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再来讲想(sa¤ ¤ à )。想是认知(sa¤ jà nà ti)的意思。如佛陀说:
“诸比库,什么叫做想?诸比库,认知故说为想。认知什么?认知青,认知黄,认知红,认知白。”(S.3.79)
特相:认知。(sa¤ jà nanalakkha? à )
作用:作标记,使再次出现认知之缘相时,知道“这就是这个” ,犹如木工给木头作标记一样。 (tadevetanti puna sa¤ jà nanapaccayanimittakara? arasà dà ruà d?su tacchakà dayo viya)
现起:通过所抓取的特征而令心住著于对象,犹如盲人摸象 一般 。 (yathà gahitanimittavasena abhinivesakara? apaccupa??hà nà hatthidassakaandhà viya)
近因: 已出现的对象,犹如幼鹿见到草人而产生“人”之想一样。 (yathà upa??hitavisayapada??hà nà ti? apurisakesu migapotakà naü purisà ti uppannasa¤ ¤ à viya) (Vm.457; Dhs.A. p.154)
想的作用是对所缘作标记,以便再次体验相同的所缘时,知道“这就是这个”,即能认出以前曾经体验过的对象。想是一种很普遍的心理现象,记忆也是想的作用。大家为什么知道每天来这里上课?因为你在这里作了标记:这里是净名佛学社,它在哪条路,大门在哪里。只要经验过的对象,就可以再从所作的标记中提取出来。所以,想也有点类似于“经验”“记忆”。
不过, 阿毗达摩意义上的 “想”和平时说的 “我想……”“想念”“思想”“想法”等是不一样的。平时所说的 “想”涉及复杂的心理过程。这里的“想”有两个作用:一、给第一次体验到的东西作标记,好像记住一样东西。二、再次体验相同所缘的时候,可以把以前的经验、标记翻出来。因此,记得看过的东西,认得体验过的事物,就是这种心所在起作用。
想依其所缘可分为六种,即色想、声想、香想、味想、触想、法想,也可依其本质分为善想、不善想和无记想。
因为 “想” 非常重要,所以有些人把它当成是永恒的。我们可以记得小时候发生的事情, 记得很久以前的人事物,这是 “想” 在起作用,于是也容易让人误认为心是永恒的。正因如此,佛陀教导五蕴时特别把想蕴提出来。佛陀教导五蕴的意趣之一,是要破除当时的外道邪见。当时有人执著“受”是永恒的,有的人执著“想”是永恒的,有些人执著“心”是永恒的、自我的。有些修定外道在入定时,内心体验到非常强烈的乐受,出定之后,他们会说“入定时的受是我” 。有些外道能够记起过去很久远以前的经历,于是执著能回忆的想是“自我”。所以,佛陀为了破除当时那些外道执著“想是我”,执著能回忆的是“我”,于是特别将想蕴提出来,强调要观照“想蕴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