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界天依禅那分为四种:初禅天、第二禅天、第三禅天和第四禅天。如果一个人证得某种色界禅那,而且在他临终时都没有因为放逸而退失,仍然有能力入禅,当他死后就能投生到色界,成为色界梵天人。
在这四种色界天中:拥有初禅者死后可投生到初禅天;拥有第二禅(论教法的第二禅、第三禅)者死后可投生到第二禅天;拥有第三禅(论教法的第四禅)者死后可投生到第三禅天;拥有第四禅(论教法的第五禅)者死后可投生到第四禅天(广果天)。然而,一切不来圣者命终后必定投生到色界或无色界天。
虽然说欲界天人的福报也是很殊胜、高等的,但是他们的快乐往往夹杂着贪染,还有饮食、男女、感官的快乐。梵天人的身体很光明,享受的快乐也很清净,只是纯粹的喜与乐,是内心的快乐,即禅悦或禅乐。
梵天人(除了无想有情天)只有眼门和耳门心路生起,鼻门、舌门、身门心路都不会生起。所以他们不会闻到香或臭气,不需要吃东西,也没有任何身体的触觉,他们纯粹只是享受内心的宁静快乐。
色界梵天人与欲界天人不一样,欲界天人比较喜欢聚众游玩,而梵天人比较喜欢宁静,毕竟他们是通过培育禅那而投生色界梵天的。
色界可分为十六地,初禅、第二禅、第三禅各有三地,第四禅有七地。
第一、初禅天
初禅天三地分别是:
1.梵众天(Brahmapàrisajja);
2.梵辅天(Brahmapurohita);
3.大梵天(Mahàbrahma)。
这三种梵天众分别由培育了不同程度的初禅的禅修者投生的。如果培育初禅到下等程度的人,死后将可投生到梵众天。如果培育初禅到中等程度的人,将可以投生到梵辅天。如果培育初禅到上等程度、定力深厚的人,将可以投生到大梵天。
色界天众的寿命也是不同的。初禅三地中,梵众天的寿元是三分之一中劫,梵辅天的寿元是二分之一中劫,大梵天的寿元是一个中劫。
古代婆罗门教认为人类是由大梵天创造的,婆罗门种姓由大梵天之头而生,刹帝利种姓由大梵天之肩臂而生,吠舍种姓由大梵天之腿而生,首陀罗种姓由大梵天之脚而生,所以婆罗门是天生的高等种姓,天生享有神圣的特权。但是,佛陀不认同这种神话。佛教中的梵天只是众生之一,大梵天天主名叫萨汉巴帝(Sahampati)。萨汉巴帝在过去咖沙巴佛(Kassapa)时期是一位名叫萨哈咖(Sahaka)的比库,在那一生他证得了第三不来果。由于他特别精于初禅,命终后投生到初禅大梵天。因为他当年名叫萨哈咖(Sahaka),所 以投生到大梵天后名叫萨汉巴帝(Sahampati)。
萨汉巴帝梵天王是佛教的大护法。佛陀当年在菩提树下觉悟后,看到世间众生都陷于无明、沉迷欲乐、执著邪见,而他所证悟的法是甚深难知的,所以不想说法。萨汉巴帝知道佛陀的这种想法,立刻从梵天界下来,三次劝请佛陀说法。经过他的三次劝请,佛陀再观察众生,终于答应大梵天王的劝请,开始说法度人。
又如佛陀在三十三天讲完阿毗达摩,从天界下来到桑咖沙(Sa?kassa)的时候,大梵天王也陪同佛陀一起下来。萨汉巴帝大梵天在很多场合都护持佛法。
萨汉巴帝被认为是此轮围界中最崇高的大梵天神(Je??hakamahàbrahma),受到古印度婆罗门教的普遍礼敬和崇拜。泰国很多庙宇中供奉的四面四臂护法神像,据说就是这位大梵天萨汉巴帝。
第二、第二禅天
第二禅天也分为三地:
1.少光天(Parittàbha);
2.无量光天(Appamà?àbha);
3.光音天(abhassara)。
这三种天的天众分别由培育了不同程度的第二禅(论教法的第二禅、第三禅)的禅修者投生的。
如果培育第二禅到下等程度的人,死后将能投生到少光天;培育到中等程度的人,将能投生到无量光天;培育到上等程度的人,将能够投生到光音天。
第二禅三地的寿元也不同,少光天的寿元是两个大劫,无量光天的寿元是四个大劫,光音天的寿元是八个大劫。
由此可见,虽然在修行时从初禅上升到第二禅可能很容易,但是,由初禅和第二禅禅心所带来的果报之差别是多么大!同时,禅修者只要在临终时进入第二禅,他下一生投生到第二禅梵天时,其寿命之长相当于世界毁灭又生成好几次。从梵天人寿元的数字可以知道,即使是同一禅那的不同程度,其所带来的福报也有很大的差别。
所以,入禅的心是广大心,这种心很强有力,很殊胜,所带来的果报自然也很殊胜。
第三、第三禅天
第三禅天也有三地:
1.少净天(Parittasubha);
2.无量净天(Appamà?asubha);
3.遍净天(Subhaki?ha)。
这三种天的天众分别由培育了不同程度的第三禅(论教法的第四禅)的禅修者投生的。如果培育第三禅到下等程度的人,死后将可投生到少净天。如果培育第三禅到中等程度的人,将可以投生到无量净天。如果培育第三禅到上等程度、定力深厚的人,将可以投生到遍净天。
少净天的天寿是十六大劫,无量净天的天寿是三十二大劫,遍净天的天寿是六十四大劫。
第四、第四禅天
第四禅梵天可分为三地,或分为七地:
1.广果天(Vehapphala);
2.无想有情天(Asa¤¤asatta);
3.净居天(Suddhàvàsa)。
一切培育证得第四禅且维持至临终不退失的凡夫,以及某些圣者将可以投生到广果天。作为凡夫,无论他证得哪种程度的第四禅,只要其禅那在临终时保持不退失,他将能投生到广果天。
无想有情天是培育无想定的外道投生之地。无想定是一种外道定。有些人认 为 :“我为什么会受苦呢?因为有心、有想,所以才会受苦;没有心想,就不会有痛苦。”于是,他们怀着极其厌离“想”的心来培育第四禅,由于其定力可以把心想中断,因而成就无想定。这些外道认为无想定就是涅槃,以为心想完全断尽就是最高的境界。其实,他们并不了解只是通过强有力的定力把心流暂时中断而已。只要烦恼未断,生死轮回就不可能终结。
因此,投生到无想有情天的天人属于色结生,他们没有结生心,整个生命只是一堆时节生色和命根九法聚,连心生色都没有。他们在那里熬过了五百大劫,死后又再投生到欲界继续轮回。
净居天是第三果不来圣者的投生之地,一切凡夫和初果、二果圣者都不能投生到净居天。净居天又可分为五种,称为“五净居天”,分别是:
1.无烦天(Aviha);
2.无热天(Atappa);
3.善现天(Sudassa);
4.善见天(Sudass?);
5.色究竟天(Akani??ha)。
不来圣者依诸根的强弱来决定其投生之地:信根强者投生到无烦天,精进根强者投生到无热天,念根强者投生到善现天,定根强者投生到善见天,慧根强者投生到色究竟天。
五净居天只有两类圣者:一、不来圣者;二、投生到此处后才证得漏尽的阿拉汉圣者。菩萨在漫长的轮回中虽然曾经证得禅那,也经常投生到色界梵天或无色界梵天,但却从来不曾投生到净居天。
《长部·大传记经》(Mahàpadàna suttaü)中记载,有一天,佛陀在独处禅坐时想:“彼有情居善得之色,在过去漫长的轮回中没有我未曾居住过的,除了净居诸天。且让我去净居天吧!”于是运用神通到了净居天。那里的数千万梵天人前来礼敬佛陀,分别讲述了过去九十一大劫以前维巴西佛(Vipass?)出现时的情况,过去三十一大劫以前西奇佛(Sikhi)和韦沙菩佛(Vessabhu)两位佛陀出现的情况,以及现在贤劫(Bhaddakappa)的咖古三塔佛(Kakusandha)、果那嘎马那佛(Konàgamana)、咖沙巴佛(Kassapa)和果德玛佛(Gotama)出现的情况。那些梵天众分别是这几位佛陀的弟子,在证得不来果后投生到净居天。佛陀听了那些梵天人的讲述之后,再回来为比库们讲这部经。(D.14)
在第四禅天七地中,广果天的寿元是五百大劫,无想有情天的寿元也是五百大劫,无烦天的寿元是一千大劫,无热天的寿元是二千大劫,善现天的寿元是四千大劫,善见天的寿元是八千大劫,色究竟天的寿元是一万六千大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