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雅说 [28]不受不贪


“须菩提!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布施;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
“何以故?”
“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不受福德?”
“须菩提!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著,是故说不受福德。”

【译】[佛继续说道]:“须菩提,如果有一菩萨,用满恒河沙相等数量的珍宝来布施;另有一位菩萨,懂得一切事物都不是真实存在的,并且体会实证了这一点,那么这个菩萨所得到的功德将胜于前一位。”

【译】[须菩提问]:“为什么呢?”

【译】[佛回答说]:“须菩提,这是因为所有的菩萨都不接受福德。”

【译】[须菩提问佛说]:“世尊,为什么菩萨不接受福德呢?”

【译】[佛回答说]:“须菩提,菩萨对他所作下的福德,不应当贪得和拘泥,[因为福德也是虚幻不实的假象,]所以说菩萨不接受福德。”

一切法无我

无我分为两种,即人无我和法无我,又称人空和法空。人无我是指人的色身乃五缊和合而成,并不能代表我。法无我是指法由心生,而心之所以生一切有为法,皆有因缘相系。

因为人无我,所以我们要抛弃名利之诱惑,多行善乐施;因为法无我,我们就不能执着于法而产生更多妄念。人无我是修行的起点,法无我是修行的终点。这也导致最后的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雾也如电”,都不能执着留恋。

得成于忍

“得成于忍”的主语是指体会到“一切法无我”这样的境界之人,必须要经过“忍”这一过程,也就是说,“忍”是了知万法无我的必要条件。如果没有忍,则戒定慧之戒就无从谈起,一切修行都将成为不可能。

忍,在佛学中有很多种细化方法,仅作参考。二忍(生忍和法忍)、三忍(耐怨害忍、安受苦忍、谛察法忍)、四忍(无生法忍、无灭忍、因缘忍、无住忍)、五忍(伏忍、信忍、顺忍、无生忍、寂灭忍)、六忍(信忍、法忍、正忍、无垢忍、一切智忍)、《华严经》十忍(随顺音声忍、顺忍、无生法忍、如幻忍、如焰忍、如梦忍、如响忍、如电忍、如化忍、如虚空忍)、《宝云经》十忍(内忍、外忍、法忍、随佛教忍、无方所忍、修处处忍,非所为忍、不逼恼忍,悲心忍、誓愿忍)。

我们可以不去分析这些“忍”的细节,但要知道,实现人无我、抛弃名利需要忍,而不执着于有为法更需要忍,这就是无生法忍,也就是不再产生新的有为法,而达到无为法之境界,从而生出不退转之心,这也是初地菩萨修行之一。

本章要点

行善能求得福报吗?当然可以。行善是为了求福报吗?不是。对于初学者来说,行善积德是非常需要的,但积德却不是目的,行善是忍的一种,行善的目的是去除我相,实现无我。因此,即使用恒河沙数的七宝布施,也没有实现无我之功德大。

既然达到了无我的境界了,那么,这个福报还要不要呢?当然是不再要了。如果要了这个福报,一是福报在减少,二是又破坏了无我的境界。这时,越是不要福报,福报就积累得越多,无我境界就越彻底,最终达到无生法忍不退转的境界。

版权声明:此稿件为本站站长小雅原创,若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劝学网”,否则视为侵权,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