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这一卷是《水经注》记叙长江的最后一卷,但《水经》只写到下雉县(在今湖北阳新一带),而《水经注》也只记到青林山(即青山,在今安徽当涂一带),而且语言寥寥,实在尚未涉及长江下游。戴震为此作了勉强的解释,他在武英殿本此卷末尾作了按语:“《水经》于《沔水》内叙其入江之后所过,盖与江水合沔之后,详略两见。”但全祖望的说法就不同,他在《水经注江水篇跋》中说:“《江水》失去了第四篇,而青林湖以下境无考。”现在我们无法论证,这种情况是否产生于郦道元对南方河流的疏昧,因他在卷二十九《沔水》篇如前面已经说过的“东南地卑”以下的一段话。但也有可能如全祖望所说:“《江水》失去第四篇。”因为此书从宋初缺佚五卷以后,许多问题都难以判断了。
【解读】 从这一段《注》文的记叙中,说明长江已经进入中游,所以从沿江的地名来说,已从前卷的峡、滩、堆等,转为口、洲、浦等。口指的是大小支流的水口,洲是江中的岛屿,浦的情况较复杂,有的属于沿江泻湖之类,有的是季节性的支流水口或滩涂。由于“《江水》失去第四篇”,所以还有一种沿江常见的地名,此卷还较少见,即所谓“矶”(此卷也有白虎矶、黎矶等),著名如采石矶、燕子矶等,都不在此卷中,矶是沿江山丘有部分山体突入江中的。由于这一江段经过古云梦泽,所以地形低洼,季节性的支流和浦甚多。卷内《注》中提及的“夏浦”不少,“夏浦”就是夏季水盛时有水的支流或沿口滩涂。读这一段,风味与前卷完全不同了。
【译文】 江水又东流,右边汇合油口;又东流,经公安县北。刘备逃奔到江陵时,派人筑城镇守。曹操正在写信,听说孙权把荆州借给刘备,吃了一惊,不觉把笔掉在地上。杜预平定江南后,撤废华容,另行设县,叫江安县,是南郡的治所。吴把华容南乡设为南郡,晋太康元年(280),改名南平。县里有油水,水东有景口,靠近武陵郡边界。景口东有沦口,沦水南流与景水汇合,又东流与澧水和各湖塘相通。从这里开始,深潭接连不断,岸上全都是南蛮府驻军的地方。旧时江边有大城,相传是仓储城,就是军粮军需仓库。江水左岸汇合高口,是个牛轭湖,右岸与黄州相望。江水又东流,到故市口,这里的水与高水相通。江水右边又流经阳岐山北。阳岐山靠近大江,东边有城,是旧时华容县尉的治所。大江又东流,左边汇合子夏口,江水向左分出支流,奔向北方,与夏水相通,所以叫子夏。大江又东流,左岸有侯台水口,是个牛轭湖;右岸有龙穴水口,也是牛轭湖,右岸有港汊通入,水口北对虎洲,洲北有龙巢,是个地名。
【解读】 此卷内各篇,都在江岸辽阔、两岸湖沿平原的古云梦泽地区,郦道元未曾到过此处,而以前所撰的著述也少。所以全卷除了记叙沿江地名外,很难写出动人文章。但此处船官浦下一段,虽然并无特殊风景,但郦道元还是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写出一篇清畅文章。
【注释】 [18]船官浦、黄鹄(hè)山:在湖北武汉。鹄,通“鹤”。 [19]谯郡:古郡名。东汉置,治今安徽亳州。戴仲若:戴颙(yónɡ),字仲若,谯郡铚(在今安徽濉溪)人。野服:穿上山野村夫的衣服。这里指当平民。 [20]黄鹄岸:及下文“黄鹄湾”,均在今湖北武汉。 [21]夏口城:在今湖北武汉。 [22]开势明远:地势开阔辽远。 [23]高观:瞻望高远。枕流:临近水流。 [24]游目:纵目,放眼四望。
【译文】 船官浦东就是黄鹄山,山林溪涧十分优美,谯郡戴仲若当山野村夫的时候就住在这里。山下叫黄鹄岸,岸下有湾,名为黄鹄湾。黄鹄山东北与夏口城相望,此城是魏黄初二年(221)孙权所筑。夏口城倚山临江,视野开阔,有坚城和天险可恃,高高的城楼俯临江流。城楼上可以眺望奔流的大江,城楼下是激浪汹涌的险流,船夫在这里航行,实在是非常困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