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经注》卷三十 淮水


【题解】 江、河、淮、济古称四渎。但在《水经注》中,《河水》有五卷,《江水》有三卷(其实还应加上《沔水》的最后一卷),《济水》也有二卷,唯独《淮水》只有一卷。其实,《水经》对淮水的记载尚称详细,《水经》记淮水有一百九十四字,记渭水仅一百三十字,而《渭水》分成三篇,《沔水》也分成三篇。其实,《沔水》从发源到入江,也仅二百四十三字,比《淮水》只多四十九字,所以《水经注》的卷篇安排,完全是郦道元按当时情况的处理。而且在宋初亡佚后,又经过后人的分析拼凑,所以不能以卷篇字数来衡量河流的重要和次要。何况卷二十一《汝水》,卷二十二《颍水、洧水、潩水、潧水、渠》,卷二十三《阴沟水、汳水、获水》,卷二十四《睢水》,卷二十五《泗水、沂水、洙水》,卷二十六《沭水》,在古代都是淮河水系的河流,所以《淮水》的篇幅在《水经注》中还是较大的。《水经》与《水经注》的淮水,就是现在的淮河,但干支流的情况,古今已有较大变化。支流的变化情况,已见以上各卷《题解》,而淮河干流,古今情况也很不相同。《水经》记载淮水:“又东至广陵淮浦县,入于海。”三国的魏淮浦县即今江苏的涟水,淮水当时在此入海。《水经注》认可了《水经》的说法,无非再加上了一条入海处的北支游水。但现在的淮河已经全非如此,淮河从发源到河南与安徽之间的洪河口为上游,从洪河口到洪泽湖为中游。洪泽湖以下,大部分水量通过洪泽湖南端的三河闸,经高邮、邵伯二湖,从扬州南的三江营注入长江,这一段是今淮河的下游。另一部分水量经洪泽湖大堤北端的高良闸,循苏北灌溉总渠,从扁担港注入黄海。古淮水和今淮河已经大不相同了。

【01】 解读 注释 译文
颍阴刘陶为县长 [1] ,政化大行,道不拾遗。以病去官,童谣歌曰:悒然不乐 [2] ,思我刘君,何时复来,安此下民。见思如此。

【解读】 这一段《注》文也是表彰一位好官,而官位不过是一个“县长”。郦道元仍然采用他惯用的方法,选用“童谣歌曰”。一位好官连童稚也有讴歌,说明这是真正的好官。

【注释】
[1]颍阴:古县名。秦置,治今河南许昌。刘陶:字子奇,一名伟,颍川颍阴人。县长:县里的行政长官。秦汉时人口万户以上的称县令,万户以下的称县长。
[2]悒(yì)然:忧愁不安的样子。

【译文】 颍阴刘陶当县令时,大力推行政治教化,因而道不拾遗。后来刘陶因病辞官,童谣唱道:悒然不乐,思我刘君,何时复来,安此下民。他是如此受到人民的怀念。

【02】 解读 注释 译文
慎水又东流,积为燋陂;陂水又东南流为上慎陂;又东为中慎陂;又东南为下慎陂,皆与鸿郤陂水散流 [3] 。其陂首受淮川 [4] ,左结鸿陂。汉成帝时,翟方进奏毁之 [5] 。建武中,汝南太守邓晨欲修复之 [6] ,知许伟君晓知水脉 [7] ,召与议之。伟君言:成帝用方进言毁之,寻而梦上天,天帝怒曰:何敢败我濯龙渊?是后民失其利。时有童谣曰:败我陂,翟子威,反乎覆,陂当复,明府兴 [8] ,复废业。童谣之言,将有征矣 [9] 。遂署都水掾 [10] ,起塘四百余里,百姓得其利。

【解读】 这个地区与古代鸿沟水系邻近,是一个湖陂河川很多的水网地带。郦道元当然对此关心,所以对于翟方进的毁陂极为不满。前面已经提到过郦道元引书:“神道茫昩,不宜为法。”说明他是不信鬼神和梦寐的,此处却说“寻而梦上天”,这是他借此说明湖陂的不可毁。与前面一段相同,《注》文还是引用了童谣。“童谣之言,将有征矣”,童谣与做梦不同,这是群众拥戴的真凭实据。

【注释】
[3]鸿郤(xì)陂:在今河南正阳、息县境,汝、淮两水之间。
[4]淮川:即淮河。
[5]翟方进:字子威,汝南上蔡(在今河南上蔡)人。
[6]邓晨:字伟卿,南阳新野(在今河南新野)人。
[7]许伟君:许杨,字伟君,汝南平舆(在今河南)人。《后汉书·方术列传》中有记载。水脉:水的运动变化规律。
[8]明府:汉魏以来对郡守牧尹的尊称。
[9]征:应验。
[10]署:任命。都水掾(yuàn):官名。职掌治水。

【译文】 慎水又东流,汇聚成燋陂;陂水东南流,就是上慎陂;又东流,是中慎陂;又东南流,是下慎陂,都同鸿郤陂的水散流。这片陂塘上口由淮河给水,左边连接鸿陂。汉成帝时,翟方进上奏朝廷毁堤。建武年间(25—56),汝南太守邓晨立意修复,知道许伟君熟悉水脉,就请他来商议。许伟君说:成帝采纳翟方进的建议毁堤后,不久就梦见自己上天,天帝发怒道:你怎敢毁坏我的洗龙潭?从此老百姓就失却水利之益了。当时童谣说:败我陂,翟子威,反乎覆,陂当复,明府兴,复废业。童谣里的话就要应验了。于是任命许伟君为都水掾,筑塘四百多里,百姓都受到水利之益。

【03】 解读 注释 译文
昔吴将伐齐,北霸中国,自广陵城东南筑邗城 [11] ,城下掘深沟,谓之韩江 [12] ,亦曰邗溟沟,自江东北通射阳湖 [13] ,《地理志》所谓渠水也 [14] 。西北至末口入淮 [15] 。

【解读】 这一段也是记叙中国见于正式历史记载的第一条运河邗沟。郦道元没有说明这种记载的最早出处《左传》哀公九年。

【注释】
[11]邗(hán)城:故址在今江苏扬州。
[12]韩江:同下文的“邗溟(mínɡ)沟”,即今之邗沟,古运河名。
[13]射阳湖:古湖名。在今江苏北部里运河和串场河之间。
[14]渠水:在今江苏扬州。
[15]末口:在今江苏淮安北。

【译文】 从前吴将伐齐,在北方称霸中国,就从广陵城东南筑邗城,在城下掘深沟,称为韩江,又叫邗溟沟,从大江往东北通射阳湖,这就是《地理志》所说的渠水。此沟西北流向末口,注入淮水。

【04】 解读 注释 译文
东北海中有大洲,谓之郁洲 [16] 。《山海经》所谓郁山在海中者也。言是山自苍梧徙此云[17] 。山上犹有南方草木,今郁州治。故崔季珪之叙《述初赋》 [18] ,言郁洲者,故苍梧之山也。心悦而怪之,闻其上有仙士石室也,乃往观焉。见一道人独处,休休然不谈不对,顾非已及也 [19] 。即其赋所云:吾夕济于郁洲者也。

【解读】 《注》文引《山海经》,因为洲上“有南方草木”,所以认为此洲是从苍梧徙来的。此处今已与大陆相连,在苏北连云港一带。“有南方草木”的记叙不假,但“苍梧徙来”当然是因为南方草木而引起的讹传。其实,由于沿海的海洋性气候,所以其植物与同纬度的内陆不同。这是植物地理学的普通知识,古人当然不懂,因而引出这个神话。

【注释】
[16]郁洲:在今江苏连云港东北云台山一带。
[17]苍梧:山名。亦称九嶷(yí)山,在今湖南宁远南部。
[18]崔季珪(ɡuī):崔琰(yǎn),字季珪,清河东武城(在今河北清河)人。
[19]顾:乃。

【译文】 东北海中有个大岛,称为郁洲。《山海经》说郁山坐落在大海之中,说此山是从苍梧移来的。山上还有南方的草木,现在是郁州的治所。所以崔季珪在《述初赋》序中,说郁洲从前是苍梧的山峰。心里喜欢它又感到好奇,听说山上有修仙者的石室,于是就前往参观。看到有个道人悠然独处,不开口,也不答话,这不是我所能达到的境界。这就是赋中所说的:晚间我渡海到郁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