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公说法,顽石点头


佛教对宇宙的产生描述较少,但对世界形成之后描述较多,我们看到的万事万物佛教称“所有相”,而这个“所有相”又包含“我相”、“人相”、“寿者相”、“众生相”,但所有这一切,归根到底全是“空”,所谓“四大皆空”即地风水火这四大自然界的万物都是“空”,这个“空”也就是“道”,就是“光子”。我们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分子是由原子组成,原子又是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是质子和中子组成,这一系列地分下去,所有物质皆是光子动态组成。光子静态质量为零,所以是“空”,而这个“空”不是“真空”的空,也就是说不能理解成“空无一物”的空,又不是“不空”,这种文字很难理解,干脆理解成光子。

佛也是光子,“法身佛,没模样,一颗圆光涵万象。无体之体即真体,无相之相即实相”,从这样的描述可以看出,佛的形象就是“道”,就是爆炸前的光子。因此佛是不可见的,可见就不是佛了,《金刚经》第五章就讲到:“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佛教还描述了两不同的世界,即“此岸”和“彼岸”,“此岸”是我们生活的这个有生有死的世界,“彼岸”是佛所居住的、超脱生死的佛国。佛国就是宇宙之外那个到处是静止的光子的那个“世界”,其实已经不能称为“世界”,之所以这样称呼,是为了让人容易理解。

宇宙爆炸也不一定就只有一个质点发生,完全有可能是多个,所以大千世界也很多,但这些都不是佛国,不是“彼岸”,佛国只有一个,也就是爆炸前的那一个,当然爆炸后其实还是一样,我们所看到的大千世界,皆是虚妄,最终都还是“空”。所以有一句话“内外灵光到处同,一佛国在一沙中。一粒沙含大千界,一个身心万法同”,意思就是将光子比作佛国中的沙子,这个沙子爆炸后就是一个大千世界。

佛教里还有一个重要概念“佛性”,把它也称为光子似乎很不恰当,所谓“佛性”当然是佛的特性,是光子的特性,认识了这个佛性,也就是明白了成佛的道理,也就明白了空的道理,也就成了佛。成了佛自然一切皆空,没有什么放不下的东西了,也就成了静止的“光子”了,也就自然回到了佛国。人人具有佛性,但在成佛之前,人却迷失了佛性,所以修行就是找回佛性。宇宙爆炸是“动”导致的,动则乱,乱则失,失之又失,到最后全部失去,也就什么都没有了,也就无挂念了,也就又成佛了。所以许多人在临死之前,也就是失去一切之前突然悟道,立即成佛。

这个“佛性”和上面说到“冲气以为和”的“气”是同一个东西,它是静态光子和组成物质的光子不同之处。除了人有佛性之外,动物也具有佛性,不仅如此,植物也同样有佛性,连没有生命的一切物质如石头也有佛性。当年生公坐在苏州虎丘山的大石上讲“一切皆有佛性”,四周顽石一起颔首点头。许多人认为这未免太未夸张了,而小雅却信其有。因为一切皆是由光子组成,自然具有佛性。如果你认为这仍很牵强,那么小雅有必要继续解释。

人是靠什么生长的?鼻子呼吸空气、嘴巴嚼咽食物,空气自然是无生命的,而食物分荤、素两类,荤类取自动物、素类取自植物,无论荤素都包含一部分动植物无机物,而动物植物最终取食于无生命的东西,这些东西进入身体后形成你身体的一部分,所以一切有生命无生命的东西都可能与你发生转换,人死后也成了无生命的东西,也许也了肥料,从而又“投胎”到其他动植物身上,所以一切有生命无生命的东西皆有佛性。即使一千万年前的东西,它有可能变成了地下的煤 和石油,然后被提炼,现在正为你发光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