字之义。可忽乎哉。今就四字详释之。使读者得以推知四字。且及其余之言文也。天下之物。终始本末。各有经纪。一岁四时。一地四方。各有度数。是谓天道。道因气行。数因气立。生化因气成。故自太极始分两仪。两仪分四象。四象者、言阴阳既分。生化初见乃为四也。如河图之象。分为五方之数。虽五而仍四也。土居中央。为气数会合。而木火金水。分布四方。为气数生化消息。其地位有定。次序不移。终始往来。上下周复。以定其度。故积日成岁、而有春夏秋冬。循环不穷。周而复始。以至无尽。此天道之运行不息。而万物生化以见。气自在中。数自成节。虽分之为十二月、三十日、二十四节候。及一月之朔望上下弦。一日之昼夜朝夕。其名目不一。总不离乎四象。四象者、象其气数而名之。辨其终始而度之。非指一物。而物莫不如是。故不曰物、曰象。犹不曰气而曰两仪也。极也、仪也、象也。皆拟之名。非物之名。指以所拟。定其类。别其数。便于言也。故四象亦如两仪。而就全数、分之为四。以辨气之所行。数之所至。从而定其名类。志其德能。分别其用。以明其道。昭其性情。彰其物事。此圣人立辞之意。而明象之所象。故于乾卦之下。而为之辞曰、元亨利贞四字者、四象也。言乾备此四象。而有其名类。正如一岁具四时。而有春夏秋冬之名。一地备四方,。而有东南西北之名其义一也。故此四字之释。非仅字义也。必先知乾包全易而卦具全德。方可以此四字度之。因其字而得其德用。由其辞而得其气数。则始乾卦之象。及其象物之名类也。故此四字为易之主辞。亦乾之性情德用也。

夫天下之物。非一类也。天地之气。非一致也。有寒必有暑。有生必有化。一日之中。朝夕昼夜、备四象。一岁之中。春秋夏冬、备四象明暗不同。冷煖异气。此天道自然。生化定例。故天下有物则有数。有事则有度。度、数不出四象也。

有荣有枯。有生有死。莫不循环起伏。来往升降。推移而成用。变化而成德。故乾象之。而有元亨利贞四象之分。乾之大象、为天为阳。天主生化。阳主运用。为天下之母。故曰乾为天知大始。言乾为天下之始、生物成物者也。而其气直包万物。故其德全四象。元者、气之始生。亨者、气之大达。利者、气之初歛。贞者、气之终伏。四者气之全也。故能生成变化。还返闭藏。以尽其用。而成其德。故四字有阴阳太少之分。备生长收藏之德。正如一岁之四时。一日之四分也。岁有四时。而土在中。日有四分。而日行空。乾卦有四德。而乾行乎其间。故乾之用由四德见。乾之象以四字明。乾乃合四者之全、而行不息。成四者之德、而用无尽。盖乾之本象。如天之大。不易言也。唯分四字以象之。虽四象、仍一象也。元者、示乾之大生。如春之仁。亨者、示乾之大长。如夏之盛。利者、示乾之大成。如秋之收。贞者、示乾之大伏。如冬之藏。由德言之。生者仁也。盛者礼也。成者义也。伏者信也。此四者、德之见也。而智寓于中。则用之藏也。仁主生万物。礼主和万物。义主定万物。信主保万物。而智则致之。由吉凶言之。元主升发。亨主通达。利主制禁。贞主潜默。元主事之初。亨主事之蕃。利主事之退。贞主事之静。故动宜元亨。静宜利贞。顺之则吉。违之则凶。故四德有殊功。四方有异宜。皆气之所行止。数之所升降也。处元。则如气之始升。处亨。则如气之四达。处利。则如气之初降。处贞。则如气之伏藏。上下有纪。内外有度。行止有道。动静有数。故乾以全德。行乎天下。皆成其用。而吉凶自见焉。祸福自召焉。唯君子知之。则无往不宜。由四象言。有进退存亡之几。有动静得常之道。在君子则无可无不可。以其善顺气数也。苟不顺气数。则吉凶失据。祸福无门。此圣人教人以辞。而示人以义。元亨之辞美而义明。利贞之辞吝而义曲。直曲不同。美吝异致。故元者为首出高位。示善之长。亨者为嘉会和易。示仪之盛。此直言也。利者为义利分明。示利之有害。贞者为动静明辨。示动之有咎。此曲言也。故当进则进。当退则退。当兴则兴。当伏则伏。为善顺时。否则灾也。故曰元亨利贞。寓义于辞者深矣。夫人处显易。处隐难。得时则智。失势则昏。当其发扬之时。措应相宜。而其晦塞之际。进退失据。为其知有用。不知无用之用。知有为。不知无为之为。乃明于元亨。而昧于利贞也。唯君子应时行藏。顺天进退。故无不宜。以其得四字之全义。而明天道之全用也。春生秋杀。夏荣冬枯。无一非天道。无一非生化之功。岂其谓春夏为天道。而秋冬非乎。岂其谓春夏为生化之功。而秋冬无哉。故君子视之如一。乃克全四字之用也。故乾之四象皆吉辞而用其则殊。其义则有异也。不然。胡不直曰义而曰利。不曰干。而曰贞哉。此曲辞之可味矣。

元从二人。与仁同。言气之始生。唯人得之二者气之全也。阴阳已分。一为阳。二则成阴。故元阳已含阴气。乃阳之阴也。若独阳不生。不生不得谓之元。人之生也。受二气之中。故人亦同仁。仁之训生。与元同而元又始也。天下之生者、皆谓之仁。天下之始生者、皆谓之元。元者由仁出也。如木生于果仁而为芽之初。虽始生。未见形于外至屯则见矣。故元者始也。上也其义通圆。言气之全。德之广。用之大。发之充盈。能包举一切。无不周至也。故谓之圆。圆则无方。乾者天也。天圆而德广。普覆万物。皆在其中。故曰乾元虽言乾而义重在元字。以乾之德首见也。因元为天下大始。万物皆在其后。正如天为生化之本。故曰乾元亦一太极也。太极变而生化成。其太极永存。随生化不灭。,是为天下大本。或名之中。乾元亦中也。故乾元直贯全易各卦。虽属不显。仍在象中。凡卦皆有太极。

有乾元、有中一也。以卦象原出于是。气数之所秉承。生化之所主宰。故曰大本。神道寓焉。神者、无方无形。而无不在。体物不遗也。唯乾元显其德焉。故天下万物皆自乾元始。坤元成。而坤元亦乾元所出也。用有二极而体唯一元。太极含两仪。两仪一太极。知大始之本于太一也。故神曰太一。凡此以下所生化。所分合。上下道器之别。偏全形气之类。莫不自太一出。此圣人示人以生化之本。天地之源。而以太极定其极。乾元名其元。如溯水之源木之根。而告人以所自出。义精辞妙。无过于是。读者先识之也。

元亨者、始而能通。生而能大。为气之至盛至和者也。夫天下之达用曰和。以其出于中。不失中也。故谓之礼。礼自仁出。而以成其仁。唯和乃能致之。圣人制礼。非以制人。乃以和众。唯和能安。唯礼能和。故曰礼之用和为贵。以和为礼之本也。礼之初。出于诚。成于敬。齐于一。止于中其德最盛。其仪至美。其用至大。其道至通。其义则为全生育性而正命。以复于天者也。故元之次为亨。将以仁施为礼。中出为和。生成其大。始继以通。外则位育之功。内则诚明之德。大本以立。大用以全。天道以施。人道以建。则礼者、人道之所始也。人之始为生。生本于父母缘于夫妇。夫妇为生之本。此礼所造端焉。夫妇者、道也。一阴一阳之和也。道由阴阳和、而后万物生。人由夫妇和、而后人类生。此生生之大本。而天下之定序也。故礼成以夫妇之和。而道成以阴阳之合。天地之大。犹不能外。况其他乎。故和而后盛。盛而后亨。亨以继元。和以返中。天人之道。莫过于是。故成始者天之道。成终者、人之道。人生自天。而必归天。故必履和蹈中。以复其初。此由乾爻象见之者也。乾皆阳爻。而有阴位。阳与阴和。乃成其用。夫乾为始生。坤为始成。以阳生必待阴成也。河图之数。天一初生水。而地六始成之。此数之着也。气之昭也。末有独阳孤阴而有生成者。故阳主生。必得阴以成之。成而后盛。和而后成。既盛且和。斯为元亨。元之用虽神。不接于外。必待物乃见其德。元以亨大。中以和成。人情然也。天道亦然。在六十四卦已属后天人道为重。必有交合。始见生化。既有交合。斯有善恶。故情必中节。用必中度。唯礼为贵。唯和为本。和以礼和亨以德亨。故仁之施必礼也。而元亨之义可知矣。

利贞者、自修之道也。天道时行。万物亨通。天道时静。万物利贞。气有散敛。数有消长。道有动静。德有广隘。此天下之常也。唯其始生。求其亨达。唯其既盛。求其保持。亨以太和。天下共荣万物同丰。继之者难。故反求诸己。持盈保泰。唯在潜德。守常应变。唯在明时。事有所宜。物有所贵。天地有异道。日月有异行。而况人物乎。故德之明者。必止于至善中和之至者。必慎独以成于至诚。至诚不二。乃复于太极。还于太初长保太和。永得长生。此内修之功。为圣人立教之本也。夫利者、有害存焉。贞者、有淫在焉。乐而忘忧。骄而任情。则利反为害。贞反为淫。以过度也。和乃失矣。失和则失中。失中则忘生。身之不保。安能久亨。故继元亨。必明利贞之道。则性情之学所以贵也。乾之为道。处天下至贵。履天至尊。行天下至安。乐天下至乐。万物所被。万类所服。万善所归。

万行所宜。故其大、唯天则之。唯圣君象之。当其元亨之时。首出庶物。万国咸宁。德之至也。道之至也。而唯其盈之忧。满之虑。高不忘危,尊不忘卑。得不忘失。和不忘乱。故独乾乾不息。谦虚自下。蔑其尊贵。戒其情欲。以反于性命之正。观于变化之门。不失其中和。不怙其明德。不以覆万物为足。不以生万物为荣。高而能下。贵而能贱。悠然于礼义之内。蔼然于仁智之中。故能常保太和。成其利贞。此天道自然。圣入所观。气数自至。君子所师。非有为也。盖德之大者。愈远则愈求其反。道之至者。愈明则愈处于微。唯至柔以行至刚。极阳以俯极阴。斯乃得其至中。保其太和。苟不如是。则皆失之。故天道有春夏生长。即有秋冬收藏。日正则斜。月盈则阙。气之至极必反。物之至尽必变。故元亨之后、必利贞。而明明德之时。必止至善也。和贞者止至善也。能止乃利。能善乃贞。止则情安。善则性正。此利贞为性情之学。诚明之功。无非长有其中和位育之功。而永达其乾元生成之德耳。故曰利者宜也。贞者、正也。言宜于时。正其分也。夫事之宜者曰义。位之正者曰信。唯义为大利。以无不利也。无私始无不利若少涉私。则此利者。彼之害。此宜者。彼所否。安得谓之利乎。故大利必本于义也。唯信为至贞。以至诚也。诚则无不成。若少涉于伪。则己不成。安能成人。人不成。安能成物。故至诚无不成。而必本于信也。义为时中之道。信为抱一之德。斯即天地不息不二之行。圣人唯精唯一之训也。故曰、和贞者性情也。以其道变化。正性命。保合太和。乃能利贞。此天道之应于秋冬。人道之见于义信。而始终一贯。本末不渝。以成道达德者也。天之秋杀冬藏。正同其春生夏长。且因其杀藏。以成其生长之功。苟无杀藏。将安用其生长乎。天道一也。元亨利贞一道也。皆相成相应者也。故六爻寓其意焉。无非二气升降消息为之也。而辞出于象。明象则辞自通。熟于辞者、亦达于象。斯在读者深求之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