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于是,佛告弥勒菩萨1言:弥勒!我今以是无量亿阿僧祇劫所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付嘱于汝。
(肇曰:不思议经,即佛无上菩提之道。其道深远,难可剋成。吾无量劫不惜身命,肉施踰须弥,血施踰江海。勤苦积集,今始得就。哀彼长迷,故垂之竹帛。然群生薄德,魔事炽盛,吾道多难,非汝不弘。嗣正之弟,所以重嘱累之也。)
如是辈经,于佛灭后末世2之中,汝等当以神力广宣流布,于阎浮提无令断绝。
(肇曰:城高则衝生,道尊则魔盛,自非神力,无以制持。故劝以神力矣。)
所以者何?未来世中当有善男子、善女人,及天龙、鬼神、乾闼婆、罗刹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乐于大法。若使不闻如是等经,则失善利。
如此辈人闻是等经,必多信乐,发希有心,当以顶受,随诸众生所应得利,而为广说。
(肇曰:法之通塞、损益若是,故劝弥勒顶受广说者矣。)
【白话解】
于是,佛对弥勒菩萨说:弥勒!我在无量亿阿僧祇劫中积集了无上正等正觉之法,现在我把这无上正等正觉之法付嘱给你。
这些经典,当佛灭度之后,在正法末世之中,你们应当以神力广为宣传流布,保证正法在这大地上不会断绝。
为什么我要这样嘱咐?因为在将来的年代中,当有善男子、善女人,以及天龙、鬼神、乾闼婆、罗刹等发无上正等正觉心,乐于修习大法时,如果他们不能听到这部经,便会失却上善利益。
如果这些人能听到这些经,必定相信而乐于接受,认为少有如此大法,于是顶礼受持,并随众生所应,为使众生能得到应得的利益,而广为宣说。
【原文】
弥勒当知,菩萨有二相:何谓为二?一者,好于杂句文饰之事,二者,不畏深义,如实能入。
(肇曰:妙旨幽深,微言反俗,自非智勇,孰能深入耶?)
若好杂句文饰事者,当知是为新学菩萨。若于如是无染无著甚深经典,无有恐畏,能入其中。闻已心净,受持读诵,如说修行,当知是为久修道行。
(肇曰:无染无着,经之深者,自非久行,孰能无畏?)
弥勒!复有二法,名新学者,不能决定于甚深法。
何等为二?
一者,所未闻深经,闻之惊怖生疑,不能随顺,毁谤不信。而作是言:我初不闻,从何所来?
二者,若有护持解说如是深经者,不肯亲近供养恭敬,或时于中说其过恶。
(肇曰:一毁法,二毁人。)
有此二法,当知是为新学菩萨。为自毁伤,不能于深法中调伏其心。
【白话解】
弥勒!应当知道,有两种菩萨:是哪两种?第一种,专好杂句文采,浮光掠影;第二种,不惧怕深奥的法义,刻苦钻研,能深入实义。
如果专好杂句文采的,当知这些是新学菩萨。如果是对无染无著的甚深经典,心不畏缩,能钻入其中,闻法后,心得清净,并且受持读诵,照经所说修行,当知这是修行正法大道,修了很长时间的菩萨。
弥勒!新学的菩萨,对待甚深经典,亦有两种态度,使得他们不能正确抉择。
有哪两种?
第一种,对未听过的深经,一听到便惊怖生疑,心生反感,不相信,甚至毁谤。这些人会说:我从来未听过,是从哪里来的?
第二种,不肯亲近供养恭敬那些护持解说这种深经的人。或着有时还要讲那些解说深经的人的坏话。
应当知道,有这两种心态的新学菩萨,是自毁之伤,不能从深法之中调伏自己的心。
【原文】
弥勒!复有二法,菩萨虽信解深法,犹自毁伤,而不能得无生法忍。
(肇曰:上虽闻新经不能信解。今虽信解,不能行应,历明诸失,以试后学也。)
何等为二?一者,轻慢新学菩萨,而不教诲。
(肇曰:虽解深义,未为心用,尊己慢人,不能诲益,此学者之外患也。)
二者,虽解深法而取相分别。是为二法。
(肇曰:因其所解而取相分别,虽曰为解,未合真解,此学者之内患也。)
弥勒菩萨闻称为已,白佛言:世尊!未曾有也。如佛所说,我当远离如斯之恶。奉持如来无数阿僧祇劫所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
(肇曰:一生大士,岂有如斯之恶咎,闻而后离耶?斯言者,为未离者也。)
若未来世,善男子、善女人求大乘者,当令手得如是等经,与其念力,使受持读诵,为他广说。
世尊!若后末世,有能受持读诵,为他说者,当知皆是弥勒神力之所建立。
【白话解】
弥勒!还有两种不正心态。有的菩萨虽然信解深法,还会自招毁伤,不能得无生法忍。
是哪两种?第一种,轻慢新学菩萨,不肯教诲新学菩萨。
第二种,虽然对解深法有点知解,但未了义,未得真解,还取分别相。这就是所说的两种法。
弥勒菩萨听了佛的嘱咐,对佛说:世尊!我未听过啊!依佛的嘱咐,我定当远离这种种错误的言行,奉持如来在无数阿僧祇劫以来所积集的无上正等正觉之法。
如果在将来的年代中,有善男子、善女人求大乘的,要让他们手上都有这些经典,赋予他们具有念力,使他们受持读诵,并为他们详细解说。
世尊!如果在以后正法末世中,有能受持读诵这些经典,并且为别人解说的,当知都是弥勒神力建立的结果。
【原文】
佛言:善哉,善哉!弥勒!如汝所说,佛助尔喜。
于是,一切菩萨合掌白佛:我等亦于如来灭后,十方国土广宣流布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复当开导诸说法者,令得是经。
尔时,四天王白佛言:世尊!在在处处,城邑、聚落、山林、旷野,有是经卷读诵解说者,我当率诸官属为听法故,往诣其所,拥护其人。面百由旬,令无伺求得其便者。
【白话解】
佛说:好哇,好哇!弥勒!定能如你所说,满你所愿,佛帮你高兴。
于是,一切菩萨都合掌向佛表态:我们亦于如来灭后,在十方国土广为宣传流布无上正等正觉之法。还要开导那些说法的人,让他们真正在心里得到这部经。
这时,四天王向佛表态:世尊!在在处处,城邑、聚落、山林、旷野,哪里有对这经卷读诵解说的人,我当率领我属下的官员眷属,以听法的因缘,前往那里,拥护这个人。在一百由旬范围内,无有邪魔能得其便。
【原文】
是时,佛告阿难:受持是经,广宣流布。
阿难言:唯然,我已受持要者。世尊!当何名斯经?
佛言:阿难,是经称为维摩诘所说,亦名不可思议解脱法门。如是受持。
佛称为经已,长者维摩诘、文殊师利、舍利弗、阿难等,及诸天人、阿修罗、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
【白话解】
这时,佛告诉阿难,让阿难受持这部经,广为宣传流布。
阿难说:是!我已记住了佛说的要旨。世尊!这经起个什么名字?
佛说:阿难,这经名字就叫做维摩诘所说,亦名为不可思议解脱法门。好好记住。
佛说这经结束了,长者维摩诘、文殊师利、舍利弗、阿难等,以及诸天人、阿修罗等一切大众,听了佛所说的这种甚深法门,皆大欢喜。
维摩诘所说经竟
【注】
1弥勒菩萨 弥勒,全译梅特雷耶(Maitreya),又译为慈氏。弥勒是姓,名阿逸多(Ajita),义译无能胜。西元前六世纪人,与释迦牟尼同时。生于印度波罗奈国劫波利村,波婆利大婆罗门家。他生而相好庄严,聪慧异常。按印度的习俗,生了孩子要请相师看相。相师惊异地说:“此儿具足轮王相,长大必然要当转轮圣王”。这话很快传到国王耳里,满朝文武惶恐异常,怕国内要发生政变。急欲觅得此子,加以杀害。其父预感大祸临头,即将其匿藏于舅父家中。及长,舅氏虑其祸终不能免,即令其见佛闻法,从佛出家。弥勒由于从小生活在经济富裕的族氏家中,出家后,依然交游族姓,喜爱穿著。如国王将一件金缕袈裟供佛,佛将它赐给诸比丘,大家看到这般华丽的袈裟,谁都不敢要。唯弥勒受之,并天天穿在身上,到处乞食。引起一些比丘议论,他听了根本不放在心上。弥勒先于释迦牟尼入灭。蒙释迦牟尼授记为未来佛。
中国寺庙里供奉的弥勒佛,据说是弥勒佛的化身契比和尚的形相。
2 末世末法,或说末世,全称正法末世。佛预见佛法流传的演变,指出佛法的流传有三个时期,:(1)正法时,有教、有行、有证;(2)像法时,有教、有行、无证;(3)末法时,只有教而无行证,罕见有能证果位的人。三时年限,佛没有明说,后人说法不一。我国唐代流行的说法是,正法时五百年,像法时一千年,末法时一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