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溪笔谈》辨证--桂屑除草


【原文】 《杨文公谈苑》记江南后主患清暑阁前草生 (1) ,徐锴令以桂屑布砖缝中 (2) ,宿草尽死 (3) ,谓《吕氏春秋》云“桂枝之下无杂木”,盖桂枝味辛螫故也 (4) 。然桂之杀草木,自是其性,不为辛螫也。《雷公炮炙论》云 (5) :“以桂为丁,以钉木中,其木即死。”一丁至微,未必能螫大木,自其性相制耳。

【注释】

(1) 《杨文公谈苑》:杂记北宋名家杨亿言论的著作。黄鉴初纂,宋庠删编。完书已佚,今仅存部分摘录文字。江南后主:即南唐后主李煜(937—978)。公元961年即南唐国主之位,975年宋灭南唐时被俘,死于宋都开封。为著名词人。

(2)徐锴(kǎi,921—975):字楚金,广陵(今江苏扬州)人。仕南唐,官至内史舍人。为著名文字学家。

(3)宿草:来年生的草。宿,一作“经宿”,则指一昼夜。

(4)辛螫(shì):毒虫以毒刺蛰人。二字见《诗经·周颂·小毖》,意同单用的“螫”。“螫”或亦读作zhé,音、义均同“蛰”。

(5)《雷公炮炙论》:古医方书。托名于传说的黄帝时的雷公。后世学者或说为南朝刘宋时雷敩撰。

【译文】

《杨文公谈苑》记载南唐后主厌烦清暑阁前长草,徐锴就让后主把桂树枝的碎屑撒在地上的砖缝中,多年生的杂草就全死了,并说《吕氏春秋》上提到“桂枝之下无杂木”,大概是由于桂树的气味能蛰死草木的缘故。但桂树能杀死草木,自是它本来的特性使然,它并不用气味去蛰草木。《雷公炮炙论》上说:“把桂木切成小丁,用以钉在其他树上,那树就会死去。”一个桂木丁是极微小的,未必能够蛰死大树,自是它的特性与其他草木相克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