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兵法》29章 哀死


古之善将者,养人如养己子,有难,则以身先之,有功,则以身后之,伤者,注而抚之,死者,哀而葬之,饥者,舍食而食之,寒者,解衣而衣之,智者,礼而禄之,勇者,赏而劝之。将能如此,所向必捷矣。

【译文】 古代凡是优秀的将领,对待自己的部下就好象对待自己的儿女一样,当困难来临时,身先士卒,首当其冲,站在最前面,在功劳荣誉面前,与部下谦让,把功劳、荣誉推给部下,对待受伤的士卒,百般安慰和抚恤,当部下为国捐躯时,又能厚葬他们,并妥善地安排好后事,在粮食不够吃时,主动地把自己的食物让给下级,在天气寒冷的时候,把自己的衣服让给士卒穿用,对待有才智的人,以礼相待,并委之以高官,对待英勇擅战的部下,他会给予恰当、及时的奖赏并勉励他再立新功。身为一名将帅,做到了上面的几项内容,就会所向披靡,百战百胜。

【解析】 本篇文章论述了“养人如养已子”的论点,这和我国历代将领“爱兵如子”的说法是一致的。诸葛亮是不是第一位提出这一主张的人,没有考证,不敢妄下断语,但他在一千多年前就如此明确地提出这一论点,总是十分可贵的。更可贵之处还在于,诸葛亮不但提出了主张,而且提出了这一系列爱兵的途径,总共达八项,相当详尽。作者说,如能做到这些,就能造就一支所向无敌的军队。诸葛亮在前面论述过从严治军,这里又专文论述爱兵如已子,可见他对这个问题的重视。这个问题确实是领兵的要旨之一,得军心者就能取得将士效命的结果,失军心者则会导至败亡丧身的后果。

【拓例】 平天下先兴礼仪

曹操成为北方霸主后,百废待兴。在他的兴邦强国的计划中,他首先考虑的是兴礼仪。东汉建安七年春天,他率军进驻谯县。在谯县境内,他走了一天,也没遇见一个熟人,这使他感慨万分。他对部将说:我起正义之师,为天下人铲除暴乱。故乡的人民很支持我,父送子,妻送郎,跟我走的人很多都战死在沙场。这真让我悲痛欲绝。”

曹操安顿下来后,马上下令:“凡是跟我当兵的将士,因战死沙场而绝了后代的,找他们的亲戚当他们的后裔,分给田地,由官府配给耕牛,设立学校,教育这些英雄的后代。要建立祠庙,让活着的后代能够有地方祭祀自己的祖先。能够把死者的后代培养成人,我死后见到我那些先去的将士,就没什么可遗憾的了。”

第二年秋天,曹操又下令:“十五年战乱,使青年人没见过仁义礼仪的风尚,这使我很忧伤。我命令所辖各郡都要提倡和重视古代圣贤们的典籍的研究,要建立学校,满五百户的县要设立专门负责培养年青人的官员,选拔本地优秀子弟给以教育,使先王之道不致废绝,从而兴天下。”

各郡县按照曹操的命令,大兴教育。教育兴而人才起,人才起而百废兴。曹操的教育计划,为汉王朝崩溃后魏、蜀、吴三国的建立,奠定了人才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