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在印度 1500 年经历了正法、像法和末法三个时期,这三期的佛法又影响到现在流传在世界上,特别是亚洲地区的三大传佛教:南传上座部佛教、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其中,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合称北传佛教,或大乘佛教。
有许多人相信现在是“末法时期”。不过,上座部佛教认为现在不是末法时期,而是正法时期。因为上座部佛教提到:正法住世 5000 年!
上座部佛教所说的 “住世正法” 与印度三期佛法的 “正法”有所不同。印度佛教的正法时期,是指那个时期的佛法在教法、经典、修行方法上几乎一致,相差不会太大。印度三期佛法的“正法”是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的。
对于“住世正法”,在《长部义注》中提及正法将住世五千年:
“以得达无碍解者住立一千年,以六通千年,以三明千年,纯观者千年,以巴帝摩卡住立千年。”(D.A.3.161)
在《相应部义注》、《增支部义注》以及律复注《心义解疏》中也有类似的说法。
南传上座部佛教所说的住世正法是从教理(pariyatti)、修行(pa?ipatti)与证果(pa?ivedha)三个角度来说的:
1.教理: 上座部佛教相信三藏圣典、佛陀的言教还在;
2.修行:现在上座部佛教还有系统、完整的禅修方法,也就是南传的止观禅法、戒定慧的传承还在;
3.证悟:这个时期还可以证悟圣道圣果。
上座部佛教所讲的正法是从以上三个角度来说的。
这种说法和北传佛教所说的正像末三期佛法很相似。北传佛教提到:正法时期是有教、有行、有证;像法时期是有教、有行、无证;末法时期是有教、无行、无证。例如唐代良贲的《仁王护国经疏》卷下说:“有教有行,有得果证,名为正法;有教有行,而无果证,名为像法;唯有其教,无行无证,名为末法。”(大正藏,33 册,p.0520b)
隋代三论宗祖师嘉祥吉藏在《法华义疏》卷五中说:“佛虽去世,法仪未改,谓正法时。佛去世久,道化讹替,谓像法时。转复微末,谓末法时。”(大正 34, p.0518a)
北宋释道诚撰的《释氏要览》卷中也说: “若正法时,有教有行有证故。若像法时,像,似也;有教有行,似正法时,则证果者鲜矣。若末法时,空有教,无修行者。 ” (大正 54, p.0286a)
上座部佛教也是从三藏教理仍然住世,以及修行乃至证果的角度来说的。目前流传于斯里兰卡、缅甸、泰国一带地区的上座部佛教,三藏圣典仍然很完整。我们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事情,阿首咖王是上座部佛教中非常有名的护法国王,但在巴利三藏圣典里居然找不到他的名字。这证明现在上座部佛教传承的三藏是在阿首咖王时代或更早就定型的,连阿首咖王的名字都没有被加进去。也就是说,巴利三藏最迟是在第三次结集就定型了。所以,巴利三藏是到目前为止最古老、最原始的佛教经典。
根据上座部佛教,现在还可以修定证得禅那(jhà na),可以修观培育观智,甚至在今生今世证得圣道圣果、证悟涅槃。一旦证悟圣道圣果,就不再是凡夫,而是圣者了。因此,上座部佛教的传承说佛陀的正法能住世五千年。
在这正法五千年当中,第一个千年可以证悟四无碍解智,也就是在断除烦恼的同时,也证得四无碍解智。当然,这并不等于说在那个时期每个证果的人都能证得四无碍解智,而是说有这样的可能。
第二个千年是六通阿拉汉的时期。如果在那个时期证悟阿拉汉果的话,有可能同时拥有六神通。
第三个千年是可以证得三明阿拉汉的时期。现在是佛灭两千五百多年,在这个时期只要有系统地依照佛陀的教法修行,还有机会证悟阿拉汉果,甚至还可以成为三明阿拉汉(tevijjà arahata)。哪三明呢?宿住随念明、有情死生明和漏尽明,也就是一般所说的宿命通、天眼通和漏尽通。据说近现代在缅甸还出现过拥有神变通的长老,人们普遍相信他们已经证得阿拉汉果。有人看到他们在天上飞行,或者从水中出来等。不过,因为经典记载现在已经不是六通时代了,所以即使他们拥有神变通,也被称为三明阿拉汉。
到了第四个千年,就只能证悟纯观阿拉汉。也即是说那个时候如果精进修行,还是可以断除烦恼,但是已经不可能证得神通了。
到了第五个千年,想要断尽烦恼都很难,只能够证悟较低的三个有学果位,即初果、第二果、第三果。
在果德玛佛陀的教法中,可以证悟圣果的时期一共有五千年,住世正法是从这个角度来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