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达摩讲要》第 03 讲 色法(一)


七、四境色

学习了眼、耳、鼻、舌、身这五种净色,现在再来讲四种境色(gocarar? pa)。这里的“境”是对境、对象、所缘的意思。 所缘即心识知的对象、目标。由于它们可以被眼、耳、鼻、舌、身识所识知,所以称为境色。这些境色与根识是相对应的。

1.颜色(r? pa, va? ? a)。眼识所识知的是颜色,是眼识的所缘,即眼睛所看到的是颜色。

特相:撞击眼净色。(cakkhupa?ihananalakkha? aü )

作用:作为眼识的对境。(cakkhuvi¤ ¤ à ? assa visayabhà varasaü )

现起:眼识的对象。(tasseva gocarapaccupa??hà naü )

近因: 同一粒色聚里的地、水、火、风四界。 (catumahà bh? tapada??hà naü ) (Vm.437; Dhs.A.616)

对于色聚里的究竟色法,不能理解为这一部分叫地,那一部分叫水,这一部分叫火,那一部分叫风。例如一块石头,它的坚硬性属于地界,能黏结成形的是水界,它的温度是火界,支持是风界,它本身的颜色属于颜色,它的气味属于香,它的味道属于味,它的营养素属于食素。如果把这块石头破成两半,还是这么样。把这块石头一直再分,分到不能再分为止,它的坚硬性还是地界,能黏结成形的还是水界,温度还是火界,支持是风界,它的颜色属于颜色……对于色聚里的究竟色法应该这样理解。

2.声音(sadda)。

特相:撞击耳净色。(Sotapa?ihananalakkha? o)

作用:作为耳识的对境。(sotavi¤ ¤ à ? assa visayabhà varaso)

现起:耳识的对象。(tasseva gocarapaccupa??hà no)

近因: 地、水、火、风四界。 (catumahà bh? tapada??hà naü )(Vm.437; Dhs.A.620)

3. (gandha)。 也叫气味, 包括好闻的香气(sugandha),也包括臭气(duggandha)等。

特相:撞击鼻净色。(ghà napa?ihananalakkha? o)

作用: 作为鼻识的对境。 (ghà navi¤ ¤ à ? assa visayabhà varaso)

现起:鼻识的对象。(tasseva gocarapaccupa??hà no)

近因: 地、水、火、风四界。 (catumahà bh? tapada??hà naü )(Vm.437; Dhs.A.624)

4.(rasa),即酸、甜、苦、辣、甘、咸等味道。

特相:撞击舌净色,也就是舌头所尝到、辨识到的是味道。(jivhà pa?ihananalakkha? o)

作用: 作为舌识的对境。 (jivhà vi¤ ¤ à ? assa visayabhà varaso)

现起:舌识的对象。(tasseva gocarapaccupa??hà no)

近因: 地、水、火、风四界。 (catumahà bh? tapada??hà naü )(Vm.437; Dhs.A.628)

学习了四种境色,再来讲食素。

食素(ojà ),又作抟食(kaba?i? kà ra à hà ra, kaba??kà ra à hà ra)。

特相:营养素。(ojà lakkha? o)

作用:带来色法。(r? pà hara? araso)

现起:支持色法。(upatthambhanapaccupa??hà no)

近因:做成饭团可拿来吃的食物。(kaba?aü katvàà haritabbavatthupada??hà no) (Vm.445; Dhs.A.645)

地、水、火、风四界和颜色、香、味、食素,这八种究竟色法构成了一切色聚的最基本要素——八不离色。

色法可以分为四大种和四大所造色两大类。四大所造色一共有 24 种,包括眼、耳、鼻、舌、身五净色,颜色、声音、香、味四境色和食素。 所有色法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即它们会变化、受到破坏,故称为“色”。其他的色法后面再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