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名夷吾,字仲,今安徽颖上县人。家境贫寒。自幼博览群书,曾经过商参过军,蹲过大牢,当过公务员。
青年时的管仲很是落魄潦倒。想做点小本生意,可世道不好,战火纷飞,连本都蚀掉。做生意风险大,就一门心思想捧个铁饭碗,吃国家粮。可那时想进好一点的财政拨款的单位,都要看出身讲关系。上面没人,又不会溜须拍马,自然吃不开,“三仕三被逐于君”,最后还是被扫地出门。人背起来真是喝凉水都塞牙。
“百无一用是书生”。官当不成,生意又难做,为了博个封妻荫子,混口饭吃,没法子只有豁出去当兵了。虽说:“好男不当兵”。战乱年代,那是脑袋别到裤腰带上,随时都有可能挂了。但管仲还是义无反顾投笔从戎,参军去了。
到了部队,苦没少吃,仗没少打,是既流血又流汗,可还是原地踏步,小兵一个。经历了这么多坎坷,管仲也渐渐变得圆滑和世故起来,学会了表现学会了混。拿起枪上前线的时侯, 嘴里喊着“弟兄们给我冲”,自己却混到队伍后面躲起来。队伍凯旋归来的时候,又昂首挺胸走到最前面。
干什么都不顺,管仲很郁闷。年少时的雄心壮志和现实的无奈凄凉,变成了一种痛入骨髓的煎熬,深深地折磨着他。前途就像一条又深又长的隧道,看不到尽头和曙光。他的时来运转,在于认识了一位一辈子的兄弟——鲍叔牙。
管仲发财了。鲍叔牙和管仲俩兄弟合伙一起做生意,跋山涉水历尽艰辛万苦,终于稳稳地赚了一笔。真是“打虎还靠亲兄弟”。挖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管仲很激动。一激动就多拿了一倍的红利走了。“是可忍,孰不可忍”。鲍叔牙的下人们都忿忿不平,捋袖喧哗起来。
这时候鲍叔牙挺身而出站出来,说:“让他多分红,是我的主意。因为他家里很穷,一家子老小都要指望他。打仗总是留在后面,不是贪生怕死,是因为他家里还有七十多岁的老母在等他回来奉养。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牙”。 什么叫兄弟?鲍叔牙给出了最好的诠释。大度仗义,能体谅弟兄的难处,明白弟兄的苦衷。能在弟兄们最落寞无助的时候,给一些温暖和希望,给一份理解和支持,管仲为什么当时不声不吭地拿走多一倍的红利,历史没有给出答案。也许是家里欠了不少账,也许是老娘身体不太好,但家境窘迫应是毋庸置疑的。 “一分钱难到英雄汉”, 秦琼尚有卖马时。鲍叔牙始终相信自己的眼光,相信管仲是个人物,总有出人头第的那一天。
管仲当官了。是鲍叔牙推荐的。其时,齐国爆发内乱,最高领导人齐襄公因荒淫无道,被底下的大臣给砍了,立了襄公的侄子公孙无知当新国君。齐国政坛表面上虽归于平静,但底下却暗潮涌动,各派政治势力正在紧张的角逐。真是山雨欲来风满楼。
干革命最怕的是站错队、跟错人。对一个干部来讲,站队至关重要。是成长的基础,成功的关键。齐襄公有两个儿子,长子曰纠,次子曰小白。向左,还是向右,拥护谁,反对谁,管仲和鲍叔牙面临着政治上的生死决择。结果是鲍叔牙事公子小白,管仲跟随公子纠,两人各为其主。如同国共两党,逐鹿中原,拉开了齐国解放战争的序幕。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齐国大乱。有着敏锐政治眼光的管仲和鲍叔牙,极力劝领导出走。公子纠出走到娘舅家——鲁国。公子小白出走到莒国,两国都离齐国很近。既可避祸,保全自己,国内万一有什么风吹草动,还可及时杀回来。
果不其然。没过多久,忠于齐襄公的旧臣,就杀掉了新立的国君公孙无知和跟随其的叛乱分子。群龙无首,国乱无君,机会终于来了。就看谁下手快。公子小白和鲍叔牙一合计,向莒国借得兵车百乘,奔驰回齐。莒国近,鲁国远。为截住公子小白,管仲带着鲁国的特种小分队日夜兼程一路狂追。终于在晚上宿营开饭的时候追上了,管仲借问侯之际,放冷枪下黑手,直接撂倒了公子小白。
管仲在部队是出了名的神枪手,那是百步穿杨,箭无虚发。只听嗖的一声,一箭射出,小白大喊一声,口吐鲜血,倒在车上。一见得手,管仲喜不自禁。赶紧回营为老板报喜去了。初出茅庐第一功。替老板除去了这个心腹大患,从此环顾宇内,公子纠再无竞争对手,成为齐国唯一的合法接班人。老板要升职,当国君,管仲乐翻了。
作为政治人物,会演戏是基本功。一般来说,成功的政治人士,演技都是出神入化超一流的。公子小白称得上是其中的佼佼者。刚才的倒地喷血,那都是小白咬破舌尖,装出来的。箭只是射到带钩。为了怕再遭毒手,小白急忙化装抄近路驰奔齐国。到了首都临淄,鲍叔牙挨个拜访当朝的大佬们,争取他们的选票和支持。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公子小白终于荣登大宝,成为史上著名的齐桓公。
小白虽即了位。但革命尚未成功。因为受了骗的管仲和大哥公子纠带着鲁国大军已兵临城下了。“枪杆子里出政权”。啥也别说了,开打吧。齐是大国,鲁是小国,齐为主,鲁为客,鲍叔牙以多击寡、以逸待劳一举击溃了护送公子纠的鲁国军队。并一直打到鲁国的领土,大兵压境,逼得鲁国交出了管仲,杀掉了公子纠。
江山打下了,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论功行赏。决不能让跟随自己的弟兄们吃亏。所谓饮水思源。齐桓公是位很讲感情的领导,提出要封鲍叔牙为上卿。也就是今天的政治局常委。
成则王侯败则寇。不进班子就进班房。管仲流年不利,进了大牢,成了阶下囚。鲍叔牙则鸿运当头,进了政治局,成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管仲在牢里感慨万千,感叹着命运的无常。
管仲同志出来了。不仅恢复了自由,恢复了公务员身份。而且翻身农奴做主人,升官了。这一切都是他的好兄弟鲍叔牙推荐的。鲍叔牙不仅谢绝了齐桓公让他担任上卿的美意。而且提出要让管仲任宰相,治理齐国。
什么,什么,让那个谁谁谁当宰相?齐桓公傻了眼。管仲这个人,他倒是没忘,心里常常惦记着。那只射到带钩上的箭,他至今还留着,每到睡觉前经常拿出看看。心想,小子,够黑的!要不是当时老子闪得快,早当烈士了。哪还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想到这,小白牙齿就痒痒。真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不杀管仲,已经够对不起他了。现在,鲍叔牙居然提出让他当宰相。齐桓公的思维一下子短了路。
“主公,您是想得天下呢,还是想报私仇呢?管仲是天下名士,有治国安民之才,经天纬地之略。您要想成就千秋霸业,就必须得靠得他。微臣愿用全家上上下下几十口的人头担保,管仲他错不了”。话都讲到这份上了,齐桓公感动了,忠臣呐!信谁,也不能不信鲍叔牙。当场决定召见管仲,俩人促膝而谈,一谈就是三天三夜。齐桓公大悦,决定任管仲为相。
干革命的不如不革命的,不革命的不如反革命。管仲昨天还是阶下囚,今天就成国务院总理,成顶头上司了。拥立小白的大臣们鼻子都气歪了。
为树立管仲的绝对权威,消除那些唧唧歪歪不合谐的声音。齐桓公决定亲自斋戒三日,举行盛大仪式,告于太庙,拜管仲为相。并宣谕朝野:“国有大政,先告仲父,次及寡人。有所施行,一凭仲父裁决”。从此,管仲成为春秋列国中最炙手可热、最有权势的大臣。
毛主席曾经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一个公司要迅速发展壮大,必须要吸纳各个层面,各个层次、不同教育,不同阅历的各路人才。领导的水平高低,不在于自身的能力有多么超强,而在用人识人的眼光,不一定任何事情都要亲力亲为,而是要充分调动下属的热情和团队的力量,做到人尽其才,各尽其用。管仲明白,一个高明的政治家,必须要有自己的班底,要有能为己所用的贤才。拜相后,他立即向齐桓公推荐了五杰,即推荐隰朋为大司行,宁越为大司田,王子成父为大司马,宾须无为大司理,东郭牙为大谏之官。从外交部、农业部、财政部、国防部到公检法司各部委负责人全部齐了。新一届的以管仲为首的内阁班子正式组建。天下贤才尽入吾豰中矣。
毛主席曾经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一个公司要迅速发展壮大,必须要吸纳各个层面,各个层次、不同教育,不同阅历的各路人才。领导的水平高低,不在于自身的能力有多么超强,而在用人识人的眼光,不一定任何事情都要亲力亲为,而是要充分调动下属的热情和团队的力量,做到人尽其才,各尽其用。管仲明白,一个高明的政治家,必须要有自己的班底,要有能为己所用的贤才。拜相后,他立即向齐桓公推荐了五杰,即推荐隰朋为大司行,宁越为大司田,王子成父为大司马,宾须无为大司理,东郭牙为大谏之官。从外交部、农业部、财政部、国防部到公检法司各部委负责人全部齐了。新一届的以管仲为首的内阁班子正式组建。天下贤才尽入吾豰中矣。
老板这么信任,弟兄们这么抬举,管仲决定轰轰烈烈地大干一场。其改革的指导思想就是要“与俗同好恶”,一切以群众高不高兴、满不满意、答不答应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管仲在改革中,强调“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最早提出中国革命的首要任务是要解决温饱问题。采取“相地而衰征”的措施,即根据土地好坏和产量多少而征收差额赋税,充分调动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为充实财政实力,对盐铁实行国家专卖,垄断性经营。同时还设“轻重九府”之制,根据年成的丰歉和人民的需要,来收散货物,以调剂物价的贵贱,有效地稳定了社会经济秩序。为开拓海外市场,管仲还采取免税的办法,运用财政政策手段,鼓励齐国的鱼盐产品出口,达到增加国家收入的目的。
实践充分证明,思想越解放,改革开放就会越深入,发展才会又好又快。管仲同志的思想很前卫很开放。为搞活经济促进消费,由政府投资大力发展泡脚城、夜总会等娱乐业,设“女闾三百,以安行商”,想方设法吸引和留住来齐办厂投资的外商,让他们感到宾至如归,乐不思蜀。看到齐国的招商引资环境那么好,政府考虑得那么细致周到,各地外商都非常感动,蜂拥而至,使齐国成为迅速成为国际贸易中心,各地的财富也源源不断的向齐国流过来。为齐国称霸诸侯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
落后就要挨打。为富国强兵,管仲在军事领域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作内政而寄军令”。推行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民兵预备役制度,寓兵于民,平时生产,战时打仗。具体做法是,每家出一人,五人为伍,五旅一万人为一军。这样十五个士乡就可以组成三军。既扩大了兵源,又极大地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因为在一个部队的,大伙不是亲戚,就是邻居,世同居,少同游。小时侯都是穿开档裤一块长大的。打起仗来都能互相帮衬,拼死相救。战斗力那是相当地强捍。后来曾国藩的湘军,这所以能够横行天下,打败太平天国,挽救摇摇欲坠的清王朝,正是借鉴了管仲的这一成功经验。
兵源问题解决了,武器装备怎么办?管仲想出了一个好点子,首创了赎刑制度。即老百姓犯了法,可以赎身,重罪赎以犀甲一戟,轻罪赎以盾一戟,这样齐国军队的装备得以迅速升级。建立通过这些历史性的改革,管仲终于将齐国军队打造成为一支所向无敌的常胜之师,威武之师,先后陆续吞并了周边三十多个小国,使“海滨区区之齐”一跃成为当时经济军事最强的超级大国,地位类似当今的美国,扮演着世界警察的角色。其时周室衰微,可那必竟还是名义上的老大。为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管仲响亮地提出了“尊王攘夷”的口号,打着拥护周王室的口号,“挟天子以令诸侯”,到处敲打那些不听话的诸侯国。救邢,救卫、救北燕,打退和阻止了狄戎的入侵。“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齐桓公成为名符其实的春秋五霸之首。对于保护和推动华夏族文明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孔夫子感叹说:没有管仲,我们可能都会被赶到深山老林里披头散发成野蛮人了。
管仲一介书生,没有任何关系,没有任何背景,完全凭借自己的个人的奋斗和努力,在春秋列国的历史舞台上挥洒自如、纵横摆阖,成为最具影响力的政治明星。早年的贫困,和经商、参军、从政的坎坷经历,为其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帮助其实现了埋藏在心中的理想和抱负。所以人的一生,天赋和阅历都很重要。光纸上谈兵靠不住,只有身体力行,在实践中学,边实践边学习,才能成就一番大事业。
从从政经历来看,管仲与唐朝魏征很像。都属太子党,与当今领导曾经势同水火,是政治对手甚至仇敌。后来又都凭借自己出色的政治才华,成为领导言听计从、最为信任和倚重的一代历史名臣。但善始未必善终。比起管仲,魏征还是稍逊一筹。 晚年魏征私下向家人和朋友泄露自己呈给皇帝的奏章和谏书,炫耀自己的功劳,揭领导的短。死后事发,连“从谏如流”的唐太宗也不禁勃然大怒,不仅取消了衡山公主和魏征长子约定的婚约,而且下令推倒了亲手为其写的墓碑。
这说明作为一名干部,注重和维护领导的形象,是何等的重要。而管仲同志这一点则做得很到位。晚年齐桓公倦政,贪图享乐。管仲认为,领导能够坚持几十年如一日,励精图治,已实属不易。人一辈子不能总是除了工作还是工作,只要不影响革命事业,紧张之余放松一下,也是人之常情。为了避免朝野议论齐桓公,玩物丧志。管仲主动替老板背黑锅,自己也开始享乐起来,不仅奢侈,而且逾制。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而齐人不以为侈。老百姓最纯朴,管总理为俺们劳苦大众操劳了大半辈子。现在国家富了,百姓安居乐业。吃好点,住好点,那是应该的,俺们没意见。您老保重身体就成。纵观管仲同志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光辉的一生,称得上是生备尊崇,死极哀荣。被齐桓公称为“仲父”。过去父之次弟为“仲父”。 能成为老板的叔父,那关系不是一般的铁。若论君臣鱼水情,只有八百年后的诸葛亮有得一比,被刘禅称为“相父”。
大臣通常分三种:能臣、诤臣和弄臣。领导的精神需求是多层次的,既需要有能干的大臣帮他运筹帏幄,打拼天下;也需要有人在他累的时侯陪他聊天说话,休闲玩耍,逗他开心。有种人天生有当官的天赋。最懂领导的心思,最投领导的缘。想领导之所想,急领导之所急。领导没想到的他先想到了。领导想到的他已经先做了。
齐桓公有三大宠臣:易牙,竖貂、公子开方。竖貂俊俏玲俐, 玉树临风,是桓公的幸童,日夜不离左右。易牙多权术,工射御、精于烹调之技,箭法一流,车技一流,烹调技术更是一流。有次齐桓公的最宠爱的妃子卫姬得了一个怪病,传遍所有的太医,都未能治好,大家面面相觑,束手无策。齐桓公拍桌子打椅,气得直骂娘。易牙和以五味以进,卫姬居然奇迹般得痊愈了。食疗的效果原来可以如此神奇,水平之高,超过了远方美丽的大长今。公子开方原是卫国的储君,为了跟随齐桓公,他放弃了千乘之国的王位,千里迢迢跑到齐国来做官。有这么忠实的铁杆粉丝,齐桓公相当地感动。这三个人或忠诚、或能干、或美貌,成为齐桓公最宠信的大臣,齐人称为“三贵”。
宦海险恶,管仲在其中摸爬滚打多年,悟出了一个道理,为官之道,以不得罪权贵为要。尽量不要得罪同僚,尤其是上面有人,老板宠幸的大臣。管仲心如明镜,知道这仨个家伙不是什么好鸟,平日里沆瀣一气,尽干坏事。但他一直忍隐不发,在四十年的首辅生涯中,奉行不亲近、不疏远、不打击的“三不”原则,从不在人前背后说这三个人的坏话。大家井水不犯河水,相安无事。齐国的政治势力也保持着动态的平衡。因为管仲明白,这也许正是老板最愿意看到的局面。就如同文革时期,林彪任国防部长,是时任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部下,但林同时又是军委第一副主席,成了周的上级。俩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提防,相互制约。俩人都只能听毛主席的话,跟党走。
直到管仲病重的那些天。齐桓公是着急上火,天天打发太医来探望。只要一会儿没听到管仲的消息,他就坐立不安,是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好。想起俩人风风雨雨,共同战斗的难忘岁月,想起管仲夙兴夜寐,日夜操劳的身影,齐桓公是既心痛又难过。
听说管仲不行了,齐桓公急急忙忙赶到相父府邸探望,没想到只几天没见,管仲形销骨立、瘦成这样了,齐桓公鼻子一酸,流着泪紧紧握着管仲的手,“仲父,你是国家的柱石栋梁,百年之后,这千斤重担交给谁好呢?”
你看,易牙怎么样?既忠心,又能干,仲父觉得呢?管仲费尽力气爬起来讲,今儿您就是不说这事,我也要跟您提这茌。这仨人简直就是仨害虫,坏透了,您不仅不能提他们,还要把他们赶出朝廷,开除党籍,永不叙用。齐桓公很奇怪:仲父,这三个人侍奉我很久了,对我一直是尽心尽力,也从没听您说过他们半句坏话。怎么今天。。。。。。?管仲开口了,“老板,过去我不说,那是顺从您的意思,为了让您老开心。如果说他们是洪水,我就是那个大堤,有我在,谅他们也翻不了天,可如今河堤要去了,就会有横流之患,君上请您三思!”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何况是仲父的临终嘱托。齐桓公犹豫良久,终于忍痛割爱,将易牙、竖貂、公子开方这仨人赶出齐国扫地出门。但桓公毕竟是位讲感情的领导,这仨个人历经磨难苦尽甘来,胡汉三又回来了。当然,这是后话。
实践证明,管仲不在他生前除掉“三贵”的判断,是完全正确的。以管仲的实力的确可以把他们赶出去,但关键是齐桓公已经离不开这仨个人了。他们已经成为他身体的一部分,成了他的精神寄托,就像毒品一样,离开他们,他可能也活不了。只要齐桓公舍不得,他们就一定还会卷土重来,到时鹿死谁手,尚未可知,齐国也就不会今天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了。
孔夫子曾经说过,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易牙、竖貂、公子开方等同志们,是典型的谋人不谋事,天天把心思用到琢磨人、算计人,讨好人上去了,天天揣磨领导的喜怒哀乐,想着对付这个,搞掂那个。好比秦国的赵高,逼死扶苏、蒙括兄弟,杀李斯,灭胡亥,杀伐决断,貌似很有魄力。这种人背后搞阴谋算计人是一把好手,但上不得大台面,你要真喊他上马治军、下马治民,真刀真枪去治理国家,他就傻眼拉稀了。刘邦一叩函谷关,赵高立马慌神露出了菜鸟本色。天天躲到府里不闻不问,把脑袋埋到沙子里,奉行驼鸟政策,一个诺大的强盛一时的秦帝国迅速土崩瓦解,因他而亡了。
易牙、竖貂、公子开方等同志的破坏力,丝毫不逊赵高。他们欺桓公老耋,弄权擅政,作威作福,搞得齐国乌烟瘴气。可怜恒公英雄一世,竟病重困死幽室,死后三个月方才收敛,晚景甚是凄凉悲惨。诸公子争位,太子昭被逼出走宋国,齐国上下乱成一锅粥,国力大为削弱。齐桓公和管仲的霸业如同南柯一梦,随着他们的离去,转眼烟消云散。
易牙、鲍叔牙同是齐国的牙字辈,差别咋怎么大呢?所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鲍叔牙是既智且明。他彗眼识英雄,于草莽中推荐管仲,且以身下之,心甘情愿屈居其下。恒公和管仲都感念其恩,让他的子孙世禄于齐,世代当官。时人不以管仲为能,而佩服鲍叔牙的眼光,看人看得准,看得透,有知人之智。
鲍叔牙不仅善于识人,而且有自知之明。那就是他明白自己不适合当一把手。当时齐桓公荐易牙为相,可管仲不买账断然拒绝。桓公退而求其次,荐鲍叔牙为相。心想,他是你的铁哥们,有过命的交情,这回你总该满意了吧。可出忽意料的是,管仲依然摇头,还是那两字,不成。这是为什么呀?给理由先。齐桓公彻底给闹糊涂了。
鲍叔牙是我兄弟,我比谁都更想他接我的位子。没错,他确实是位君子,可为人过于方正,善恶太过分明,就、是一个典型的完美主义者,眼里揉不得半点沙子。只要发现了别人的缺点,就一辈子都忘不了,这样的人执政,谁受得了。
水至清则无鱼。凡事不能太认真,不能太计较。不聋不哑做不得当家翁。有的事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尤其是对下属对同僚,不能太苛察。要适度宽容。人非对贤,孰能无错。要允许同志们犯错误,改正错误,给人成长的机会。
管仲没有因私废公,是非常大气和令人称道的。其境界比唯人任亲、视淮军和北洋舰队为已物的李鸿章要高出不少。尽管如此,但有的人却非常地不爽。如易牙同志,得知管仲临死前,还在背后点了他的水坏了他的事,恨得牙齿直痒痒,心里这个气。马上一路小跑到鲍叔牙那里咬耳朵,说管仲那小子真不是东西,亏你还拿他当最好的兄弟,可在背后捅刀子的就是他,老板想让您当宰相,他不帮你说话还不算,居然下眼药,说您不是这块料,这不是摆明了恩将仇报嘛,你说他这么做还算是个人吗?我都替你打抱不平。
可鲍叔牙却并不领情,淡淡地说,老易,这事管仲老早就告诉我了,他说得没错啊,我干确实不合适。再说我压根就没这个想法,要干当年我不早干了。现在我们兄弟感情好着呢,就不劳你操心了。离间不成,易牙只好悻悻而归。
看似无情却有情。管仲看似不近人情,其实是在保护鲍叔牙,怕他难以驾驭,得罪了人自己还不知道。当官是高风险行业,虽然看起来很美。但位置越高,风险越大,眼热、忌妒、暗地里使绊子的人就越多。有的人当团长,师长干得很漂亮,但喊他当军长、司令,却非常吃力勉强了。囿于才具器宇所限,那也是没法子的事。兄弟之交贵在知心,做兄弟能够如此默契交心,管仲和鲍叔牙算得上是千古佳话了。
易牙同志的策反工作没成功。可管仲深知,反革命势力是亡我之心不死。他目前的处境异常险恶。如果不处理好,他二十多年的心血和齐国改革开放的成果就会毁于一旦。像稍后的商鞅、吴起一代雄杰,叱咤风云。楚国靠吴起辟地千里,秦国自商鞅变法后,国富民强,最终席卷六国。可到头来商鞅车裂、吴起被乱箭射杀,最后都成为革命的殉道者。究其原因,他们是善于谋国,不善于谋身,在政治大智慧上稍逊风骚。当年虽呼风唤雨,八面威风,深得主上宠幸,可也得罪了不少权贵,最关键的是不被老板的儿子待见。等太子即位,反攻倒算,老账新账一起算,当场拿下,成为令人扼腕痛心的悲剧英雄。
为打倒四人帮,除掉“三贵”。管仲使出撒手锏,走了一步险棋,主张废长立贤,立公子昭为太子。管仲知道易牙、竖貂走夫人路线,很受卫长姬的宠幸。而大公子无亏,正是卫长姬的儿子,如果无亏异日为君,他们内外呼应,抱成一团,国政必乱,局面就难以收拾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管仲决定进言桓公,您的霸业来之不易,要守住您亲自开创的这份基业,嗣君必须立贤。公子昭贤明,天下皆知,立之可也。
立长还是立贤,齐桓公内心一直非常犹豫。从感情上来讲,他更喜爱公子昭,那眉眼简真就跟一个模子里刻出来似的,像极了年轻时的自己,那么有热情,有胆识,有魄力。可从法统来讲,要立长。况且老大公子无亏素来小心谨慎。平日里没什么过错。其母亲又是自己最宠爱的卫长姬。真是左右为难,愁煞人。管仲的一席话,让他终于下定决心,正式宣布立公子昭为太子。
可管仲心里还是不踏实。为防止公子无亏挟长争君,管仲决定再为公子昭找一个大靠山。那就是地位尊崇的宋国君主—宋襄公。借诸侯会盟之际,管仲和齐桓公一道私诣宋襄公馆舍,桓公当面拉着手将公子昭嘱托给他。看到盟主如此信任,宋襄公非常感动,连称不敢当,但心已许之。后来管仲死后,易牙果然做乱,逼太子昭出走。为了履行当日诺言,宋襄公亲自率领宋国精锐奔袭齐国,击溃易牙的部队,帮助公子昭即位,平定了齐国内乱,孙悟空再利害,也难逃如来佛的五指山。碰到管仲这样的大国手,易牙、竖貂、公子开方这拨小人只能认栽,被彻底消灭,退出了历史舞台。
鲍叔牙和易牙都不是当首辅的料,那究竟谁是管仲心中最中意的人选呢?答案是宁戚。管仲和宁戚的相遇、相识、相知既巧合偶然,又带有浓厚的革命浪漫气息。因为故事的发生缘于美人的牵线。
管仲有佳人,名婧,不仅袅娜妩媚,能歌善舞,而且兰心慧质,才华出众。吟诗作赋、琴棋书画,无一不精,无一不晓。堪称红颜知已。每一个成功的男人后面都有一个支持他的女人。管仲很幸福,晚上读书的时侯有红袖添香,白天行军打战也有佳人相伴,倩影随行。为管仲出谋划策,襄赞军务。虽是风餐露宿、金戈铁马,却让管仲忘却了军旅的疲惫和风霜之苦。
有次因宋背盟,齐恒公大怒,决定御驾亲征,率师伐宋。自然是管仲同志当先锋,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大军走到半路,遇见一个仪表不俗的乡野村夫。是短褐单衣,破笠赤脚。放牛于山下, 扣牛角而歌。管仲见其气宇不凡,以酒食劳之。这位农民哥哥吃完后,说,我想见见管总理。使者说,相国的车早过去了。那请您帮我带句话:“浩浩乎白水”。管仲听了,茫然不知所谓。还是婧通文有智,善解人意。提醒管仲,古有《白水》之诗云:浩浩白水,之鱼,君来召我,我将安居?人家想是从政入仕。一语惊醒梦中人,管仲立即召见,叩其所学,应对如流。管仲感慨不已,这么难得的人才,差点埋没民间失之交臂。当即推荐宁戚为大夫。宁戚果不负管仲所望,单人单骑赴宋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凭三寸不烂之舌,兵不刃血,逼宋国谢罪请盟。恒公很开心,管仲很得意,还是俺的眼光准。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有的知识分子才高八斗,但怀才不遇,无人赏识。既想将平生所学货与帝王家,又矜持自负,不肯拉下身段。而宁戚的自荐,非常有创意,非常值得学习,与当年姜子牙的渭水垂钓有异曲同工之妙。
选接班人比选老婆难多了。为了培养宁戚,管仲倾注了大量心血,如同曾国藩之与李鸿章,诸葛亮之与姜维,是管仲的衣钵传人和一生事业的寄托,是管仲的希望和骄傲。可天不遂人愿,宁戚不幸英年早逝。令管仲痛哭流涕,伤心不已。如同曹操哭郭嘉郭孝先,家贫出孝子,国难思良将。如果宁戚不死,桓公也就不会身死霸灭,管仲事业将会继续延续,齐国肯定将会是另一番兴旺景象。
宁戚过世早,没办法恒公推出了第三位侯选人,时任外长的隰朋。管仲叹了口气,说这位倒差不多。从善如流、施惠不倦,举重若轻,居家而不忘公门,是位不错的人选。可我怕您用他用不了多久。老天生下隰朋,就是作我的喉舌,现在身体要离开了,舌头岂能独存?果然隰朋理政还没过一个月,就猝然病卒随管仲而去了。这可能是史书记载以来最为神奇的预言。也许只能用心灵感应这四个字来解释。就像毛泽东曾经开过的玩笑,朱(猪),毛,朱(猪)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料到一句玩笑话,竟一语成谶。1976年,随着朱德、周恩来的相继去世,毛泽东感伤不已,不久竟也撒手人寰。真所谓冥冥中自有天意。
隰朋去世后,齐桓公左右权衡只好任鲍叔牙为相。并依其所请,逐去易牙、竖貂、公子开方等三人。可没多久,桓公就实在过不下了,食不甘味,夜不酣寝。口无谑语,面无笑容。心中苦不堪言,连笑都不会了。卫长姬乘机在一旁吹枕头风,您看您都憔悴成什么样了,再这样下去不要多久身体就肯定会垮掉,就听我一句劝,还是喊他们回来吧。
这样不大好吧,老鲍会有意见的。齐桓公心里犹犹豫豫。谁身边没个使唤的人?老鲍家里不也有丫环小厮什么的。您是堂堂的一国之君,身边选几个靠得住的人服侍,谁还好意思说半个不字。打消了恒公的思想顾虑,易牙、竖貂、公子开方又重新回到了齐国。失去以后才懂得珍惜。要流放的日子里,易牙等人遭尽了白眼,受尽了欺侮。如今咸鱼翻身,掌了政,执了权,更是变本加厉,作威作福,大肆排斥异己。真是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
鲍叔牙是个嫉恶如仇的人,哪里容得下这般宵小,多次找恒公理论未果,竟被易牙他们活活气死。鲍叔牙死后,齐国的百姓们很怀念这位忠厚长者,称鲍叔牙的埋葬地为鲍山。管鲍诚挚感人的患难情谊千百年来也一直为人们所传颂。
如何对付小人,管仲比鲍叔牙看得透,想得远。如果对手很强大,就必须要学会忍耐,学习等待时机。鲍叔牙性格耿直,受不得气,一命呜呼。结果令亲者痛,仇者快。而管仲则善于忍耐,一直忍隐不发。不发则已,一发则招招致命。管仲通过嘱托宋襄公,立公子昭为太子,终于让易牙等人罪有应得,为鲍叔牙出了一口恶气,报了一箭之仇。
望着亲来问侯的桓公一步三回头走了后,躺在病榻上的管仲想了很多,想起辅佐齐桓公称霸的峥嵘岁月,想起当年登坛拜相时的意气风发。历历在目,不禁血脉贲张。
当盟主,当老大,是每个英雄豪杰心中的梦想。任我行,左冷禅、岳不群、东方不败,心中念念不忘的是千秋万载,一统江湖,齐桓公是大英雄,自然也概莫能外。齐桓公踌躇志满问管仲,自从我拜您为相,国家大治,兵精粮足,你看我现在可以当盟主了吗?
NO,NO,NO。管仲大摇其头。论实力,南边的楚国,西边的秦晋实力都比咱强。可他们目光短浅,一味的争强斗狠,不肯尊奉周室。周虽衰微,但仍是天下共主。如果您首倡拥戴周天子,锄强扶弱,征伐有罪诸侯,那我们就是正义之师,仁义之师。届时号令天下,谁敢不从。
一席话惊醒梦中人。真是大气魄、大手笔。齐桓公豁然开朗,兴奋难抑。举什么样的旗,走什么样的路线,是革命成功的钥匙和关键。当年二万五千里长征,红一、红四方面军会师之时,毛主席主张北上抗日,全国响应,深得人心民心,赢得了包括英美在内的国际社会的尊重和支持,为共产党的发展打开了政治空间。后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兵谏蒋介石,促成国共第三次合作,深刻地说明了人心向背和毛联合抗日政策的英明和远见。而张国焘目光狭隘,昧于民族大义,只想避开蒋介石,南下四川偏安一隅,保存实力,最终被历史潮流所抛弃。这就是战略眼光。是胸襟和眼界,政治家和菜鸟的差别。
当老大是一门高深的艺术。怎样指挥和收服小弟,概括成一句话,就是胡萝卜加大棒,又拉又打。听话的赏个枣吃,不听话的板子伺侯。赏罚分明。
管仲建议,宋国内乱,您可以请旨大会诸侯,立定宋君。宋君一定,然后奉天子以令诸侯。桓公大悦。请示天子后,以王命布告宋、鲁、陈、蔡、卫、郑、曹、邾等国,约三月共会北杏之地。
到了约定时间,只有宋、陈、蔡、鲁四国稀稀拉拉到会。宋桓公是齐国所立,位子拜人家所赐,自然第一个巴巴地赶来捧场。蔡国受够了楚国欺侮,懑肚子的窝囊气,也过来凑热闹。陈、邾两国也陆续赶来。八国峰会,可只来了一半,要不再等等。恒公拿不定主意。扭头问管仲。
三个成众,何况有四国聚会。人家在江湖混,信用最重要。您是盟主,吐出去的沫,铁打的钉。一诺千金,不能再改了。会盟吧。
会盟时,恒公和管仲不带一兵一卒,一车一将。各国愕然,钦佩景仰之情油然而生,心里赞叹不已,恒公推诚待人,嘿,真有大哥风范!
五国诸侯,俱集于坛下。相见礼毕,桓公拱手告诸侯曰:“王政久废,我奉周天子之命,会群公以匡王室。今日之事,必推一人为主,然后权有所属,而政令可施于天下。”诸侯议论纷纷:欲推齐,则宋爵上公,齐止称侯,尊卑有序;欲推宋,则宋公新立,赖齐定位,未敢自尊。事在两难。陈宣公站起来放了一炮,说“天子以纠合之命,属意齐侯,谁敢说不字?俺认为应推齐侯为盟主。”诸侯皆作小鸡琢米状点头曰: “是的,是的,陈侯言之有理,非齐侯难当此重任。”
桓公再三谦让,然后登坛。齐侯为主,次宋公,次陈侯,次蔡侯,次邾子。排列已定,鸣钟击鼓,先在天子位前行礼,然后歃血为盟,叙兄弟之情。大意是,“某年某月某某日,以天子命,会于北杏,共奖王室,济弱扶倾。
管仲历阶而上,说“鲁、卫、郑、曹四国居然敢违背王命,罪在不赦,不可不讨”。 齐桓公肩一耸把手一摊,向四君说:“现在大伙都是兄弟,齐国兵车不足,愿诸君同心协力,共同用事!”陈、蔡、邾三君齐声应曰:“没说的,就凭老大一句话, 您指哪我们打哪。”只有宋桓公嘿然,不愿当炮灰,于五更天偷偷摸摸溜掉了。齐恒公怒不可遏,真他妈的是个白眼狼。
这是一场事关盟主荣誉和尊严的战争,仗怎么打,打到什么程度,天下万众瞩目。管仲决定同时开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两条战线。派出间谍使者潜入鲁国,想方设法打通关节将恒公的信送给鲁太后,一五一十地告知了事件的来龙去脉。太后是齐襄公的妹妹公主文姜。文姜素来亲厚娘家。鲁不给齐国面子,就是不给太后面子。文姜脸上很是挂不住,找来儿子鲁庄公好一顿训斥:齐鲁世为甥舅,大家是亲戚,关系本来就比别国要格外亲密些。现在倒好,兵戎相见,成了仇家,像什么话!鲁庄公是个出了名的孝子,见母后动了怒,哪里还敢争辩,只得唯唯而退。
在正面战场,管仲充分展现了其作为天才军事家的眼光和谋略。在中国和世界军事史上首次成功地运用和实施了全方位的战略威慑。通过给对手以强大的军事和心理压力,不战而屈人之兵。达到了用兵的最高境界。
管仲选择军事打击的突破点,是济之东北的遂国,它是鲁国的附庸,国小人少,止有四姓。管仲率重兵压境,齐兵一个个立功心切,摩拳擦掌,在城下急吼吼的耀武扬威, 如狼似虎,看到齐国兵威如此之盛,唬得遂国上下三魂丢了七魄,举国束手请降。
听到遂国投降的消息,鲁国举国振恐惊悚。庄公更是后悔不迭。他不是没考虑到后果,但万万没想到齐国军队会这么快,这么强。所谓唇亡齿寒,兔死狐悲。齐国这招敲山震虎。对鲁国的心理打击实在太大了。特别是齐国大军已经以摧枯拉朽之势兵临城下。求和,还是开打,向左,还是向右。鲁庄公在痛苦的思索。
这是一场事关盟主荣誉和尊严的战争,仗怎么打,打到什么程度,天下万众瞩目。管仲决定同时开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两条战线。派出间谍使者潜入鲁国,想方设法打通关节将恒公的信送给鲁太后,一五一十地告知了事件的来龙去脉。太后是齐襄公的妹妹公主文姜。文姜素来亲厚娘家。鲁不给齐国面子,就是不给太后面子。文姜脸上很是挂不住,找来儿子鲁庄公好一顿训斥:齐鲁世为甥舅,大家是亲戚,关系本来就比别国要格外亲密些。现在倒好,兵戎相见,成了仇家,像什么话!鲁庄公是个出了名的孝子,见母后动了怒,哪里还敢争辩,只得唯唯而退。
在正面战场,管仲充分展现了其作为天才军事家的眼光和谋略。在中国和世界军事史上首次成功地运用和实施了全方位的战略威慑。通过给对手以强大的军事和心理压力,不战而屈人之兵。达到了用兵的最高境界。
管仲选择军事打击的突破点,是济之东北的遂国,它是鲁国的附庸,国小人少,止有四姓。管仲率重兵压境,齐兵一个个立功心切,摩拳擦掌,在城下急吼吼的耀武扬威, 如狼似虎,看到齐国兵威如此之盛,唬得遂国上下三魂丢了七魄,举国束手请降。
听到遂国投降的消息,鲁国举国振恐惊悚。庄公更是后悔不迭。他不是没考虑到后果,但万万没想到齐国军队会这么快,这么强。所谓唇亡齿寒,兔死狐悲。齐国这招敲山震虎。对鲁国的心理打击实在太大了。特别是齐国大军已经以摧枯拉朽之势兵临城下。求和,还是开打,向左,还是向右。鲁庄公在痛苦的思索。
这时齐恒公的一封信及时送到了鲁庄公的面前,恒公的信写得是相当地诚恳。咱哥俩是亲戚,并事周室,情同手足。我想斗胆问一下,北杏之会,您为什么没来呢?当然了,如果您的确是不想来不愿来,或者有事来不了,都没关系,告诉我一声就成。来不来随您,我听您的。
鲁庄公的回信也相当的艺术:我近来身体不大好,有犬马之疾,所以未能参会。今天您以大义责我,我已经知道错了。但如果我要是现在跟您签约,那就太丢份了。我的意思,给咱个台阶,您把兵退出鲁国,我立马跟您会盟,拥立您为盟主。
齐桓公大悦,立马退兵。和鲁庄公歃血为盟,约为兄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卫、曹二国,皆遣人谢罪请盟。只有宋国还是顽固不化。看来是不见棺材不掉泪。恒公请旨周天子,说宋国很牛B,不遵王命,居然无视组织,无视您的权威。请您派王师下临,同往问罪。
周王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使大夫单蔑率师会齐伐宋。小弟们的积极性是异常高涨,陈、曹两国强烈要求要引兵从征当先锋。多国部队浩浩荡荡开拔到宋国。大兵压境,加上宁戚的外交努力,宋国终于低头服软。献上金银珠宝无数,请和求盟。至此,齐恒公的霸业终于名至实归。历史掀开了新的篇章。
老大的威信,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形成的。齐恒公称霸之路,经历了无数艰难和坎坷,遭遇了无数次的挑战和挑衅。其中,恒公和管仲始终表现出了无比坚强的意志力。要立威,就必须要杀鸡给猴看。如王熙凤治宁府,棒打来旺媳妇。如秦末彭越起兵,泽间百多名少年相随,一同尊彭越为长。约好旦日日出相会,迟到者斩。到了那天,有十多个人珊珊来迟,一直等到日中。彭越发话了,我老了,你们硬要推我为长。我们约好了时间,但迟到的人却不少,不能都杀,就杀掉那个来得最后的那个人吧。少年们平常都是好哥们,开惯了玩笑,都笑着说,何至于此,没必要搞得这么严重,骂他一顿打他一顿就行了,大伙下次再不敢了。彭越铁青着脸,一声不吭,不为所动。引出一人当场砍了。少年们大惊,再也不敢仰视彭越。后来彭越攻城略地,所向无敌。成为刘邦帐下的一员猛将,后官封至梁王。
一将功成万骨枯。只要谁敢跳出来挑衅权威,不管他是有心还是无意,都必须要把他打垮打服。打得让小弟们战战兢兢,心服口服,死心塌地的跟着走。这样成为老大,做好老大。
齐桓公见自己振臂一呼,天下应者云集。不禁志得意满,喜上眉梢。为检验一下这个霸主的成色和含金量到底有多高。桓公和管仲决定向当时实力最强的楚国发起挑战。如同华山论剑,要成为天下第一,必须打败东邪西毒南帝北丐等所有超一流高手。擒贼要擒王。柿子不能专捡软的捏。如果说,教训鲁宋等国算是牛刀小试,一场热身赛的话。那么跟楚国掰手腕。称得上两大超级大国的第一次强强对话。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在春秋列国时期,楚国国力异常强捍。雄据南方,疆域广阔。是春秋列国时期唯一一个敢僭越称王,公开跟周室叫板,欲与天子平起平坐的国家。是一个非常具有血性的国家。从西周以来,楚国一直就是被重点打击亽对象。可楚国不仅未被征服,而且愈挫愈勇,势力越来越大。所谓汉阳诸姬,楚国尽之。当时周武王分封其子孙到南方的姬姓诸侯,全部被楚国吞并。楚国曾灭四十余国,成为当时灭国最多的国家。
面对这样一个可怕的对手。管仲决定首先从外围入手,打击亲楚的蔡国,剪其羽翼,挫其锋芒。蔡国平日里仗着楚国这个大靠山,狐假虎威,牛皮哄哄,武备松驰,全不设防。如今蔡侯听到齐桓公和管仲要亲率七国联军来看望他,吓得望风而逃,急慌慌如丧家之犬,携到家眷出走流亡到楚国。蔡国无主,即时溃败。
管仲率多国部队一路浩浩荡荡开拔到楚界,两军对垒,逼营扎寨。楚成王坐不住了,派使臣质问齐国,你靠北海,咱靠南海,两国风马牛不相及,真没想到你们也不怕脚疼,这么远跑过来入侵我国,这是为什么呀?
毛主席曾经说过,要文斗,不要武斗。人家既然这么客气,管仲自然不好意思蛮干。而是很严肃地指出,你们楚国不向王室贡纳祭品,我们特来征取。当年昭王南征,在你们这失踪,没回去,要唯你们是问!
昭王南征,是当时轰动一时、最具爆炸力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大事。昭王时期是西周的最为鼎盛的时期,他多次率大军南征攻打楚国,屡战屡胜。有一次楚国一个部落深入周朝内地,昭王举兵迎击,不仅收复了失地,而且一鼓作气一直打到了楚国的国都。可就是昭王这个西周最英明神武的帝王,晚年最后一次南征,却阴沟里翻船,在汉水作战时,被楚人伪装驾船迎接,把船板用胶粘住,船到中流,江水溶化胶液,木船立刻瓦解,六师覆灭,昭王落水而死。周人隐讳不言,只说,南巡不返。
管仲发招,楚国使臣只得见招拆招,回答得不亢不卑。说,没有及时进贡,是我们的不对,以后还敢不给。至于昭王南征没见回去,请你们到汉水沿岸去问问吧,我们不知道!
楚国既然承认了错误,就迅速改正错误。一方面安排八车金帛慰劳管仲大军,另一方面,八百里加急向周天子进贡。并向齐国诚恳请盟,请桓公执牛耳为主盟,管仲为司盟。给足了齐国面子。两国同立载书:从今以后,世通盟好。战事出奇的顺利,管仲下令班师。途中鲍叔牙向管仲请教,楚国最大的罪状是僭号称王,大逆不道。这么大的事你不管,这么尽揪住进贡这些鸡毛蒜皮的事不放了呢?
管仲这是楚国僭号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历经三代了。这是事关国本的大事,楚国怎肯老老实实的听我们的话。如果不听,就势必开战。大家半斤八两,势均力敌,到时打起来还不知要打多年,不知道有多少老百姓会遭殃。现在这种情况是最好的局面,既没有开战,而楚国又有服罪之名,足以夸耀诸侯,还报天子。这是管仲的高明之处。深通人情世故。所谓,花花轿子人抬人,大家出来混,最要紧的是面子。要给人家好下台阶。什么是好药,不看广告,看疗效。关键是看态度。只要人家楚国肯低头服软了,齐国这个霸主就算实至名归了。试问天下,谁是敌手。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齐楚两大春秋最强势力的巅峰对决,就这样以喜剧形式圆满收场。你好,我好,大家好。大家都是好兄弟,皆大欢喜。如果说,和楚宋鲁是革命内部矛盾,打起来尽是隔靴搔痒,看起来很不过瘾的话。那么跟犬戎,则是敌我矛盾,是你死我活的较量,那是真刀真枪的干,战状惨烈的多。
犬戎是就是匈奴族的祖先。生于北方苦寒之地,以游牧狩猎为生,个个彪悍强壮,箭法出众。善长骑射,来无影去无踪,迅捷如电。而中原各国是礼仪之邦,农耕民族。举止斯文,心态保守。如同温室里的花朵。当狼爱上羊,中原各国甚至周王室便都吃了犬戎不少苦头。其中盛极一时的西周王朝就是被犬戎所灭。周幽王为博美人一笑,烽火戏诸侯。引得犬戎大闹镐京,屠城三日,砍死幽王,逼平王东迁洛邑。从此历史迎来了将星璀璨、英雄辈出的春秋列国时代。
自西周末年以来,犬戎势力大张。特别是平王东迁后,中原各国基本上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屡遭犬戎入侵。桓公称霸不久,燕国就前来哭诉,山戎这狼崽子又来抢劫了,抢钱抢粮,杀人放火,无恶不作,大哥,你无论如何要替小弟出这口气呀!真是瞌睡了有人送枕头,走累了有人送拐杖。霸主正要树威信,马上就有人上门送菜。
主持正义,照顾小弟,是霸主的职责所在。经济学中有个名词叫羊群效应,也就是从众心理。大家都想有个首领有个头。心理上都希望能够强权者给予庇护。桓公义不容辞,决定派兵打击犬戎。
犬戎是骑在马背上的民族,以骑兵为主,政令简单、衣服简约,军队飘忽不定,善长千里奔袭和游击战术。齐国等中原国家则以战车为主,重型装甲,擅长于阵地战和防御战。在冷兵器时代,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犬戎骑兵无疑占了极大的便利和便宜。
犬戎一听管仲老人家亲自发兵,心里发怵,惹不起咱还躲不起。迅速带领骑兵,满载金帛子女等战利品,远遁而去。管仲兵至蓟门关,庄公亲迎,握住解放军同志的手,热泪盈眶,哥,可把你们盼来了。
管仲判断,山戎虽望风而逃,但他是得志而去,未经挫折。我们若是退兵。戎兵肯定会卷土重来。为此,管仲决定主动出击,在没有大后方稳定供给的情况下,以战养战,在山戎国的本土作战。不是消极御敌于国门之外,而积极寻敌,彻底消灭其有生力量。这也是中原国家第一次的主动进攻。从此,攻守之势异也。山戎被有效遏制,再无法重现昔日咄咄逼人的态势。犯汉者强,虽远必诛。管仲此役充分彰显了华夏民族的阳刚之气。
孙子兵法云,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多算胜,少算不胜。管仲深知,异域作战,凶险万分。为此,做了极为充分细致的准备。千里征战,后勤最为紧要。于是管仲将辎重资粮分一半,筑关屯粮,留生死兄弟鲍叔牙把守,负责粮草转运。在别人的地盘作战,人情世俗,山川险要,无不两眼一抹黑。为找到自己的眼睛和耳朵,管仲另辟溪径,与山戎的同种也是敌国——无终国,作为向导,结为同盟。远征拼得是体力和意志,为了确保战斗力,管仲将疲弱之兵一律淘汰,简选精锐,兼程而进。
如同唐僧取经遭受的九九八十一难。管仲的远征军历经各种磨难,缺水,迷路,中埋伏。不一而足,尝遍了世间艰苦。想抗战时期,日军轰炸缅甸仰光,围困英军。为救盟军,杜聿明将军率远征军征奔赴缅甸抗击是,成功救出盟军,给日军以重创。由于英军怕死支持不力,撤退时只好进入野人山原始大森林,由于森林里毒虫肆虐,瘴气弥漫,瘟疫流行,3万多名远征军战土没有战死沙场而丧命于此,最终活着走出野人山的战士只有数千人,战状惨烈令人不忍卒读回顾。
生活处处皆学问。管仲尽管遭遇了缺水、迷路、中埋伏等各种磨难,但并未全军覆没。就是源于管仲善于观察善于学习。管仲一路进击山戎,一直打到孤竹国。深入到鸟不拉屎的不毛之地——旱海,也就是今天所讲的大沙漠,白茫茫一片白沙,沙尘暴呼啸而来,到了夜晚,更是阴森恐怖,天昏地暗,伸手不见五指。带来的火种,遇风即灭,吹之不燃。东南西北,茫然不知。士兵找不到军官,前军找不到后队,来自春暖花开的中原军队哪里见过这等阵仗,哭爹喊娘,好不凄惨。
管仲当即立断,立刻敲金鸣鼓,一来壮胆提气,二来让散落的部队闻金鼓之声,追随而至。大军终于集合。此处地势险恶,人迹罕至。大伙都不找回军的路了。绝望、恐惧、疲惫和饥饿,让远征大军掉进了一个深不见底的深渊。这种看不到前途,看不到希望的无奈感觉,想起了小时因家贫当马倌的辛酸困难,想起了他最忠诚的伙伴和朋友——马。这让管仲灵光一现。他马上喊来部下,说我们带得马都是从漠北带来的,老马识途,我们选几匹老马,不要拘束,让它们自由行走,我们跟到后面就可以找到路了。果不其然,弯弯蜒蜒,委委曲曲,终于找到了回家的路线。三军齐呼万岁。
找不到路还不是衰的,最衰的是连水径都给人家断掉了。人可以一日不食,但不可一日无水。这会大家是哭都哭不出来了。管仲没有气馁,和好哥们隰朋一合计。咱还是那一招,向动物朋友学习。观蚁找泉。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蚂蚁的土壤有一寸深一仞之处就有水。”于是发掘蚁穴,终于找到了水源。大家死里逃生,无不视管仲为神明,圣人啊,圣人,I服了YOU。
管仲不仅是军事家,同时也是大艺术家,大音乐家。曲有误,周郎顾。可管仲不仅精通音律,而且最早将音乐不露迹地巧妙地用于战争。通过音律,管仲两次成功转危为安。一次是早年辅佐公子纠兵败,被鲁军槛车征送齐国,为防止鲁君悔悟,管仲现场谱歌,让大家边唱边走,奔走如飞,不知疲惫,一天走了两三天的路程,让鲁国追之不及,终于逃过一劫。还有一次就是远征山戎,山高险阻,战车根本推不上来。管仲谱了一曲《上山歌》和《下山歌》,让人夫你唱我和,气势高昂,轮转如飞。桓公大为赞叹,真算开了眼,直到今天俺才知道原来音乐就是力量,人力可以用歌来取。管仲笑着回答,人一旦劳累精神就容易疲惫,同样人一旦精神愉悦,就容易忘记劳累。管仲通达人情,一至于此。
管仲将音乐第一次成为决定战争进程的胜负手。将残酷的战争变成了一种艺术。楚汉相争之时,后来刘邦照葫芦画瓢,垓下之围,响起了十面楚歌。让项的军队思念家乡,让项以为楚地全部沦陷,全军失去了抵抗的意志,自刎乌江,一败涂地。运用之妙,存乎一心。音乐原来胜似百万雄军。
管仲不仅是军事家,同时也是大艺术家,大音乐家。曲有误,周郎顾。可管仲不仅精通音律,而且最早将音乐不露痕迹地巧妙地用于战争。通过音律,管仲两次成功转危为安。一次是早年辅佐公子纠兵败,被鲁军槛车征送齐国,为防止鲁君悔悟,管仲现场谱歌,让大家边唱边走,奔走如飞,不知疲惫,一天走了两三天的路程,让鲁国追之不及,终于逃过一劫。还有一次就是远征山戎,山高险阻,战车根本推不上来。管仲谱了一曲《上山歌》和《下山歌》,让人夫你唱我和,气势高昂,轮转如飞。桓公大为赞叹,真算开了眼,直到今天俺才知道原来音乐就是力量,人力可以用歌来取。管仲笑着回答,人一旦劳累精神就容易疲惫,同样人一旦精神愉悦,就容易忘记劳累。管仲通达人情,一至于此。
管仲将音乐第一次成为决定战争进程的胜负手。将残酷的战争变成了一种艺术。楚汉相争之时,后来刘邦照葫芦画瓢,垓下之围,响起了十面楚歌。让项的军队思念家乡,让项以为楚地全部沦陷,全军失去了抵抗的意志,自刎乌江,一败涂地。运用之妙,存乎一心。音乐原来胜似百万雄军。
管仲不仅是军事家,同时也是大艺术家,大音乐家。曲有误,周郎顾。可管仲不仅精通音律,而且最早将音乐不露迹地巧妙地用于战争。通过音律,管仲两次成功转危为安。一次是早年辅佐公子纠兵败,被鲁军槛车征送齐国,为防止鲁君悔悟,管仲现场谱歌,让大家边唱边走,奔走如飞,不知疲惫,一天走了两三天的路程,让鲁国追之不及,终于逃过一劫。还有一次就是远征山戎,山高险阻,战车根本推不上来。管仲谱了一曲《上山歌》和《下山歌》,让人夫你唱我和,气势高昂,轮转如飞。桓公大为赞叹,真算开了眼,直到今天俺才知道原来音乐就是力量,人力可以用歌来取。管仲笑着回答,人一旦劳累精神就容易疲惫,同样人一旦精神愉悦,就容易忘记劳累。管仲通达人情,一至于此。
管仲将音乐第一次成为决定战争进程的胜负手。将残酷的战争变成了一种艺术。楚汉相争之时,后来刘邦照葫芦画瓢,垓下之围,响起了十面楚歌。让项羽的军队思念家乡,让项以为楚地全部沦陷,全军失去了抵抗的意志,自刎乌江,一败涂地。运用之妙,存乎一心。音乐原来胜似百万雄军。
管仲指挥若定,终于打垮了山戎,夺还燕国子女无数,燕庄公心里那个感动。大哥,大哥,你是俺心中的红太阳,谢谢你救了俺,替俺出了气。坚持要送桓公和管仲出境,依依不舍,不知不觉就送入了齐界。桓公发话了,按规矩,诸侯相送,不出境处。这样吧,割地至所送之处五十余里,全部送给燕国。并把消灭山戎开辟的北方五百余地,一并送给燕国。这怎么行,怎么行?急得燕庄公两手直摇。
收下吧,这是我国君主一片心意。管仲劝道。这真是恩重如山,如同再造。燕庄公感激涕临,就差下跪了。齐桓公、管仲之世,燕国一直忠心追随齐国,燕军也成为齐国的外围部队。随叫随到,随意调动,成为齐国北方的坚强屏障。
从此,桓公和管仲的霸业达到了一个新的巅峰,在漫长的称霸过程中,他们树立和输出了一整套普世价值理念。那就是遵合礼义,尊奉周室,维护正义,抗击外侮。强抑之,弱扶之。在精神层面上获得了各国的高度认可。中原各国都以跟随齐国为荣。不仅是那些小国,就是以当时实力超强的晋国君主晋献公。也是桓公忠实粉丝。不远万里,参加会盟,因路途遥远,堵军塞车,迟到未能观会,心中引以为憾,恨恨不已。平生不识陈近南,纵使英雄也枉然。没看到桓公主持的盛会,晋献公不仅感慨,真他妈的缘份太浅了。不及观衣裳之盛,何无缘也。
抵御异族,我们言必称霍卫、岳飞。其时,管仲才是大英雄。保护了千千万万无辜的生命,和中原先进的文明文化。其是,可以说,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是管仲挽救于水深火热之中,使百姓免遭生灵涂炭,是真正的民族英雄。
管仲善于转祸为福。他一生共立了三位太子。奠定了他一生功业。立宋恒公,拉开了齐国称霸的序幕。立周王世子。有辅佐之功。燕国之德。使事业和威望达到顶峰。立齐公子昭,确保齐国江山稳固,身后功德圆满。
管仲从不面折廷争,当面和领导对着干。而是很注意讲话的技巧。能巧妙地让领导在不知不觉中听从他的意见。当年桓公东征西讨,武功盛极一时。不禁洋洋得意,自谓是百年不世出的大英雄。乘诸侯会盟之际,在酒酣耳热之际,桓公忽然问周天子使臣宰孔,“寡人听说三代有封禅之事,其典如何,能不能讲来听听”
宰孔恭恭敬敬地回答,古者封泰山,禅梁山,仪式是相当隆重,非常复杂,是如此如此,这般这般。三代受命而兴,故有此美报也。
桓公把头一扬,说夏的首都在安邑,商首都毫,周首都丰镐,离泰山,梁山隔着十万八千里,犹且封禅。而如今这两座山都在我境内,我欲举此旷典,你们意下如何呀?宰孔见桓公趾高气昂,只得曲意奉承,“您老说可以,莫非哪个还敢说不字”。
话虽如此,可宰孔心急如焚。当天晚上急忙跑到管仲处求救,封禅这哪是诸侯应该干的事。您老还不赶快劝劝。管仲把胸脯拍的山响,一口应承,大夫,把心放回去,这事包在我身上了。宰孔千恩万谢,回营去了。
第二天管仲诣见桓公,他没有苦口婆心地讲事实摆道理,而是摆起龙门阵,随意侃起来,老板,听外面传得沸沸扬扬,都说您要封禅,这事是真得吗?
怎么不是真的?我南伐楚,至于如陵;北伐山戎,斩孤竹;西涉流沙,至于太行。诸侯莫敢违。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虽三代受命,但功业有超过我的吗?我现在想封禅,铭记武功,示于子孙,难道不可以吗?
管仲点头,那是,那是,老板您武功赫赫,除了尧舜禹汤,古往今来又有哪几个比得上。但三代封禅,都有祥瑞出现,如东海至比目之鱼,西海至比翼之鸟,祥瑞之物,不召而至。可这些年齐国是凤凰、麒麟没见着,乌鸦倒是来了一趟又一趟,嘉禾没生,蓬蒿倒是繁植了不少。诸侯那些有见识的人要是知道了,一定会偷偷地耻笑您的。一席话说得桓公哑口无言,无奈只得打消了封禅的想法。语言是一门艺术。管仲深谙此道。他巧妙地抓住齐桓公争强好胜的心理,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桓公封禅,本意是扬名立万,让他的臣民们铭记他的赫赫武功、巍巍功德。让诸侯们感恩戴德,铭记他的前无古人的光辉事业。他要告诉天,告诉地,告诉天神,告诉臣民,他小白是条真正的汉子,是个大丈夫,敢爱敢恨,敢作敢为,他为他的臣民们尽心的付出了,他为他的梦想尽心的努力了,无愧于天地,无愧于心。不仅是现在,最好是永远,让大家都记住他,怀念他。永远都活在齐国人民的心中。
但经管仲这个云山雾海地讲了一通,讲的如此玄虚,也不知是真真假的。反倒让桓公犹豫了,万一,真如管仲所说,那就是画蛇添足,反而不美了。无奈只得放弃。这就是知识的力量。只要你学历很高,学识很深,最好是位国学大师,那么就是胡侃瞎诌,都能蒙人,都会有人视为经典,膜礼崇拜。
管仲就是真正的国学大师,是大文豪。他所著的《管子》一书。是先秦不可多得的思想瑰宝。全书七十六篇十六万言,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开风气之先。引领了春秋列国的百家争鸣,从此各种思潮激荡交织,成为中国有史以来思想最自由、民智充分迸发的时代。管仲开启了一个时代,一个让世人无限憧憬和景仰的大时代。
管仲是为数不多的不歧视商人,尊重商人、重视商业的开明的政治家。士农工商,在过去,商人是非常没有地位的。即是你再有钱。从汉代刘邦开始,到明代,商人甚至不能穿丝绸,当然更不能参加科举作官,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商人总是倍受欺负。只要论及商人.都离不开锱铢必较、唯利是图等字眼。而管仲却从不把商人妖魔化,视为洪水猛兽。而是不避嫌疑,主动与商人交朋友,想方设法解决他们的困难和后顾之忧。少时经商经历,让管仲能够深入地接触底层,明白民间疾苦。知道货通天下的便利。与商鞅的重农抑商不同,管仲提出藏富于民,重商兴业的理念。大力鼓励发展商品经济,使齐国富甲诸侯,成为春秋首霸。
管仲是位卓越的理财家。他设了轻重九府,类似于今天的发改委、经委、财政部等部门,来宏观调控经济。具体方法是“轻重敛散以时”,物价便宜的时候,由国家进行收购;物价贵的时侯,由国进行抛售,平抑物价。既保护了商人和种植者的利益,也保护了消费者和老百姓的利益。我国现行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就是管仲思想的实践。不仅如此,管仲还相当前卫地提出刺激消费和侈奢消费的理念。通过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来刺激经济发展。是春秋版的市场经济,今天老美搞得那一套,很可能是受了管仲的启发,跟管仲学的,管仲是鼻祖。
为了让齐国制造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让世界各国都用齐国的产品和商品,管仲还大力发展同其他诸侯国之间的境外贸易,实行“关市讥而不征”政策,即政府对商品外贸只是稽查,负责产品质量的管理,而不征税。只要老百姓富了就行,政府不收钱。同时还在齐都临淄“为诸侯之商贾立客舍”,在吃穿住行上给外商以极大的便利,让他们感到宾至如归。
为了保护齐国利益,管仲还成功地运用了“贸易战”来制服敌国。相传鲁齐冲突,齐桓公向管仲请教对策。管仲胸有成竹的回答,鲁人善于织绨,如果从上层贵族开始,在齐国上下流行提倡穿绨,而我们自己不织,绨的价格肯定会一路攀升。桓公依计行事。管仲就告诉鲁国商人,以金300斤换绨千匹。这简直就是暴利。在高额利润的引诱下,鲁国人民都不搞生产而专心织绨。此时,管仲又建议桓公带头,令齐人一律不穿绨服,封闭边关不与鲁通商。鲁国因缺乏粮食发生大饥荒,鲁君连忙令其民‘去绨修农’,但为时以晚,谷价涨至百钱1石。齐国因粮食增产,每石谷只10钱,但不许外流。鲁国百姓纷纷涌入齐国,鲁君只好低头请服。”这可比简单的贸易制裁厉害多了。
商人富有,是最有钱的人,却为什么地位不高,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产业方面的因素。农业是第一产业,民以食为天,没有粮食,大伙都得喝西北风。而经商,只不过是将人家辛辛苦苦产出来的东西,从一处搬到另一处,并不直接创造财富。统治阶级不待见。如果大家都作生意,不治生产,那日子还怎么过。广大老百姓也不喜欢,老子面朝黄土背朝天,劳累一辈子,最多也就是混上肚圆,解决个温饱。万一碰上个天灾人祸,全家老小还得前心贴后背, 饿的嗷嗷直叫,日子那个苦。就甭提了。那些狗日的商人,就是把老子的东西搬了个家,就赚得盆满钵满。怎不叫人心里填堵。还有个因素就是道德因素。中华上下五千年,是礼仪之邦,讲求仁义道德,耻于言利。商人过于精明,整天价算盘打得天响.忙碌于蝇头小利,给人的印象很俗。感觉就像红梦楼中的王熙凤,虽是个出挑的美人,且极能干,如周瑞家所说的,少说着只怕有一万心眼子,再要赌口齿,十个会说的男人都说不过她呢!可大伙都感觉还是精明有余,可爱不足,更是不及钗黛。
还有个心理因素。国人的心态一般是求稳,不想冒险。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也很无奈。风大浪大,一不小心就会栽跟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读书后从政,捧个铁饭碗。依旧是很多人心目中第一选择。生活过得平稳安逸。有身份,有地位,又体面。君不见公务员报考场面千军万马、何等蔚然壮观。当公务员,当国家干部,人都是国家的,小日子自然过得滋润。自苦官本位的思想很浓厚,连乔家大院的乔致墉,尽管成为山西首富,在全国也是首屈一指,但仍念念不忘的是从政入仕。
安全问题,更是一个因素。商人手中积累了大量财富,让统者心生忌惮。不比一穷二百的农民兄弟,不比只会吟诗作赋秀才哥哥们,也不比荣华富贵攥在手心里的政治官僚们。那些大商人富甲一方、财富众多,可能招募私人军队干涉政治。如东汉的豪强。权柄应为人主所操纵掌控。为维护长治久安,统治者十分注重控制商人的影响力,打击商人的地位。防止其影响政府的权威。直到今天我们仍然是政治主导型的社会,大政方针掌握在少数政治精英手中。而不是经济主导型,商人从来没有成为社会的主角,成为决定社会进程的决定力量,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管仲却从来没有囿于这些世俗偏见。在春秋列国,齐国商人地位是最高的。因为他们对齐国的作用最大。桓公是位多欲的君主。对外开疆拓土,建功立业, 战争连年不断。六观衣裳,九合诸侯,外事活动一个接一个。对内广治宫宇,大兴土木,办公条件和生活条件是越来越豪华奢侈。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齐国国库并未空虚,而越来越充沛,也未增加百姓税赋和负担,不能不说是奇迹。关键是管仲这个家当得好。重视商业,发展经济,做到长袖善舞。他认为,财富的积累增殖,不能单纯靠生产。只有充分流动流转, 才能做到货尽其用,物尽其材,才能迅速做大财富。只有让各阶层受益,百姓能赚钱,有盼头,也才会有种田种粮搞生产的积极性。
在管仲的心中,商人从来就不低贱。而是他施展抱负治国治民的基石。士农工商,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没有分三六九等之别,在他心中都一样。他很重视社会分工,社会和谐,注重调动各个阶层的力量和热情。实施了破天荒的一大创举,将全国分为二十一个乡,工商集中起来,划为一大块,共六个乡,士也就是知识份子和农民划为一大块,共十五个乡。士足兵,打仗的兵源就从那里出。工商这一块足财,负责钱粮,国家没钱了找你要。大家各司其业,分工明确,各行各业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共同建设齐国大家园,共同致富奔小康。齐国大治。
土地是最大的财富。土地问题历来关系国家根本。基础不稳,地动山摇。为了防止土地过分兼并集中,造成人民流离失所,铤而走险,政权动荡。各朝各代也有意识地采取了很多措施防范和抑制这些大地主和商人。
管仲另辟蹊径,没有一味地从去防去堵,而是坚持以疏导为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采取“相地而衰征”的措施,即根据土地好坏和产量多少而征收差额赋税。过去,不管地好地坏,都收一样的税,结果住在坏地的农民就想往有好地的地方迁移,造成大量流民。过去,不管收成多少,都归地主所有。而现在农民也能分一杯羹,有自己的一点收入了。管仲还实行按年成收税,即丰年的税率是十分之三,平年十分之二,差一点的年收十分之一。荒年不收税,等到灾情缓和之时收税。极大地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调动了 农民种值的积极性,人民安居乐业,安安心心种田,快快乐乐纳粮。
管仲土地改革的核心在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这对我们今天也有很大启示。现在我国土地问题也是异常严峻。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马虎不得。可现在最头痛的问题是,人民都不爱种田了,都外出打工,只剩下老弱病残才留守家中种田。如此,农业如何有希望。连水利设施也多是用五六十年代老毛手上建得东东,年久失修,没有关心搭理。老百姓哪个愿意种田,收入既薄,又没前途,一辈子如果脸朝黄土背朝天,估计连讨个媳妇都困难。
应该说,当前政府是下了很大的决心,动用了大量资源,先后取消了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取消了几千年的皇粮国税。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同时,还发放了大量补助,如良种补贴等付出的代价不可谓不大,但却收效甚微,没有起到扩大产量促进农业的初衷和目的。究其根本,究其原因,就是没有进行根本性地改革,没有加快土地流转,调动老百姓的积极性。如果将土地适度集中,那些有钱的商人和老板,将会积极投资土地,投资农业,大兴水利,精耕细作,实行机械化运作,将极大提高生产效率。
当前政府最担心应是农民将地卖了以后,如果不会打算,不治生产,将钱用光后,失去了谋生的来源,老百姓没饭吃,将造成新的社会危机,动摇社会的基础。
其实政府应是多虑,社会进步到今天,有很多办法可想。如失地老百姓一旦将钱花光,可以继续在想像到城里打工一样,发挥自己种田的特长,为农场主打工,领工资。另外,最关键的事,要加快城乡社会保障机制的建立健全,健全农村低保制度,让农民衣食无忧,至少口饭吃。只有地真正成为自己的,大家才会对自己的小孩子一样,付出所有的心血,才能全心全意的去种好田,才能全心全意的去兴修水利,其核心就是像管仲土地改革一样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现在我国有10亿农民,若都来种田,劳动力严重过剩。如果允许买卖,1亿人就可完全作好10亿人的事。其余的劳动人民将从土地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从事其它更能产生效益的产业。
再说取消农业税,这一改革方向似须斟酌。虽极大减轻了农民兄弟负担,光耀史册。但效果不佳,产量一直不见提升。良田抛荒现象依然严重,原因在于你种与不种,都有补贴发放。种田纳税,千百年来一直如此,农民兄弟也早已习惯。认为天经地义。一旦取消,似为不妥,不如实行先征反返,收了以后再还给你,只给种田的弟兄们发放各种补贴和补助。不种的,抛荒的,一个子没有。这样可以形成种纳税光荣、种田光荣的理念。防止阳光普照、吃大锅饭的现象。
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的民族,一个善于克制而又节俭的民族。节俭、节约的美德史册中随处可见,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生动活现的故事,许多值得学习和敬重的榜样。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作为一个政治家,大张旗鼓、旗贴鲜明的提倡侈奢,鼓励消费,管仲应是古往今来第一人。直到今天,有的人们一提到侈奢,就会与浪费相连。嘀嘀咕咕,发牢骚,想想58年,连饭都吃不饱,现在日子好了,可也不兴这么浪费,尽整些没用的,什么贵买什么,造孽呀,整个一败家子。
如何应对现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管仲的刺激消费应是一剂良方。他并不是一味强调节用。而是鼓励消费、扩大内需。我们常说,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现在出口受国外市场影响巨大,只剩下投资、消费两个杠杆了。选择投资,还是消费,是个两难的选择,也是两个完全不同手段和方向。从目前看,我们倾向于投资,主要还是是政府投资主导,大手笔,大魄力,投资了四万亿。投资的好处是能够在短时间内立马见效,如同打了一针强心剂。从实践来看,这些投资也确实起到了立见影的效果。GDP持续恢复,实现恢复性的高速增长,财政收入止跌回升。但后续表现如何,尚待时间检验。凡事有利必有弊,如此大规模的投资,势必造成新一轮的产能过剩,让那些本来不应该淘汰的落后产能和企业继续苟延残喘,没有实现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况且这些投资都主要用于修路修桥等基础设施,不能持续提供税收,产生效益。今后怎样继续拉动还是问题。
经济是不是发展得越快越好。这本是一个不是问题的问题。这不是臭屁废话吗,当然越快越好。果真如此吗?是不是一定要修这么宽的路,建那么多高楼大厦。发展那么快呢?经济的发展,和民生的生活质量,到底哪一个更应优先。是不是能向管仲一样,将提倡发展 速度,改为提倡消费,提倡关注百姓的生活质量和水平是否真正提高了。不能单纯看GDP,而是要看老百姓的消费能力是否上来了没有,百姓是不是可以放心的花钱办事了。是不是还是像过去一样将钱袋子捂得紧紧的,没法子,操心的事太多了,小孩要读书、老人要看病,自己要买房,中国的储蓄率一直位居世界前列,一是生活习惯,另一重要原因,是不敢花,不能花,是救命钱,养老钱。
历史有时会开玩笑。经济发达的地方,一个轮回,又变成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如陕北黄河流域一直是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可就是因为经济发展过快,人们勤劳过度,开垦过度,砍伐过度,现在已成黄土高坡。高速发展的经济造成的损失,无论花多少钱也弥补不来了。而九寨沟则是少数民族聚集居地,山高地远,经济落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正因为经济发展慢,保持了青山绿水,如今旅游大热,既有了生态,百姓又得了实惠,有了钱。
所以一味强调投资,强调发展速度,不一定就是好事。我们或许可以从管仲所倡的消费得到若干启示和启迪。我们本应关注我们自身的生活质量和生态质量。
管仲注重人性,尊重个体。他最早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出“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充分强调了个体和人民重要性。在芸芸众生,个体既是渺小的,更是伟大的。社会是由人创造并个体组成的。人的因素是最具活力的因素。所有的个体都是一个动力单位。
历史以来,我们的传统就是注重国家,注重集体,强调小家服务大家,个人服从集体。强调服从和牺牲,不尊重个体,不尊重人性,过份强调大河有水小河满。亚当·斯密曾经说过,如果我们不注重他人,也就不会重视集体,更不重视国家。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都热衷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认为国家大事与已无关。国家都不尊重个体,自己又何必多管闲事。只管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失去了参与国家建设的荣誉感和热情。现在国人没有了理想和信仰。忠孝仁义等儒家教义,人家说了,那是封建糟粕,道教、佛教等宗教,人家说了,那是封建迷信。虚无飘渺,都是骗人的,从没有什么玉皇大帝,太上老君,从来没有什么救世主。我们都是唯物主义者,要讲科学。资产阶级的享乐思想就更是末没腐朽,信不得。而马列主义对普通百姓来讲,又显得有些高深。全国人民不知道信什么。信仰的缺失,让国人心态变得相当浮躁。只注重物质和物欲,忽视精神追求。当前所流行的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的标准,就是赚钱和升官。谁赚的钱多,谁当的官大,谁就是最成功的人士。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了信仰,没有了追求,没有精神脊梁,也就失去了活力和动力。那是相当危险和可怕的。
过去王朝更替,战乱频繁。人就像狗一样, 生命卑贱渺小,没有尊严, 微如草芥。吴起杀妻求将,唐安史叛乱,张巡死守睢阳烹僮杀妾,以献战士。荆轲只赞了一句好美的手, 太子丹就砍掉美人手奉上,这些都英雄,英雄尚且如此,世俗之辈就更不用说。在过去,人吃人是很普遍的事。发生瘟疫或逃荒时,易子而食。逃荒时,有病死的饿死的,支个大锅就,捡起就丢到锅里煮起来,有的饿的头晕眼花,要伸手探到锅中捞,一不留神,自己也掉了进去沸腾的热水之中,成为他人腹中之餐。
人的生命如此卑贱,如此不值一提。但管仲却非常尊重和敬畏。把对人性对生命的态度,视为个人的品德和操守的重要标准。当年桓公探病,和管仲深夜交心谈了一席话。桓公曰:“易牙烹其子,以适寡人之口,是爱寡人胜于爱子,尚可疑耶?”仲对曰:“人情莫爱于子。其子且忍之,何有于君?”桓公曰:“竖刁自官 以事寡人,是爱寡人胜于爱身,尚可疑耶?”仲对曰:“人情莫重于身。其身且忍之,何有于君?”桓公曰:“卫公子开方,去其千乘之太子,而臣于寡人,以寡人之爱幸之也。父母死不奔丧,是爱寡人胜于父母,无可疑矣。”仲对曰:“人情莫亲于父母。其父母且忍之,又何有于君?且千乘之封,人之大欲也。弃千乘而就君,其所望有过于千乘者矣。君必去之勿近,近必乱国!”
一个人如果连自己都不爱,连自己的父母、子女和家人都不爱。又怎么可能爱他人,爱国家。又怎么可能对朋友义气,对领导忠心呢?组织部选拔干部,首先一条,就应考察他对父母孝不孝顺,如果对有养育之恩、对生我养我的父母都不孝顺,又怎么还能指望他对旁人好勒。那肯定是冷漠之辈,自私之徒。忘恩负义,又如何能当好公仆。
人情练达即文章。管仲对人性的宽容度很高。食色性也。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诗经有云,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管仲并不将其视其洪水猛兽,人伦大防。而是采取适度包容的态度。寡人有疾,寡人好色。对桓公这一爱好,他从不劝谏。而是从实际行动上表示了理解和支持。桓公打仗带美人,管仲也上行下效。带美女出征。争议最大的,也是最出格的是,在管仲主政期间,由政府出面设设“女闾三百,以安行商”,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红灯区。
管仲这一作法是否得当,值得商榷。但他所反映的对人性的理解和高度包容,政策手段的高度灵活,确有值得借鉴之处。人性有追求刺激的一面。比如现在风行的地下六合彩风行,是屡禁不绝,屡查不止。还有很多人,到边境,到国外豪赌。大量的财富流失到外地。而税收却一个子也没收到。国家损失巨大。在人的觉悟尚不够高尚之时,是否可以在加强教育的同时,加强引导。是否可仿效
管仲模式,对博彩业进行规范管理。实行会员准入制度。规定为富人游戏。存在的即是合理的。如果有钱人喜欢刺激,而你又禁不到,何不开前门堵后门, 划定特区,规范管理。并课以重税,将税收全部用于希望小学和扶助残弱,救济贫困。使财产进行合理流动,二次分配。
人情练达即文章。管仲对人性的宽容度很高。食色性也。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诗经有云,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管仲并不将其视其洪水猛兽,人伦大防。而是采取适度包容的态度。寡人有疾,寡人好色。对桓公这一爱好,他从不劝谏。而是从实际行动上表示了理解和支持。桓公打仗带美人,管仲也上行下效。带美女出征。争议最大的,也是最出格的是,在管仲主政期间,由政府出面设立“女闾三百,以安行商”,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红灯区。
管仲这一作法是否得当,值得商榷。但他所反映的对人性的理解和高度包容,政策手段的高度灵活,确有值得借鉴之处。人性有追求刺激的一面。比如现在风行的地下六合彩风行,是屡禁不绝,屡查不止。还有很多人,到边境,到国外豪赌。大量的财富流失到外地。而税收却一个子也没收到。国家损失巨大。在人的觉悟尚不够高尚之时,是否可以在加强教育的同时,加强引导。是否可仿效
管仲模式,对博彩业进行规范管理。实行会员准入制度。规定为富人游戏。存在的即是合理的。如果有钱人喜欢刺激,而你又禁不到,何不开前门堵后门, 划定特区,规范管理。并课以重税,将税收全部用于希望小学和扶助残弱,救济贫困。使财产进行合理流动,二次分配。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管仲的开明和其前卫的思想和做法,与齐国的地理位置和大气候分不开的,两者遥相呼应,相得益彰。春秋各大国各有千秋,气质各异。晋国地处内陆,心态平和,不事张扬,埋头务实,讲求仁义,追求德治,是中原文明的摇篮。楚国地处南蛮,开山凿路,筚路蓝缕,敢闯敢干,极具血性。秦国地势险要,四关环卫。秦人胸有丘壑,善长权术谋略,鼓励耕战,讲求法治, 全国上下推行严刑峻法,最终一统六国。而齐国地处沿海,经常见识大风大浪,《管子》曾云,渔人之入海,海深百仞,就彼逆波,乘危百里。海阔天空,自然敢于冒险,气宇达豁,胸襟开阔,开明包容。与春秋列国大异其趣,齐国推行的外向型经济和工商型经济。只有当一个民族和国家相当自信时,才会敢于对外开放,主动参与世界分工。将世界资源、人力、物力为我所有,创造财富。成为春秋是最富裕的国家。唐朝是军队中很多异族名将,很多外国人到长安赶考,中进士入朝当官,吸引集聚了全世界的人才,为大唐帝国贡献聪明才智。而明朝则心态保守,闭关锁国,气度相差何至万里,外面发生的一切不闻不问,妄自尊大,与世界潮流脱轨,近代中国落后,与心态无不相关。攻守之势异也。
人常说伴君如伴虎。无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今天还是亲密战友,保不齐明天就翻脸成阶下囚。可管仲却能很好地把握好尺度,和领导的微妙心态。管仲进行了一个相当危险的游戏。那就是逾制。于府中筑台三层,号为“三归之台”,意思民人归,诸侯归,四夷归。又设反坫,以待列国使臣。这是只有诸侯享受的规格。而管仲居然毫不客气享用起来。这放在过去是很大的罪名。若是主上犯疑认真追究起来,那就算作形同谋逆,株连九族,要砍头的。中国是礼仪之邦,很讲规矩。比如现在,官员连做车都很有讲究,多高级别的领导,就只能做多大排量的车,那是有严格规定的,丝毫马虎不得。据报道,一个县委书连任当选,在激动之余居然组织阅兵,犯了大忌,不仅丢了乌纱帽,还牵出其他的事被关进了牢里。
可管仲却不避嫌疑,不顾忌讳,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可以说是胆识过人。当时,桓公自谓功高无比,广治宫室,要求务为壮丽。乘辇、服御都比照周王的规格和待遇。做是做了,但桓公心里或多或少也许还有惴惴之意。因为越是有为之君,就越是重视自己的事业和名声。就像鸟儿爱惜自己的羽毛一样。桓公肯定会时刻关注和顾虑大臣们对他的评价和看法。顾忌民意和舆论。那些耿直的大臣们如鲍叔牙们肯定看不惯,也肯定有不少闲话传到了了桓公耳里。主公怎么变成这样了,要珍惜民力爱惜民力呀。而这时候管仲的做法无疑极大缓解了桓公的压力,转移了视线。对管仲的良苦用心,更是感动和感激。位高权重,功高震主之时,如何与人主相处。处理比较好的,大致有两种情形,一是如曾国藩深自贬抑,自栽湘军,夹着尾巴做人。二是如李鸿章,反其道而行之,大张旗鼓扩充淮军,置舆论于不顾,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人主反而愈见信任。管仲如同后者,不邀虚名,与老板高度默契。只要把国家治理好就行了,吃饭睡觉等芝麻绿豆大的事,何必管人家那么多。很多领导并不喜欢唯唯诺诺,低头顺目的下属。而是需要有性格、有虎气霸气的部下,能够在关键时刻挺声而出,压制不同声音,维护领导的决策和权威。当然这需要魄力和眼力。
打开国门,逾制、开设红灯区,管仲是敢想敢闯,敢作敢为。可更多时侯,他又非常的谨慎。周襄王追念管仲定位之功,想封他作上卿。他坚辞不受,理由只有一个,齐国有国高二子在,臣不敢受。这里反映了一个重要的信号,平素管仲非常尊重国、高等元老们非常注重他们的感受,非常注重处理好与他们的关系。元老们能量巨大,朝野势力盘根错节,根深蒂固,影响力非同凡响。当年华国锋集国家主席、军委主席、国务院总理三大要职于一身,位置显赫,无人能出其右,创下新中国历史,地位之固可谓坚如盘石。可就是未能摆平和处理好与老帅和老将们的关系,终于黯然退场。
不遭人忌是庸才,如何未雨稠缪,化解矛盾和危机。关键是要处理好上下左右的关系。要处理好与领导的关系,处理好与同僚之间的关系,要处理好下属之间的关系。管仲豁达大度,既讲原则又讲感情。在处理上下左右的关系时,他努力培养一种以沟通感情为基点的相互理解的精神状态。相互依赖,配合默契。终其一世,管仲都深受桓公信任,深受同僚和下属们的爱戴和拥护。在相位四十余年,其权威从未受过真正的挑战。
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易牙,竖貂、公子开方仨人是既可恨,更可怜可悲。权力就像一个金字塔。越往上位置越少,难度越大。
为了能入宫日夜服侍桓公,竖貂挥刀自宫,从此失去了男人的尊严和人生的乐趣。为了让桓公尝间人间美食,易牙亲手将亲身骨肉、那可爱孩子烹掉。为了在身边辅佐,公子开方抛妻弃子,不远万里来到齐国,甚至父母过世,都没有赶过去看一眼尽尽孝。如果说这一切都是作秀,也不尽然。如果说他们仨人和桓公完全没感情,或者说这感情全是假的,也不太现实。他们与桓公相濡以沫,肯定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就像狗儿对主人的依恋一样。是真诚和真挚的。桓公既感动又震惊他们做出的牺牲。想让易牙为相,也许就是出于这种补偿的心理。
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看到,部下对领导,往往比领导的亲生儿子对他还要好,只要有什么需要,哪里有个病痛,都是第一时间赶到,尽心尽力,细致入微。这里面有感恩的因素。老子对儿子好,那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谁让他是我老子。儿子对老子就不一定了,往往是自己的事情的忙不过来,哪里顾得上老头子。有的就是过来看看。也不过是应了卯,不会真正放在心上。部下则不同,领导对其好,心里总是一直记得和挂念,饮水不忘掘井人。生活中的种种幸福总是记得是谁给他带来的。这是感恩。当然还有另一种情形。那就是有所想,有所图。想方设法挖空心思想在领导面前表现自己的忠心和忠诚,作为日后进阶的资本。是一种感情投资。
易牙,竖貂、公子开方仨人介于两者之间,更多的是偏向后者。其中,既有既掺杂感恩的因素,更多的是利益的考量。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梦想,渴望得到荣耀和权力,他们不惜牺牲自己的身体和家人,不是说他们不爱自己的家人,子女和父母,也不爱桓公胜过爱家人和自己的身体。说到底,他们是更加爱自己,为了自己,他们可以付出一切,牺牲一切。希望那一个之下,万人之上的万民臣服、高高在上感觉。心中的为了得到更多。他对领导的好,也许超过领导的家人和对自己的家人,那不过说到底,还是为了自己。对自己好。如果他们一旦掌权,会极度贪婪,加倍索取,因为他们付出的和牺牲的,实在是太多太多了。那种痛苦的感觉,实在是太深太深了。所以管仲很清醒地指出,并阻止了桓公的冲动。
管仲非常讲究信用和质量。“诚信”一词最早就是由管仲哥哥提出来的。《管子·枢言》曾云, “诚信者,天下之结也。”要求要诚实经营,讲究信誉,管仲同志亲自主持大力开展质量万里行活动。积极推行“关市讥而不征”的政策,在实行零关税的同时,专门设立了工商管理机构。看验商品质量,进行严格管理。进行稽查。发现问题,吊销执照,假一罚十。在感动管仲同志认真诚信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感慨已经是市场经济国家的中国,那些不和谐的声音。当年苏联解体之时,俄罗斯等国亟缺日用品。大量中国商人纷纷涌入边境做生意。由于价格低廉,很受当地居民的欢迎。可没过多久,问题就出来了。不少商品质量低劣。羽绒服里露出的不是羽绒,而是羽毛。而日本和韩国则不同,商品一直很高,但质量却十分过硬。俄罗斯人纷纷掉头转向他们。严重损害了中国商人和商品的形象。
现在的食品安全问题,是最大的问题。现在有些做生意的,什么事都敢做,什么钱都敢赚。西瓜里掺水,肉里打激素,水果催红素,蔬菜里打农药,牛奶里放三氯氢氨。真是触目惊心,想想心里都发毛。有个黑色幽默,有位农民伯伯很纳闷,城里人真是怪,身体莫非是铁打得,菜里洒了这么多农药,怎么也吃不垮吃不病。这当然是个笑话,一个略带苦涩的笑话。吃什么都不放心。是吃什么都不放心的。喝什么都提心吊胆。可一日三餐,总是要吃,怎么也躲不过去。天哪,还让不让人活了!现在老百姓们要求不高,不要求不讲究营养,就想吃个平安,吃个健康,可连这个小小的要求都是奢望。现在土的东西,如土鸡、土鸭、土泥鳅,土黄鳝,等被冠以绿色食品、原生态食品等荣誉称号,非常珍贵难得,等闲难得看一见。想想,真怀念过去那青山绿水,怀念那清澈的小溪,和活蹦乱跳随处嬉耍的小鱼。
诚信是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通行证”。如果我们在社会中,如果不能真诚地待人或被人真诚地对待,信用缺失,互相猜忌猜疑,那会是怎样是一种混乱和无序。千万不能鼠目寸光。在这一点,我们真应该学学管仲好榜样。
管仲是世界上第一个大力提倡并实施招商引资战略的人。他充分利用齐国衢处之本、通达所出的优越的地理优势,想方设法吸引各国的商人都齐国投资做生意。以制度的形式将招商引资上升到国策。管仲亲自制定了法律法规,要求凡是不按规定服务于外商的官员,有司便会治其渎职之罪。并对外来务商人员,实行国民待遇。只能能给齐国赚钱的就是齐国人。在国内广设市场,“百乘之国,中立而市”,按人口比例,道路远近立市场;修道路,盖宾馆。为使所有商贾享受全方位服务,还在“国道”上每三十里就设一处驿站,也就是招待所,对来齐国经商的商人,在生活方面给予高规格的接待,储备食物保证“外商”食品供应。白吃、白住。
管仲还明确规定:“一乘者有食,三乘者有刍菽,五乘者有供养。”来一辆车的三餐免单,免费供应食宿,来三辆车的不光管吃管住,还供应加供马匹草料,免费为车子加油。来五辆车的不单有上述优待,还专门配备五位小秘,伺候饮食起居。为什么车子越多,条件越优惠呢?因为,一般情况车辆越多,说明这个商人带的金银财宝和米米就越多,是大客户,是齐国的贵宾,是最受欢迎和最可爱的人,千万怠慢不得,因此条件就越优惠。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些优厚的条件,光明的钱景,让商人们不禁眉飞色舞,两眼发光,嘴里哼着“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纷纷呼朋唤友、成群结队地揣着金条美元奔着齐国都城临淄掏金去了。天下之商贾归齐若流水。齐国一跃成为当时诸侯国里最富有的国家。
管仲发展招商引资,是放长线,钓大鱼。吃小亏,赚大便宜。我们小时候买糖有个经历。抓一把,再放几颗进去,心情很舒畅。嘿这个老板真大方,下次还来。如果抓一把,手抖一抖,再拿几颗出来。那心情可就大不一样了。搞招商引资要人性化,不能小家子气。不仅要算小账,更要算大账。要跳出生意看生意。管仲修路修驿站,表面上看是政府出了一大笔钱,但它却带动了旅游、餐饮、购物等一大批相关上下游配套产业,提供了大量的税收,所赚的利润何止千千万。
近年来,全国各地都效仿管仲,把招商引资当作发展经济的主要途径。甚至是全民招商。每个单位都有指标,都有任务。热情高涨。在尝到甜头的同时,也存在不少弊端。许多地方是招商引资政策优惠无底线,有的政府土地出让金返还比例高得惊人,甚至分文不取。不计代价不计成本招商。有的“捡到篮子都是菜”。引进一些没有实力的外商,甚至是皮包公司,造成许多半拉子工程,陷入泥沼。还有的以低廉的价格拿到土地后却不投资;之后直接或者变相卖土地,赚取巨额利润。让不少地方政府付出了巨大代价。这就与管仲的初衷背道而驰了
管仲擅长“因天下以制天下”。他密切关注各国市场行情,暗中操纵商品价格,打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除了用买绨织绨的办法制服鲁国外,管仲还把目光瞄准了楚国。当时楚国日益强大,掘起的势头非常明显。为了维护霸主地位,管仲采取了遏制战略,限制楚国的发展。让桓公以高价收购楚国的活鹿,贩鹿可发大财,于是楚国的男女老幼,不治生产不种粮;全都精神百倍日夜不息,窝到山里摆夹子布陷阱,天罗地网来捕鹿,可怜楚国鹿不幸遭殃,妻离子散千里迢迢地被捉起贩到异国他乡——齐国。而齐国却早已“藏谷十之六”,大搞粮食储备。天下诸侯超过一半以上的粮食都被运到齐国作为战略储备储藏起来了。当楚国人再一次兴头冲冲的来到齐国贩鹿时,管仲不干了,关闭国界,禁止交易。我们国家最近出台了动物保护法,成立了动物保护协会,现在不兴孽待动物,捕捉动物了,你们看看,我们齐国现在是漫山遍野都是鹿,你们还是赶快回去吧。鹿卖不出去,粮食又没种,楚国上下一家子老小无不饿得呦呦直叫。走投无路。结果,楚人降齐者,十分之四。这就名躁一时的买鹿制楚。
代国产狐皮,管仲又故伎重施,照芦葫画瓢。全国上下流行皮草,引领世界奢侈品潮流。特别是狐皮更是齐国贵族的最爱。齐国商人高价到代国收购。狐狸可不像鹿,少得可怜,代人“二十四月而不得一”。结果是腿跑断了,狐皮没有弄到,田也荒了生产也耽误了,代国人民那个苦啊。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更苦的是北方的离枝国乘火打劫,乘虚入国。整天还得饿着肚皮扛着枪天天打仗。实在活不下去了。无办法,代国只好举国投降齐国。齐国不费一枪一弹,一兵一卒就征服了代国,扩大了国土疆域。
齐桓公想当明君仁君,施德政,造富黎民。有一天把管仲喊来,兴奋地说,仲父,你看这些年国泰民安,民富国强,国家有钱了,我寻思着也应该让老百姓过过好日子了。我决定从今年起八年之内齐国境内一律免交赋税,大伙都不要交粮交税了。你说好不好。你不会有意见吧,没意见就好,什么,什么,不交税怎么筹钱搞建设搞国防?那我可不管不着。你是相国,那是你的事,总得来说,就是一条原则,把实事办实,把好事办好,不捅漏子出差错就行。去吧,去吧,记得办好啊。
这叫什么事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管仲绞尽脑汁想了一个办法。事先囤集了大量石璧,在齐桓公齐盟主率诸侯朝觐时,劝周王发个正式通知,要求天下诸侯朝先王之庙时,规定必须要随身携带彤弓、石璧。不带的,不准入朝,从哪来回哪去。都火烧眉毛了,到哪去找啊。诸侯们仓促之下,只好来齐国购买高价石璧。结果,管仲狠狠地赚了一大笔,聚敛了大量财富,抵减了齐国八年的赋税。 齐国人民欢欣鼓舞。桓公,桓公,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万岁,万岁,万万岁,祝您老万寿无疆。
管仲高度重视并大力提倡发展市场,认为市者,可以知治乱,可以知多寡。现在看一个地方的经济繁不繁荣,判断一个地方经济的发展走向趋势。GDP和增长速度那些官方统计数字都靠不住,最可信的一个指标就是看用电量的多少。如果用电量多,就说明企业开工足,产品需求量大,经济效益自然就好。而在过去,看经济发展得好不好,关键是看市场,百姓富不富裕,兜里有没有钱,从市场人气旺不旺就可以看出来。如果没有市场流通,生产生活产品卖不掉也买不到,就会出现“无市则民乏”的经济困境。
为此,管仲大力加强市场建设,要求“百乘之国”、“千乘之国”、“万乘之国”都要“中而立市。”通过大力设立市场,鼓励商品交易。管仲命令对来齐经商者实行“关市几而不征”, 对于来往的货物,无论是几经周转,都免征关税和市税。实行“零关税”制度,使外国商人自由地出入关卡。只是对于边关往来货物认真检查,对交易商品进行登记以备管理,而不征收任何税赋。并要求百官把它作为法令书写下来,认真执行。全部实行市场化运作,国家不得干预。
齐国虽是大国,但很多战略物资仍然十分匮乏。皮干筋角竹箭羽毛齿革不足。为解决这一问题,管仲的对策就是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实行外向型经济。销山铸钱,煮海为盐。垄断盐的价格,不断提高盐的价格,然后沿着黄河、济水,将其南运到梁、赵、宋、卫等国和濮阳等地出售。而皮干筋角竹箭羽毛齿革等则需从其它国家输入到齐国,赚取利润差价,充实齐国的府库。“以天下之财,利天下之人”。 齐国成为天下诸候国最早和最开放的国家。各地商贾云集,商旅如归,百货骈集。
为了加强国防,管仲高度重视手工业的发展。采取“聚天下之财,论百工之锐器”,用重金聘请各诸侯国的能工巧匠,挖墙脚大挖特挖,集中起来闭门造车,研究高尖端武器,使之“工盖天下”,“器盖天下”。齐国武器之精锐冠于诸侯,所向披靡,逐霸天下。
管仲修路,修驿站,管吃管住,看起来是吃了亏。政府不仅没收到税,反倒倒贴拿出来了一大笔银子。可细细一想实际上却是赚了大便宜。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路是经济和文明的纽带。路修到哪里,商人们的店子就会开到哪里。生意就会做到哪里,哪里就会兴旺发达起来。成为繁华的商业区。商人就会投资,消费、吃穿住行、吃喝玩乐都在齐国消费。基于置田置产。带动了地皮地价的上涨。老百姓产的东西种的特产都可以买得到卖出去。真是造福百姓,造福一方。也可带动了。一个地方本来很荒凉很偏僻,可政府把公路一修,把车站一建,就立马会热闹繁华起来。如果仅仅靠齐国一国的财力,仅仅靠当时齐国的经济实力,是发展十多年甚至几十年都达不到这个水平。可管仲利用天下诸侯国的资产资源发展齐国建设齐国。硬是一夜跨入了共产主义。当时的齐国一跃成为洋房别墅最多,交通基础设施最完备,百姓生活最富裕的国家,成为天下诸侯国人心中梦想的天堂。古语有云,吃亏是福。欲先取之,必先予之。看来,管仲是深谙黄老之道。悄悄的干活,打枪的不要,蒙声发大财。赚了便宜还让人家永远记得他的好。这就是管仲同学的高明之处。
管仲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并实施劳动分工的政治家,他天才般地创造了“四民分业定居”理论。提出建设大行政区和社区。将全国居民按士农工商分成四类,让同行业者居住一块,禁止杂居。并规定“处士必于闲燕,处农必就田野,处工必就官府,处商必就市井。知识份子就安排住到闲静之地,两耳不闻窗外事,安安静静一心只读圣贤书。农民伯伯的住所安排靠近田野,不用跋山涉水再来种田浇水。安置百工工匠靠近官府,器皿器具可以及时上缴。安置商贾靠近市场。黄金码头,保你赚钱,不发财都难。管仲把地理位置、生态环境与职业特质完美地结合起来。把士农工商分别安排在有利于他们生产、生活的社区居住。让人们安居乐业。有点类似今天的美国,金融经济中心是纽约,政治中心是华盛顿,文化中心是波士顿。
管仲划区的重要原则就是要求同业相聚,父子相承。要求各业子孙世代继承祖业。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打地洞。虽是顽笑话。却也反映了生物进化和基因遗传的因素。老子英雄儿好汉。父母子女不仅像貌相似,一般来说性格爱好多多少少遗传。我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什么样的主人什么样的狗。狗和小孩一样,它能懂啥。环境的影响呗。过去三字经里的孟母三迁,说得也是这个道理。我们说,俩口子有夫妻相。一般来讲老公大方,老婆都不会太小气。老婆小气的,老公都不会特别大方。为什么,因为俩人是相互影响,日子久了,就会潜移默化。据说南京有条街,基本上每家每户都会出研究生和博士生,这就是环境的力量和榜样的力量。
拥有一技之长是谋身安身立命、养家糊口赖以生存的手段。特别是医学、卜筮建筑、手工业等技术含量较高的行业,更是如此。比如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有五花八门的门规和规定。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当学徒打三年杂。打洗脚水、端尿盆。什么事都要做。为的就是传授一点半点真功夫。可还是学不到。为什么,教会徒弟饿死师父。不是一家人不说一家话。很多没有子女继承的,其宝贵的文化遗产和先进的技术,很多就会随着主人的去世,带入棺材,而湮没人世了。
而血缘关系是人世间最深沉最真挚的感情,父母们往往把孩子看作自己的另一个延续。没完成的理想和梦想,希望和渴望,都希望他能继续传承完成。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和不知道的所有全部传授给小孩。父母教小孩是最真心真诚,全心全意,毫无保留的。父子朝夕相处,安心持业,也可以使子弟在耳濡目染中熟悉具体劳动操作工序与技术,使生产技术和经验世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