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溪笔谈》药议--人体消化道与饮食药物吸收


本门为沈括的医学、药物学专著,但不同于一般的医理或医方书,而是仍用笔记的体裁写作的。所录各条,大都主于检讨前人的失误或阐释自己的精要看法,均非泛论。中医学和天文历算、音乐、音韵诸学,都是中国古代极为复杂的专业技能和学术,沈括以一人之身而多专多能,累代亦罕有其比。

【原文】 古方言云母粗服,则著人肝肺不可去。如枇杷、狗脊,毛不可食,皆云射入肝肺。世俗似此之论甚多,皆谬说也。又言人有水喉、食喉、气喉者,亦谬说也。世传《欧希范真五脏图》 (1) ,亦画三喉,盖当时验之不审耳。水与食同嚥,岂能就口中遂分入二喉?人但有咽有喉二者而已,咽则纳饮食,喉则通气。咽则嚥入胃脘(2) ,次入胃中,又次入广肠 (3) ,又次入大小肠;喉则下通五脏,为出入息 (4) 。五脏之含气呼吸,正如冶家之鼓鞴 (5) ;人之饮食药饵,但自咽入肠胃,何尝能至五脏?凡人之肌骨、五脏、肠胃虽各别,其入肠之物,英精之气味皆能洞达 (6) ,但滓秽即入二肠。凡人饮食及服药既入肠,为真气所蒸 (7) ,英精之气味以至金石之精者——如细研硫黄、朱砂、乳石之类——凡能飞走融结者 (8) ,皆随真气洞达肌骨,犹如天地之气贯穿金石土木,曾无留碍;自余顽石草木 (9) ,则但气味洞达耳,及其势尽,则滓秽传入大肠,润湿渗入小肠,此皆败物,不复能变化,惟当退泄耳。凡所谓某物入肝、某物入肾之类,但气味到彼耳,凡质岂能至彼哉?此医不可不知也。

【注释】

(1) 《欧希范真五脏图》:宋代的一部解剖学的图书。北宋庆历年间,广西反抗首领欧希范及其党众被镇压,宜州推官吴简令州吏及画工解剖五十余人的尸体,画出五脏图,集为此书。

(2)胃脘:疑当读作“胃筦(管)”,即食管。

(3)广肠:疑指十二指肠。如果理解为大肠,则此处文字当有错误。

(4)息:气,气息。

(5)鼓鞴(bài):鼓风吹火用的革囊。如后世之风箱。

(6)英精之气味:实指食物及药物中能够被人体吸收的精华部分。

(7)真气:指人体之正气,亦即“精气”。古有“精气”说,以为阴阳二气化生万物,精气为世界的本原,人体亦由精气构成。

(8)飞走融结:指流动融合。

(9)顽石草木:指食物及药物中不能够被人体吸收的粗劣部分。

【译文】

古代的药方书上说,云母不经过加工就直接服用,便会附着到人的肝肺上去不掉。譬如枇杷和狗脊,有绒毛而不可食,都说它们的绒毛吃下去会刺入肝肺。世俗类似这样的言论很多,都是荒谬的说法。又说人有水喉、食喉、气喉三个喉咙,也是荒谬的言论。世上流传的《欧希范真五脏图》,也把人的喉咙画成三个,大概当时解剖检验得不仔细。水与食物一同下咽,怎么能就在口中分开而咽入两个喉咙呢?人只是有咽有喉这两者而已,咽是用来输送饮食的,喉则用来通气。咽输送饮食是先咽入食管,其次进入胃中,又其次进入广肠,又其次入大小肠;喉则下通五脏,用来吸气和呼气。五脏包含气体而有呼有吸,正如冶炼用的鼓风的革囊;人的饮食和服用的药饵,则只是从咽部进入肠胃,又何尝能到五脏?人的肌骨、五脏、肠胃虽各有分别,而凡是进入肠胃的食物和药物,它们的精华部分都能畅通无阻地到达身体的各处,只有渣滓和秽物进入大小肠。人的饮食及服用的药饵既入肠胃,为人体的精气所蒸化,其精华部分以至金石之物的精华成分——如经过精细加工的硫黄、朱砂、钟乳石之类——凡是能够流动融合的,都随着精气畅达肌骨,犹如天地间的精气贯通金石土木等万物,从未有滞留和阻碍;其余的不能被精气所蒸化的部分,譬之顽石草木,则只是某些气味随着精气畅达各处,及其气味的功能也用尽,就变成渣滓和秽物传入大肠,又润湿渗透于小肠,这些都是废物,不能再转变消化,只能被排泄出去。凡是所谓某物入肝、某物入肾之类的话,只是说它的气味到达了那一器官,构成某物的物质又怎能到达那里呢?这是医家所不能不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