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经注》卷二十四 睢水、瓠子河、汶水


【题解】 这一卷作为篇名的有三条河流。睢水今称睢河,但河道与《水经注》记载的已有很大变化。从《经》文到《注》文,相隔不过两百多年,变迁也已不小。《经》文说:“(睢水)又东过相县南,屈从城北东流,当萧县南,入于陂。”但《注》文却说:“睢水又左合白沟水,水上承梧桐陂,陂侧有梧桐山,陂水西南流,迳相城东而南流注于睢。睢盛则北流入于陂,陂溢则西北注于睢。”这里,《经》文和《注》文的差别,不一定是《经》文的错误,很可能是这两百多年中河流和水文的变化。《水经注》记载的睢水,最后是“东南流入于泗,谓之睢口”。由于人工的改造,睢河下游现在有偏北的老睢河和偏南的新睢河两条水道,都在今江苏的泗洪附近注入洪泽湖。瓠(hù)子河是古代在濮阳(在今河南濮阳南)从黄河分出的一条小河,循黄河往东南流,经今山东梁山北折,注入济水。西汉元光三年(前132),黄河决于濮阳瓠子口,从决口处东南漫注入巨野泽(今山东巨野附近),造成黄河一带的严重水患。西汉元封二年(前109),汉武帝亲临瓠子河督工堵口,据《史记·河渠书》记载:“令群臣从官自将军以下皆负薪置决河。”司马迁在当时也是参加负薪的从官之一,感受甚深,所以在其《一百三十篇》(即以后所称的《史记》)中专写《河渠书》一篇,开创了我国正史《河渠志》的传统,而且在此篇中写下了“甚哉!水之为利害也”的水利名言。这次堵口使黄河纳入故道,瓠子河就逐渐枯竭,到《水经注》时代已经成为一条小河,以后就不复存在。汶水在《水经》和《水经注》中各有两条。这一条是古代济水的支流;另一条收入卷二十六,在今山东半岛,是潍水的支流。这一条在《经》、《注》中都说注入济水,所以古代确系济水支流无疑。后来济水湮废,水道就发生很大变迁。现在,这条汶水称为大汶河,下流分成两条,北支叫大清河,经东平湖注入黄河;南支从南旺附近注入运河,但1960年已经筑坝堵塞,所以大汶河目前已成为一条黄河水系的河流。

【01】 解读 注释 译文
秦始皇二十二年以为砀郡 [1] 。汉高祖尝以沛公为砀郡长,天下既定,五年为梁国 [2] 。文帝十二年,封少子武为梁王,太后之爱子、景帝宠弟也。是以警卫貂侍 [3] ,饰同天子,藏珍积宝,多拟京师;招延豪杰,士咸归之,长卿之徒 [4] ,免官来游。广睢阳城七十里,大治宫观、台苑、屏榭,势并皇居 [5] 。其所经构也 [6] ,役夫流唱,必曰《睢阳曲》,创传由此始也。城西门即寇先鼓琴处也 [7] 。先好钓,居睢水旁,宋景公问道不告,杀之。后十年,止此门鼓琴而去,宋人家家奉事之。南门曰卢门也。《春秋》:华氏居卢门里叛 [8] 。杜预曰:卢门,宋城南门也。司马彪《郡国志》曰:睢阳县有卢门亭,城内有高台,甚秀广,巍然介立,超焉独上,谓之蠡台 [9] ,亦曰升台焉,当昔全盛之时,故与云霞竞远矣!《续述征记》曰:回道似蠡 [10] ,故谓之蠡台。非也。余按《阙子》 [11] ,称宋景公使工人为弓,九年乃成。公曰:何其迟也?对曰:臣不复见君矣,臣之精尽于弓矣。献弓而归,三日而死。景公登虎圈之台,援弓东面而射之,矢踰于孟霜之山 [12] ,集于彭城之东,余势逸劲 [13] ,犹饮羽于石梁 [14] 。然则蠡台即是虎圈台也,盖宋世牢虎所在矣 [15] 。晋太和中,大司马桓温入河 [16] ,命豫州刺史袁真开石门 [17] ,鲜卑坚戍此台 [18] ,真顿甲坚城之下 [19] ,不果而还。蠡台如西 [20] ,又有一台,俗谓之女郎台。台之西北城中有凉马台,台东有曲池,池北列两钓台,水周六七百步。蠡台直东,又有一台,世谓之雀台也。城内东西道北,有晋梁王妃王氏陵表 [21] ,并列二碑,碑云:妃讳粲,字女仪,东莱曲城人也 [22] 。齐北海府君之孙 [23] ,司空东武景侯之季女 [24] ,咸熙元年嫔于司马氏 [25] ,泰始二年妃于国,太康五年薨,营陵于新蒙之 [26] ,太康九年立碑。东即梁王之吹台也,基陛阶础尚在,今建追明寺。故宫东即安梁之旧地也,齐周五六百步,水列钓台。池东又有一台,世谓之清泠台 [27] 。北城凭隅,又结一池台。晋灼曰 [28] :或说平台在城中东北角,亦或言兔园在平台侧 [29] 。如淳曰:平台,离宫所在,今城东二十里有台,宽广而不甚极高,俗谓之平台。余按《汉书·梁孝王传》称:王以功亲为大国,筑东苑,方三百里,广睢阳城七十里,大治宫室,为复道,自宫连属于平台三十余里。复道自宫东出杨之门,左阳门,即睢阳东门也。连属于平台则近矣,属之城隅则不能,是知平台不在城中也。梁王与邹、枚、司马相如之徒 [30] ,极游于其上,故齐随郡王《山居序》所谓西园多士 [31] ,平台盛宾,邹、马之客咸在,《伐木》之歌屡陈 [32] ,是用追芳昔娱,神游千古,故亦一时之盛事。

【解读】 这一段《注》较长,记叙一座古代大都城睢阳,即今河南商丘一带地区,此城从秦以后不断发展,到西汉初景帝的弟弟在此为梁王,“广睢阳城七十里”,此句以下写了许多城市建设。一般不研究历史城市的人多不注意睢阳曾经是西汉初年以来的一座大都城,《水经注》的这一段记叙,对历史城市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注释】
[1]砀(dànɡ)郡:古郡名。秦置,治今河南商丘南。
[2]梁国:西汉以秦砀郡置梁国,都定陶(在今山东定陶西北)。
[3]貂侍:宫中近卫侍从,因冠饰貂尾,故称。
[4]长卿:即司马相如,西汉辞赋家,字长卿,蜀郡成都(在今四川成都)人,作《子虚赋》、《上林赋》、《长门赋》等。
[5]并:比同,等同。
[6]经构:建筑。
[7]寇先:春秋时宋国人,曾以钓鱼为业。
[8]华氏:春秋宋国人华亥、华定等人。
[9]蠡台:故址在今河南商丘城内。即下文的“虎圈之台”。
[10]蠡:贝壳。
[11] 《阙子》:据《汉书·艺文志》,一篇,未录撰者。
[12]孟霜之山:一作“西霜之山”,地址不详。
[13]逸劲:剩余的力量。
[14]饮羽:中箭,箭头射入。
[15]牢:关押。
[16]大司马:官名。掌邦政,魏晋时位在三公之上。桓温:晋朝人,字元子,封南郡公,加大司马。河:黄河。
[17]豫州:州名。东晋、南朝时治所最北在今河南汝南,最南在今湖北黄冈西北。袁真:东晋时人,与桓温等伐燕兵败,桓温归罪于袁真,袁真反叛。石门:在今河南荥阳。
[18]鲜卑:指鲜卑族慕容氏。戍:守卫。
[19]顿甲:驻扎军队。
[20]如西:以西。
[21]晋梁王:即梁孝王司马肜(rónɡ),字子徽,武帝登基,封梁王。表:石碑。
[22]东莱:古郡名。汉置,治今山东莱州。曲城:古县名。汉置,故城在今山东莱州东北。
[23]北海府君:指三国魏人王豹,死后追赠北海太守。北海,古郡名。汉置,治今山东昌乐西。府君,汉代对郡相、太守的尊称,后仍沿用。
[24]司空东武景侯:指三国魏人王基,字伯舆,死后追赠司空,谥曰景侯。东武:古县名。汉置,治今山东诸城。
[25]司马氏:这里指司马肜。
[26]此下有脱文。
[27]清泠台:故址在今河南商丘东。
[28]晋灼:晋朝河南(在今河南洛阳)人,官至尚书郎,著《汉书音义》。
[29]兔园:在今河南商丘东南。
[30]邹、枚:即邹阳、枚乘。邹阳,西汉文学家,为梁孝王门客。枚乘,西汉辞赋家,字叔,为梁孝王门客。
[31]随郡王:即南齐萧子隆,字云兴,能属文。西园:故址在今河北临漳,三国魏文帝曹丕与其弟陈思王曹植宾从游宴之所。
[32]《伐木》:《诗经·小雅》中的篇目。

【译文】 秦始皇二十二年(前225),在此设置砀郡。汉高祖初因为沛公的身份当过砀郡长,天下平定后,到五年(前202)就以此地为梁国。汉文帝十二年(前168),封小儿子刘武为梁王,刘武是窦太后的爱子、景帝的宠弟。因此梁王手下有警卫和侍从,穿戴与装饰同天子一样,储藏的金银珠宝多得可与京师相比;他延请天下豪杰,四方贤士纷至沓来,甚至如司马长卿之辈,也弃官来投奔他。他扩建睢阳城为七十里,在城内大兴土木,修建宫观苑囿,亭台屏榭,建得就像帝王的居处一样富丽堂皇。营建宫苑时,民夫们都传唱着《睢阳曲》,这首曲子就是从那时创作并开始流传下来的。城西门就是寇先弹琴的地方。寇先喜欢钓鱼,住在睢水岸边,宋景公向他询问道术,他不肯说,被宋景公杀了。十年后,他来到这座城门前弹琴之后离去,宋人家家户户都奉祀他。南门叫卢门。《春秋》记载:华氏居住在卢门里,后来反叛了。杜预说:卢门是宋城南门。司马彪《郡国志》说:睢阳县有卢门亭,城内有高台,极其高耸宽广,巍然矗立,超然独上,称为蠡台,又叫升台,从前在它极盛的时期,真可与云霞争高呢!《续述征记》说:登台的梯级回旋而上,像蠡(螺)一样而称为蠡台。其实不然。我查考过《阙子》,说宋景公叫工人为他制弓,九年才制成。宋景公问:为什么做得那么久?工人回答道:我不能再见到你了,我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花在这张弓上了。那工人献了弓回家去,三天后就死了。景公登上虎圈台,拉弓搭箭向东方射去,箭飞过孟霜山,最后落在彭城东边,余势剩力,仍能深深穿进石桥中。那么蠡台就是虎圈台了,这是刘宋时关虎的地方。晋太和年间(366—371),大司马桓温抵达大河之滨,命豫州刺史袁真打开石门,鲜卑族慕容氏坚守此台,袁真屯兵于坚城之下,没有达到目的,最后只好撤兵而回。蠡台之西,又有一台,俗称女郎台。台的西北面,在城内有凉马台,台的东面有曲池,池北有两个并列的钓台,池周围约六七百步。蠡台正东,又有一台,民间称为雀台。城内有一条东西向大道,北端有晋朝梁王妃王氏墓,墓前并列立着两块墓碑,碑上刻着:王妃名粲,字女仪,东莱曲城人。齐北海府君的孙女,司空东武景侯的小女儿,咸熙元年(264)嫁给司马氏,泰始二年(266)立为妃,太康五年(284)去世,在新蒙营建陵墓,太康九年(288)立碑。陵墓东面就是梁王的吹台,台址和台阶柱础还在,现在建了追明寺。故宫东是安梁旧地,周围五六百步,池岸排列着几个钓台。池东又有一台,民间称清泠台。北城靠城角,又建有一处池台。晋灼说:有人说平台在城中东北角,也有人说兔园在平台旁边。如淳说:平台是梁王离宫所在的地方,现在城东二十里处有一座台,相当宽广,但不很高,俗称平台。我考寻《汉书·梁孝王传》中的记载:梁王凭着功劳和皇亲关系受封大国,他修建的东苑方圆三百里,扩建睢阳城七十里,大兴土木,建造宫室,修筑天桥,这些天桥从王宫一直连接到平台,有三十多里。这些天桥从王宫东出杨之门,左阳门就是睢阳东门。说天桥连接到平台大致上差不多,说连接到城的东北角就不可能了,由此可知平台不在城中。梁王与邹阳、枚乘、司马相如等人常在平台上尽情游乐,因此正如齐随郡王《山居序》中所说的:西园士人鼎沸,平台盛筵宾客,邹、司马等名流都在,他们常唱《伐木》之歌,借以追思昔日的欢娱,神游千古,所以也是一时的盛事。

【02】 解读 注释 译文
暨汉武帝元光三年,河水南泆 [33] ,漂害民居。元封二年,上使汲仁、郭昌发卒数万人[34] ,塞瓠子决河 [35] 。于是上自万里沙还 [36] ,临决河,沉白马玉璧,令群臣将军以下皆负薪填决河,上悼功之不成 [37] ,乃作歌曰:瓠子决兮将奈何?浩浩洋洋虑殚为河 [38] 。殚为河兮地不宁,功无已时兮吾山平 [39] 。吾山平兮巨野溢 [40] ,鱼沸郁兮柏冬日 [41] 。正道弛兮离常流,蛟龙骋兮放远游。归旧川兮神哉沛 [42] ,不封禅兮安知外 [43] 。皇谓河公兮何不仁,泛滥不止兮愁吾人。啮桑浮兮淮、泗满 [44] ,久不返兮水维缓 [45] 。一曰:河汤汤兮激潺湲 [46] ,北渡回兮迅流难,搴长茭兮湛美玉 [47] ,河公许兮薪不属,薪不属兮卫人罪 [48] ,烧萧条兮噫乎何以御水 [49] ?隤竹林兮楗石菑 [50] ,宣防塞兮万福来 [51] 。于是卒塞瓠子口,筑宫于其上,名曰宣房宫,故亦谓瓠子堰为宣房堰,而水亦以瓠子受名焉。平帝已后,未及修理,河水东浸,日月弥广。永平十二年,显宗诏乐浪人王景治渠筑堤,起自荥阳,东至千乘,一千余里。景乃防遏冲要,疏决壅积,瓠子之水,绝而不通,惟沟渎存焉。

【解读】 这一段记叙西汉的一次黄河决溢,汉武帝亲自到决口现场指挥堵决,《注》文把汉武帝的《瓠子歌》记入,所以很有意义。后文又记及王景筑堤治河之事。都是我国水利史上的重要事件。

【注释】
[33]泆(yì):通“溢”,漫溢。
[34]汲仁:西汉汲黯弟,官至九卿。郭昌:西汉云中(在今内蒙古托克托)人,以校尉从大将军卫青。
[35]瓠(hù)子:古水名。自今河南濮阳南分黄河水东出,经山东境内,东注济水。
[36]万里沙:神祠,在今山东莱州东北。
[37]悼:伤心,悲伤。
[38]虑殚(dān):王念孙曰:“虑,犹大抵也。”殚,尽,全部。
[39]吾山:古山名。又称鱼山,在今山东东阿南、黄河西。“吾”、“鱼”古音相同。
[40]巨野:即大野泽,在今山东巨野北。
[41]沸郁:王念孙曰:“读为‘沸渭’,犹‘纷纭’,鱼众多之貌也。”
[42]沛:盛大,伟大。
[43]封禅(shàn):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大典。
[44]啮(niè)桑:古邑名。在今江苏沛州西南。淮:即淮河,古四渎之一,源出河南桐柏山。泗(sì):古水名。源出今山东泗水蒙山南麓,四源并发,故名,在今山东中部。
[45]水维:颜师古曰:“水之纲维。”这里指控制河水的堤岸。缓:松弛,松懈。这里指废顿。
[46]汤(shānɡ)汤:水流大而急的样子。潺湲(chányuán):声势浩大的样子。
[47]搴(qiān):拔取。长茭(jiāo):方苞曰:“祭川必沉玉。疑‘搴长茭’亦为祭也。”但“长茭”为何物,不详。湛:古“沉”字。
[48]卫人:卫地人。颜师古曰:“东郡本卫地,故言此卫人之罪也。”东郡,古郡名。秦王政置,治今河南濮阳西南。
[49]烧萧条:颜师古曰:“烧草皆尽,故野萧条然也。”噫乎:叹息声。
[50] (tuí):崩落,败坏。这里指砍伐。楗(jiàn):河中用来堵水的柱桩。菑(zì):通“剚”,插入。
[51]宣防:祭宫名。即下文的宣房宫,故址在今河南濮阳西南的瓠子堤上。

【译文】 到了汉武帝元光三年(前132),河水向南泛滥,淹没民房。元封二年(前109),武帝派遣汲仁、郭昌征发役卒数万人,堵塞瓠子河的决口。于是武帝从万里沙回来,亲临决河的地点,把白马玉璧沉入水中,并令群臣将军以下都去背木柴堵塞决口。武帝悲叹堵塞决口没有成功,于是作歌道:瓠子决兮奈何?浩浩洋洋虑殚为河。殚为河兮地不宁,功无已时兮吾山平。吾山平兮巨野溢,鱼沸郁兮柏冬日。正道驰兮离常流,蛟龙骋兮放远游。归旧川兮神哉沛,不封禅兮安知外。皇谓河公兮何不仁,泛滥不止兮愁吾人。啮桑浮兮淮、泗满,久不返兮水维缓。另一首歌是:河汤汤兮激潺湲,北渡回兮迅流难,搴长茭兮湛美玉,河公许兮薪不属,薪不属兮卫人罪,烧萧条兮噫乎何以御水?隤竹林兮楗石菑,宣防塞兮万福来。于是终于堵塞了瓠子口,就在口上建了一座宫,称为宣房宫,因此,也称瓠子堰为宣房堰,水也就以瓠子命名了。平帝以后,未及时修理河堰,河水向东漫卷,受淹的范围愈来愈大。永平十二年(69),显宗下诏命乐浪人王景筑堤治理河渠,从荥阳开始,向东直至千乘的一千多里的范围内。于是王景在那些水道要冲处建造了堤防堰坝,并疏通壅塞的河道,瓠子河的水从此就不通了,只留下沟渠。

【03】 解读 注释 译文
从征记》曰:汶水出县西南流 [52] ,又言自入莱芜谷 [53] ,夹路连山百数里,水隍多行石涧中。出药草,饶松柏,林藿绵蒙 [54] ,崖壁相望。或倾岑阻径 [55] ,或回岩绝谷,清风鸣条[56] ,山壑俱响。凌高降深,兼惴栗之惧,危蹊断径,过悬度之艰 [57] 。未出谷十余里,有别谷在孤山,谷有清泉,泉上数丈有石穴二口,容人行,入穴丈余,高九尺许,广四五丈,言是昔人居山之处,薪爨烟墨犹存 [58] 。谷中林木致密,行人鲜有能至矣。又有少许山田,引灌之踪尚存。

【解读】 这一段《注》文引南朝戴延之的《从征记》,记叙汶水的莱芜谷。因为是戴延之的目击记载,又加上郦道元在描写中的加工,所以全文生动可诵,是一篇好文章。

【注释】
[52]汶(wèn)水:古代济水的支流,今称大汶河,已成为黄河水系的一条河流。
[53]莱芜(láiwú)谷:在山东莱芜西南。
[54]林藿(huò):树木丛林。绵蒙:浓密茂盛的样子。
[55]倾岑(cén):倾斜欲坠的高山。
[56]鸣条:风吹树枝发出声响。
[57]悬度:古代有些地方地形艰险,没有道路,只有使用绳索等凌空穿越,即为悬度之法。
[58]薪爨(cuàn):用柴烧火做饭。烟墨:烟火熏燎的黑迹。

【译文】 《从征记》说:汶水发源于莱芜县,西南流;又说,流入莱芜谷后,道路两边山峦连绵一百多里,水道大都经过乱石累累的山涧。这一带盛产药草,遍地松柏,林莽茂密,断崖峭壁,遥相对望。有的地方,险峻的山峰挡住去路,有的地方,环绕的岩石隔绝深谷,山风吹动,枝梢鸣声响彻幽谷。攀登高峻的山峰,走入幽深的山谷,都令人心惊胆战,有时路绝崖断,比绳索引渡更加艰险。离出谷还有十多里,在一座孤峰下另有一处山谷,山谷里有清泉,泉上数丈处有两个石洞,能容人行走,进入洞口一丈多,洞内高约九尺,宽广四五丈,据说是古人穴居的地方,洞里还留有柴禾做饭留下的黑烟痕迹。山谷中树木茂密,人迹罕至。但还能见到少许山田,留有引水灌溉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