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这是《水经注》的最后一卷。内容与别卷相比颇不相同,而其中《渐江水》是一个整篇。其余其实都具有附录的形式。渐江水就是今钱塘江。古称浙江(浙江省名即因此江而得),因为这个地区原是越人居住的地方,通行越语,至今还保留着许多越语地名。《山海经》称此水为浙江,大部分古籍也都称浙江,而《汉书·地理志》、《说文解字》、《水经》则称渐江,《庄子·外物篇》称淛河。浙,古音读斩。浙、淛均是一音之转,是古代越语的不同汉译。但《水经注》中只称浙江,不称渐江。钱塘江支流众多,其正源为北翼新安江,发源于安徽休宁六股尖,全长六百多公里,在杭州以东经杭州湾注入东海。
【解读】 这一段《注》文描述钱塘江上游进入浙江省境以后的胜景天目山,天目山有西、东、南三处,最高的西天目,也不过海拔一千五百八十多米,但在东南丘陵区,已算是高山了。山上景色秀美,而《注》文提到的“山上有霜木,皆是数百年树,谓之翔凤林”,此山林木确甚丰富,其中以柳杉(Crytomeriafortanei)最为重要,树身高大雅致,树龄甚长,最大的柳杉,胸径超过两米,高达三十多米,树龄最长的已逾千年。而且是一种稀有树种,除天目山外,目前所知仅庐山尚有存在。而在此山则大量成长,《注》文所谓“翔凤林”,或即指此。
【译文】 浙江又北流经过新城县,桐溪水在此注入。桐溪水发源于吴兴郡於潜县北的天目山。此山十分高峻,悬崖绝岭,重重叠叠,其西陡峭,下有深涧。山上有霜木,都有几百年的树龄,称为翔凤林。东面有瀑布,注入广达数亩的深沼,称为浣龙池。池水南流经过於潜县西,成为县的西溪。西溪水又东南流,与紫溪汇合,紫溪发源于县西的百丈山,即潜山。山水东南流,就是紫溪,溪两岸有紫色磐石,石长百余丈,望去像朝霞一般,又称此水为赤濑,因为倒影映入水中。紫溪又东南流,经过白石山北,山势十分高峻,北临紫溪。又东南流,两岸山岳连绵,在双峰夹水耸峙之处,往往是岩崖石壁,项背相对。在十多里的溪流中,礁石累累,相互扶持。溪底是白沙细石,好像霜雪一样。溪水与林木相映,泉流与山石争晖,这一段溪流称为楼林。
【解读】 钱塘江流域地区,原是古代越族聚居之地,南为于越,此为句吴,是一族两国,其语言均为越语,至今仍留下许多越语地名,乌伤即是一例。由于越人只有语言,没有文字,所以当年就引入汉族文化,以汉字音译越语,同是一个“越”,《史记》等许多古籍译“越”,但《汉书》就译“粤”。秦始皇征服江南,驱走越人,但大量地名都保留了下来,汉人移入后,就按汉译猜度臆想,编造出许多故事。《异苑》所编的关于“乌伤”的故事即是其例。由于这个故事的内容是劝人为孝,所以流传甚久,尽管事出无稽,但也不失为一种读助。
【注释】 [10]乌伤县:古县名。汉置,在今浙江义乌。乌伤为古越语地名。 [11]《异苑》:《隋书·经籍志》收录,十卷,南朝宋给事刘敬叔撰。 [12]东阳:古郡名。三国吴置,治今浙江金华。颜乌:汉乌伤(在今浙江义乌)人,以纯孝闻名。 [13]慈乌:乌鸦的一种,相传此鸟能反哺其母,故称。
【译文】 浙江又东北经过乌伤县北,王莽把县改为乌孝,《郡国志》称为乌伤。《异苑》说:东阳有个名叫颜乌的人,他的纯洁的孝心,闻名于乡里,后来有大群乌鸦,衔了泥土帮助他修坟墓,以致乌鸦的口都受了伤。乡里以为这是由于颜乌的无上孝心,所以才能招来慈祥的乌鸦,为了使他的孝声远闻,所以把县名称为乌伤。
【解读】 这一段《注》文描写钱塘江南枝上源的定阳溪水。短短数语,把这条小河写得如入画境,我在六十多年前尚经过此处,当时目击,风景确实秀丽,但近二十多来,由于种种原因,已经与当年不可同日而语了。
【注释】 [14]分纳:分别接纳。 [15]混波:汇合的波浪。 [16]定阳县:古县名。汉置,治今浙江常山。 [17]芳枳(zhǐ):木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也叫枸橘(ɡōujú)。木连:即薜荔。 [18]凝雪:固体雪粒。 [19]石溜:从石上流淌的水流。湍波:急流。 [20]尤深人情:非常深入人心。这里指很受人们喜爱。
【译文】 定阳溪水接纳许多支流,汇合东流经过定阳县。沿溪两岸,都生长着支竹、香枳、薜荔,并且夹杂着白色的菊花和黄色的橙桔。溪滩上则是白沙和细石,看去宛如积雪。急流刷石,潺潺不息。游山玩水的乐趣,非常深入人心。
【解读】 这段《注》文记叙了防海大塘,但也穿插了一个所谓“千钱诳众”的无稽传说。《水经注》时代,中国人对海的概念还很淡薄,除了沿海的盐业以外,对海的记叙甚少。《水经注》记载河流,最后也总以“入海”了结,对海洋可以说一无所知。所以除了“千钱诳众”的这个无稽故事外,防海大塘的记叙是很重要的,因为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在文献中出现的海塘。之所以出现于钱塘江,或许与这条河流的河口涌潮有关。既然南朝初年的《钱唐记》(刘宋钱唐县令刘道真所撰,已亡佚)已经记入,是此塘的重要性已为当局所重视。
【注释】 [21]塘:堤。 [22]议曹:郡守的属吏,掌言职。华信家:人名。不详。 [23]斛(hú):旧量器,方形,口小,底大,容量本为十斗,后来改为五斗。 [24]旬月:一个月。
【译文】 《钱唐记》说,防海大塘约在县东一里,郡的议曹华信家,建议建造此塘以防御海水。于是开始征募土石,凡挑来一斛土的,给钱一千。一月之间,挑土的人云集而来,因为塘没有修筑而不给钱,人们只好抛掉土石回去,土石成堆,塘因而修成,所以改名为钱塘。
【解读】 这段《注》文记叙了山阴县的兰亭,以后成为这个地区的重要名胜。兰亭的闻名于此,其实并不是因为它的“丛山峻岭,茂林修竹”,而是由于东晋永和九年(353)三月上巳,由王羲之、谢安、谢万等全国名流在此举行所谓“兰亭修禊”。因为北方沦陷,北人大批南迁,而浙东山青水秀,吸引了许多文人学士的寓居,所以这一天能聚集全国级的名流四十二人,而王羲之即席书写了《兰亭集序》(此文以后名称甚多,但比较流行的是《集序》与《诗序》)。王是一位书法家,但《水经注》并不记及于此,说明对于王书写的《诗序》成为历史上至高无上的书法珍品,包括王在书法上的“书圣”地位,是在唐初特别是因唐太宗的爱好而身价突增的。从此以后,兰亭有双重意义,一是作为风景名胜的兰亭,二是作为书法珍宝的《兰亭》。前者以后数经播迁,王谢等的修褉在天柱山下的鉴湖湖口,也就是在会稽山丘陵的北麓,以后一再迁移,今兰亭是明代修建的,已在会稽山丘陵的南麓。所以今兰亭与东晋兰亭,据清全祖望所计,相去三十里。至于作为书圣墨宝而为唐太宗极度酷爱的《兰亭》,除了流传的许多唐人摹本以外,原物早已失传。按理既然唐太宗如此珍重,此物应在昭陵之中,但昭陵早经盗掘,却未见此物流入人间。也有认为当时武则天已经擅权,则《兰亭》应陪葬于唐高宗与武氏的乾陵中,乾陵是西安汉唐皇陵唯一未被盗掘过的陵墓。则《兰亭》的存亡还是一个谜。但《集序》有两“揽”字,为《说文解字》所无,历来也从未有人把“览”字异书作“揽”,显然是为王避其祖之讳。
【注释】 [25]兰溪:在今浙江绍兴西。 [26]天柱山:在浙江绍兴境内。 [27]兰亭:亦名兰上里,在今浙江绍兴西南兰渚山下。 [28]王羲之:东晋书法家、文学家,字逸少,琅邪临沂(在今山东临沂)人,其书法“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号为“书圣”。 [29]谢安:字安石。东晋时著名的能臣。 [30]吴郡:古郡名。东汉置,治今江苏苏州。谢勖(xù):人名。具体不详。 [31]何无忌:晋东海郯(在今山东郯城)人。 [32]山椒:山顶。 [33]基陛:地基和台阶。
【译文】 浙江又东流与兰溪会合,湖以南有天柱山,湖口有亭,称为兰亭,也叫兰上里。太守王羲之和谢安兄弟曾多次到那里。吴郡太守谢勖被封为兰亭侯,即以此亭作为封号。太守王廙之把亭移到湖中。晋朝的司空何无忌到此郡做官,把亭修在天柱山山顶,登亭远眺,一望无余了。现在亭宇虽已塌废,但基础仍然存在。
【解读】 这一段《注》文记叙的其实是后来称为鉴湖的这个水利工程,郦道元所写,很可能从孔灵符的《会稽记》引来,因《会稽记》早已亡佚,今流传辑本所辑甚少。郦引说明,此湖初成时名叫长湖。因唐代起称为镜湖,宋代起称为鉴湖,现在仍多作鉴湖,但鉴湖其实不是最初名称。我曾按古代文字,在一比五万地形图上计算初创时的此湖面积超过两百平方公里。宋代起,湖水向北部转,使山阴北部九千顷土地也成为一片良田沃地、水乡泽国。宋代曾有好几位地方官撰文申斥鉴湖的围垦,但事实上围垦主要是由于水体向北转移而引起的。从此以后平原南北连成一体,所以是历史上农田水利发展的过程。但近半个多世纪以来,情况已有变化,过度围垦与污染,已经造成了这片水乡泽国的极大隐患。
【注释】 [34]长湖口:即后来的镜湖、鉴湖,在今浙江绍兴西南。
【译文】 浙江东北流,和长湖口会合,此湖宽五里,东西长一百三十里。沿湖开水门六十九处,可以灌溉湖下万顷农田,向北注入长江。
【解读】 这一段《注》文,其开端关于禹的传说,当然虚妄无稽,可置不论。但以下的几句,属于除了《水经注》以外在其他古籍中也有记叙的所谓“苍梧象耕,会稽鸟耘”的故事。对此,王充在其《论衡》的《偶会》、《书虚》二篇作了科学而令人信服的解释。现象是存在的,却与舜、禹无关。但最后的几句:“是以县官禁民,不得妄害此鸟,犯则刑无赦。”假使属实,那么这或许是我国有关动物保护的最早记录。
【注释】 [35]巡狩:天子出行视察邦国。 [36]秽:杂草。
【译文】 从前,大禹即帝位十年,到东方巡视邦国,死于会稽,就葬在这里。从此就有鸟飞来耕耘,春天拔除草根,秋天又啄除杂草。因此,县官禁止百姓捕杀此鸟,否则就判刑不赦。
【解读】 这一段记叙的是至今仍是诸暨最著名的风景旅游地五泄瀑布。虽然郦道元足迹未到南方,但《水经注》是现存古籍中最早记及五泄的文献。“此是瀑布,土人号为泄也”,则“泄”是至今存留的古代越语。
【注释】 [37]诸暨县:古县名。秦置,治今浙江诸暨。 [38]泄溪:在今浙江诸暨。 [39]造云:直插云霄。 [40]五泄:五道瀑布。泄,当时当地人把瀑布叫做“泄”。为古越语。
【译文】 浦阳江发源于乌伤县,东流经过诸暨与泄溪会合。泄溪宽达数丈,沿岸两旁有陡峭的高山耸入云表,共有五泄。下泄高悬三十多丈,宽十丈;其中有三泄不能到达,攀登到山上远望,才能看见,水悬挂达百余丈,山高水急,水声震耳,响及溪外;上泄悬流二百多丈,看去好像是白云下垂。这其实就是瀑布,当地人称为泄。
【解读】 这一段《注》文记述流沙,其中“形如月生五日也”一语,是对于沙丘的极形象的用语,直到今天,自然地理学在沙漠地貌的研究中,“新月形沙丘”这个词汇还是这门科学中的专门名词。
【注释】 [41]居延泽:在今内蒙古西北部额济纳境内。 [42]《尚书》:亦称《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史书。流沙:古代指我国西北的沙漠地区。 [43]弱水:上源指今甘肃山丹河,下游即山丹河与甘州河合流后的黑河(汇北大河后,称额济纳河)。
【译文】 居延泽在居延县旧城东北,即《尚书》所称的流沙。其形状像五日的新月。弱水注入流沙,所谓流沙,就是河流与沙一起漫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