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四十二章经》解读 第42章


【佛言:吾视王侯之位,如过隙尘】这个过隙尘,这隙字就是壁上的裂缝,壁上的裂缝,过隙的微尘,就是这个微尘通过一样。就像我们现在所说的,我把总统的地位、国王的地位当作是通过一个隙缝的微尘而已,刹那之间就通过的意思。

【视金玉之宝,如瓦砾】瓦砾,瓦就是瓦片,砾就是小石子,砾就是小石子,譬如低贱之物,这个常常和金玉来相对称。

【视纨素之服】这个念wan,视纨素之服,纨素之服就是质地洁白的细绢,绢就是一个纟部,然后右边一个口一个月,上面一个口底下一个月就是绢,质地洁白的细绢,简单讲就是细白而有光泽的生绢。生就是生死的生,细白而有光泽的生绢,或者是质地洁白的细绢。绢,丝织品,视纨素之服那是表示很高贵。

【如敝帛】敝就是破旧的,帛就是丝织品的总称叫做帛,就像破旧的丝织品没有什么。

【视大千界,如一诃子】诃子是植物的名,也就是诃黎勒,也就是五种果药之一,五种果药,水果可以当药,就像罗汉果有没有,罗汉果,意思是说把这个三千大千世界当作是掌中的一个水果,这个水果可以当药,就是看得很清楚的意思。表示佛的天眼无量无边,无量无边,视大千世界如一诃子,就像手中的一个水果,药果一样的。

【视阿耨达池】阿耨达池。

【如涂足油】阿耨达池翻译成清凉池或者是无热恼池。这是大雪山的北边,那个地方周围大概有八百公里,就是很大的一个池,很大的池,以前的八百公里可能没有我们现在八百公里大,简单讲雪山上面有那个池,就是我们所说的湖,很大的湖,那么这个大湖,佛陀一看就像涂足油,擦他的脚而已,那么小一个。他的神通自在,表示佛的胸量很大,那么大的一个池,佛看起来是一点点而已。

【视方便门,如化宝聚】一切的方便门把它当作化宝聚,化宝聚。

【视无上乘,如梦金帛】金帛。

【视佛道,如眼前华】这个花一晃就过去了。

【视禅定,如须弥柱】就是不变,佛说禅定就不会动摇,须弥柱就是不动摇的意思,永远不动摇。不像我们现在的禅定,在某一种状态我们才有定,在另外一个状态呢?就定不下来了,放不下了。

【视涅槃,如昼夕窹】昼夕窹就是视涅槃就是白天晚上那一刹那,窹就是醒过来的那一刹那,醒过来的一刹那,视涅槃就是那一刹那它就是涅槃。表示佛生死等同一体的意思,如昼夕窹。

【视倒正】什么是真理?什么是颠倒?

【如六龙舞】这个要注意一下,六龙舞这个要写一下,六龙舞就是龙的身体不动,只是头尾交换的舞动,再讲一遍,龙身体不动,龙的身体不动,只是头尾交换的舞动,此为表法的,乃是比喻法性的本体不变不动,而作用则可随诸因缘而有所变化、变动。再讲一遍,龙的身体不动,只是头尾交换的舞动,舞动而已,这是表法的,这是比喻什么?比喻法性不生、不灭、不动、不变,但是它的作用可以随因缘而有所变化叫做六龙舞,六龙舞。为了这个还去问老法师,还问老法师。我们法真还帮师父查资料,去问老法师。所以说你们听得很轻松,我们查资料是查得很辛苦。

【视平等,如一真地】说平等就像一真地。

【视兴化,如四时木】四时:春、夏、秋、冬,春、夏、秋、冬。

【此第四十二章结明佛眼等观一切诸法,所以破众生之法执也,人间一百年不过忉利天一昼夜,娑婆一大劫不过极乐世界一昼夜】这个出自《华严经》,娑婆一大劫不过极乐世界一昼夜,这个出自《华严经》,我们诵《华严经》都有诵到这个。

【则王侯荣贵与过隙尘何异?】王侯荣贵,这些王公大臣跟过隙之尘没有什么两样。

【诸天器皿,纯是七宝,极乐国地,黄金所成,弥勒成佛道时,此地亦皆瑠璃,况金玉瓦砾等是四微所成】四微就是色、香、味、触、色微、香微、味微、触微;色、香、味、触叫做四微,我们称四大叫做地、水、火、风,四微就是色、香、味、触,四大加四微叫做八法,这是一个常识要注意。何况金玉瓦砾等是四微所成,就是色、香、味、触。

【何足重哉?】这不值得我们这样珍惜的。

【服虽纨素不过蔽形】我们所穿的衣服那么好不过是蔽形,蔽形就是遮掩这个身体而已,遮蔽我们这个身体。

【苟可遮羞】苟就是假使,假使能够遮住我们的羞耻。

【敝帛何害?】差的衣服有什么害呢?

【大千界亦是惟心一诃子亦是惟心,观相元妄故于是中横计大小】横计就是永远的,说这是大这是小,众生:总统比较大,我们平民比较小,那有什么大小的东西。

【观性元真变大千之心非大非多,变诃子之心非小非少也,阿耨达池水与涂足油此例可知】六十九页第六行第四个字。

【「方便门」者】今天从这里开始,「方便门」者。

【诸佛所设三乘五乘七九诸方便也】三乘就是声闻乘、缘觉乘跟菩萨乘,五乘呢?加一个人乘跟天乘,人乘跟天乘,这个一般人比较知道。那么这个七九不是七十九,是七跟九,七方便跟九方便,七方便、九方便稍微要写一下。先说七方便,七方便位按照道理是七方便位,根据天台宗来讲它是讲第一个叫做五停心观,五停心观第一个位。第二个位呢?叫做别相念住,别相念住,别相念。第三叫做总相念住,总相念住。那么再来就是煖顶忍世第一,四个阶位。煖法、顶法、忍法、世第一法,这个过去都有讲过了,所以方便讲一下。七方便位,什么叫七方便位呢?意思是说声闻入见道以前之七位,又称七方便位或者是七贤位或者是七加行位,也可以叫做七加行位或者是七方便位,都可以。五停心观、第二别相念住、第三总相念住、第四煖法、第五顶法、第六忍法、第七世第一法。什么叫做九方便呢?你们稍微写一下,第一个叫做作礼方便,工作的作,顶礼的顶,作礼方便,意思是说我们平常三业清净,拜佛这是一个方便,为了要让你通达实相,为什么叫做方便呢?只要能够见实相悟到法身,其他在相上的用功,统统叫做方便。悟入理体那个叫做实,就不所谓的方便了,第二个叫做出罪方便,出就是进出的出,出罪,出罪方便在家居士听不懂,出罪方便就是说一个人犯了戒律经过忏悔之后,藉着僧团的人数差不多看你犯得轻或重。譬如说犯得比较重的在二十位比丘面前忏悔出罪,出罪之后,就是说忏悔以后能够除掉这个罪就是出罪,这个「出」也可以解释作除,除罪,除去你的罪恶。你如果有忏悔心,在大众僧面前求忏悔,那么这也是一种方便法,其实罪没有来去相,自性本空,我们道力衰微或者是修行退步,这个叫做有罪,有罪。所以说出罪,最主要是要勉励你的精进,叫做出罪方便,罪过的罪。第三叫做皈依方便,三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到最后你才会发现自性皈依佛、自性皈依法、自性皈依僧,自性佛、自性法、自性僧,是什么?那么皈依就是我们元月一号三皈依,这只是一种方便而已,叫做皈依方便,皈依方便。第四叫做施身方便,布施的施,身体的身,布施这个身体,施身方便就是凡所有在相上,我们亲手拿给人家的乃至说我们的身体体力的施舍,这个也只是一种方便,施身方便。第五叫做发菩提心方便,发菩提心方便,发菩提心,菩提心本来就无相可得,你发什么呢?站在实相来讲哪有什么发?能够有所发就会有灭,简单讲就是说以前没有的,就是现在发了方便说他是发菩提心,叫做发菩提心方便。第六叫做随喜方便,随喜方便,看到人家布施很欢喜,随喜方便。第七叫做劝请方便,劝请诸佛住世,劝请诸佛住世,第七叫做劝请方便,这个人要入涅槃了,我们求佛菩萨请佛住世叫做劝请方便。第八叫做奉请法身方便,奉请法身方便,什么叫做奉请呢?奉请的意思就是说我们亲自去体悟,亲自去体悟,这个奉请不是一种来去相的意思,这只是说通达心性上的一种内外的一如,叫做奉请法身方便,其实法身没有什么方不方便的,讲法身其实也是方便说,叫做奉请法身方便。第九叫做回向方便,回向方便。再念一遍,第一个叫做作礼方便、出罪方便、皈依方便、施身方便、发菩提心方便、随喜方便、劝请方便、奉请法身方便、回向方便,总共有九种诸方便也。

【众生禀此法宝,剋果不虚】剋果就是达到,达到果位不虚假。

【然在诸佛,不过为实施权】为了要让我们通达空理,实相究竟的理,所以施权巧方便的开示,三乘五乘法。

【岂有实法?】既然是四大皆空、五阴无我、缘起性空,那么本来就没有实法的东西,哪里说有什么权或者是实,这种都是对立的假设,所以就没有所谓的实法。缘起的东西,本来就没有实法的东西,哪有什么永久性的东西,没有,岂有实法?

【故但如化宝聚耳】化宝聚,化宝聚变化很多的宝贝,聚:类,很多。

【无上乘,虽云是最实事然皆众生性具之理】众生大家的本性都有具足。

【心外无法,故曰:圆满菩提,归无所得】在座诸位。这一句如果你能够深深体会,你一下子就悟入你就解脱。注意听,圆满菩提,你要怎么样能够圆满菩提呢?四个字「归无所得」,这个归就是一切法统统无所得,你要觉悟,学习佛法不是要来得到东西,是要来放下东西。如果说你要学佛,如果你想从我这身上得到什么就错。学习佛法不是说从师父身上得到什么,学习佛法就是要从你的身上放下不必要的分别跟执着,这个最重要。这样你的本性自然就开发出来,你来这里不是要得到什么东西,是要放下你那些不必要的执着,因为无法可得。

【如梦中金帛】做梦梦见捡到金子,穿得很漂亮。

【岂有实物可得哉?种种佛道,为对凡情,凡情不生,佛道何有?】凡情简单讲就是分别执着、颠倒妄想八个字,你如果不颠倒,如理知、如实知、不颠倒、不妄想,妄想就是每天怀念过去、期待未来,对现在的时间白白的浪费。活着的时候觉得你今天做什么?哎呀!我很无聊,他还有无聊的时间,笑死人了,我们修习佛法的人精进都来不及,他还有无聊的时间,还有空闲无聊这不可思议的。妄想颠倒、分别执着统统放下本性就显现出来,但尽凡情、别无圣解,古时候禅师说的「但尽凡情」,只要你除掉凡夫那些不必要的执着,别无圣解,没有另外的圣人,圣人就是在你那一念之间,但尽凡情、别无圣解。你说什么叫做圣人?凡夫所分别执着、颠倒妄想统统没有他就是圣人,他就是圣人,圣人多了什么?没有,没有,圣人没有多了什么法,统统没有,就只是放下不必要的错觉,所以凡情不生,佛道何有?

【所谓「无为无起灭不实如空华」也】无为,无所为也无所起灭,起就是生灭,不实如空华。

【须弥出海,风浪不能飘动,禅定持心,境识不能迁惑,然须弥无实法,不过四宝】四宝就是金、银、琉璃、玻璃,四宝。

【四微】色、声、香、味。

【四微合成,禅定亦无实法】你如果对一切法无所执,你就有禅定,连你在说话也有定,连站着也有定,吃饭也有定,就是无所著。所以说虽整日吃饭不著一粒米,不著一粒米,整日吃饭不著一粒米表示他都在能所双亡的境界,禅定亦无实法。

【不过诸心心所四分合成耳!生死如长夜,无明所缠故昼夕咸寐】寐就是睡觉的意思,日也睡夜也睡。

【涅槃如永日】永日就是永远见到太阳。

【智慧开朗,故昼夕咸窹也】就是都清楚,清清楚楚。

【流转生死,惟是六根】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

【安乐涅槃,亦惟六根,背觉合尘为倒】违背了觉性,背就是违背,违背了觉性,合呢?顺从于,合就是顺,顺从于六尘,顺从于六尘名为颠倒。

【而实无减】实在是没有减,因为你颠倒,再来【背尘合觉名为正】违背了这个…背就是远离,远离五欲六尘合觉性顺从着佛开示的觉性名为正。

【而实无增】没有什么增加。

【故但如六龙舞】六龙舞。

【不过首尾相换而已】这个六龙舞是在大陆,以前在大陆每过年的时候在舞弄的,龙的身体都不动,头尾转来转去交换而已。

【不过首尾相换而已,诸法既皆平等则随举一微尘法,既与一真如地平等,非离一切法外别有一大总相法门】这一句是来自于《大乘起信论》,大总相法门,这是《起信论》所讲的,什么叫做大总相法门呢?就是体大、相大、用大,一切法统统具足体大、相大、用大。

【直是头头法法无非大总相法门也】为什么多一个「大」呢?因为尽虚空遍法界,都不能离开缘起性空的体相用的作用叫做大,绝待的大不是相对的大,绝待的大。

【依一真地而施化道】依一真地而施化道,方便权巧的度化众生。

【如依大地而有四时之木】根据大地有春、夏、秋、冬的木。

【春生】春天如果生。

【夏荣】荣就是长得很茂盛。

【秋实】实就是结果,有果实,秋天就结果,实就是结果。

【冬落】冬天就要掉落下来。

【番番生,番番荣】这个番番就是更替,就是次第的依序,一次又一次的生,一次又一次的茂盛,一次又一次的结果,一次又一次的掉落。

【番番实,番番落】看到水果不要只知道吃,看到水果就知道春、夏、秋、冬年年的新陈代谢,就可以觉悟我们人的生、老、病、死。其实宇宙万物的真理早就在你的眼前,真理本来就是在我们的眼前,只是我们不会用,看到树上水果掉下来只晓得要捡起来吃,你觉悟到什么?好吃,好吃,好吃这样子,就是知道好吃其他不会觉悟,讲起来很悲哀。

【终而复始】一次又一次。

【始而复终,遍于十方,亘于三世,皆是如来自在神力也】因为他是自在的,才有真正的神力,所以他来我们人间示现成道,他是演一出戏给你看而已,我的出世就是这样子,演一出戏给你看。我就是要修苦行吃这么多苦,这样我才可以成佛道,你看所以世尊他就是得过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的演员,很会演戏演得很传神,演的从一出世觉得他好像就是一个凡夫,出世就是这样子,也是要读书也是要修苦行,最后放弃外道在菩提树下证果转*轮,你看示现起来跟我们平常人都是一模一样的,一模一样的。意思就是他在告诉你真理,佛也不例外,你要依循于佛的脚迹,你也是要这样子做。

【佛说四十二章经解,是经顿渐兼收,首唱「识心达本」】你如果了解这个心能够达到根本。

【「解无为法,名为沙门」,又言「心不系道」】心也不会说:我就在修行,系道,心不会一直说我在修行的执着。

【亦不结业】他绝对不会去造业,他就是无为法没什么可修,道没有道,没有什么修不修。

【无念无作】无念就是凡所有念皆是与空相应,无作就是说虽作一切不执着一切,你说他修也不对。

【非修】【非证】为什么非证?他本来就有了,为什么非证呢?本来就具足了证什么,我们本性本来就具足的东西。

【不历诸位而自崇最名之曰道】不历诸位简单讲就是没有渐次性当下契入,师父上次就有告诉过诸位到究竟义乃佛的成道那一刹那,一定要顿入不能渐入,渐的话就无量的过失,无量的过失,只是到最后那一刹那,一定要顿悟,没有顿悟就是不立阶位,当下契入空性若论佛法一切现成,这样子OK,师父你常说OK,我怎么都不OK呢?不能契入那一刹那的空性的思想,不能契入,那是永远都在次第里面打转,在里面团团转、团团转,转不出来。《金刚经》。

【金刚】就是《金刚经》。

【无住之旨】无住之旨,《金刚经》最重要就是说那两个字「无所住」,无住。

【维摩不二之门】不二就是当下,不能把它分成两个,空有不二是不是?

【不越乎此矣!】也不能超过这个道理,四十二章经里面有一段说。

【又言「饭千亿三世诸佛」不如饭一无念无住无修无证之者,夫无念无住无修无证之者,所谓自性天真佛也,三世诸佛觉此而已非有所加也】非有所加。

【诸供养中,法供养最】那么是最高的,那么法供养可以让我们解脱,可以让我们解脱。

【法供养者,识自本心,了法空寂,念念佛出世,念念佛灭度,是为饭一无念无住无修无证之者,岂外求哉?】你不能向外求的要向内观照的,七十一页。

【此为顿教】这就是顿教。

【其间罗举四真道】四真道就是四谛,四谛就是四真道,四种真实之道。什么叫做成实论?你听过一句成实论、俱舍论吗?什么叫做成实论?我告诉你成实论就是成四谛之实叫做成实论,成实成四谛之实,苦、集、灭、道的真实性叫做成实论,很简单。注意,成实论里面就是发挥四谛的真理,叫做成四谛之实,成实论,所以叫做四真道。

【十善行,诃斥欲染】五欲六尘的污染。

【策发净业,警世非常,觉诸幻化,此为渐教,夫欲染不去,则净行难成,净行不成,则本明不发,故反复于断爱去欲之修以为行道守真之助,而要归于无我】一定要无我。无我才能够成道,有我是绝对不可能,加一个字,若了得无我之理。

【了得无我】因为它的字太简单了义理不明,若了得无我的道理,心垢自然灭掉。

【心垢自尽,常光现前】你如果能够了解了得无我之理,无我的道理,心垢自尽,常光现前。

【是则名为解无为法,然而世之人,往往贪著有为不舍爱欲者,何也?】为什么呢?

【由不知人命无常,世界幻化,以须臾之乐,招长劫之殃,刃蜜炬风】前面有比喻过了,刀上有蜜小儿舐之则有割舌之患,炬风,那么逆风会烧手之患。

【其言绝痛】确确实实让人家很清楚,其言绝痛就是表示说这个人确确实实让我们感受很强。

【苟有丈夫之志者其可不瞿然深省乎?】这个瞿就是恐惧的样子,恐惧要好好的反省。

【经言:「佛所言说,譬如食蜜,中边皆甜」,学者于此尽心焉,则五部诸经俱可得门而入矣!】这个五部经有两种解释,如果广泛的意思来讲的话,广义来讲是五乘的佛法,广义来讲,如果是狭义的来解释的话是专指大乘的五部代表经典,华严经、法华经、大般若经、大集经,集就是集合的集,涅槃经,再讲一遍,如果广义来讲是五乘的佛法,叫做五部经典,如果是狭义的来讲是专指大乘的五部代表经典,华严经、法华经、大般若经、大集经、涅槃经,俱可得门而入矣!

【一行道人】一行道人

【彭际清书】把笔拿起来,彭际清一七四零到一七九六,也就是活了五十七岁,活了五十七岁,清朝人。清代,这是一位居士,他的外号叫做二林居士,一二三四的二,双木林的林,二林居士,法名,那是他皈依的法名叫做际清。这个人为什么很重要呢?为什么要讲?因为这位居士就是作《净土圣贤录》的发起人,彭际清。我们现在礼拜二在共修开示的那一本《净土圣贤录》,他就是发起人,然后他跟他的侄子,他的侄子要叫他叔叔。这个侄子也是饱学诗书,饱学诗书,所以《净土圣贤录》就是彭际清叫他的孙子,彭际清把资料拿给他,叫他的孙子把它全部整理起来,然后经过彭际清的校对校稿拟订以后才排版印出来。付梓这个梓指付印的意思,所以这个彭际清学问非常的好。这里有他过去的来历,我简单讲给大家听,师父直接解释白话文。他出生是士族家庭,士就是士大夫的士,就是饱学诗书,乾隆年间举进士,进士,近视你知道吗?进士、近视、尽是,所有的进士统统是近视眼叫做进士、尽是、近视。以前常说一句笑话,进士、尽是、近视全部都是近视,叫做进士、尽是、近视,以前都是讲讲笑话,他以前是中进士,但是辞官不就,这个人当官没有兴趣,他怕送到长庚,官(台语肝谐音)太大会送到长庚,所以不想当官,饱学诗书但是不想当官,一开始先学儒家的思想,再来就是宋、明的理学,理学,宋、明的理学,他对古文非常有兴趣,后来觉得生命短暂要修练,所以他就修练三年的道教,学习道教的修练之术,修了三年没有成功,与道士无缘,修了三年本来要修练长生不老,不老长生之术,没有修成后来就放弃,看了佛经以后,二十九岁开始转而信佛,所以他比我慢,我二十岁大学一年级,大学一年级就学佛了。所以说二十九岁才信佛,自号知归子,知道回归的一个儿子叫做知归子,知道的知、归依的归、儿子的子,知归子,自己号知归子,日以礼诵为务,平常都很认真拜佛,很认真诵经,并看《大藏经》,但是律部他没有看,律部没有看,律部那个比丘戒、比丘尼戒,他不能看的,律藏不能看。所以在家居士,律藏他不能通三藏,他只能通两藏,经藏跟论藏他律藏不能看,律藏不能看,受菩萨戒、素食、净行,就是跟他太太都断绝夫妻关系。那么他更从闻学定公受净土之教,他闭关。这位在家居士闭关于苏州文星阁勤修一行三昧,一行三昧就是行、住、坐、卧统统在念佛,所以称他为一行道人,一行就是行、住、坐、卧统统在念佛。这个人不简单,乐善好施,当时如果讲到彭际清,没有一个不知道的,大善人,就是大善人,你如果说缺什么,他统统布施给你,大善人。要往生净土,没有乐善好施那不行的,一毛不拔那不行的,这样子你怎么往生净土呢?不行的,乐善好施,就是好布施,只要能够利益众生他就布施,这个跟印光大师一样,印光大师把所有的供养,大陆刚好有水灾,他就把所有的供养,印光大师把所有的供养都拿去赈灾,拿去赈灾,印光大师全集里面我有看到,总共有七册。不得了,所有供养拿来都拨去赈灾,大水来的统统去救济,生平他致力净土的弘传,他的著作很丰富,他写…我念一下,写「一乘决疑论」主张佛跟儒一致的,佛家的思想跟孔子的思想是一致的,「华严念佛三昧论」主张禅、净融合,写「净土三经新论」发挥净土的教义,此外还有「居士传」「善女人传」「净土圣贤录」等等,学问实在好得不得了,所以晚近,我们在清朝以来的,晚近就是我们这一代的净土宗,这么大的昌盛,可以说是超越一切诸家,跟彭际清有很大的关系,因为他的著作很丰富,启发了人家的信心,所以他一直弘扬净土。在嘉庆元年正月逝世,世寿五十七岁,这彭际清因为很重要,所以师父才重复的讲,一七四零到一七九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