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度论》第三卷


释初品中共摩诃比丘僧

【经】共摩诃比丘僧

【论】共名一处、一时、一心、一戒、一见、一道、一解脱,是名为共摩诃比丘僧。

摩诃秦言大,或多,或胜。云何大?一切众中上故,一切障碍断故,天王等大人恭敬故,是名为大。云何多?数至五千,故名为多。云何胜?一切九十六种外道论议,能破故名胜。

云何名比丘?比丘名乞士,清净活命故,名为乞士。如经中说:舍利弗入城乞食,得已,向壁坐食。是时有梵志女,名净目,来见舍利弗,问舍利弗言:“沙门汝食耶?”答言:“食。”净目言:“汝沙门下口食耶?”答言:“不!”“仰口食耶?”“不!”“方口食耶?”“不!”“四维口食耶?”“不!”净目言:“食法有四种,我问汝,汝言不。我不解,汝当说。”舍利弗言:“有出家人,合药、种榖、植树等不净活命者,是名下口食。有出家人观视星宿、日月、风雨、雷电、霹雳,不净活命者,是名仰口食。有出家人曲媚豪势,通使四方,巧言多求,不净活命者,是名方口食。有出家人学种种咒术,卜算吉凶,如是等种种不净活命者,是名四维口食。姊,我不堕是四不净食中,我用清净乞食活命。”是时净目闻说清净法食,欢喜信解。舍利弗因为说法,得须陀洹道。如是清净乞食活命,故名乞士。

复次,比名破,丘名烦恼,能破烦恼,故名比丘。

复次,出家人名比丘,譬如胡、汉、羌、虏,各有名字。

复次,受戒时自言:“我是某甲比丘,尽形寿持戒。”故名比丘。

复次,比名怖,丘名能,怖魔王及魔人民。当出家剃头,著染衣受戒,是时魔怖。何以故怖?魔王言:“是人必得入涅槃。”如佛说:“有人能剃头,著染衣,一心受戒,是人渐渐断结,离苦入涅槃。”

云何名僧伽?僧伽秦言众,多比丘一处和合,是名僧伽。譬如大树丛聚,是名为林;一一树不名为林,除一一树亦无林。如是一一比丘不名为僧,除一一比丘亦无僧,诸比丘和合故僧名生。是僧四种:有羞僧、无羞僧、哑羊僧、实僧。云何名有羞僧?持戒不破,身、口清净,能别好丑,未得道,是名有羞僧。云何名无羞僧?破戒,身、口不净,无恶不作,是名无羞僧。云何名哑羊僧?虽不破戒,钝根无慧,不别好丑,不知轻重,不知有罪无罪;若有僧事,二人共诤,不能断决,默然无言。譬如白羊,乃至人杀,不能作声,是名哑羊僧。云何名实僧?若学人,若无学人,住四果中,行四向道,是名实僧。是中二种僧,可共百一羯磨,说戒、受岁,种种得作。是中实声闻僧六千五百。菩萨僧二种:有羞僧、实僧;声闻一种,谓实僧。以是实僧故,余皆得名僧,以是故名僧。

【经】大数五千分

【论】云何名大数?少过少减,是名为大数。云何名分?多众边取一分,是名分。是诸比丘,千万众中取一分五千人,以是故名五千分。

【经】皆是阿罗汉。

【论】云何名阿罗汉?阿罗名贼,汉名破,一切烦恼贼破,是名阿罗汉。

复次,阿罗汉一切漏尽,故应得一切世间诸天人供养。

复次,阿名不,罗汉名生,后世中更不生,是名阿罗汉。

【经】诸漏已尽,

【论】三界中三种漏已尽无余,故言漏尽也。

【经】无复烦恼,

【论】一切结、使、流、爱、扼、缚、盖、见、缠等断除故,名无烦恼也。

【经】心得好解脱,慧得好解脱。

【论】问曰:何以说心得好解脱,慧得好解脱?

答曰:外道离欲人,一处一道心得解脱,非于一切障法得解脱。以是故,阿罗汉名心得好解脱,慧得好解脱。

复次,诸阿罗汉二道心得解脱:见谛道,思惟道;以是故名心得好解脱。学人心虽得解脱,非好解脱。何以故?有残结使故。

复次,诸外道等助道法不满,若行一功德,若行二功德,求道不能得。如人但布施求清净;如人祀天,言能脱忧衰,能得常乐国中生;亦更有言八清净道:一、自觉,二、闻,三、读经,四、畏内苦,五、畏大众生苦,六、畏人、天苦,七、得好师,八、布施;但说第八名清净道。

复次,有外道但布施、持戒说清净,有但布施、禅定说清净,有但布施、求智慧说清净。如是等种种道不具足,若无功德,若少功德说清净。是人虽一处心得解脱,不名好解脱,涅槃道不满足故。如偈说:

“无功德人不能渡,生老病死之大海;少功德人亦不渡,善行道法佛所说。”

是中应说须跋陀梵志经:须跋陀梵志,年百二十岁,得五神通,阿那跋达多池边住。夜梦见一切人失眼、裸形、冥中立、日堕、地破、大海水竭、大风起吹须弥山破散。觉已恐怖,思惟言:“何以故尔?我命欲尽?若天地主欲堕?”犹豫不能自了,以有此恶梦故。先世有善知识天,从上来下,语须跋陀言:“汝莫恐怖!有一切智人名佛,后夜半当入无余涅槃,是故汝梦不为汝身。”是时,须跋陀明日到拘夷那竭国,树林中见阿难经行,语阿难言:“我闻汝师说新涅槃道,今日夜半当取灭度!我心有疑,请欲见佛,决我所疑。”阿难答言:“世尊身极!汝若难问,劳扰世尊。”须跋陀如是重请至三,阿难答如初。佛遥闻之,敕语阿难:“听须跋陀梵志来前,自在难问,是吾末后共谈,最后得道弟子。”是时,须跋陀得前见佛,问讯世尊已,于一面坐,如是念:“诸外道辈,舍恩爱财宝出家,皆不得道,独瞿昙沙门得道。”如是念竟,即问佛言:“是阎浮提地六师辈,各自称言我是一切智人,是语实不?”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我始年十九,出家学佛道;我出家已来,已过五十岁。
 净戒禅智慧,外道无一分;少分尚无有,何况一切智?

“若无八正道,是中无第一果、第二第三第四果;若有八正道,是中有第一果、第二第三第四果。须跋陀,是我法中有八正道,是中有第一道果、第二第三第四道果。余外道法皆空,无道、无果、无沙门、无婆罗门。如是我大众中,实作师子吼!”须跋陀梵志闻是法,得阿罗汉道,思惟言:“我不应佛后般涅槃。”如是思惟竟,在佛前结跏趺坐,自以神力,身中出火烧身而取灭度。”

以是故,佛言无功德、少功德,是助道法不满,皆不得度。佛说一切功德具足故,能度弟子。譬如小药师,以一种药、二种药,不具足故,不能差重病;大药师辈,具足众药,能差诸病。

问曰:若一切三界烦恼离故,心得解脱,何以故佛言染爱离,心得解脱?

答曰:爱能系闭心有大力,以是故说;不说余烦恼,爱断余则断。

复次,若人言王来,知必有将从,染爱亦如是。又如捉巾一头,余则尽随,爱染亦如是。爱断,则知余烦恼皆已断。

复次,诸结使皆属爱、见:属爱烦恼覆心,属见烦恼覆慧。如是爱离故,属爱结使亦离,得心解脱。如是无明离故,属见结使亦离,得慧解脱。

复次,是五千阿罗汉,应不退法,得无生智,以是故言心得好解脱,慧得好解脱,不退故。退法阿罗汉得时解脱,如劬提迦等,虽得解脱,非好解脱,以退法故。

【经】心调柔软。

【论】若有恭敬供养,瞋恚骂詈挝打者,心等无异;若得珍宝、瓦石,视之一等;若有持刀斫截手足,有持栴檀涂身,亦等无异。

复次,淫欲、瞋恚、憍、慢、疑、见,根本已断故,是谓心调柔软。

复次,是诸阿罗汉,欲染处不染,应瞋处不瞋,痴处不痴,守护六情,以是故名心调柔软。如偈说:

“人守护六情,如好马善调;如是实智人,诸天所敬视。”

诸余凡人辈,不能守护六情,欲、瞋、慢、痴、疑者不断故,不名调柔,如恶弊马。以是故,诸阿罗汉名心调柔软。

【经】摩诃那伽。

【论】摩诃言大,那名无,伽名罪。阿罗汉诸烦恼断,以是故名大无罪。

复次,那伽或名龙,或名象。是五千阿罗汉,诸阿罗汉中最大力,以是故言如龙如象。水行中龙力大,陆行中象力大。

复次,如善调象王,能破大军,直入不回,不畏刀杖,不难水火,不走不退,死至不避。诸阿罗汉亦复如是,修禅定智慧故,能破魔军及诸结使贼;骂詈挝打,不悔不恚;老死水火,不畏不难。

复次,如大龙王从大海出,起于大云,遍覆虚空;放大电光,明照天地;注大洪雨,润泽万物。诸阿罗汉亦复如是,禅定、智慧大海水中出,起慈悲云,润及可度;现大光明,种种变化;说实法相,雨弟子心,令生善根。

【经】所作已办。

【论】问曰:云何名所作?云何名已办?

答曰:信、戒、定、舍等诸善法得故,名为所作;智慧、精进、解脱等诸善法得故,是名已办。二法具足满故,名所作已办。

复次,诸烦恼有二种:一种属爱,一种属见。属爱烦恼断故名所作,属见烦恼断故名已办。

复次,色法善见故名所作,无色法善见故名已办。可见、不可见,有对、无对等二法亦如是。

复次,不善、无记法断故名所作,善法思惟故名已办。闻、思慧成就故名所作,修慧成就故名已办。种种三法亦如是。

复次,暖法、顶法、忍法、世间第一法得故名所作,苦法忍等诸无漏善根得故名已办。见谛道得故名所作,思惟道得故名已办。学道得故名所作,无学道得故名已办。心解脱得故名所作,慧解脱得故名已办。漏尽故名所作,得共解脱故名已办。一切结使除故名所作,得非时解脱故名已办。自益利竟故名所作,利益他人故名已办。如是等所作已办义,自在说。

【经】弃担能担。

【论】五众粗重常恼故,名为担。如佛所说:“何谓担?五众是担。”诸阿罗汉此担已除,以是故言弃担。能担者,是佛法中二种功德担应担:一种自利益,二种益利他。一切诸漏尽、不悔解脱等诸功德,是名自利益;信、戒、舍、定、慧等诸功德能与他人,是名利益他人。是诸阿罗汉,自担、他担能担,故名能担。

复次,譬如大牛壮力,能胜重载。此诸阿罗汉亦复如是,得无漏根、力、觉、道,能担佛法大事担,以是故诸阿罗汉名能担。

【经】逮得己利。

【论】云何名己利?云何非己利?行诸善法,是名己利;诸余非法,是名非己利。

复次,信、戒、舍、定、慧等诸功德,一切财宝胜故,今世后世常得乐故,能到甘露城故,三因缘故是名己利。如信品中偈说:

“若人得信慧,是宝最第一;诸余世财利,不及是法宝!”

复次,若人今世得乐,后世得乐,及得涅槃常乐,是名己利,余非己利。如偈说:

“世知种种无道法,与诸禽兽等无异。当求正智要道法,得脱老死入涅槃!”

复次,八正道及沙门果,是名诸阿罗汉己利。是五千阿罗汉得道及果,二事俱得,故名己利,以是故言逮得已利。

【经】尽诸有结。

【论】三种有:欲有、色有、无色有。云何欲有?欲界系业取因缘,后世能生,亦是业报,是名欲有。色有、无色有亦如是,是名为有。结尽者,结有九结:爱结、恚结、慢结、痴结、疑结、见结、取结、悭结、嫉结。是结使尽及有,是有尽及结使,以是故名有结尽。

问曰:诸阿罗汉结使应永尽,得一切烦恼离故;有不应尽。何以故?阿罗汉未灭度时,眼根等五阴、十二入、十八界诸有成就故。

答曰:无所防!是果中说因。如佛语檀越施食时,与五事:命、色、力、乐、辩。食不能令人得五事,有人大得饮食而死;有人得少许食而活食。为五事因,是故佛言施食与五事。如偈说:

“断食死无疑,食者死未定;以是故佛说,施食与五事。”

亦如人食百斤金,金不可食,金是食因,故言食金。佛言女人为戒垢,女人非戒垢,是戒垢因故,言女人为戒垢。如人从高处堕未至地,言此人死,虽未死,知必死故,言此人死。如是诸阿罗汉结使已尽,知有必当尽故,言有结尽。

【经】以正智得解脱。

【论】如摩揵提梵志弟子,举其尸著床上,舁行城市中多人处,唱言:“若有眼见摩揵提尸者,是人皆得清净道,何况礼拜供养者!”多有人信其言。诸比丘闻是语,白佛言:“世尊,是事云何?”佛说偈言:

“小人眼见求清净,如是无智无实道,诸结烦恼满心中,云何眼见得净道?

 若有眼见得清净,何用智慧功德宝?眼见求净无是事,智慧功德乃为净。”

以是故,言正智得解脱。

问曰:诸阿罗汉所作已办,更不求进。何以故?常在佛边,不余处度众生?

答曰:一切十方众生,虽尽应供养佛,阿罗汉受恩重故,应倍供养。所以者何?是阿罗汉从佛得成,受无量功德,知结使断,信心转多,是故诸大德阿罗汉,佛边受功德乐味,供养恭敬,报佛恩故,在佛边住。诸阿罗汉围绕佛故,佛德益尊。如梵天人绕梵天王;如三十三天绕释提桓因;如诸鬼神绕毗沙门王;如诸小王绕转轮圣王;如病人病愈住大医边。如是诸阿罗汉住在佛边,诸阿罗汉围绕供养故,佛德益尊。

问曰:若诸阿罗汉所作已办,逮得己利,不须听法,何以故说般若波罗蜜时,共五千阿罗汉?

答曰:诸阿罗汉虽所作已办,佛欲以甚深智慧法试。如佛问舍利弗,如波罗延经,阿耆陀难中偈说:

“种种诸学人,及诸数法人,是人所行法,愿为如实说!

“是中,云何学人?云何数法人?”

尔时,舍利弗默然。如是三问,三默。佛示义端,告舍利弗:“有生不?”舍利弗答:“大德,有生。有生者,欲为灭有为生法故,名学人;以智慧得无生法故,名数法人。”是经,此中应广说。

复次,若有漏、若无漏,诸禅定未得故欲得,已得欲令坚深故,诸阿罗汉佛边听法。

复次,现前乐故,如难陀迦经中说,以今世乐故听法。

复次,诸阿罗汉在佛边听法,心无厌足。如蜫卢提迦经中说:舍利弗语蜫卢提迦:“我法中听法无厌。”

复次,如佛大师,自一心从弟子边听法,不应难言阿罗汉所作已办,何以听法?譬如饱满人得好食,犹尚更食,云何饥渴人而言不应食?以是故,诸阿罗汉虽所作已办,常在佛边听法。

复次,佛住解脱法中,诸阿罗汉亦住解脱法中,住法相应,眷属庄严。如栴檀譬喻经中说:有栴檀林,伊兰围之;有伊兰林,栴檀围之;有栴檀,栴檀以为丛林;有伊兰,伊兰自相围绕。佛诸阿罗汉亦复如是。佛住善法解脱中,诸阿罗汉亦住善法解脱中,住法相应,眷属庄严。佛以大众围绕,如须弥山王,十宝山围绕:如白香象王,白香象围绕;如师子王,师子众围绕。佛亦如是,佛为世间无上福田,与诸弟子围绕共住。

【经】唯除阿难在学地,得须陀洹。

【论】问曰:何以言唯除阿难?

答曰:上所赞诸阿罗汉,阿难不在其数。何以故?以在学地,未离欲故。

问曰:大德阿难第三师,大众法将,种涅槃种已无量劫,常近佛,持法藏,大德利根,何以至今未离欲作学人?

答曰:大德阿难本愿如是:“我于多闻众中最第一,亦以诸佛法,阿罗汉所作已办,不应作供给供养人;以其于佛法中能办大事,烦恼贼破,共佛在解脱床上坐故。”

复次,长老阿难种种诸经,听、持、诵利、观故智慧多,摄心少;二功德等者,可得漏尽道。以是故,长老阿难是学人须陀洹。

复次,贪供给世尊故,是阿难为佛作供给人,如是念:“若我早取漏尽道,便远世尊,不得作供给人。”以是故,阿难虽能得阿罗汉道,自制不取。

复次,处、时、人未合故。何等处?能集法千阿罗汉未在耆阇崛山,是为处。世尊过去时未到。长老婆耆子不在。以是故,长老阿难漏不尽。要在世尊过去,集法众合,婆耆子说法讥谏,三事合故,得漏尽道。

复次,大德阿难厌世法少,不如余人。是阿难世世王者种,端正无比,福德无量;世尊近亲,常侍从佛,必有此念:“我佛近侍,知法宝藏,漏尽道法,我不畏失。”以是事故,不大殷勤尽漏。

问曰:大德阿难名,以何因缘?是先世因缘?是父母作字?是依因缘立名?

答曰:先世因缘,亦父母作名,亦依因缘立字。

问曰:云何先世因缘?

答曰:释迦文佛先世作瓦师,名大光明。尔时,有佛名释迦文,弟子名舍利弗、目揵连、阿难,佛与弟子俱到瓦师舍一宿。尔时,瓦师布施草坐、灯明、石蜜浆,三事供养佛及比丘僧,便发愿言:“我于当来老病死恼五恶之世作佛,如今佛名释迦文;我弟子名字,亦如今佛弟子。”以佛愿故,得字阿难。

复次,阿难世世立愿:“我在释迦文佛弟子多闻众中,愿最第一,字阿难。”

复次,阿难世世忍辱除瞋,以是因缘故,生便端正。父母以其端正,见者皆欢喜故,字阿难。阿难者,秦言欢喜,是为先世因缘字。

云何父母作字?昔有日种王名师子颊,其王有四子:其第一名净饭,二名白饭,三名斛饭,四名甘露饭。有一女,名甘露味。净饭王有二子:悉达陀、难陀。白饭王有二子:跋提、提沙。斛饭王有二子:提婆达多、阿难。甘露饭王有二子:摩诃男、阿泥卢豆。甘露味女有一子,名施婆罗。是中悉达多菩萨渐渐长大,弃转轮圣王位,夜半出家,往沤楼鞞罗国中尼连禅河边,六年苦行。是时净饭王爱念子故,常遣使问讯,欲知消息:“我子得道不?若病?若死?”使来白王:“菩萨唯有皮骨筋相连持,身命甚微弱!若今日、若明日,不复久也。”王闻其言,甚大愁念,没忧恼海:“我子既不作转轮王,又不得作佛,一何衰苦,无所得而死!”如是忧恼,荒迷愦塞。是时菩萨弃苦行处,食百味乳糜,身体充满;于尼连禅水中洗浴已,至菩提树下,坐金刚处而自誓言:“要不破此结跏趺坐,成一切智;不得一切智,终不起也。”是时,魔王将十八亿众到菩萨所,敢与菩萨决其得失。菩萨智慧力故,大破魔军。魔不如而退,自念菩萨叵胜,当恼其父。至净饭王所,诡言:“汝子今日后夜已了。”王闻此语,惊怖堕床,如热沙中鱼。王哭而言:

“阿夷陀虚言,瑞应亦无验,得利之吉名,一切无所获!”

是时,菩提树神大欢喜,持天曼陀罗华,至净饭王所,说偈言:

“汝子已得道,魔众已破散;光明如日出,普照十方土!
 欢喜得大利,解脱一切苦;今得转 轮,无所不清净!”

王言:“前有天来言汝子已死;汝今来言坏魔得道。二语相违,谁可信者?”树神又言:“实不妄语。前天者诡言已死,是魔怀嫉,故来相恼。今日诸天、龙、神华香供养,空中悬缯。汝子身出光明,遍照天地。”王闻其言,于一切苦恼心得解脱。王言:“我子虽舍转轮圣王,今得法转轮王,定得大利,无所失也。”心大欢喜。是时,斛饭王家使来,白净饭王言:“贵弟生男。”王心欢喜言:“今日大吉,是欢喜日!”语来使言:“是儿当字为阿难。”是为父母作字。

云何依因缘立名?阿难端正清净,如好明镜,老少好丑,容貌颜状,皆于身中现。其身明净,女人见之,欲心即动,是故佛听阿难著覆肩衣。是阿难能令他人见者心眼欢喜,故名阿难。于是造论者赞言:

“面如净满月,眼若青莲华;佛法大海水,流入阿难心!
 能令人心眼,见者心欢喜;诸来求见佛,通现不失宜!”

如是阿难虽能得阿罗汉道,以供养佛故,自不尽漏。以此大功德故,虽非无学、在无学数中,虽未离欲、在离欲数中,以是故数为五千;以实未是阿罗汉故,言唯除阿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