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达摩讲要》第 08 讲 不善心所 (一)


四、邪见(1)

另外一个不善心所是邪见(di??hi) 。巴利语 di??hi 是“见”, 意谓观点、思想、学说、见解、信仰等。一般来说,前面加 sammà 为正见(sammà di??hi);没有加 sammà 则多数是指邪见(micchà -di??hi)。这里的邪(micchà )并非邪恶的邪,而是“错误”的意思。所以,邪见并不是指邪恶的观点,而是指错见、错误的见解、不正确的观点(micchà passanti tàya, sayaü và micchà passati, micchà dassanamattaü và esà ti micchà di??hi)。 “邪恶的观点” 巴利语是 pà padi??hi, 译为恶见。

特相:不如理的执著。(ayoniso abhinivesalakkha? à )

作用:执取。(parà mà sarasà )

现起:错误的执著。(micchà bhinivesapaccupa??hà nà )

近因:不愿意见圣者等。(ariyà naü adassanakà matà dipada??hà nà ) (Vm.481; Dhs.A.365)

邪见与无明(avijjà )有点相像,但它们还是有区别的。两者同样认为对象、世间法是永恒的、快乐的、有我的、净的(常、乐、我、净) 。不过,只是认为、错知的程度则是无明;如果认定它、相信它、坚信它,则这种错信就是邪见。

唯有阿拉汉道才能断除无明,除了阿拉汉圣者之外的第三果不来圣者、第二果一来圣者、初果入流圣者和凡夫都还有无明。

因为邪见在证悟初道入流道的时候已经被断除,所以一切圣者都不可能拥有邪见。

邪见是导致众生堕落四恶道的元凶,因为邪见,一切凡夫都还有可能堕入四恶道。

因为初果圣者已经断除了邪见,所以即使还有贪心,但是其贪心不与邪见相应。由于没有得到邪见的滋养、支助,即使造作了贪瞋痴之业,也不会因此而堕落到四恶道,即:地狱、畜生、鬼和阿苏罗。所以,佛陀说初果圣者绝对不会再堕落到四恶道(avinipà ta-dhamma)。

为什么凡夫还会堕落四恶道呢?因为凡夫没有断除邪见。如果禅修者修到缘摄受智(Paccayapariggaha¤ à ? a)的阶段,下一生就不会堕落四恶道。为什么呢?因为到了缘摄受智的阶段,他的观智暂时地镇伏了邪见,所以下一生不会堕落到四恶道。但是,如果他怠惰、放逸,或者并不想很快证悟涅槃的话,那么在他以后的轮回当中还是有可能堕落到四恶道中。

无明则是轮回的元凶,因为无明,所以众生还会轮回,还会继续投生。即使是三果圣者,由于还没有断除无明,死后还是要继续投生。虽然三果圣者已断除了对欲乐的贪爱,也没有瞋恨心,但是由于还没有断除无明,所以还要继续轮回,只不过他会投生到色界或无色界梵天。

好像我们的菩萨,在被燃灯佛(D?pa? kara)授记那一世叫善慧(Sumedha),他只是一位隐士, 并没有出家成为比库。他那时已经拥有八定(四色界定与四无色定)和五神通,他的观智已修到行捨智(Sa? khà rupekkhà ¤ à ? a),也就是说菩萨在那一世的戒定慧已经达到了凡夫的最高点。正因如此,燃灯佛授记他在未来很久远之后将会成佛。他在那一世修到了行捨智,接着的下一世不会堕落四恶道。但是在漫长的轮回当中,由于他并没有断除邪见,即使已经得到了燃灯佛的授记,还是会随着所造之业在轮回中上升、下沉,还会投生为畜生,或者人、天人等。这是业果定法。

第一,有身见

邪见可分为很多种类,第一种是执著有 “我” 的邪见,称为“有身见” 。

有身见, 巴利语 sakkà ya-di??hi,古代译为 “萨迦耶见” 。sa 是有、拥有、持有; kàya 的原意是身体,这里也指 “我” ;di??hi 是邪见。这种邪见包括各种宗教、宗派以及一般人所执取的与“我”有关的错见。

有身见又可以分为三种:

(1)执取五蕴为我。一般没有宗教信仰的人都会认为五蕴、身心是我:这是我的身体,我的头,我的眼睛,我的心……这是一般人最普遍相信的错见,就连动物也会这样执著。

(2)执著心识为我。相信灵魂,认为有个“灵魂我”存在,或者相信神识、心识是轮回的主体。这种错见在婆罗门教(后来发展为印度教)中是很明显的。他们认为人可分为身体和灵魂(J?va),或者身和心两大类。心和身是可以分开的,心是主人,身体是客人。犹如人可以不断地换衣服,衣服旧了可以丢掉。同样地,身体不堪使用会死掉,灵魂就投生到另外一个身体里。他们也把身体比喻成房子,把灵魂比喻成主人,房子坏了可以换另一间房子。这是婆罗门教的灵魂说,或者心识主体说。

这种邪见在佛教中也普遍存在。在《中部·大爱尽经》(Mahà ta? hà sa? khaya sutta)里说到:佛陀在世时,有个人叫沙帝(Sà ti),他出生于一个渔夫家庭,后来出家成为比库。他产生了这样的一种恶见: “我知道跋嘎瓦所说之法,也就是这个心识在轮回当中始终保持不变。 ” 他的意思是说:在轮回当中,身体会不断地变换,但这个心识是一样的。

当时很多比库知道后都去劝他: “贤友沙帝,不要这样说,不要这样毁谤跋嘎瓦,毁谤跋嘎瓦确实不好,跋嘎瓦的确不可能这样说。贤友沙帝,跋嘎瓦用各种方法说有因缘才有心识,离开了缘起,就不会有心识的产生。

但是这个沙帝不放弃他的恶见,很多人去劝他都劝不了,于是他们报告跋嘎瓦。佛陀知道后把沙帝叫过来,问道: “沙帝,你是不是真的生起了这样的恶见,认为心识在轮回当中始终保持不变。 ”沙帝说: “是的,尊者,我认为是这样的。 ” 佛陀又问: “你认为什么叫心识?” 他回答说:“尊者,心识就是能感受者,能在这里那里体验所造作的善或不善业的果报。 ” 他的理由似乎很充分,认为假如没有一个不变的心识,没有一个轮回主体,那谁在造善恶业,又是谁来承受果报呢?

于是, 佛陀用很严厉的语气训斥他: “愚痴人,你怎样知道我是这样说法的呢!愚痴人,难道我不是用各种方法说有因缘才有心识,离开了缘起就不会有心识的产生吗?愚痴人,你自己误解了还要毁谤我!你自作损害,多作非福!愚痴人,你将得到长久的不利与痛苦!

然后,佛陀用问答的方式对其他的比库说:缘于眼以及颜色产生之识,叫做眼识;缘于耳以及声音产生之识,叫做耳识;缘于鼻以及气味产生之识,叫做鼻识;缘于舌以及味道产生之识,叫做舌识;缘于身以及触产生之识,叫做身识;缘于意以及法产生之识,叫做意识。好像用草薪烧之火称为薪火,用柴烧之火称为柴火,用油灯点之火称为灯火等。同样地,缘于眼、耳、鼻、舌、身、意所产生的心识,称为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这些心识由因缘而生,没有因缘就没有心识的产生,哪里还有一个所谓永恒的心识存在呢?所以,如果认为有灵魂在轮回,认为有一个不变的心识在投胎,这是邪见,一种恶见。(M.1.396-400)

除此之外,当时古印度还有许多不同的邪见。有人执著身体,认为身体是我,身体一旦死亡了,所有心识也都没有了。佛陀为了破除这种邪见,所以教导“蕴无我” 。

有些修定外道进入禅定能够维持非常长久的时间,在禅定当中他们体会到清净、殊胜的妙乐,他们执著这种妙乐是我,这才是永恒、真正的我。因为执著受是我,执著微妙、寂静的禅定妙乐为我,佛陀为了破除这种邪见,所以教导“无我” 。

因为人有记忆,能记起小时候的一些事情,因此认为没有我的话,怎么能记忆。佛陀为了破除这种邪见,所以教导“无我” 。

有人认为我能造作这个、造作那个,能够造善业与不善业,之后我也能够体验由这些善恶业所带来的果报。佛陀为了破除这种邪见,所以教导“诸无我” 。

认为有个永恒存在的灵魂,有个轮回主体。佛陀为了破除这种邪见,所以教导“心无我” 。

所以,无论是执著五蕴的总体是我,或者某几个,或者某一个,或者身和心,佛陀说这些都是邪见。

(3)执取离蕴我。这里所说的“离蕴我”是指离开五蕴之外还有一种“我”存在,即:本体、本体我。这执取“离蕴我”也是一种邪见。

婆罗门教-印度教认为有所谓的 “宇宙本体” 或者 “万法本体” ,即一切都是由“梵”(Brahman)所创造, “梵”是世界的根源,是无形无相、无所不在、遍一切处的。因为“梵” ,才有世间万物,世间万物都是“梵”的显现。从究竟来说, “梵”是“终极我,本体我” ,而处于轮回中的众生的个体灵魂则是 “小我” 。因此, 执著有宇宙的本体,认为宇宙有自性、真我、大我,这也是一种邪见。

婆罗门教认为:宇宙的本体称为梵我(梵 Brahman),或真我(梵 Atman)、大我,众生的灵魂称为小我。大我与小我之间的关系在印度教的吠檀多学说中被发挥得淋漓尽致。吠檀多(梵 Vedà nta)的意思是吠陀(Veda)的终极(anta)。吠陀是婆罗门教的根本经典,有四吠陀:《梨俱吠陀》(?g-veda)、 《娑摩吠陀》 (Sà ma-veda)、 《夜柔吠陀》 (Yajur-veda)和《阿闼婆吠陀》(Atharva-veda)。婆罗门教在西元前 1 世纪到西元 6 世纪不断发展,形成印度教。它有六大流派:胜论派(Vai÷eùika)、数论派(Sà ü khya)、瑜伽派(Yoga)、吠檀多派(Vedà nta)、弥曼沙派(Mimà ü sà )、正理派(Nyàya),称为印度教的六种正统学说(a stika)。 其中的吠檀多派是印度六派哲学中最正统、最有力的学派。

著名的吠檀多派哲学家商羯罗(? a? kara,约 700-750 年)认为:现实世界皆为幻相(梵 mà yà ),而非真实,唯有宇宙之究竟我(梵 Paramà taman)和个人之我(梵 J?và tman)才是同一不二的真实存在。究竟我又称为梵,它是世界的本源。

梵是真实而唯一的,但由于各人智慧不同,所体现之梵亦有上梵、下梵之分:一、上梵(梵 Parabrahman)为绝对实存之本体,其特性为无德、无形、无差别、无属性,它是非常微妙、至高的存在,很难用任何语言来描述它。正因为有了梵,所以才有世间万法的显现。二、下梵( 梵Aparabrahman)为表现无明“下智”之梵,其特性是有德、有意志、人格性,于是有无数有情的存在。每个众生都有一个我,称为下梵,或者称为个我、灵魂我(梵 J?và tman)。

由于无明(梵 avidya),众生脱离了梵,不断地轮回。若能除去无明,就能知见上梵,这种智慧称为上智;若有无明,只能见到下梵。上智上梵为真谛门,下智下梵为俗谛门。从真谛门的角度,并无众生、世间的存在,一切皆是虚妄幻有;从俗谛门的角度,还有众生,还有轮回,世界是实有的。从胜义谛上来说,大我与小我、上梵与下梵是“不二” 的。不二(梵 advaita)是吠檀多派的终极思想。 dvai是二、分别,advaita 是不二、无分别。从真谛门来说,上梵常住、真实、清净、光明,不假修行,本来具足,这是真实的解脱,即无身解脱(梵 videha mukti)。但是从俗谛门来说,要证得大我就要经过修行,包括:祭祀、读诵吠陀经典、苦行、禁欲、克制等等,最终能够回归本体。

为了阐发个体我与宇宙本体我的“不二”之理,吠檀多经典——Mà ? ó ? kyakà rikà ,第三章中用瓶子里的虚空比喻“小我” ,用瓶子外面的大虚空比喻“大我” 。瓶子里的虚空来自大虚空,为大虚空的属性,瓶子里的虚空与瓶子外面的虚空本质全同,没有任何区别。但是为什么还有瓶子的局限呢?因为众生还有无明,所以瓶子里的空间不能与瓶子外面的虚空融合在一起, “小我” 不能归于 “大我” ,但在本质上它们是一样的。这种吠檀多哲学与婆罗门教学说一脉相承。

所以我见也包括 “离蕴我” , 执著离蕴我也是一种邪见。

总之,邪见包括对五蕴整体的执著,包括对个别蕴的执著,也包括执取五蕴之外还有“我”的存在。

执著五蕴或者执著身心为我,这是一般凡夫和动物都有的执著。执著心识或执著灵魂,这是一般宗教的执著。执著本体我,这是高级宗教的邪见,因为他们已经关注到世间的本源、宇宙的本体。

第二,常见

接着再讲第二种邪见——常见(niccatà di??hi)。常见包括以下几种:

(1)宿命论。 宿命论认为人的命运是由上天主宰的,认为人的吉凶祸福都是由上天注定的, 正所谓 “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 。古代有些人认为:一生的贫富贵贱为命,某段时期的吉凶祸福为运。比如今年的运程如何,生肖、太岁决定今年行什么运。他们认为命运是上天早已安排的,不用太计较,不用过分追求,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中无时莫强求” 。

(2)神创说。 这种错见认为神、主或上帝创造了世界和人,所以世界和人是由上帝安排的,人要称颂上帝,听上帝的安排。

(3)灵魂说。 这种错见认为灵魂是生死的主体,这和有身见一样,认为人的身体有生死,但灵魂是永恒的。

第一种宿命论认为人的命运由上天注定,人的吉凶祸福由上天注定,这是定数,人不可能改变。第二种神创说认为神是永恒的,上帝是永恒的。第三种灵魂说认为灵魂是永恒的。

第三,断灭见

另外一种邪见是断灭见(ucchedadi??hi)。断灭见又可分为三种:

(1)无因见(ahetuka di??hi)。这种邪见认为人的苦乐并没有原因,也就是说有人享福,有人受苦,这都是偶然现象,没有原因。他们并不认为人们的生活、境遇由业产生,认为它们都是无条件的,享福是偶然的,生命是偶然产生的,世界也是偶然才存在的,一切都是偶然的存在,因为没有因果的关系,或者说人和世界纯粹只是物质上的机械因果关系。

(2)无作见(akiriya di??hi)。 这种邪见认为所造的任何行为既没有什么善恶,也不会有什么果报,因为没有生死轮回,没有因果法则。即使有人布施、持戒、修行,也不算行善;既没有福德,也没有福德的果报。即使有人杀人越货、吃喝嫖赌、为非作歹,也不算作恶;既没有罪恶,也没有罪恶的果报。 由于他们否定善恶,否定善恶业的果报,所以称为无作见。

(3)虚无见(natthika di??hi)。这种邪见认为人和世界都是物质的,人死一了百了,什么都没有了。所谓“人死如灯灭” ,死后变成尘土一堆,哪里还有未来世,哪里还会投胎,还会继续轮回。他们拨无因果,否定业果法则,否定三世轮回。

现在断灭见在许多国家、地区都很流行,且特别表现为物质主义(materialism)。物质主义认为没有过去世,没有未来世,人们的贫富贵贱是没有原因的,人造善造恶也不会带来果报。 人活在世上,就是为了不断地创造物质财富,追求物欲享受。由于否定业果法则,他们认为人的行为与结果没有必然联系。我们知道,任何事物与现象都必须依赖各种条件才能产生与存在,并不是没有原因。如果否定它的产生与存在的条件,认为没有原因,那就落于断灭见。

断灭见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邪见,这种邪见可以造成社会混乱,可以造成道德沦丧、人心退堕、世风日下、物欲横流,甚至是一切罪恶的根源。为什么现在世道人心越来越堕落呢?和这种邪见的蔓延和猖獗有很大的关系!

断灭见在所有邪见当中是最严重的,严重到可以成为极重的恶业。假如一个人造作了极重恶业的其中之一,他在下一世必定堕入四恶道。极重恶业一共有六种,其中五种是五无间业⑦,还有一种是定邪见——决定性的邪见。一个人到临终的时候都还坚信没有因果、没有轮回,至死都不肯放弃断灭见,即成为定邪见。人在临终时都会看到一些相,看到他将投生之相,或者是他以前造作的业相。但是这种人很顽固,在临终时见到将要堕落地狱之相,或者见到将要堕饿鬼之相,他都不肯放弃邪见,这就成了定邪见,即顽固的邪见。

五无间业 (à nantariya kamma):杀母、杀父、杀阿拉汉、恶心出佛身血与分裂和合僧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