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大医尊者,译作寿命童子。古印度摩揭陀国频毗沙罗王的诸庶子,王舍城著名的医生。与佛陀为同时代人。
在王舍城东北角的庵婆罗园中修建起寺院,请佛祖和他的一千二百五十名弟子在寺中居住,并提供日用衣食。当时,摩揭陀国国王阿阇世王不信佛法,由于他囚禁父母、欺凌弱小邻国,罪恶深重,遍体生疮,痛苦难忍,遍请名医而不能治愈。后延请尊者为其治病。七月十五日夜间,尊者引导王在月光下去见佛祖,得其点化而开悟,遂忏悔前罪,皈依依教,疾病痊愈。并保护佛教的发展,为佛陀的事业作出无量功德。佛教以救大众于苦难为大医,他既能医治人的身病,又医治大众的心疾,可谓医中之大医。
持大医尊者名时缚迦、又作耆婆;意译 童子、能活、更活。
藏律行尊者,即怀素(634—707)。唐代律僧。京兆(陕西西安)人。俗姓范。
尊者“独好毗尼(律),兼善俱舍(藏)”自幼聪敏,器度宽大。十二岁礼玄奘出家,专承经论。受戒后,从道宣习《四分律行事钞》。其后,转入法砺之弟子道成门下,学《四分律疏》。
慨叹古人之义未能飞尽善,乃另辟新径,独抒己见,在此基础上撰述《四分律开宗记》二十卷,纠弹古疏之过,总结为十六失,而别立一家之说,时人号称“新疏”,以别于法砺之《四分律疏》。
自是,尊者所立之新说,乃称东塔律宗,而与法砺、道宣之律学并称三大宗。他的学说盛行于四及西北一带,门人甚众。初住长安弘济寺,上元三年(656),奉诏住西太原寺,敷席弘阐,学众云集。
后于景龙元年入寂,世寿七十四。著有《俱舍论疏》、《遗教经疏》、《四分比丘戒本疏》、《僧羯麿》等数种。
德自在尊者,即大自大天。为古印度的生殖神。梵名为摩诃首罗。摩诃意为“大”,首罗意为“自在”。其本然的形象为无头无足,无臂无手,无眼耳鼻舌,浑然一体的术状物,即男根。后演绎为世界的创造者,居于色界之顶,为三千大千世界之主。以为护世八方天和十二之一,守护在东北方。
尊者原是婆罗门教主神之一的湿婆神。在古代印度神话中,他是毁灭之神,又是苦行和舞蹈之神。瓶者心情愉快则众生安乐,嗔怒则众苦恼,他是佛教的保护神。每当新佛出世,他作引导。佛陀得道后,他让出自己宫殿,请佛陀说法。
据说他有极大的力量,头上生有三眼,其中第三只眼能喷出神火烧毁一切,还可主宰人间的一切悲喜荣乐。他的形象,据说有五头,在眼、四手,分别持三股叉、神螺、水罐、鼓等器物。浑身涂灰,颈上绕蛇,乘坐一条大白牛。佛教中有“自在天外道”或“涂灰外道”,即以此尊为崇拜对象。《续高僧传·玄奘传》及《西域记·健驮陀国》等有载。
服龙王尊者,即降龙大尊者。名李诚惠。蔪州(一说蔚州灵丘山)人。
据说,他的父母己到壮年尚未生子,便到五台山向文殊菩萨祈请,果然怀孕生下尊者。尊者风骨爽秀,聪明超群,幼年即到五台山真容院,拜法顺为尊者,年二十正式受戒出家。
东台东南一百余里有一处龙宫池,尊者曾经在池边结庐修道,畜一龙于净瓶中,不幸逃入东台之龙宫,隐于巨石之穴。尊者见一道白气从水中蒸腾而上,遂大声喝吒,龙惧而出。后唐庄宗钦仰大尊者高行,特遣使赐紫衣,并授予:“传法大尊者”称号。敕书中有云:“泛慈舟而拯溺,持慧炬以引迷。五百龙神,皆降懿德;一万圣众,尽继玄踪。”
同光三年,大尊者枕手圆寂,享年五十。朝迁赐溢号曰:“法雨大尊者”,塔号曰“慈悲喜舍云之塔”。
阇夜多尊者,禅宗推其为西天第二十祖。中于竺人。
尊者父母素信三宣泄,然坎坷多疾,遂生不平之疑。后于中天竺遇鸠摩罗多,释以因果罪福之说,尊者顿释前疑,承言领旨,萌发窒碍慧,遂出家受具足戒。并嗣其法。他劝人纯心为善,国中之人师从其化导,功德无量,俱称为善对大士。后至王舍城敷扬顿教,。临入灭时,仁心法于婆修盘头(世亲)。付法偈曰:“言下合无生,同于*轮性,若能如是解,通达事理竟。”付法之后,奄然归宗,世寿不祥。
有趣的是,四川新都宝光寺内的罗汉堂内,将此尊塑造成清代康熙皇帝的形貌:头戴风帽,肩披锦氅,身着龙袍,安然而坐。据说康熙在游镇江金山寺时,曾赋诗一首:“朕本西文一衲子,然何落到帝王家。”有人更说他是罗汉转世。故尔有此作略。传说因康熙出过天花。所以这位阇夜多尊者的脸上也有一脸的麻子。但皇帝长麻子也不同凡人,塑偈上的麻子被描绘成五个一团,组成一个“梅花”图案。