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泗水原来是淮河下游的最长支流,今称泗河,发源于山东新泰蒙山大平顶西麓,沿途接纳洙水、淮水、沂水、沭水等,直到今淮安注入淮水,全长五百多公里。金章宗明昌五年(南宋绍熙五年,1194),黄河在阳武决口,夺泗注淮入海,泗水的流路受阻,逐渐形成了所谓南四湖,即在今山东南境与江苏接址处的南阳、独山、昭阳、微山四湖。湖面狭长,南北一百二十多公里,东西宽约五到二十公里,今泗河在济宁附近注入南四湖。沂水是泗水支流,原来汇泗水入淮。由于泗水湮废,今水道已完全改变。今沂河从山东进入江苏后注入骆马湖,下游已疏凿了一条新沂河,循新沂河从燕尾港注入黄海。此水从山东沂蒙山发源到注入骆马湖,长近三百公里。洙水在古代曾是泗水的支流,后因水道变迁,今一般地图已不绘此水。
【解读】 这一段主要在于对鲁城的考证。在这一段之前,《注》文有“夫子教于洙、泗之间”的话,因为这个地区是孔子的故乡,是儒学的发祥之处。郦道元家族是一个崇尚儒学的家族,所以对这个地区特别重视。其实,对于中国的传统儒学文化来说,这个地区确很重要。
【译文】 《从征记》说:洙水和泗水在鲁城东北十七里处相汇,阙里背靠洙水面临泗水,南北一百二十步,东西六十步,四面城门都有石门槛,北门离洙水一百多步。后汉初期,阙里的荆棘开始被清除,从孔夫子的讲堂到九里。当时鲍永任宰相,于是在阙里修建了飨祠,将鲁贼彭丰等人处死。郭缘生说泗水在城南,是错误的。我查考过《国语》,夏天宣公在泗渊撒网捕鱼,里革割断渔网,把它扔掉了。韦昭说:泗水在鲁城北。《史记》、《冢记》、王隐《地道记》,都说孔子安葬在鲁城北面的泗水上。如今泗水南有孔子墓。《春秋孔演图》说:鸟变成了书,孔子捧着书向上天祷告,有一只红雀飞到书上,变成一块黄玉,上面刻着:孔子受天之命,立法规,定国运之期限。《说题辞》说:孔子死后,人们把他得到的那块黄玉一起陪葬在鲁城北,就是子贡墓屋所在的地方。谯周说:孔子死后,鲁国人来到孔子墓边居住的有一百多家,以后这里就称为孔里。《孔丛》说:孔夫子的墓方圆一里,在鲁城北面六里的泗水畔。孔氏宗族的坟墓共五十多座,人名辈分已辨别不清,墓铭碑有三所,各种石兽石碑还在。《皇览》说:孔子的弟子们从各地带来珍奇的树苗,种在墓地上,因而墓地上有许多异树,不生荆棘和刺草。而到今天,那树木已没有了。泗水从城北南流,经鲁城西南与沂水会合。
【解读】 这一段记叙锺离意的故事。锺离意的作为当然是事前布置好的,但全文的主旨是为了尊孔崇儒,所以锺离的所作,郦道元或许也意识得到,但由于这里是我国儒学的发祥之地,是几位最受尊教的儒学祖师所在之处,所以他也较详地写下这一段文章。
【注释】 [27]锺离意:东汉人,字子阿,会稽山阴(在今浙江绍兴)人,为鲁相。 [28]户曹:掌管民户、祠祀、农桑的官署。 [29]治:修。夫子:指孔子。 [30]身:亲自。 [31]白:禀告。 [32]主簿:官名。主管文书、办理事务。 [33]素书:写在帛绢上的文字。 [34]董仲舒:西汉哲学家,今文经学家,广川(在今河北景县)人,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著有《春秋繁露》传世。 [35]笥(sì):盛饭或盛衣物的方形竹器。 [36]会稽:郡名。秦置,治今江苏苏州。后移治所,在今浙江绍兴。
【译文】 永平年间(58—76),锺离意任鲁相,上任时,拿出自己的钱一万三千文,交付给户曹孔欣,要他整理孔子的车,他亲自入庙,擦拭孔夫子的旧物:几、席、佩剑和鞋子。男子张伯割除堂下杂草时,在土中发现七枚玉璧,张伯把一枚藏了,拿了六枚去禀告锺离意。锺离意令主簿把玉璧安放在几前。孔子卧室床头挂着一只瓮。锺离意叫来孔欣问:这是什么瓮?孔欣回答:这是夫子的瓮,背后有硃砂写的红字,人们都不敢打开。锺离意说:夫子是圣人,他之所以留下这个瓮,是想启示后世的贤人。开瓮后,里面有一块白绢,上面写着:后世编纂我的书的,是董仲舒;保护我的车、擦我的鞋、开我的箱的,是会稽锺离意;玉璧有七枚,张伯藏了一枚。锺离意立即叫来张伯询问,张伯果然招认了。
【解读】 这一段记叙孔庙,是全文记叙孔庙中的最重要的文章。“周行数里,仰不见日者也”。郦道元身在北朝,其家族数代服官于“五胡”之一的鲜卑,但其尊孔崇儒的信念如此之深,拓跋鲜卑,特别在孝文帝开始,汉化加速,至于全盘汉化,郦氏家属,特别是郦道元的功绩确是值得称道的。
【注释】 [37]孔庙:在今山东曲阜。 [38]灵光:即灵光殿,故址在今山东曲阜东。 [39]廊庑(wǔ):厅堂周围的屋子。 [40]王延寿:东汉辞赋家,王逸之子,字文考,一作子山,南郡宜城(在今湖北宜昌)人,有《鲁灵光殿赋》传世。 [41]周行:绕行。 [42]汉景帝:即西汉皇帝刘启。鲁恭王:汉景帝第五子,徙为鲁王,坏孔子旧宅,于墙壁中得古文经传。 [43]泮(pàn)宫:古代的学校。 [44]思乐泮水:出自《诗经·鲁颂·泮水》。
【译文】 孔子庙东南面五百步,有一对石阙,就是灵光殿的南阙,北面一百多步就是灵光殿旧址,东西二十四丈,南北十二丈,高一丈多;东西两边是廊屋,中间方七百多步;石阙北面有一个浴池,方约四十步;池中有个钓台,方十步,台的基岸都用石头砌成,遗基还较完整。所以王延寿作赋说:绕行数里,仰头不见天日。这是汉景帝妃子程姬的儿子鲁恭王修筑的。殿的东南面,就是泮宫,在高门正北的大路西边,宫中有台,高八十尺,台南水池东西一百步,南北六十步,台西水池南北四百步,东西六十步,台池都用石块结砌,这就是《诗经》所说的:在泮水之畔多么快乐!
【解读】 这一段是中国有史记载的第一条运河。邗沟见于《左传》哀公九年,这是众所周知的权威资料,《国语》确也记及于此。但从这段《注》文中,郦道元补充了“吴所浚广耳”的话,说明除了邗沟以外,当年为了黄池之会,吴还在泗水的若干支流上,作过一些“浚广”的河道疏凿整治,在中国运河史研究中,这是一条可以参考的资料。
【注释】 [45]夫差:春秋吴王,困句践于会稽,后被句践灭国。 [46]黄池:在今河南封丘西南,当济水与黄沟交汇处。 [47]商:春秋诸侯国宋的别称。周灭商后,封商贵族微子的后代于宋,故宋又称为商。 [48]沂(yí):古水名。泗水支流,原来汇泗水入淮。由于泗水湮废,今水道已完全改变。今沂河发源于山东,流入江苏。 [49]浚(jùn)广:疏通并拓宽。
【译文】 戴延之大概是根据《国语》所说,吴王夫差起兵,将北上黄池,在商、鲁之间开掘渠道,北面与沂水连接,西面通到济水,凭这点记载,所以说这条水是吴王开掘的。其实并非如此。我根据水路探察,此处只有泗水。北通沂水,西北流经商、鲁,而与济水相接的就是泗水。吴王只是疏浚过,并拓宽了水道,不是说从东北起开掘,引入沂水,西南流注于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