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律》第五十九卷 第四分毗尼增一法之三


尔时世尊在波罗奈。世尊知而故问阿难。我于谷贵时。慈愍诸比丘故。放舍四事。内宿内煮自煮自取食。今诸比丘故食耶。阿难白佛言。故食。佛言阿难。不应食若食如法治。佛告阿难。我以谷贵时。愍诸比丘故听此法。朝受小食。从彼持来若胡桃果等及水中可食物。如是等故食耶。阿难答言尔。

佛言。不应食若食如法治。有四法作呵责羯磨。非法非毗尼羯磨不成不得处所。何等四。无根破戒破见破威仪破正命。是为四法。有四法作呵责羯磨。如法如毗尼羯磨成就得处所(即反上句是)有四大贼。何等四。或有大贼。生如是意。若得百人千人破某甲城邑。于异时得百人千人。破彼城邑。如是恶比丘作是念。我何处当得百人众千人众。于某甲城邑游行。彼于异时。得百人若千人游行彼城邑。是为第一大贼。复次有大贼。非净行自言是净行。是为第二大贼。复次有大贼。以口腹故。不真实非己有。于大众中故作妄语。自称得上人法。是为第三大贼。复有大贼。以僧华叶果蓏。以自活命。是为第四大贼。有四信法。若比丘于城廓村落。作多不净行非沙门法。是中应随顺教授居士令信。彼比丘语此比丘言。汝于某甲城邑村落。多作不净行非沙门法。汝当还教化彼居士令信。若汝不能随顺教化居士令信者。汝不得在此住。若能随顺教化居士者。听汝在此住。若复不能随顺教化居士令信者。诸比丘不与汝同羯磨说戒自恣共住同一坐。于小食大食上不以次坐。亦无迎逆执手礼拜问讯若汝能随顺教化彼居士令信者。当与汝同羯磨乃至礼拜问讯。是为四信法。若居士居士儿亦如是。有四非圣法。不见言见。不闻言闻。不触言触。不知言知。是为四非圣法。有四圣法(即反上句是)有四非圣法见言不见。闻言不闻。触言不触。知言不知。是为四非圣法。有四圣法(即反上句是)有四语舍戒。舍佛舍法舍僧舍和尚。是为四语舍戒。如是舍佛法僧为首。乃至非沙门释子。四四为句亦如是。以四利义故。如来出世。为诸比丘制戒。摄取于僧乃至正法久住。四四为句亦如是。有四利义故。如来出世。为诸比丘制呵责羯磨。摄取于僧乃至正法久住(四四为句亦如是)乃至七灭诤亦如是。

尔时世尊在王舍城。告诸比丘。有五法不应授人大戒。若无戒无定无慧无解脱慧无见解脱慧。有是五法。不应授人大戒。

复有五法。应授人大戒(即反上句是)复有五法。不应授人大戒。自无戒无定无慧无解脱慧无见解脱慧。亦不能教人令住戒定慧乃至见解脱慧。有是五法。不应授人大戒。有五法应授人大戒(即反上句是)复有五法。不应授人大戒。不信无惭无愧懈怠多忘。有如是五法。不应授人大戒。有五法应授人大戒(即反上句是)复有五法。不应授人大戒。不知增戒增心增慧学不知白不知羯磨。有是五法。不应授人大戒。有五法应授人大戒(即反上句是)复有五法。不应授人大戒。不知威仪戒。不知增净行。不知波罗提木叉戒。不知白。不知羯磨。有是五法。不应授人大戒。有五法应授人大戒(即反上句是)复有五法。不应授人大戒。不知犯。不知犯已忏悔。不知犯已忏悔清净。不知白。不知羯磨。有是五法。不应授人大戒。有五法应授人大戒(即反上句是)复有五法。不应授人大戒。不知有难法。不知无难法。不知白。不知羯磨。不满十岁。有是五法。不应授人大戒。有五法应授人大戒(即反上句是)复有五法。不应授人大戒。不能教人增戒学增心学增慧学。不能作瞻病人。亦不能与瞻病人。若差若乃至死。若不满十岁。有是五法。不应授人大戒。有五法应授人大戒(即反上句是)复有五法。不应授人大戒。不能教弟子增威仪戒增净行增波罗提木叉戒。若弟子有恶见不能方便教令舍恶见住善见。若不满十岁。有是五法。不应授人大戒。有五法应授人大戒(即反上句是)复有五法。不应授人大戒。不知犯不知不犯不知轻不知重不广诵二部毗尼。有是五法。不应授人大戒。有五法应授人大戒(即反上句是)复有五法。不应授人大戒。不具持波罗提木叉戒。不多闻。不能教弟子毗尼阿毗昙。不满十岁。有是五法。不应授人大戒。有五法应授人大戒(即反上句是)复有五法。不应授人大戒。不具持波罗提木叉戒。不能教弟子毗尼阿毗昙。若弟子有恶见不能教令舍恶见住善见。有是五法。不应授人大戒。有五法应授人大戒(即反上句是)复有五法。不应授人大戒。不能教弟子毗尼阿毗昙。若弟子有恶见不能教令舍恶见住善见。若弟子不乐所住处不能移至乐处。若弟子有疑悔心生不能如佛法开解。有是五法。不应授人大戒。有五法应授人大戒(即反上句是)复有五法。不应授人大戒。不能教弟子毗尼阿毗昙。若弟子有恶见不能教舍恶见令住善见。若不乐所住处不能移至乐处。若不满十岁。有是五法。不应授人大戒。有五法应授人大戒(即反上句是)复有五法。不应授人大戒。不知波罗提木叉戒。亦不能说。不知布萨。不知布萨羯磨。不满十岁。有是五法。不应授人大戒。有五法。应授人大戒(即反上句是)复有五法。不应授人大戒。不善知犯。不善知犯忏悔。不善入定。不善出定。不满十岁。有是五法。不应授人大戒。有五法应授人大戒(即反上句是)复有五法。不应授人大戒不知犯。不知不犯不知轻不知重。不满十岁。有是五法。不应授人大戒。有五法应授人大戒(即反上句是)复有五法。不应授人大戒。不具持波罗提木叉戒。不多闻。不能教弟子增戒学。不能瞻病。不能与瞻病人若差乃至死。不广诵二部毗尼。有是五法不应授人大戒。有五法应授人大戒(即反上句是)复有五法。不应授人大戒。不具持波罗提木叉戒。不多闻。不能教弟子增戒学。若弟子有恶见。不能教弟子舍恶见令住善见。不善诵毗尼。有是五法。不应授人大戒。有五法应授人大戒(即反上句是)复有五法。不应授人大戒。不具持波罗提木叉戒。不多闻。不能教弟子增戒学。若弟子不乐所住处不能移至乐处。不坚住毗尼。有是五法。不应授人大戒。有五法应授人大戒(即反上句是)复有五法。不应授人大戒。不具持二百五十戒。不多闻。不能教弟子增戒学。弟子有疑不能如佛法解释。不能决断诤事。有是五法。不应授人大戒。有五法应授人大戒(即反上句是)如是增心学。增慧学。增威仪学。增净行学。增波罗提木叉学(如是五五为句如上)若比丘调顺无畏堪能语言。自有此事亦能教弟子。如是人应授人大戒。应与他依止。应畜沙弥。应授差教授比丘尼。若已差应教授。有五种人不得受大戒。自言犯边罪犯比丘尼若贼心受戒破内外道黄门。有是五法。是人不应受大戒。

复有五种人。不应受大戒。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破僧恶心出佛身血。有是五法。不应受大戒。有五种黄门。生黄门形残黄门妒黄门变黄门半月黄门。是为五种黄门。有五种病人。不应受大戒。癞若痈疽白癞干枯癫狂。如是五种病人。不应受大戒。有五种清净无难。应受大戒。是丈夫不负债非奴年满二十父母听。如是五清净无难。应受大戒。有五法与人依止。若言能若言可若言是若言善自修行若言不放逸。是为五种与依止法。有五种与人依止法。若言善哉若言好若言起若言去若言与依止。是为五种与依止。有五法不应无依止而住。无戒无定无慧无解脱慧无见解脱慧。有是五法。不应无依止而住。有五法应无依止而住(即反上句是)复有五法。不应无依止而住。若无戒又不能自勤修学戒。无定无慧无解脱慧无见解脱慧。又不能自勤修戒定慧解脱慧见解脱慧。有是五法。不应无依止而住。有五法应无依止而住(即反上句是)复有五法。不应无依止而住。不具持二百五十戒。不多闻。不能自学毗尼阿毗昙。若恶见心生不能开解习善见。有是五法。不应无依止而住。有五法应无依止而住(即反上句是)复有五法。不应无依止而住。不具持二百五十戒。不多闻。不能学毗尼阿毗昙。不满五岁。有是五法。不应无依止而住。有五法应无依止而住(即反上句是)复有五法。不应无依止而住。不能自学毗尼阿毗昙。恶见生不能舍住善见。若不乐所住处不能移至乐处有疑悔心生不能如法开解。有是五法。不应无依止而住。有五法得无依止而住(即反上句是)复有五法。不应无依止而住。不能自勤修增戒增心增慧学。有病不能自将养。亦不能令他为己瞻病。年不满五岁。有是五法不应无依止而住。有五法得无依止而住(即反上句是)复有五法。不应无依止而住。不能自勤修威仪戒。不能增净行增波罗提木叉戒。有恶见不能舍而住善见。年不满五岁。有是五法。不应无依止而住。有五法得无依止而住(即反上句是)复有五法。不应无依止而住。不知诤不知诤起不知诤灭不知向灭诤年不满五岁。有是五法。不应无依止而住。有五法得无依止而住(即反上句是)复有五法。不应无依止而住。不知犯不知忏悔。不善入定不善出定。年不满五岁。有是五法。不应无依止而住。有五法得无依止而住(即反上句是)复有五法。不应无依止而住。不知犯不知不犯不知轻不知重不广诵二部毗尼。有是五法不应无依止而住。有五法得无依止而住。(即反上句是)复有五法失依止。若驱出若去若休道若休不与依止若至戒场上。有是五法失依止。

复有五法失依止。若死若去若休道若休不与依止若五岁若过五岁。有是五法失依止。

复有五法失依止。若死若去。若休道若休不与依止若见本和尚。有是五法失依止。

复有五法失依止。若死若去若休道若休不与依止若和尚阿阇梨命过。有是五法失依止。

复有五法失依止。若死若去若休道若休不与依止若和尚阿阇梨休道。有是五法失依止。

复有五法失依止。若死若去若休道若休不与依止若还随本和尚。有是五法失依止。有五法驱遣弟子。若和尚语弟子言。今驱汝去。汝不应入我房。汝不应复营劳我。莫复至我所。不共语。是为和尚五法驱遣弟子。阿阇梨有五法驱遣弟子。语言。今驱汝去。汝勿复入我房。不应复营劳我。不应依止我住。不共语。是为阿阇梨五法遣弟子。弟子有五法。为和尚阿阇梨驱遣。无惭无愧不可教呵非威仪不恭敬。弟子有是五法。为和尚阿阇梨所驱遣。

复有五法。无惭无愧不可教呵亲恶知识数往淫女家。有是五法。为和尚阿阇梨所遣(如是喜往妇女家。大童女家。黄门家。若比丘尼间。若式叉摩那间。若沙弥尼间。捕龟鳖人间。如是等足上四事。五五为句。如淫女句。)有五种与欲。一言与欲二为我故说欲三现身相四口语五现身相口语。是为五种与欲。有五种失欲。若受欲比丘死若休道若至外道若往别部僧中若至戒场上明相出。有是五种失与欲。有五种与清净与自恣(亦如是若失亦如是)如来出世。见诸比丘有过失故。以五种利义。制护卧具法。不令风飘雨渍日曝尘坌不令鸟污。是为五。和尚有五非法。弟子应忏悔而去。应语和尚言。我如法和尚不知。我不如法亦不知。若我犯戒舍不教呵。若犯亦不知。若犯而忏悔亦不知。和尚有如是五法。弟子应忏悔而去。毗尼有五事答。一序二制三重制四修多罗五随顺修多罗。是为五。有五法名为持律。知犯知不犯知轻知重广诵二部戒。是为五。

复有五法。知犯知不犯知轻知重广诵毗尼。是为五。

复有五法。知犯知不犯知轻知重住毗尼而不动。是为五。

复有五法。知犯知不犯知轻知重诤事起善能除灭。是为五。有五种持律。诵戒序四事十三事二不定广诵三十事。是初持律。若诵戒序四事十三事二不定三十事广诵九十事。是第二持律。若广诵戒毗尼。是第三持律。若广诵二部戒毗尼。是为第四持律。若都诵毗尼。是第五持律。是中春秋冬应依上四种持律。若不依住突吉罗。夏安居应依第五持律。若不依住者波逸提。持律人有五功德。戒品坚牢。善胜诸冤。于众中决断无畏。若有疑悔能开解。善持毗尼令正法久住。是为五。有五种贼心。黑闇心邪心曲戾心不善心常有盗他物心。是为五。

复有五种贼。决定取恐怯取寄物取见便取倚托取。是为五。

复有五种。与罪人同业。若教授人作贼。若复为贼先看知财物处所还示处。若为贼守物。若为贼逻道。是为五。

复有五种犯。波罗夷僧伽婆尸沙波逸提波罗提提舍尼突吉罗。是为五。亦名五种制戒。亦名五犯聚。若不知不见五犯者。我说此人愚痴。波罗夷僧伽婆尸沙波逸提波罗提提舍尼突吉罗。是为五种犯五种制戒亦如是。五犯聚亦如是。若不知不见五犯波罗夷僧伽婆尸沙波逸提波罗提提舍尼突吉罗者。僧应与作呵责羯磨五种制戒亦如是。五犯聚亦如是。

复有五种犯。或有犯自心念忏悔。或有犯小罪从他忏悔。或有犯中罪亦从他忏悔。或有犯重罪从他忏悔。或有罪不可忏悔。有五法。僧应与作呵责羯磨。破戒破见破威仪若毁佛及法。是为五。

复有五法。破戒破见破威仪毁佛及僧。是为五。

复有五。破戒破见破威仪毁法及僧。是为五法。应与作呵责羯磨。如是摈羯磨遮不至白衣家羯磨若举羯磨亦如是。有五法。作呵责羯磨。非法非毗尼羯磨不成不得处所。何等五。不作举不作忆念不作自言非法别众。是为五。

复有五法。若不犯犯不可忏若犯已忏非法别众。是为五法。羯磨不成不得处所。

复有五如法。羯磨成就得处所(即反上句是)被呵责羯磨人。有五事不应作(如呵责揵度中说)被举人有五法不应为解。若骂谤比丘。方便为比丘作损减无利作无住处。若在界内界外受善比丘礼拜供养。在无比丘处住。有是五法。不应为解举羯磨。

复有五法。应为解举羯磨(即反上句是)若比丘被不见罪举羯磨者。应以五事自观察。若我不见罪。诸比丘不共我羯磨说戒自恣同一房宿。不共同一坐小食大食上。不随大小次第。不执手礼拜恭敬问讯。是为被不见罪举羯磨者以此五事自观察。被不忏悔羯磨恶见不舍举羯磨(亦如是)为他作不见罪举羯磨者。亦应以此五事自观察。不忏悔不舍恶见举羯磨(亦如是)比丘有五法。僧不应为作遮不至白衣家羯磨。不孝父母不敬沙门婆罗门不善受语。有是五法。不应为作遮不至白衣家羯磨。有五法。应为作遮不至白衣家羯磨(即反上句是)复有五法。应与作遮不至白衣家羯磨喜骂谤白衣方便为白衣家作损减无利益。作无住处斗乱白衣。是为五法。

复有五法。在白衣前毁佛法僧骂白衣作下业若调诳白衣。是为五法。比丘有五法。令白衣不信(如上斗乱白衣句)比丘复有五法。令白衣不信(如上调诳白衣句)白衣有五法。僧不应与作覆钵。若不孝父母不敬沙门婆罗门不事比丘。是为五。白衣有五法。僧应与作覆钵(即反上句是)有五法。僧应与作覆钵。骂谤比丘为比丘作损减作无利益作无住处斗乱比丘。是为五。

复有五法。于比丘前毁佛法僧以无根不净行谤比丘犯比丘尼。是为五。有五事毁訾。得波逸提罪。不以义故不以法故不以毗尼故不以教授故不以亲故。有是五事毁訾得波逸提。复有毁訾不得波逸提(即反上句是)若比丘僧。不差以五事。向未受大戒人。说他犯者。得波逸提。若说名字若种姓若相若衣若房舍。是为五事。有五处行淫犯波罗夷。妇人童女二根黄门男子。是为五。有五种盗。犯波罗夷。若自取若指示取若遣使取若重物若移本处。是为五。

复有五事。若非己有想不暂取不亲厚取若重物移本处。是为五。

复有五。是他有作他想若重物若作盗心若移本处。是为五。死人有五不好。一不净二臭三有恐畏四令人恐畏恶鬼得便五恶兽非人所住处。是为五。犯戒人有五过失。有身口意业不净。如彼死尸不净。我说此人亦如是。或有身口意业不净恶声流布。如彼死尸臭气从出。我说此人亦复如是。彼有身口意业不净。诸善比丘畏避。如彼死尸令人恐怖。我说此人亦复如是。有身口意业不净。令诸善比丘见之生恶心言。我云何乃见如是恶人。如人见死尸生恐畏令恶鬼得便。我说此人亦复如是。有身口意业不净者。与不善人共住。如彼死尸处恶兽非人共住。我说此人亦复如是。是为犯戒人五事过失如彼死尸。不忍辱人有五过失。一凶恶不忍二后生悔恨三多人不爱四恶声流布五死堕恶道。是为五。能忍辱人有五功德(即反上句是)向火有五过失。一令人无颜色二无力三令人眼闇四令人多闹集五多说俗事。是为五。常喜往反白衣家比丘有五过失。一不嘱比丘便入村。二在有欲意男女中坐。三独坐。四在屏处覆处坐。五无有知男子与女人说法过五六语。是为五。

复有五。一数见女人。二既相见相附近。三转亲厚。四已亲厚生欲意。五已有欲意或犯死罪若次死罪。是为五。散乱心眠有五过失。若见恶梦。诸天不祐护。心不思法。不系意在明。失不净。是为五。不散乱心眠有五功德(即反上句是)饮酒有五过失。无颜色。体无力眼闇喜现嗔相。失财物。是为五。

复有五事。生病益斗诤。恶名流布。智慧转少。死堕恶道。是为五。破戒有五过失。自害。为智者所呵。有恶名流布。临终时生悔恨。死堕恶道。是为五。持戒有五功德(即反上句是)复有五事。先所未得物不能得。既得不护。若随所在众若刹利众婆罗门众若居士众若比丘众于中有愧耻。无数由旬内沙门婆罗门称说其恶。破戒恶人死堕恶道。是为五。持戒有五功德(即反上句是)不嚼杨枝有五过失。口气臭。不善别味。热癊不消。不引食。眼不明。是为五。嚼杨枝有五事好(即反上句是)食粥五事好。除饥。解渴。消宿食。大小便通利。除风。是为五。经行有五事好。堪远行。能思惟。少病。消食饮。得定久住。有五种食。饭干饭麨肉鱼。有五种盐。青盐黑盐毗荼盐岚婆盐支都毗盐。是为五。

复有五种盐。土盐灰盐赤盐石盐海盐。是为五。佉阇尼食有五事不应食。若非时若不净若不与若不受若不作余食法。是为五。有五事应食(即反上句是)有五种受食。身与身受。衣与衣受。曲肘与曲肘受。器与器受。有时因缘置地取。是为五。

复有五。身与身受。或身与物受。或物与身受。或物与物受。或遥掷与得堕手中。是为五。有五种净果。火净刀净若疮净若鸟净若不任种净。是为五。

复有五。若剥少皮若都剥若腐烂若破若瘀。是为五。有五种脂。罴脂鱼脂驴脂猪脂失首摩罗脂。是为五。有五种皮不应用。师子皮虎皮豹皮獭皮猫皮。是为五。

复有五种皮。人皮毒虫皮狗皮锦文虫皮野狐皮。是为五。有五种皮不应畜。象皮马皮驼皮牛皮驴皮。是为五。

复有五。羖羊皮白羊皮鹿皮熊皮伊师皮。是为五。有五种肉不应食。象肉马肉人肉狗肉毒虫兽肉。是为五。

复有五。师子肉虎肉豹肉熊肉罴肉。是为五。有五种说戒。或说序已。应白僧言。余者如僧常闻。若已说戒序说四波罗夷竟。应白僧言。余者如僧常闻。说序说四波罗夷说十三僧残已。应白僧言。余者如僧常闻。说序四波罗夷僧残二不定已。应白僧言。余者如僧常闻。若广说。是为五。

复有五。若说序四波罗夷竟。应白僧言。余者如僧常闻。若说序四波罗夷僧残竟。应白僧言。余者如僧常闻。若说序四波罗夷僧残二不定竟。应白僧言。余者如僧常闻。说序四波罗夷僧残二不定三十尼萨耆波逸提竟。应白僧言。余者如僧常闻。若广说。是为五。

复有五。说序四波罗夷僧残竟。应白僧言。余者如僧常闻。如是一一增乃至波逸提若广说。是为五。有五法。不应差为分粥人。若已差不应分(如上房舍犍度中说)以五事因缘。受功德衣得畜。长衣离衣宿别众食展转食不嘱入村。有此五事因缘。受功德衣。受功德衣。已得五事(即反上句是)有五事因缘留僧伽梨。若有恐怖若疑有恐怖。若雨若疑当雨。若经营作僧伽梨。若浣若染。若深藏举。是为五事因缘留僧伽梨。以五事因缘留雨衣。若受界外请食。若渡水。若病。若饱食已。若经营作雨衣。若浣若染若深藏举。以此五事因缘留雨衣。夏安居竟。应作五事。自恣。应解界。应还结界。受功德衣。应分卧具。是为五。比丘有五法。不应与作亲厚。若喜斗诤。若多作业。若与众中胜比丘共诤。若喜游行不止。止不为人说法言示人善恶。是为五。有五法应与作亲厚(反上句是)有五法应差教授比丘尼。若具持波罗提木叉戒。多闻善巧语言。慈心辩说了了令听者得解。不为佛出家而犯重罪。二十腊若过二十。是为五。有五法令正法疾灭。何等五。有比丘。不谛受诵。喜忘误。文不具足以教余人。文既不具其义有阙。是为第一疾灭正法。复次有比丘。为僧中胜人上座。若一国所宗。而多不持戒。但修诸不善法。放舍戒行。不勤精进。未得而得。未入而入。未证而证。后生年少比丘。仿习其行。亦多破戒修不善法。放舍戒行亦不勤精进。未得而得未入而入未证而证。是为第二疾灭正法。复次有比丘。多闻持法持律持摩夷。不以所诵教余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私便命终。彼既命终令法断灭。是为第三疾灭正法。复次有比丘。难可教授不受善言不能忍辱。余善比丘即舍置。是为第四疾灭正法。复次有比丘。喜斗诤共相骂詈。彼此诤言口如刀剑互求长短。是为第五疾灭正法。

复有五法令正法久住(反上句是)比丘有五法。不应将作伴行。喜大在前行。喜大在后。喜抄断人语次。不别善恶语。善语不赞称美恶言。如法得利不以时为彼受。有是五法。不应将作伴行。有五法应将作伴行(反上句是)比丘有五法。而自损减。有犯为有智者所呵得罪无量。染污于人不令清净。为彼作犯不作无犯。若受彼自言不如自言法治。不知言说远近损减。是为五。

复有五法。不自损减(反上句是)复有五法。自损减。不解所可言。亦不善忆识。彼语应难不难。若彼难来不能解。不具持波罗提木叉戒。是为五。

复有五法。不自损减(反上句是)复有五法自损减。喜嗔恚不放舍。增益他语。受不善语。离善语。是为五。

复有五不自损减(反上句是)病人有五法难瞻视。有五法易瞻视。有五法应受病人衣(如上衣揵度中说)比丘有五法。生人疑惑乃至。阿罗汉。何等五。若比丘数往淫女家妇人家大童女家黄门家比丘尼家是为五。比丘有五法。为白衣所不喜。喜亲白衣。喜嗔白衣。强至白衣家。喜与白衣窃语。喜乞求。是为五白衣所不喜见。有五法。白衣喜见(反上句是)。

尔时世尊在王舍城。时优波离。从坐起偏露右肩右膝着地合掌白佛言。年少比丘。在上座比丘前忏悔。有几法。佛告优波离。有五法。偏露右肩脱革屣礼足右膝着地合掌。应说罪名种性作如是语。我某甲比丘。犯如是如是罪。从长老忏悔。上座应答言。自责汝心生厌离。彼人答言尔。年少比丘。在上座前忏悔。应以是五法。优婆离复问。年少客比丘。礼上座旧比丘。应以几法。佛告言。年少客比丘。应以五法礼上座旧比丘。应偏露右肩脱革屣右膝着地捉上座两足言。大德我和南。是为五法。年少旧比丘。礼客上座比丘亦如是。有五种人不应礼。自言犯边罪犯比丘尼贼心受戒破二道黄门。是为五。

复有五法。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破僧恶心出佛身血。是为五。比丘复有五种威仪不应礼。若大便若小便若露身若剃发时若说法时。是为五。

复有五。若嚼杨枝若洗口若食若饮若食果。是为五。上座若次座。有五法。于斗诤比丘无利益。不具持二百五十戒。不多闻。不广诵二部戒不能问答。不能如法教呵及作灭摈令得欢喜。不善能灭斗诤事。是为五。

复有五法。上座若次座。于斗诤比丘有利益(反上句是)有五法。名为大贼。长寿作大罪不被系缚。何等五。若住无定处有好伴。若多刀杖。若大富多有财宝。彼作是念。若有捉我者。当多与财宝。若有大人亲友。若依止王若大臣。彼作是念。若有捉我者。王及大臣当佐助我。若于远处作贼而还。是为五。如是破戒比丘有五法。长寿多作众罪。不速为他所举。若住无定处。有伴党。若多闻。若闻能忆持。有如是多闻。初中下言悉善。有文有义具说净行。于如是法中能忆持。而不能善心思惟深入正见。若能得衣服饮食卧具医药。彼作是念。若有举我者。我当多与物。若有大人为亲厚。若上座若次座。彼作是念。若有举我者。上座次座当佐助我。若在空野中住。来至大家求觅利养。是为五法。破戒比丘长寿多作众罪不速为他所举。有五非法。遮说戒。遮无根波罗夷僧伽婆尸沙波逸提波罗提提舍尼突吉罗。是为五有五如法。遮说戒(反上句是)有五非法捉筹。若不解断事受筹。若无同意受筹。若无善比丘受筹。若非法若别众受筹。是为五。有五如法受筹(反上句是)有五非法默然。有五如法默然。有五法和合(如上杂揵度中说)有五法舍弃(如拘睒弥揵度中说)。

尔时佛告优波离。汝等莫数数举他比丘罪。何以故。举他比丘者。身威仪不清净。而举他罪。即生彼语。长老。先自令身清净。优波离。比丘若身威仪清净。而举他罪。不生彼语。若言不清净命不清净亦如是。复次优波离。若寡闻不知修多罗。而举他罪。即生彼语。问言长老。此事云何。此有何义。便不能分别答彼问。即生彼语。长老。先诵修多罗。然后当知。优波离。若比丘多闻诵修多罗。便不生彼语。复次优波离。比丘寡闻不诵毗尼。而举彼罪。生彼问言。长老此何所说。因何而起。若不能说所起处。复生彼语言。长老。且先自诵习毗尼。优波离。若比丘多闻诵习毗尼。而举彼罪。不生彼问。优波离。若比丘有是五法。应以时如法举彼罪。时优波离。信乐欢喜受持。

尔时世尊。在迦陵伽国[(卄/麥)*壬]罗林中。时长老波摩那。诣世尊所头面礼足却坐一面。白世尊言。大德。以何因缘。如来灭后正法疾灭。而不久住。复以何因缘。正法不灭而得久住。佛告波摩那言。如来灭后比丘不敬佛法僧及戒定。以是因缘正法疾灭而不久住。波摩那。如来灭后。若比丘敬佛法僧及戒定。以是故正法不灭。而得久住。

尔时世尊。在金毗罗国王园中。时长老金毗罗诣世尊所头面礼足却坐一面。白世尊言。以何因缘。如来灭后正法疾灭。而不久住(亦如上问答不异)尔时有异比丘。往佛所头面礼足却坐一面白佛言。大德。以何因缘正法疾灭而不久住。佛告比丘。若比丘在法律中出家。不至心为人说法。亦不至心听法忆持。设复坚持。不能思惟义趣。彼不知义。不能如法修行。不能自利亦不利人。佛告比丘。有是因缘令法疾灭而不久住。大德。复以何因缘令法久住而不疾灭(反上句即是)时有异比丘。往世尊所头面礼足却坐一面。善哉大德。为我略说法。我当独在静处勤修精进而不放逸。佛告比丘。汝若知世法不能出离。若知有受不能越度。若知有欲不得无欲。若知有结不得无结。若知亲近生死不得无亲近。汝比丘决定应知。此非法非毗尼非佛所教。若比丘汝知此法是出离非世法。是越度非受法。是离欲非有欲。是无结非有结。是不近生死非亲近。汝比丘应决定知此法。是法是毗尼是佛所教。时彼比丘。闻世尊略说教授。即独在静处勤行精进。而不放逸。初夜后夜警意思惟。一心修习道品之法。所为信乐出家行道。未久现世得证成阿罗汉。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复还此。彼比丘自知得阿罗汉。佛说如是法。诸比丘闻。信乐欢喜受持。尔时有异比丘。往世尊所头面礼足却坐一面白佛言。善哉大德。为我略说法。我当独在静处勤修精进而不放逸。佛告比丘。若汝知有法。令多欲不令少欲。令无厌不知足。令难护不易护。令难养不易养。令愚痴无智慧。比丘汝应知如是法。非法非毗尼非佛所教。若比丘知有法。令少欲不多欲。令知足不无厌。令易护不难护。令易养不难养。令有智慧不愚痴。比丘汝应决定知是法是毗尼是佛所教。时彼比丘。闻佛略说已。即独在静处思惟。如上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