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坛经》雅说 第二章、行品(04)神秀呈偈


众得处分,退而递相谓曰:“我等众人,不须澄心用意作偈,将呈和尚,有何所益?神秀上座,现为教授师,必是他得。我辈谩作偈颂,枉用心力。”诸人闻语,总皆息心,咸言:“我等已后,依止秀师,何烦作偈?
神秀思惟:“诸人不呈偈者,为我与他为教授师,我须作偈,将呈和尚,若不呈偈,和尚如何知我心中凡解深浅?我呈偈意,求法即善,觅祖即恶,却同凡心,夺其圣位奚别?若不呈偈,终不待法。大难大难。

神秀在寺院里已经取得一人之下,众人之上的教授师地位,因平时的讲课而被大家一致认为是当前理所当然的继承人。据史籍记载,神秀俗姓李,汴州人,从小遍览经史,精研儒、道之学,博学多闻,后出家为僧,师从弘忍,深得祖师信任,被立为“神秀上座”,负责对众徒之教化。

众人因与神秀差距较大,故放弃这次比试竞选,说明大家的名利之心很重。神秀虽然知道继承人不是争来的,但心底深处还是很放不下,担心自己如果不呈偈,宝座可能入于他人。说明神秀的悟性确实比其他人要高出很多,但仍然没有见性,所以才会处于两难境界。

正因为自己没有真正悟道,所以才会对自己的理解缺少自信。如果明心见性之人,则不会考虑太多名誉与得失,既不会担心圣位不保,更不会担心师父不明我心,如儒家所说“人不知而不愠”。

五祖堂前,有步廊三间,拟请供奉卢珍,画楞伽变相,及五祖血脉图,流传供养。神秀作偈成已,数度欲呈,行至堂前,心中恍惚,遍身汗流,拟呈不得;前后经四日,一十三度呈偈不得。
(变相:这是佛家俗语,是将文字的意思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让普通人容易理解。)
秀乃思惟:“不如向廊下书著,从他和尚看见。忽若道好,即出礼拜,云是秀作;若道不堪,枉向小中数年,受人礼拜,更修何道?”是夜三更,不使人知,自执灯,书偈于南廊壁间,呈心所见。偈曰:”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秀书偈了,便却归房,人总不知。秀复思惟:“五祖明日见偈欢喜,即我与法有缘;若言不堪,自是我迷,宿业障重,不合得法。”圣意难测,房中思想,坐卧不安,直至五更。

从请卢珍作楞伽变相图来说,弘忍大师应该不是只讲《金刚经》,《楞伽经》从达摩祖师开始一直就十分重视。因为这是一本讲心识如何产生的经典之作。神秀对于这两本经典都没有学懂,所以才会不断地用思维来代替自性。

思维和自性是一对矛盾,思维一定有心机,自性一定是正直。用了正直就不会用心机,反之,用了心机就不是出于正直。这就如同一个失眠之人,越是告诫自己不要再想任何东西,头脑中的思维便越是活跃,念头也越来越多,就更不能入睡。

神秀从“是否要写这首偈”开始,到“怎么写”、“写到哪儿”、“如何交给师父”、“师父是否怀疑我的动机”等一系列的问题反复思考,这就是大动心机,这就决定他的偈诗不可能来源于自性。

版权声明:此稿件为本站站长小雅原创,若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劝学网”,否则视为侵权,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