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从来都不曾产生过任何一念伤害他人之心,然而,自从他成佛以来,毁谤、中伤、诬蔑他的事情却从来没有停止过。好像金佳马那维咖(Ci¤ camà ? avikà )假装大肚子,在大众面前公开诬陷佛陀说: “大沙门,你只知道为众人说法,满口甜言蜜语。我因你而怀孕,现在快要分娩了,你却从来不关心一下我们的胎儿。”(Dhp.A.1 76)
还有一个叫做马甘迪亚(Mà ga?ó iyà )的女人,她父亲看上佛陀,认为只有佛陀才配得上他的女儿,因为他的女儿长得非常漂亮。她父亲把她介绍给佛陀,但佛陀却说:
“见了爱.不乐和贪⑧,也对性爱无意欲,
对此充满屎尿物,连脚也不想碰她。”(Sn.841)
马甘迪亚听了,开始仇恨佛陀: “如果他不要我, 就直截了当地说不要,还要骂我是充满屎尿之物,连脚也不想碰一下。我要找一个拥有身份、领土、财富、名望和青春的丈夫,再来对付这个沙门果德玛!”后来,她嫁给高赏比国(Kosamb?)的伍迭那王(Udena), 做了王后。 当佛陀去到高赏比的时候,她雇人到处散布谣言,中伤、辱骂、毁谤佛陀。(Dhp.A.21-23)
又如臭名昭著的迭瓦达答,大家知道为什么迭瓦达答老是要和佛陀作对吗?迭瓦达答原来也是个修行人,他也曾积累很多世的巴拉密,但就是为了一件小事而开始怀恨菩萨。
故事发生在距离现在五个大劫以前,我们的菩萨投生为收古董的商人,当时的迭瓦达答也投生为收古董的商人。他们两人都住在同一座城市,每天随身携带着首饰、装饰品等,穿街走巷到处叫卖: “要装饰品的来呀!要买珠宝的来呀!”如果客户家里有古董、珍宝,他们就进行收购。他们是做这行生意的,同行生意往往容易成为冤家死对头。
话说那个时候,有一个曾经是非常富有的家庭,后来由于家门败落,现在只剩下祖孙两人相依为命。她们贫穷得只能受雇于人,做人家的奴婢。当时的迭瓦达答在那边叫卖时,被小孙女听到了,吵着她的祖母说: “奶奶, 奶奶,我要装饰品。”奶奶说: “乖孙女啊,我们很穷,哪里有钱买得起装饰品呢?” 孙女说: “我们房间里不是有一个茶碗吗?”于是做祖母的就叫当时的迭瓦达答进来,拿出那个茶碗。由于迭瓦达答专门做古董这一行,识货,他拿过茶碗,觉得有点像金碗,再仔细端详,发现碗底有个印章,知道这的确是个非常值钱的黄金碗。但是当时他产生一个不好的念头: “我要不费分文得到这个金碗。 ” 于是装模作样说: “这个破茶碗根本就不值钱! ” 并把那个金碗往地上一丢,扬长而去,他希望老奶奶会说: “来来来,便宜卖给你。”
迭瓦达答假装出去之后,正好我们的菩萨过来了。小孙女对奶奶说: “刚才那个商人态度很恶劣,但这个人看起来很优雅,言语柔和,也许这个碗能卖上好价钱。”于是请菩萨进去。菩萨坐下来,一看这个茶碗,知道它是个非常昂贵的金碗,必定是以前家里富有时留下来的。菩萨说:“你这个茶碗价值十万金,但现在把我身边所有的东西给你,都不足以收购你这个金碗! ” 老奶奶说: “刚才那一个货郎说我这个茶碗根本不值钱,还丢在地上扬长而去。”
菩萨说: “不是,不是, 你这个金碗确实很值钱,我真的不敢收购。 ” 老奶奶见到他为人憨厚,于是说: “我愿将这个金碗送给你,随你给我任何东西都可以。”于是菩萨把他身上的五百钱以及价值五百金的物品全部给了她们祖孙俩,并把一条肩饰项链挂在小孙女的手臂上,只留下八文钱以及一把秤——自己谋生的家当,然后急急忙忙地跑到河边。因为他要渡过一条河,坐渡船需要八文钱。他对船夫说: “你赶快把我载到河那边去。 ” 于是他拿着那个金碗和秤过了河。
话说迭瓦达答不死心,还想找那个老奶奶看能不能再压压价。当他回去时, 小孙女指着他说: “你这个人真不老实,我的金碗很值钱,你竟然说它一文不值。”他问: “那个金碗在哪里?” “刚刚有个正直的商人以千金收购走了。 ”迭瓦达答听了,气得简直要发疯,开始神志不清,衣服从身上掉落下来,他拿着秤子当棍棒,一路追到河边。那时菩萨已经到了河中央,迭瓦达答站在岸边大叫: “船夫,你给我回来!”菩萨说:“不要理他,赶快走,不要掉头!”迭瓦达答看到菩萨的船逐渐远去,悲愤交加,发毒誓道:“我生生世世都要杀死你!”结果就在河边口吐鲜血,心脏爆裂,一命呜呼。(J.A.1.3; Ap.A.82)
从那个时候开始,他生生世世都与我们的菩萨作对,一直到我们的菩萨最后一世已经成佛,迭瓦达答的仇恨还没有完了。现在迭瓦达答在哪里呢?在无间地狱!
所以,瞋恚心不仅能使一个人偏离正道,而且还横生痛苦。对方已经不再有烦恼了,不会再有痛苦了,你还是满腔的怒火与仇恨。伤害的是不是你自己?所以瞋恨心真的很可怕,真的不可取!
要解决瞋恨有很多种方法。
第一,忍。佛陀在《教诫巴帝摩卡》中教导说:
“忍耐是最高苦行,诸佛说涅槃最上;
恼他实非出家人,害他者不是沙门。”(Dhp.184)
要学习忍耐,不要互相伤害。忍是作为菩萨要修习的十种巴拉密的一种——忍耐巴拉密(khant? pà ram?)。忍,巴利语 khant?,有人错误地理解成“忍辱”。忍受别人的污辱,这是一种忍。但是,khant? 有安忍、容忍、容受、容纳、接受的意思,不仅处于逆境需要忍耐,顺境也需要忍耐。好的不好的都要承受,承受叫做忍。对于好的、不好的,都敞开心怀去接受、容纳,这就是容忍,就是包容。
当别人对我们不好的时候,遇到不好所缘的时候,都要容忍。佛陀在 《中部·锯喻经》 (Kakac? pama sutta)中说:
“诸比库, 即使有盗贼、 劣行者用双柄的锯子锯截[你的]肢体,若对此生瞋恚意者,他就没有遵行我的教导。”(M.1.232)
我们看了《本生》中菩萨积累忍耐巴拉密的故事,真的令人感动。我们的菩萨对别人的中伤、伤害、残酷、无情,都能坦然容忍。但是我们却可能为了一点点人际关系的紧张就耿耿于怀,跟人家过不去,跟自己过不去,这怎么自称学佛呢?想要行菩萨道,就要好好地向菩萨学习!
《本生》里收录了很多关于容忍的故事。在这里讲一个“大猿本生”(Mahà kapijà taka)的故事。过去很久以前,有个农夫正在田里耕作时,放在一边的牛吃着草逐渐走进森林中。当他收拾农具时发现牛不见了,于是也走进森林寻找,结果却走失了方向。他挨着饿在森林中游荡了七天,后来爬上一棵树吃果子时却不小心滑落并摔下悬崖,在悬崖底熬了十天。那时,我们的菩萨投生为一只大猿猴,它正在吃果子时看见了堕崖人,于是奋力把他救了上来。当它把农夫救上来时已经精疲力尽,倒头睡着了。农夫看见大猿睡着了,拿起一块石头猛砸它的头部。大猿从剧痛中醒过来,不但没有计较他对它的伤害,还跳上枝头对农夫说: “朋友,你在地上走,我在树上为你开条路。”于是农夫顺利地走出了森林。这个农夫就是迭瓦达答的前生,他这样忘恩负义、恩将仇报地对待菩萨,后来患了麻风病,并且在当生变成长得像鬼一样的畸形人。(J.A.516)
这就是我们菩萨圆满巴拉密的事迹,看看菩萨如何对待中伤他、伤害他的人。因此, 我们要用忍耐来解决仇恨。
第二, 慈爱。 佛陀在 《增支部· 美奇亚经》 (Meghiya sutta)中说:“要断除瞋恨,应修习慈心。”(A.9.3) 慈爱是祝愿他人快乐,祝愿他人幸福。慈爱是一种非常高尚的心态。在瞋恨的时候,心烦躁的时候,应当修习慈心, 培育慈爱。通过培育慈爱,瞋恨就能消失。在《增支部》中,佛陀教导沙利子尊者, 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也可以止息瞋恨心。平常要多看别人的优点:如果别人的身体行为不好,可发现他在语言方面的优点;如果别人的行为和语言都不好,可发现他的心地还好。总之,只要别人有那么一点点的优点,就注意他的优点。通过发现别人的优点,不作意缺点,也可以止息怨恨,止息对别人的讨厌。
第三,思惟业果法则。要培养业果智:别人为什么会加害我、中伤我?为什么我会无端端地受委屈?有这样的结果不可能没有原因,这也是自己过去造下的,现在只是在承受而已。这样思惟的话,就能打开心胸、敞开胸怀承受逆境。任何恶业的果报终有消尽的一天,即使一个十恶不赦的人堕落地狱受苦,也终有苦尽的一天;我们受人中伤,也终有一天会终尽。可怕的是在受到别人中伤时,我们也跟他过不去,这样的话只会加重彼此之间的怨恨。即使现在的果报受完了,但是你又在重新造作新的不善业,以后还是要继续受苦的。
第四,维巴沙那。在修维巴沙那阶段,可以观照瞋恨心,然后再查看是谁在生气。并没有一个所谓的“我”在生气,也没有一个所谓的“人”被你恨着,它们只是一堆刹那刹那生灭的名色法而已。由于习惯性的不如理作意,不断地重复,所以才会对一个人耿耿于怀。你排斥、讨厌、憎恨他,对他生气、发怒,到底是对他的头发生气?还是对他的体毛生气?还是对他的指甲生气?还是对他的牙齿生气?是对他的头生气?还是对他的手生气?其实,对方也只是一堆刹那生灭的名色法而已。
在修观的阶段,也可以用究竟法来分析所谓的瞋恚。见到了究竟法,就见不到能骂的人,见不到被骂的人,骂人的声音其实只是吹过的一阵风而已,哪里有所谓的骂人。但如果给概念法套住,就有你我他,有在骂的他,有被骂的我;因为你被人骂,所以生气,这就给那些声音套住。拥有了观智,可以用分析法来分析,观照那个 “在骂的人”其实只是一堆名色法而已;名色法极快速地生灭,一秒钟之前在骂的人,和一秒钟之后在骂的人已经完全不同了。如果你一直抓住过去的那些话语不放,执著那些话语是真实的,当然容易生气。你也应观照自己的瞋恨心,它也是很快地生灭着,也是无常、苦、无我的。
同时,也可以分析伤害的方式不能成立。例如:问问自己为什么生气?因为他骂我。他什么时候骂你?他骂你的时候只是语表和声音。假如他只骂你一分钟,但你却可能因此而生他的气一天、一个月、一年,甚至一辈子。用观智的方法来观照,会发现生气其实很可笑。当你跳岀是非的圈子,再用智慧来看过去的所作所为,会觉得自己很好笑。所以,可以用观智来镇伏瞋恚,用如理作意来镇伏瞋恚。
第五,不来道。平息瞋恨的方法很多,最好的方法当然是证得第三道——不来道(anà gà m? magga)。证得第三道之后就没有一切的瞋恨心,那时将不再悲伤,不再哭泣,不再紧张,不再害怕,不再担心,不再忧愁。就像佛陀般涅槃的时候,那些已经证得三果和四果的圣者面对恩师的逝世,他们只是在思惟: “诸行无常,会合必定有离。 要让存在的永恒常住,那是不可能的事。”即使圣者面对自己的恩师去世,他们也会作无常想,而那些流泪、哭泣者,都是凡夫、初果和二果圣者,三果与四果圣者的心是平静的。因此,大家想要完全去除瞋恨,要努力禅修直到证得第三果。
⑧爱(Ta? hà )、不乐(Arat?)和贪(Ragà )是魔王的三个女儿,据说长得极其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