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说所知依所知相。复云何应观此。略有三种。一依他起相。二遍计所执相。三圆成实相。此中何者依他起相。谓阿赖耶识为种子。虚妄分别所摄诸识。此复云何。谓身身者受者识。彼所受识。彼能受识。世识。数识。处识。言说识。自他差别识。善趣恶趣死生识。此中若身身者受者识彼所受识彼能受识世识数识处识言说识。此由名言熏习种子。若自他差别识。此由我见熏习种子。若善趣恶趣死生识。此由有支熏习种子。由此诸识一切界趣杂染所摄。依他起相虚妄分别皆得显现。如此诸识皆是虚妄分别所摄。唯识为性是无所有。非真实义显现所依。如是名为依他起相。
此中何者遍计所执相。谓于无义唯有识中似义显现。
此中何者圆成实相。谓即于彼依他起相。由似义相永无有性。
此中身身者受者识。应知即是眼等六内界。彼所受识。应知即是色等六外界。彼能受识。应知即是眼等六识界。其余诸识。应知是此诸识差别。
又此诸识皆唯有识都无义故。此中以何为喻显示。应知梦等为喻显示。谓如梦中都无其义。独唯有识。虽种种色声香味触舍林地山似义影现。而于此中都无有义。由此喻显。应随了知一切时处皆唯有识。由此等言。应知复有幻诳鹿爱翳眩等喻若于觉时一切时处皆如梦等唯有识者。如从梦觉便觉梦中皆唯有识。觉时何故不如是转。真智觉时亦如是转。如在梦中此觉不转。从梦觉时此觉乃转。如是未得真智觉时此觉不转。得真智觉此觉乃转。
其有未得真智觉者。于唯识中云何比知。由教及理应可比知。此中教者。如十地经薄伽梵说。如是三界皆唯有心。又薄伽梵解深密经亦如是说。谓彼经中慈氏菩萨。问世尊言。诸三摩地所行影像。彼与此心当言有异。当言无异。佛告慈氏。当言无异。何以故。由彼影像唯是识故。我说识所缘唯识所现故。世尊。若三摩地所行影像。即与此心无有异者。云何此心还取此心。慈氏。无有少法能取少法。然即此心如是生时。即有如是影像显现。如质为缘还见本质。而谓我今见于影像。及谓离质别有所见。影像显现此心亦尔。如是生时相似有异所见影现。即由此教理亦显现。所以者何。于定心中随所观见。诸青瘀等所知影像一切无别。青瘀等事但见自心。由此道理菩萨于其一切识中应可比知。皆唯有识无有境界。又于如是青瘀等中非忆持识。见所缘境现前住故。闻思所成二忆持识。亦以过去为所缘故。所现影像得成唯识。由此比量菩萨虽未得真智觉。于唯识中应可比知。
如是已说种种诸识如梦等喻。即于此中眼识等识可成唯识。眼等诸识既是有色。亦唯有识云何可见。此亦如前由教及理。若此诸识亦体是识。何故乃似色性显现。一类坚住相续而转。与颠倒等诸杂染法为依处故。若不尔者。于非义中起义颠倒应不得有。此若无者。烦恼所知二障杂染应不得有。此若无者。诸清净法亦应无有。是故诸识应如是转。此中有颂。
乱相及乱体 应许为色识
及与非色识 若无余亦无
何故身身者受者识所受识能受识。于一切身中俱有和合转。能圆满生受用所显故。何故如说世等诸识差别而转。无始时来生死流转无断绝故。诸有情界无数量故。诸器世界无数量故。诸所作事展转言说无数量故。各别摄取受用差别无数量故。诸爱非爱业果异熟受用差别无数量故。所受死生种种差别无数量故。
复次云何安立如是诸识成唯识性。略由三相。一由唯识无有义故。二由二性有相有见二识别故。三由种种种种行相而生起故。所以者何。此一切识无有义故得成唯识。有相见故得成二种。若眼等识以色等识为相以眼识识为见。乃至以身识识为见。若意识以一切眼为最初法为最后。诸识为相。以意识识为见。由此意识有分别故。似一切识而生起故。此中有颂。
唯识二种种 观者意能入
由悟入唯心 彼亦能伏离
又于此中有一类师说一意识。彼彼依转得彼彼名。如意思业名身语业。又于一切所依转时。似种种相二影像转。谓唯义影像及分别影像。又一切处亦似所触影像而转。有色界中即此意识依止身故。如余色根依止于身。
此中有颂。
若远行独行 无身寐于窟
调此难调心 我说真梵志
又如经言。如是五根所行境界。意各能受意为彼依。
又如所说十二处中。说六识身皆名意处。若处安立阿赖耶识识为义识。应知此中余一切识是其相识。若意识识及所依止是其见识。由彼相识是此见识生缘相故。似义现时能作见识生依止事。如是名为安立诸识成唯识性。
诸义现前分明显现。而非是有云何可知。如世尊言。若诸菩萨成就四法能随悟入。一切唯识都无有义。一者成就相违识相智。如饿鬼傍生及诸天人同于一事。见彼所识有差别故。二者成就无所缘识现可得智。如过去未来梦影缘中有所得故。三者成就应离功用无颠倒智。如有义中能缘义识应无颠倒。不由功用智真实故。四者成就三种胜智随转妙智。何等为三。一得心自在一切菩萨得静虑者。随胜解力诸义显现。二得奢摩他修法观者。才作意时诸义显现。三已得无分别智者。无分别智现在前时。一切诸义皆不显现。由此所说三种胜智随转妙智。及前所说三种因缘诸义无义道理成就。
若依他起自性实唯有识。似义显现之所依止。云何成依他起。何因缘故名依他起。从自熏习熏子所生。依他缘起故名依他起。生刹那后无有功能。自然住故名依他起。
若遍计所执自性。依依他起实无所有似义显现。云何成遍计所执。何因缘故名遍计所执。无量行相意识遍计颠倒生相故。名遍计所执。自相实无唯有遍计所执可得。是故说名遍计所执。
若圆成实自性。是遍计所执永无有相。云何成圆成实。何因缘故名圆成实。由无变异性故。名圆成实。又由清净所缘性故。一切善法最胜性故。由最胜义名圆成实。
复次有能遍计有所遍计。遍计所执自性乃成。此中何者能遍计。何者所遍计。何者遍计所执自性。当知意识是能遍计。有分别故。所以者何。由此意识用自名言熏习为种子。及用一切识名言熏习为种子。是故意识无边行相分别而转。普于一切分别计。度故名遍计。又依他起自性名所遍计。又若由此相令依他起自性成所遍计。此中是名遍计所执自性。由此相者是如此义。复次云何遍计能遍计度。缘何境界。取何相貌。由何执着。由何起语。由何言说。何所增益。谓缘名为境。于依他起自性中取彼相貌。由见执着。由寻起语。由见闻等四种言说而起言说。于无义中增益为有。由此遍计能遍计度。
复次此三自性为异为不异。应言非异非不异。谓依他起自性由异门故。成依他起。即此自性由异门故。成遍计所执。即此自性由异门故。成圆成实。由何异门此依他起成依他起。依他熏习种子起故。由何异门即此自性成遍计所执。由是遍计所缘相故。又是遍计所遍计故。由何异门即此自性成圆成实。如所遍计毕竟不如是有故。
此三自性各有几种。谓依他起略有二种。一者依他熏习种子而生起故。二者依他杂染清净性不成故。由此二种依他别故。名依他起。遍计所执亦有二种。一者自性遍计执故。二者差别遍计执故。由此故名遍计所执。圆成实性亦有二种。一者自性圆成实故。二者清净圆成实故。由此故成圆成实性。
复次遍计有四种。一自性遍计。二差别遍计。三有觉遍计。四无觉遍计。有觉者。谓善名言。无觉者。谓不善名言。如是遍计复有五种。一依名遍计义自性。谓如是名有如是义。二依义遍计名自性。谓如是义有如是名。三依名遍计名自性。谓遍计度未了义。名四依义遍计义自性。谓遍计度未了名义。五依二遍计二自性。谓遍计度此名此义如是体性。
复次总摄一切分别略有十种。一根本分别谓阿赖耶识。二缘相分别。谓色等识。三显相分别。谓眼识等并所依识。四缘相变异分别。谓老等变异。乐受等变异。贪等变异。逼害时节代谢等变异。奈落迦等诸趣变异。及欲界等诸界变异。五显相变异分别。谓即如前所说变异所有变异。六他引分别。谓闻非正法类及闻正法类分别。七不如理分别。谓诸外道闻非正法类分别。八如理分别。谓正法中闻正法类分别。九执着分别。谓不如理作意类。萨迦耶见为本。六十二见趣相应分别。十散动分别。谓诸菩萨十种分别。一无相散动。二有相散动。三增益散动。四损减散动。五一性散动。六异性散动。七自性散动。八差别散动。九如名取义散动。十如义取名散动。为对治此十种散动。一切般若波罗蜜多中说无分别智。如是所治能治应知。具摄般若波罗蜜多义。
若由异门依他起自性有三自性。云何三自性不成无差别。若由异门成依他起。不即由此成遍计所执及圆成实。若由异门成遍计所执。不即由此成依他起及圆成实。若由异门成圆成实不即由此成依他起及遍计所执。
复次云何得知。如依他起自性遍计所执。自性显现而非称体。由名前觉无称体相违故。由名有众多多体相违故。由名不决定杂体相违故。此中有二颂。
由名前觉无 多名不决定
成称体多体 杂体相违故
法无而可得 无染而有净
应知如幻等 亦复似虚空
复次何故如所显现实无所有。而依他起自性非一切。一切都无所有。此若无者。圆成实自性亦无所有。此若无者。则一切皆无。若依他起及圆成实自性无有。应成无有染净过失。既现可得杂染清净。是故不应一切皆无此中有颂。
若无依他起 圆成实亦无
一切种若无 恒时无染净
诸佛世尊于大乘中说方广教。彼教中言。云何应知遍计所执自性。应知异门说无所有。云何应知依他起自性。应知譬如幻炎梦像光影谷响水月变化。云何应知圆成实自性。应知宣说四清净法。何等名为四清净法。一者自性清净。谓真如空实际无相胜义法界。二者离垢清净。谓即此离一切障垢。三者得此道清净。谓一切菩提分法波罗蜜多等。四者生此境清净。谓诸大乘妙正法教由此法教清净缘故。非遍计所执自性。最净法界等流性故。非依他起自性。如是四法总摄一切清净法尽。此中有二颂。
幻等说于生 说无计所执
若说四清净 是谓圆成实
自性与离垢 清净道所缘
一切清净法 皆四相所摄
复次何缘。如经所说。于依他起自性说幻等喻。于依他起自性为除他虚妄疑故。他复云何。于依他起自性有虚妄疑。由他于此有如是疑。云何实无有义而成所行境界。为除此疑说幻事喻。云何无义心心法转。为除此疑说阳炎喻。云何无义有爱非爱受用差别。为除此疑说所梦喻。云何无义净不净业爱非爱果差别而生。为除此疑说影像喻。云何无义种种识转。为除此疑说光影喻。云何无义种种戏论言说而转。为除此疑说谷响喻。云何无义而有实取诸三摩地所行境转。为除此疑说水月喻。云何无义有诸菩萨无颠倒心。为办有情诸利乐事故思受生。为除此疑说变化喻。世尊依何密意。于梵问经中说。如来不得生死不得涅槃。于依他起自性中。依遍计所执自性及圆成实自性。生死涅槃无差别密意。何以故。即此依他起自性。由遍计所执分成生死。由圆成实分成涅槃故。
阿毗达摩大乘经中。薄伽梵说法有三种。一杂染分。二清净分。三彼二分。依何密意作如是说。于依他起自性中遍计所执自性是杂染分。圆成实自性是清净分。即依他起是彼二分。依此密意作如是说。于此义中以何喻显。以金土藏为喻显示。譬如世间金土藏中三法可得。一地界二土三金。于地界中土非实有而现可得。金是实有而不可得。火烧炼时土相不现金相显现。又此地界土显现时虚妄显现。金显现时真实显现。是故地界是彼二分。识亦如是。无分别智火未烧时。于此识中所有虚妄。遍计所执自性显现。所有真实圆成实自性不显现。此识若为无分别智火所烧时。于此识中所有真实圆成实自性显现。所有虚妄遍计所执自性不显现。是故此虚妄分别识依他起自性有彼二分。如金土藏中所有地界。
世尊有处说一切法常。有处说一切法无常。有处说一切法非常非无常。依何密意作如是说。谓依他起自性由圆成实性分是常。由遍计所执性分是无常。由彼二分非常非无常。依此密意作如是说。如常无常无二。如是苦乐无二。净不净无二。空不空无二。我无我无二。寂静不寂静无二。有自性无自性无二。生不生无二。灭不灭无二。本来寂静非本来寂静无二。自性涅槃非自性涅槃无二。生死涅槃无二亦尔。如是等差别。一切诸佛密意语言。由三自性应随决了。如前说常无常等门。此中有多颂。
如法实不有 如现非一种
非法非非法 故说无二义
依一分开显 或有或非有
依二分说言 非有非非有
如显现非有 是故说为无
由如是显现 是故说为有
自然自体无 自性不坚住
如执取不有 故许无自性
由无性故成 后后所依止
无生灭本寂 自性般涅槃
复有四种意趣四种秘密。一切佛言应随决了。四意趣者。一平等意趣。谓如说言。我昔曾于彼时彼分即名胜观正等觉者。二别时意趣。谓如说言。若诵多宝如来名者。便于无上正等菩提已得决定。又如说言。由唯发愿便得往生极乐世界。三别义意趣谓如说言。若已逢事尔所殑伽河沙等佛。于大乘法方能解义。四补特伽罗意乐意趣。谓如为一补特伽罗先赞布施后还毁訾。如于布施如是尸罗及一分修当知亦尔。如是名为四种意趣。四秘密者。一令入秘密。谓声闻乘中或大乘中。依世俗谛理说有补特伽罗及有诸法自性差别。二相秘密。谓于是处说诸法相显三自性。三对治秘密。谓于是处说行对治八万四千。四转变秘密谓于是处以其别义诸言诸字即显别义。如有颂言。
觉不坚为坚 善住于颠倒
极烦恼所恼 得最上菩提
若有欲造大乘法释。略由三相应造其释。一者由说缘起。二者由说从缘所生法相。三者由说语义。此中说缘起者。如说。
言熏习所生 诸法此从彼
异熟与转识 更互为缘生
复次彼转识相法。有相有见识为自性。又彼以依处为相。遍计所执为相。法性为相。由此显示三自性相。如说。
从有相有见 应知彼三相
复次云何应释彼相。谓遍计所执相于依他起相中实无所有。圆成实相于中实有。由此二种非有及有非得及得未见已见。真者同时。谓于依他起。自性中无遍计所执故。有圆成实故。于此转时若得彼即不得。此若得此即不得。彼如说。
依他所执无 成实于中有
故得及不得 其中二平等
说语义者。谓先说初句后以余句分别显示。或由德处。或由义处。
由德处者。谓说佛功德最清净觉不切佛平等性到无障处。不可转法所行无碍。其所安立不可思议。游于三世平等法性。其身流布一切世界。于一切法智无疑滞。于一切行成就大觉。于诸法智无有疑惑。凡所现身不可分别。一切菩萨等所求智。得佛无二住胜彼岸。不相间杂如来解脱。妙智究竟证无中边。佛地平等极于法界。尽虚空性穷未来际。最清净觉者应知。此句由所余句分别显示。如是乃成善说法性。
最清净觉者。谓佛世尊最清净觉。应知是佛二十一种功德所摄谓于所知一向无障转功德。于有无无二相真如最胜清净能入功德。无功用佛事不休息住功德。于法身中所依意乐作业无差别功德。修一切障对治功德。降伏一切外道功德。生在世间不为世法所碍功德。安立正法功德。授记功德。于一切世界示现受用变化身功德。断疑功德。令入种种行功德。当来法生妙智功德。如其胜解示现功德。无量所依调伏有情加行功德。平等法身波罗蜜多成满功德。随其胜解示现差别佛土功德。三种佛身方处无分限功德。穷生死际常现利益安乐一切有情功德。无尽功德等。复次由义处者如说。若诸菩萨成就三十二法乃名菩萨。谓于一切有情起利益安乐增上意乐故。令入一切智智故。自知我今何假智故。摧伏慢故。坚牢胜意乐故。非假怜愍故。于亲非亲平等心故。永作善友乃至涅槃为后边故。应量而语故。含笑先言故。无限大悲故。于所受事无退弱故。无厌倦意故。闻义无厌故。于自作罪深见过故。于他作罪不嗔而诲故。于一切威仪中恒修治菩提心故。不悕异熟而行施故。不依一切有趣受持戒故。于诸有情无有恚碍而行忍故。为欲摄受一切善法勤精进故。舍无色界修静虑故。方便相应修般若故。由四摄事摄方便故。于持戒破戒善友无二故。以殷重心听闻正法故。以殷重心住阿练若故。于世杂事不爱乐故。于下劣乘曾不欣乐故。于大乘中深见功德故。远离恶友故。亲近善友故。恒修治四梵住故。常游戏五神通故。依趣智故。于住正行不住正行诸有情类不弃舍故。言决定故。重谛实故。大菩提心恒为首故。如是诸句应知皆是初句差别。谓于一切有情起利益安乐增上意乐。此利益安乐增上意乐句有十六业差别。应知此中十六业者。一展转加行业。二无颠倒业。三不待他请自然加行业。四不动坏业。五无求染业。此有三句差别应知。谓无染系故。于恩非恩无爱恚故。于生生中恒随转故。六相称语身业。此有二句差别应知。七于乐于苦于无二中平等业。八无下劣业。九无退转业。十摄方便业。十一厌恶所治业。此有二句差别应知。十二无间作意业。十三胜进行业。此有七句差别应知。谓六波罗蜜多正加行故。及四摄事正加行故。十四成满加行业。此有六句差别应知谓亲近善士故。听闻正法故。住阿练若故。离恶寻思故。作意功德故。此复有二句差别应知。助伴功德故。此复有二句差别应知。十五成满业。此有三句差别应知。谓无量清净故。得大威力故。证得功德故。十六安立彼业。此有四句差别应知。谓御众功德故。决定无疑教授教诫故。财法摄一故。无杂染心故。如是诸句应知。皆是初句差别。如说。
由最初句故 句别德种类
由最初句故 句别义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