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雅说 [32]应化非真


“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祗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
“云何为人演说?”
“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何以故?”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译】[佛又说]:“须菩提,如果有人用充满无数个满世界的珍宝来布施,又如果有善良男子善良女人,发誓愿心,要修习菩提智慧,捧着这部《金刚经》,以至那四句金刚诗,接受、掌握、念诵它,并为他人讲说,这个人所得到的福德果报,要比前一个人多。”

【译】[须菩提问]:“为他人讲说些什么呢?”

【译】[佛回答说]:“不佛法的相状,坚持佛法的宗旨永不动摇。”

【译】[须菩提问]:“为什么要这样呢?”

【译】[佛稍息停顿,然后念出了本经高度总结的核心“金刚诗”:

世间所有法,如梦又如幻,如雾亦如电,此为金刚观。

【译】释迦牟尼佛讲述《金刚经》结束,年长望重的须菩提与诸位和尚、尼姑、男居士、女居士,一切在世间天道、人道、修罗道中的人,听到了释迦牟尼佛所讲说的内容,都非常高兴,十分信仰并愿意接受与奉行。

如如不动

如如不动,现象上看好像是不动,但其实还是在动,是一种自在的动,不产生妄念的动。这种动,是对外境变化由自性而产生相应的动,但并不执着于外境变化。只有彻底解脱,连同知见也解脱之人,才能有此境界。

有为法与无为法

有为法,是去除妄念、摆脱烦恼之修行所用佛法,有八万四千法门,皆有因缘而生,也将随因缘而去。

无为法,不随因缘而由自性所生之法,是对外境变化的自然反应,也是佛性的自然流露。小乘将无为法人为三类:虚空无为、择灭无为、非择灭无为。大乘将无为法分为六类:虚空无为、择灭无为、非择灭无为、不动无为、想受灭无为、真如无为。

无论是三无为还是六无为,都是从不同角度观察而有分别,无为就是无为,不存在分类,也无需分类。

本章要点

本章是对整个金刚经的概括成四句偈,理解这四句有几个要点:

一、如梦幻泡影的是有为法,而不是无为法。

二、有为法围绕着的四相,尤其是我相都是梦幻泡影,不能执着。

三、虽然是梦幻泡影,但并不是不存在,所以不能落空。

版权声明:此稿件为本站站长小雅原创,若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劝学网”,否则视为侵权,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