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膑兵法》02章 见威王


此篇题为编者所加。本篇记孙膑初见齐威王时,陈述自己对战争的看法。孙膑认为只有通过战争才能禁止争夺,对春秋战国以来儒家所鼓吹的以“仁义”去战的说教,作了有力的批判。

孙子见威王,曰:“夫兵者,非士恒势也(1)。此先王之傅道也(2)。战胜,则所以在亡国而继绝世也(3)。战不胜,则所以削地面危社稷(4)也。是故兵者不可不察。

“然夫乐兵(5)者亡,而利胜(6)者辱。兵非所乐也,而胜非所利也。事备(7)而后动。 “故城小而守固者,有委(8)也;卒寡而兵强者,有义也。夫守而无委,战而无义,天下无能以固且强者。

“尧有天下之时,黜王命而弗行者七,夷(9)有二,中国(10)四,……素佚而致利也(11)。战胜而强立,效天下服矣。

“昔者,神戎战斧遂(12);黄帝战蜀禄(13);尧伐共工(14);舜伐劂□□而并三苗(15),……管;汤放桀(16);武王伐纣(17);帝奄(18)反,故周公浅之(19)。

“故曰,德不若五帝(20),而能不及三王(21),智不若周公,曰我将欲责(22)仁义,式(23)礼乐,垂衣裳(24),以禁争夺。

“此尧舜非弗欲也,不可得,效举兵绳(25)之。”

(1) 士,借为恃。意谓军事上没有永恒不变的有利形势可以依赖。

(2) 傅,借为敷,布,施。意谓这是先王所传布的道理。一说“傅”为“传”宇之误。

(3) 在,存。孙膑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战争的胜负关系到国家的存亡,与孔丘复辟奴隶制的反动纲领“兴灭国,继绝世”的含义不同。

(4) 社,士神。稷(ji既),谷神。古代以社稷代表国家。

(5) 乐兵,好战。

(6) 利胜,贪图胜利。

(7) 事备,做好战争的准备。

(8) 委,委积,即物资储备。

(9) 夷,指古代我国东方地区的部族。

(10) 中国,指中原地区。

(11) 此句上文残缺,原文大概是说帝王不能无所作为而致利。佚,同逸,安闲。

(12) 神戎,即神农。斧遂,或作补遂。《战国策·秦策》:“昔者神农伐补遂。”

(13) 蜀禄,即涿鹿,地名。《战国策·秦策》:“黄帝伐涿鹿而禽蚩(chi痴)尤。”

(14) 共工,传说中的部落首领。

(15) 并,借为屏,屏除,放逐。传说舜曾征伐过南方部落三苗。

(16) 汤,商朝开国国君。桀,夏朝最后的国君。放,流放。

(17) 武王指周武王,周王朝的建立者。纣,即商纣王,商朝最后一个王。

(18) 帝,疑是商宇之误。奄,商的同盟国,在今山东曲阜东。

(19) 周公,周武王弟。武王死,子成王年幼,周公辅政。浅,借为践,毁、灭之意。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周灭商后,被封的纣王之子武庚又联合奄、徐等国叛周,被周公征服。

(20) 关于五帝,历来说法不一。据《史记》,指黄帝、颛顼(zhuanxu专恤)、帝喾(ku酷)、尧、舜。简文似以神农为五帝之一。

(21) 三王,指夏、商、周三代开国的君主,即夏禹、商汤、周文王和周武王。

(22) 责,借为积。

(23) 式,用。

(24) 譬喻雍容礼让,不进行战争。

(25) 绳,纠正。意谓以战争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